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沒有?
馬鈺心道,那可太多了。
“必須要限製特權階層的權力,絕對不能給任何人免稅權。”
“秦漢隋唐的勳貴擁有免稅特權,給他們兼並土地提供了便利。”
“都不需要他們主動去兼並,被賦稅壓的喘不過氣的自耕農,會自願將土地獻給他們,自己當佃戶。”
朱樉插話問道:“當自耕農不好嗎?為何要將地獻給貴族?”
“據我所知,當佃戶要將一半的產出交給地主。”
馬鈺並沒有回答,而是將目光看向朱標。
朱元璋和馬皇後自然能明白他的打算,同樣將目光看向朱標。
朱標知道考驗來了,沉思片刻才說道:
“苛捐雜稅越來越多,再加上權貴將自己的稅轉嫁給自耕農。”
“他們實際繳納的稅,可能還要超出土地的產出。”
“將地獻給權貴自己當佃戶,就能獲得權貴的庇護。”
“很多權貴擁有免稅特權,這塊地從此就不用再繳納田稅。”
“他們隻需要將一半產出交給權貴就可以了,自己還能剩下一半。”
“而且在權貴的幫助下,他們還可以將自己變成黑戶,連人頭稅都不用交。”
朱元璋欣慰的道:“不錯,這就叫獻地自投。”
“擁有免稅特權的人坐在家裡什麼都不用做,自有百姓主動將地送上門。”
“權貴越來越肥,國家越來越窮。”
“不發生災禍還好,但凡有點風浪,國家就會崩潰。”
然後他又看向馬鈺,誇讚道:
“這一點你與咱想到一起去了,咱大明絕不會給任何人免稅的特權。”
馬鈺發自內心的道:“陛下英明。”
秦漢隋唐權貴免稅,宋朝士大夫免稅,還有些奇葩朝代寺廟也免稅。
滿清為了拉攏讀書人,搞出了士紳免稅。
大明在這一點上屬於特立獨行了,除了親王之外,沒有給予任何群體免稅特權。
這是朱元璋定下的祖宗之法。
當然,他也給了擁有功名的讀書人特權,免徭役。
但也隻是不用服徭役,該繳納的稅,一文都不能少。
在明朝中前期,更準確說直到弘治時期,明朝的土地製度都沒有崩盤。
在沒有計官體係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朝廷財政富餘。
可以說,在曆朝曆代都算的上是優秀的了。
然而好景不長,史上著名的明君明孝宗登基改變了一切。
從朱元璋一直到明憲宗時期,權力始終掌握在皇帝手裡。
即便是三大營被朱祁鎮一波葬送,重建之後的京營也牢牢掌握在皇帝手裡。
明憲宗時期,內閣和六部都隻能當皇帝的應聲蟲。
以至於民間有諺語: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然而明孝宗繼位後重用文臣,先將所有事務全部交給內閣,自己當了個蓋章工具人。
垂拱而治的聖君啊,各種馬屁拍的明孝宗飄飄欲仙。
沒多久,這位明君又乾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他把兵權交給了內閣。
是的,你沒看錯。
皇帝把兵權交給了臣子。
從此明朝皇帝徹底失去了兵權,得了易溶於水的病。
這還不算完,弘治十七年這位英明神武的孝宗皇帝,竟然要把錦衣衛交給內閣。
當時在史書上看到這一段的時候,馬鈺簡直震驚了。
這是一個封建皇帝能乾出來的事兒?
還好,這事兒還沒落實,他就死了。
當時馬鈺很疑惑,弘治也不傻啊,怎麼會乾出這麼愚蠢的事情?
仔細翻看史書才知道,他被文臣忽悠了。
說一個數據,就知道那些人是怎麼忽悠他的了。
弘治元年,全國擁有土地四百多萬頃。
然後戶部每年上報的土地數量,都會增加幾十萬頃。
等到明孝宗死的那一年,國家賬麵上的土地數量是八百多萬頃。
翻了整整一倍啊。
換成哪個皇帝不沾沾自喜?
君是明君,臣是賢臣,眾正盈朝。
我垂拱而治,簡直就是明君的典範啊。
漢文帝和我一比,那都是弟中弟。
更騷的是,等明孝宗駕崩明武宗朱厚照登基,戶部上報的土地數量又變成了四百多萬頃。
和明孝宗登基的時候差不多。
這才是真的裝都不裝了。
然而,沒有兵權的朱厚照,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想要扶持劉瑾和文官集團對抗,最後以失敗告終。
可是問題來了,賬麵上有多少地,就要繳納多少稅。
土地翻了一倍,稅也得翻倍。
這些錢誰出?當官的嗎?
隻能轉嫁到百姓頭上。
百姓被沉重的賦稅壓的喘不過氣,隻能賣地求生。
明朝的土地製度短短十幾年,就崩盤了。
天下誕生了無數的大地主,東南最為典型。
比如徐階,半個鬆江府都是他家的。
所謂的文官集團,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隻能說,這些人都得給明孝宗磕一個。
要問馬鈺是怎麼知道這麼清楚的……那自然是史書上看的。
作為明黑粉,他肯定得了解明朝,才知道往哪噴。
明孝宗可是很多明粉嘴裡的明君。
馬鈺自然要重點了解一下。
然後就發現,這踏馬太‘英明’了。
當時他可沒少用這些數據,打那些吹明孝宗的人的臉。
那感覺,隻能說,爽。
事實上,所謂弘治中興,應該是成化中興。
明憲宗繼位後,將新建的京營牢牢抓在手裡,打壓了官僚集團。
又解決了他爹朱祁鎮留下的爛攤子。
邊疆問題也在他手裡得到了緩解。
隻是他剛把這些問題解決,人就沒了。
明孝宗可以說是躺在他爹的功勞簿上,啥都沒乾就混了個中興之主的頭銜。
不對,他並不是啥都沒乾,他給自家的地基挖了。
換成劉禪坐他的位置上,都不至於乾出這麼愚蠢的事情。
換成趙構坐在他的位置上,可能都不是中興,而是盛世到來。
也正是因為明孝宗,馬鈺才係統性的了解了明朝的製度變遷。
從此他就由一個無腦黑,變成了‘有腦’黑。
不過有一點必須要承認,朱元璋確實不懂治國,弄出了很多奇葩的製度。
然而,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他。
正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折騰三十多年,他還是弄出了不少好東西的。
就比如現在說的這個,沒有給權貴免稅的特權。
至於親王群體……
想到這裡,馬鈺鄭重的道:“陛下,是任何群體都不能免稅。”
朱元璋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眉頭微皺道:
“你想讓皇子皇女也交稅?”
馬鈺笑道:“不隻是皇子皇女,就連您也得交稅。”
“啥?”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你讓咱交稅?”
馬鈺肯定的道:“您的那些皇莊,以及其它產業,都得交稅。”
馬皇後生怕他們再鬨矛盾,連忙說道:
“鈺兒莫要胡鬨,陛下乃天子豈有納稅的道理,威嚴何在。”
哪知朱元璋卻擺擺手,若有所思的道:
“你是想讓咱做這個表率,堵住天下人的口是嗎?”
馬鈺說道:“曆朝曆代都有特權群體,大明的勳貴和士大夫們,肯定也想要這樣的特權。”
“如果朝廷不給,恐怕他們會心懷不滿。”
“而且如果我們真的要推行攤丁入畝之策,必然會遭到士紳地主階層的反對。”
“現在您都帶頭交稅了,他們再敢反對,朝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收拾他們。”
朱元璋不禁點頭道:“所言甚是,咱都交稅了,誰敢比咱特殊?”
“為了大局考慮,這個稅咱確實該交。”
馬鈺恭維道:“陛下英明。”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說道:“彆拍馬屁,咱都交稅了,這稅法你必須得給咱弄好了。”
“否則咱饒不了你。”
馬鈺笑道:“陛下放心,大明的稅法肯定是曆朝曆代最完善的。”
朱元璋繃著臉道:“但願如此。”
心裡實則非常開心,這小子終於肯說個乾脆話了。
馬皇後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笑道:
“皇帝交稅亙古未有,陛下可謂是開了先河,必為世人所讚頌。”
朱標和朱樉哥倆也是連連點頭。
這確實開了先河,為世人做了表率,值得讚美。
彆人的吹捧,朱元璋隻會人為是阿諛奉承,然後訓斥一番。
但這幾位都是身邊人,他們的誇讚讓他很是受用。
更加覺得自己做對了。
馬鈺鼓動他交稅,自然不隻是為了做個榜樣,而是有著更大的計劃。
“這麼做其實也是為了區分公私。”
“要解決即將到來的氣候和人口危機,朝廷隻能興百業。”
“而有些行業非常關鍵,必須要掌控在朝廷手裡。”
“有些行業利潤小,商人是不願意碰的,隻能朝廷去做。”
“建立國有商行,統一管理這些產業就成了必然。”
“商行屬於皇室還是隸屬朝廷,要不要交稅?”
“如果不交稅,它們會不會利用成本優勢搞惡意競爭,破壞正常的商業環境?”
“如果放任他們肆意發展,漢武帝時期的均輸平準政策釀成的後果,就是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