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清國初期的多爾袞,對於順治皇帝便是如此。”
“故而為了維持統治,或者說保護自己的權力,順治必須滿足多爾袞的種種利益訴求。”
“順治元年授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尊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曆史上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
他頓了頓,伸手蘸了蘸茶水,在桌麵上輕輕劃出幾道痕跡“其二利益共同體集團。”
“利益共同體集團與決策集團又有不同,他們是皇帝維護統治的重要基礎,但對皇帝自身的權力影響有限。”
“如明國和清國的官僚,貴族,都可以說是皇帝的利益共同體。”
“但他們主要是依附於皇帝的附庸者,而不是決策者。”
“其三名義上的利益共同體。”
“何為名義上的利益共同體?”
“自古以來,天下百業,唯有讀書貴?”
“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讀書能當官,當官才能有錢有女人。”
“但是!”
“在沒有獲得功名,或者說沒有得到官職前,讀書人也不過是普通百姓,被統治階層的一員。”
“他們隻是擁有一個看似美妙的前景,可以邁入統治者的圈子。”
“這些人對皇帝而言,幾乎沒有多少影響力。”
“明國立國初期,朱元璋分封子嗣前往天下各地就藩,這些子嗣掌握當地軍政大權。”
“對當時的皇帝而言,他們便是決策集團,擁有影響皇帝權力的重要影響力。”
“可朱棣造反成功後,為了防止後來人效仿自己,剝奪了明朝藩王幾乎所有的軍政大權。”
“自此以後,明朝宗室從決策集團,降為了利益共同體。”
“可即便如此,曆代明國皇帝都對自己的皇室親戚戒備萬分。他們雖然是利益共同體的重要組成,且是皇族,實際影響力卻遠不如一個當地官員。”
“一個皇帝的權力是否穩固,從來不在於他是否殘暴,是否邪惡。”
“而在於他的利益共同體規模,以及決策集團的大小。”
“決策集團越小,皇帝的權力越集中,也就越穩固。”
“利益共同體,以及名義上的利益共同體越大,皇帝的支持者就越多,權力也就越發穩固。”
“一個皇帝想要維持權力,必須滿足利益共同體,以及名義利益共同體,也就是支持者的利益訴求。”
“而一旦皇帝無法滿足支持者的訴求,其權力必將受到影響。”
張楚山越聽越激動,雙眼發亮,猛地站起身,藤椅在青磚地上拖出刺耳的聲響。
他連連鼓掌,臉上滿是敬佩與欣喜“我明白了,我明白教主為什麼說明國是一人之國,清國是一族之國。”
“雖然理論上,官僚、貴族、皇族都是皇帝的支持者,雙方有共同的利益訴求。”
“但崇禎皇帝刻薄寡恩,明朝財政係統崩壞,他無法滿足官僚的利益訴求,甚至連軍餉,俸祿都無法足額發放。”
“因此,崇禎有負官僚,軍隊,有負自己的支持者,官僚和軍隊因此生出怨言。”
“皇族本應該是皇帝的支持者,可各地藩王郡王早已經被剝奪了軍政大權,雖富有,卻沒有影響力。”
“他們對當地的影響,甚至不如當地官僚。”
“這也是我聖教能在河南,山西,陝西攻無不克的原因。”
“皇帝有負天下人,故天下人無不背棄皇帝。”
“清國之所以是一族之國,便是因為清國自立國之初,便采取以天下奉養滿族,自滿族選拔官僚的政策。”
“雖然清國的官僚中也有其他民族,但這些人占比很小。”
話音落下,張楚山恭恭敬敬地向楊奇偉深深鞠躬,額頭幾乎要觸到地麵,聲音中滿是真誠的敬佩“教主洞悉天下大勢,謀略高深,我等實在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