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先生的聲音裡滿是怒火,“你派魚朝恩監軍郭子儀,派程元振監視李光弼,軍中大小事務,都要經太監之手稟報,將領稍有不從,便扣上‘通敵’的罪名!”
他指著殿外,聲音陡然變得沙啞:“去年冬,吐蕃入侵涇州,守將馬璘本可趁敵立足未穩出擊,卻因太監程元振怕他立功,強令按兵不動,導致涇州失陷,百姓被擄走數千!這些血債,難道也要算在‘權宜之計’的頭上嗎?”
百官再也忍不住,紛紛開口斥責:“陛下糊塗!太監乃刑餘之人,怎能讓他們乾預軍政?”
“郭子儀、李光弼皆是國之柱石,猜忌他們,便是自毀長城!”
“洛陽之禍已失民心,如今又因太監誤國,大唐的根基,遲早要毀在您手上!”
李亨被這陣仗嚇得麵無人色,他望著百官憤怒的眼神,望著郭子儀滿是失望的目光,突然癱坐在地,淚水混著額角的血,在臉上畫出猙獰的痕跡:“朕錯了……朕不該許諾異族劫掠洛陽,不該讓太監監軍,不該猜忌郭將軍……求你們,饒了朕,朕再也不敢了……”
“饒你?”齊先生蹲下身,一把揪住李亨的衣領,將他拽到丹陛邊緣,讓他直麵階下百官,“你問問蘇尚書,洛陽城破後,他的妻兒被回紇兵擄走,至今生死未卜,他肯饒你嗎?”
“你問問郭將軍,鄴城之戰,他麾下十萬弟兄戰死,屍骨無存,他肯饒你嗎?”
“你再問問長安街頭的百姓,當年你棄城而逃,他們被叛軍屠戮,如今提起你,隻剩唾罵,他們肯饒你嗎?”
每一句話,都像一記重錘,砸在李亨的心上。
他看著蘇振通紅的眼眶,看著郭子儀顫抖的手指,看著百官眼中的鄙夷,終於明白——自己早已眾叛親離,這大唐的江山,再也容不下他這個皇帝。
“陛下或許忘了,”齊先生的聲音陡然變得平靜,卻帶著徹骨的寒意,“當年你在靈武登基,靠的是郭子儀等將領的擁護,靠的是百姓對大唐的最後一絲念想。”
“可你登基後,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親手摧毀這份擁護與念想——你用洛陽百姓的鮮血換兵權,用忠良的性命換安心,用大唐的民心換龍椅,這樣的帝王,留著何用?”
他站起身,轉身對百官朗聲道:“今日召集諸位,便是要昭告天下——廢除李亨帝位,貶為‘庶人’,囚禁於太極宮冷宮,終身不得踏出宮門半步!即日起,廢除太監監軍之製,凡宦官乾政者,立斬不赦!”
“另外,”齊先生的目光掃過殿外的秋霧,聲音堅定,“撥款百萬緡,賑濟洛陽、涇州等地受難百姓。”
“追封鄴城之戰戰死的十萬將士為‘忠勇侯’,厚葬立碑;令郭子儀將軍官複原職,總領天下兵馬,即刻籌備清剿叛軍事宜!”
“不!你不能廢了朕!朕是大唐天子,是天命所歸!”
李亨瘋狂地嘶吼,卻被兩名親兵架著拖向殿外。
他的哭喊漸漸遠去,在空曠的金鑾殿內回蕩,像極了盛唐崩塌的哀鳴。
百官見狀,紛紛跪地叩首:“我等遵旨!願隨先生,重整大唐!”
郭子儀望著齊先生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他走上前,拱手道:“先生此舉,雖鐵腕,卻救大唐於水火。”
“隻是民心已失,需長久安撫,方能穩固根基。”
齊先生點頭,目光落在殿外漸漸散去的秋霧上,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卻依舊堅定:“洛陽的債要還,叛軍要清,百姓要安,這大唐的爛攤子,不是一日兩日能收拾好的。”
“但隻要我們守住‘以民為本’四個字,總有一天,能讓天下人重新信任大唐。”
“陛下做不好的事,就讓太子來吧。”
隻不過,他這一次,要做一個權臣。
不再有那一人之下。
那一人,在看著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