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騎在馬上向村民們看去。
他們的臉上既有興奮,也有膽怯和不安。
老村正連忙走上前來,對著李原躬身施禮口中說道。
“謝伯爺為我河東村鄉民賜糧。”
說完,對著身後的村民使了一個眼色。
隨即呼呼啦啦,河東村的村民都跪在地上高呼。
“謝伯爺賜糧。”
李原一擺手說道。
“都起來吧,既然你們河東村願意做我的部曲。”
“我自然要善待你們。”
“來人,給河東村,放糧!”
隨著李原的命令,隨行的親兵從馬車上卸下了一袋袋的米糧。
河東村現在共有人丁八十三戶。
李原放糧的標準,便是一戶發糧一石。
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粟米。
按一戶四口人算,這些糧食足夠他們熬過一個月。
看著黃澄澄的粟米,真的發了下來。
河東村的村民,激動的都要哭了。
這可是能救命的糧食啊。
糧食是一戶一戶的發,親兵們按照名冊喊村民的姓名。
村民過來,在名冊上摁上手印,便可以帶走糧食。
這時親兵喊道。
“楊又東,楊又東是誰?”
“怎麼,你們村居然有分糧食都不來的。”
村正也是一臉為難之色。
楊又東,便是剛才帶兒子要進山挖野菜的楊伯。
這糧食為了避免貪墨,必須本人親自來領。
如果領不到,人家可不會等你。
唉,村正一聲歎氣。
這個倔老頭,這次可吃大虧了。
正在這時,就聽的人群外圍有人高聲喊道。
“我!我!我就是楊又東!”
“快讓開,伯爺給我發糧啦!”
人群趕忙閃開,那楊伯帶著兒子連忙擠了進來。
“你便是楊又東?”
“正是草民。”
“這袋便是你們家的,自己扛走吧。”
那楊伯連忙解開袋子,小心的用手捧出了一把粟米。
手掌中黃橙橙的粟米,散發著穀物的清香,看著極為的誘人。
“真真的是粟米,都是好糧食。”
“這真的是給我的嗎?”
那楊伯不可置信的問道。
親兵不滿的對他揮了揮手。
“趕緊扛走,彆影響了後麵發糧。”
楊伯二話不說,拽過自己的兩個兒子一齊跪在地上。
對著不遠處那個騎馬的年輕身影,叩頭拜謝。
然後扛起糧食,喊著兩個兒子站到了一旁。
身後卻是傳來了幾個村民的調笑聲。
“楊伯,為啥不去挖野菜啦。”
“不是信不過人家伯爺嗎。”
這楊伯也不理外人的閒言碎語,小聲的對兩個兒子教訓道。
“記住了,這官宦勳貴絕不可信。”
“但,給咱發糧食的伯爺例外!”
沒多久的功夫。
河東村的百姓,家家都領了糧食。
在老村正的帶領下,村民們又是跪地磕頭。
“伯爺大恩,我等永世不忘。”
李原對於村民一次次的磕頭,實在是感覺不忍。
不過在大梁這個時代就是如此,一時半會也無法改變。
河東村的驚喜,遠不止是發糧食。
李原這次又給河東村發下了十匹麻布。
這些村民的衣衫,實在是太過破舊。
有的村民家中,甚至隻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誰出門誰穿。
看著嶄新的麻布,這些村民感動的差點哭出來。
一匹麻布長四丈,寬二尺二,如果省著些用,足以能做出二十件新衣。
這十匹布,不但能讓全村的男女都換上一件新衣,還能剩下許多。
李原吩咐老村正,他下次來的時候,村民們必須衣衫齊整。
看著十匹嶄新的麻布,老村正笑著應道。
“伯爺您放心。”
“您下次來,若是有一個人衣衫不整,您唯我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