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較勁_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98章 較勁(1 / 2)

紫宸殿的鎏金銅爐裡,龍涎香正嫋嫋升騰,煙縷在梁柱間纏繞成網,卻驅不散李隆基眉宇間凝結的寒意。

他甩袖離去時,明黃色的龍袍下擺掃過鋪著波斯地毯的地麵,織金的龍紋在暗花絨麵上劃過,帶起一陣細微的風,將張九齡未說完的諫言壓在了丹墀之下。

那老臣僵在原地,手中的象牙笏板微微顫抖,指腹摩挲著板麵上經年累月磨出的溫潤弧度。

他望著皇帝離去的背影,花白的胡須沾了些殿內的寒氣,心裡清楚,自己是真的觸了聖怒。

三個月前,戶部尚書提及修訂稅法時引了“乾武舊例”,被陛下當庭斥為“泥古不化”。

上月,吏部銓選官員,侍郎說“此等賢才,若在乾武年間當受重用”,至今還被晾在府中閉門思過。

這紫宸殿裡的空氣,早已容不得“乾武”二字輕易落地。

李隆基的腳步踏在長廊的金磚上,發出沉悶的回響,像極了他此刻的心跳——厚重,卻帶著不易察覺的震顫。

侍立兩側的內侍大氣不敢出,垂首盯著自己的鞋尖,連呼吸都刻意放輕成一縷遊絲。他們太熟悉陛下這種神情了。

龍袍的褶皺裡藏著未發的雷霆,眼底翻湧的不是怒意,而是比怒意更沉的算計。

“擺駕宣政殿。”他突然開口,聲音裡聽不出情緒,卻讓階下的內侍們如蒙大赦,忙不迭應了聲“喏”,小跑著去前頭引路。

朱漆宮門次第打開,銅環撞擊的聲響在宮牆間蕩開,驚飛了簷角棲息的雨燕。穿過一道道門時,李隆基的目光掃過廊柱上斑駁的彩繪,那是太宗時期留下的《貞觀政要》圖景。

畫師筆下,魏徵執笏直諫,李世民頷首含笑,君臣相得的畫麵曾是他少年時藏在心底的向往。

可如今再看,隻覺得那些礦物顏料勾勒的筆觸都帶著刺。

尤其是角落那行“民為水,君為舟”的題字,墨跡被歲月暈染得有些模糊,卻讓他莫名想起李承乾那句被天下人奉為圭臬的“天下為公”。

“狗屁!”

他低聲啐了一句,聲音輕得像飄落的雪,卻驚得身旁的高力士手一抖,捧著的琺琅茶盞險些砸在描金托盤上。

高力士伺候李隆基幾十年,從臨淄王府邸裡那個端茶送水的小宦官,到如今權傾內宮的內侍監總管,他比誰都懂陛下的心事。

此刻見陛下臉色鐵青,指節在腰間玉帶上來回摩挲,便試探著輕聲道:“陛下,天氣轉涼,禦膳房新燉了長白山老參湯,要不要傳進來暖暖身子?”

李隆基沒接話,目光越過宮牆,落在宣政殿外那棵曆經三朝的古槐上。

樹影婆娑間,枝椏交錯如網,恍惚間竟織出了當年的畫麵。

二十年前,他還是個鬱鬱不得誌的臨淄王,在祖母武則天的威嚴下,躲在這棵槐樹下偷偷讀《史記》,看到“漢武盛世”時,曾攥著拳頭暗暗發誓,要讓大唐重現貞觀氣象,甚至要超越曆代先帝。

可如今,他已是坐擁萬裡江山的開元天子,長安城裡的糧倉堆得比城牆還高,西域的駝隊帶著香料和寶石絡繹不絕,街頭巷尾的孩童都在唱著新編的《太平謠》,心頭那根刺卻越來越深——那是李承乾留下的影子,是“乾武之治”刻在百姓骨子裡的敬畏,像一道無形的符咒,貼在他的龍椅背上。

“高力士,”他忽然停下腳步,聲音冷得像臘月的冰,“你說,這天下人是記著貞觀的文皇帝,還是念著乾武的武皇帝?”

高力士心裡一咯噔,額角的冷汗瞬間冒了出來。

這話問得凶險,就像在刀尖上跳舞。

他知道陛下素來忌諱旁人將他與李承乾比較,當年太子李瑛隻因在東宮掛了幅仿李承乾筆跡的書法,就被陛下以“心懷異誌”廢黜。

可此刻聖問在前,他不得不答,隻能躬著身子,聲音壓得極低:“陛下,貞觀有貞觀的穩固,掃清六合,定鼎天下。”

“乾武有乾武的開創。”

“而如今的開元,倉廩實,法令行,四夷服,正朝著前無古人的盛世走去,百姓心裡自然是念著陛下的。”

“念著朕?”李隆基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自嘲,那笑意卻沒到眼底,“去年朕南巡,路過洛陽城外的村落,聽到老農給孩童講‘乾武年間,鬥米三錢,夜不閉戶’,講‘武皇帝親耕籍田,皇後親桑蠶室’,可曾有人提過朕的開元?”

高力士喉頭滾動,不敢再言語。他清楚記得,那次南巡,陛下在田埂上站了整整一個時辰。


最新小说: 收到未來短信,成千億富豪很合理 穿到六零當團寵 印度1991,從娶富婆開始 隨母改嫁成團寵,重生嫡女虐翻全家 卒聖 來到異世界的我擁有了寶可夢技能 為了三千塊,大明我瘋狂死諫! 惡雌不願當團寵,四個大佬修羅場 從縣委書記問鼎權力巔峰 [足球]馬爾蒂尼與主席的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