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隊伍的行進,天上紛紛揚揚的飄下了雪花。
不多時,人們的身上便蓋了一層細雪。
讓這支北行的隊伍,看著更加的蕭瑟。
比起上京附近的混亂。
此時的北川道則是另一番景象。
一支滿載物資的車隊行進在官道上。
為首的車輛上插著一杆大旗,上麵寫著【大梁兵戶宣慰使】【李】的字樣。
車隊之前,是近百名衣甲鮮亮的騎兵。
在騎兵的拱衛之下,隊列正中間騎馬的,正是大梁的青原縣伯,李原。
隊伍在路上掀起了滾滾煙塵,不少百姓在路旁圍觀。
看著行進中的隊伍,路邊不少人是議論紛紛。
其中有人出言問道。
“哎,這縣伯大人擺這麼大陣仗,這是要做什麼?”
另一名兵戶打扮的人回道。
“你不知道嗎。”
“頭兩日,督軍府發的告示。”
“縣伯大人身兼兵戶宣慰使之職。”
“說是要巡視北川道的各個兵戶村寨。”
“看看有無因饑寒無法過冬的兵戶。”
“若是有,縣伯大人便要救濟。”
這時一名圍觀的民戶不可置信的問道。
“真的假的。”
“你們兵戶,還有這種好事?”
見這名民戶似乎不信,那兵戶連忙回道。
“我能騙你怎的,是真的。”
“縣伯大人已經走了很多的兵戶村寨。”
“凡是看到無法過冬之人,都要發些糧米。”
“唉,有縣伯大人鎮守咱們北川。”
“真是我等兵戶之福啊。”
李原這次宣慰北川各州兵戶,也是籌劃了好久。
對於李原來說,北川道這三四萬名兵戶,就是他的力量根基。
照顧好這些兵戶,在他們心中確立權威,就是李原該做的事情。
若是尋常的勳貴,如此大張旗鼓的宣慰兵戶。
怕是會被地方文官上書,扣上個收買人心圖謀不軌的帽子。
但李原可不怕。
因為他本身,就掛著大梁兵戶宣慰使的官職。
看看兵戶們家中的糧米柴薪足不足,能不能好好過冬,這就是他宣慰使的本職工作。
為了籌備這次北川道兵戶送溫暖行動。
李原特意讓譚雲,準備了大批的物資和糧食。
最先要去的,自然是自己的青原領。
其實,青原領內各村的生活情況如何,政務房每月都要統計。
根本就不會出現,兵戶過不了冬的情況。
但這青原領畢竟是自己人,宣慰兵戶自然要從他們開始。
李原帶著車隊來到了青原領,給自己領內各村都發下了糧食物資。
這讓整個青原領內是歡呼雷動,更是讓部曲們覺得,能跟隨伯爺是最幸運的選擇。
經過李忠的回稟,有一件事讓李原很是意外。
自己青原領的人口,一直在莫名其妙的增加。
李原剛獲得青原領的時候,領內七處村寨,共計有丁口三千兩百多人。
到了眼下的十一月,李忠的政務房最新人口統計,領內人口已經接近了六千人。
不少外地流民,甚至是臨近村中的民戶,都想辦法舉家遷入青原領。
也少有的出現了民戶主動要求當兵戶的情況。
對於青原領的情況,李原還是很滿意的。
巡視過各個村寨,他又囑咐李忠,領內的人口不要怕多。
有人來投奔咱們便收下,有多少就收多少。
對於咱們青原來說,人口才是最要緊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