元日的長安,白雪覆瓦,宮牆紅影與琉璃瓦上的銀霜相映生輝。
太極殿前,金吾衛執戟肅立,朱紅廊柱間掛滿織金宮燈,嫋嫋檀香混著冬日冷冽的空氣,縈繞在巍峨的殿宇之間。
值此佳節,整個皇城都沉浸在喜慶而莊嚴的氛圍之中,然而,比元日大典更引人注目的,是即將到來的雲和公主成人禮。
太和鐘悠揚地敲響,緩步登上龍椅。
群臣身著朝服,依品階分立兩班,玉佩相撞聲清脆悅耳。
殿外寒風呼嘯,殿內卻暖意融融,炭火盆中跳躍的火苗將眾人的影子映在蟠龍柱上,搖曳不定。
就在這一片祥和之際,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李義府匆匆穿過長長的丹陛,在階下行禮,聲音中帶著一絲難掩的興奮:“陛下,後羅馬帝國使臣已抵達長安!他們特來為我大唐賀元日,更為雲和公主賀成人禮!”
此言一出,殿內群臣頓時竊竊私語。
大唐揮師西征,這場遠征卻陷入了拉鋸戰,儘管大唐軍隊勇猛無敵,但長途征戰、糧草轉運艱難,國庫日漸空虛,百姓賦稅加重,怨聲漸起。
未等李治開口,李義府又補上一句重磅消息:“除此之外,他們還帶來了後羅馬帝國君主的降書!”
這句話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千層浪。
群臣紛紛交頭接耳,欣喜的神色在眾人臉上交織。
李治微微挑眉,抬手輕撫腰間的螭紋玉佩,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降書?這些人,還真是把我們漢人給摸得透透的,也把我們中國的皇帝給摸得透透的。”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李治目光掃過群臣,繼續說道:“他們又沒有輸,誰都知道,隻要他們再拖下去,我大唐也無力征伐他們了,遠征兩年,我大唐的國庫也已經支撐不住了,再打下去,到最後,受苦的還是百姓。”
“你們啊,也都在不停的勸朕,停止西征,朕也在不斷的考慮你們的話。”
“可是,如今那個什麼羅馬帝國的皇帝給朕送來降書了,這天無二日,諸位覺得呢?”
“我大唐撐不住了,難道,這羅馬帝國就能扛得住我大唐的攻伐嗎?”
李治的話字字鏗鏘,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
他端坐在龍椅之上,冕旒隨著說話的節奏輕輕晃動,看似質問,實則是在試探群臣的態度。
李義府心領神會,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聖明!臣以為,後羅馬帝國此番送來降書,看似示弱,實則暗藏心機。”
“他們知曉我大唐遠征疲憊,卻又不願真正臣服,便以‘降書’之名行求和之實,企圖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和平。”
李治微微頷首。
“李義府,你去告訴那些使者,我大唐,有足夠的能力繼續西征,他們也有足夠的能力繼續糾纏。”
“我大唐強行西征,不過是元氣大傷,而他們可就要亡國滅種了。”
“告訴他們,朕不接受他們的求和。求和就是求和,何必說什麼投降呢?”
話音落下,殿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能夠站在這太極殿上的大臣,哪個不是人精?
他們心裡都明白,李治這番強硬表態,不過是做戲罷了。
大唐確實需要休養生息,停止這場勞民傷財的戰爭,但皇帝的威嚴不容挑戰,總要在表麵上占據上風,才能體麵的結束戰事。
李義府自然也看透了李治的心思,卻仍要按照君臣之間的默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他言辭懇切:“陛下,在這長安城,非我漢人的比例達到了兩成,不少外國人從貞觀時期,就在長安定居,他們的孩子,也在學習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