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來船往,絡繹不絕。
不過對於蒸汽輪船,附近的居民與商人早已經習慣。
除了好奇的孩子們,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這些燒煤的蒸汽火輪。
通往寧化所附近渡口的官道上,一支足有近百人的龐大商隊,帶著初春的寒氣自北方向寧化所而來。
雖隻有百人,但攜帶的馬匹卻有三百之多。
每匹馬身上都綁著沉甸甸的貨物。
另有馬車三十多輛。
其中一輛最為引人注目。
馬車不僅大,而且用料不凡,做工精致,明顯不是一般人有資格使用。
而事實上,這輛馬車確實不是一般人用的,而是福康安的專車。
福康安生於乾隆十九年,富察氏,滿洲鑲黃旗出身,是大學士傅恒之子,孝賢皇後之侄。
乾隆三十二年,承襲雲騎尉,授三等侍衛。
乾隆三十八年,隨阿桂參加金川之役,因戰功卓著升為內大臣,封三等嘉勇男爵,賜紫光閣掛像。
此後,福康安曆任雲貴總督、四川總督、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等職。
乾隆四十九年,甘肅回民起義,他因平叛有功晉封為嘉勇侯,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乾隆五十二年,台灣林爽文起義,福康安任將軍前往鎮壓,解嘉義之圍,晉封一等嘉勇公,賜紫光閣掛像,同年任閩浙總督。
福康安喜奢靡。
即便是此次出訪聖教,也沒有虧待了自己。
推開馬車的車門,隻見車內麵積雖然不大,但裝飾的頗為奢華。
不僅如此,馬車內除了福康安,還有兩位樣貌精致的美人。
這兩位美人各有風情。
一人長著鵝蛋臉,端莊大氣。
一人長著瓜子臉,嫵媚風騷。
外界雖是初春時節,寒氣逼人,但馬車內卻顯得格外暖和。
兩位美人各自穿著輕薄的衣衫,宛若兩條美人蛇般纏著福康安,端是風情萬種。
突然,一陣敲門聲響起,打破了車廂內的奢靡。
“老爺,前方還有兩裡就是寧化所了。”
“小得剛剛從路過的商人那裡打聽到一些消息,不知真假。”
聽到這話,福康安眼瞼微垂,雙手繼續翻山越嶺,道:“進來說話,都聽到了什麼消息。”
隨著他話音落下,一位中年男子推開馬車門,垂著腦袋不敢直視福康安,雙膝跪在馬車的地板上,以雙膝前行。
他行了兩步,叩首問好。
隨後道:“小得聽說,寧化所那邊改了路線,已經不從陸地走,多是走汾水。”
“隻需要四個晝夜,就能從寧化抵達洛陽。”
福康安愣了一下,而後指著男子大笑了起來。
他笑罵道:“你這狗奴才,莫不是失心瘋了。”
“從寧化所到洛陽有一千多裡的路程,四個晝夜如何能抵達洛陽。”
中年男子垂著腦袋,小心答道:“小得也不相信,但那商人言之鑿鑿,並不像是在說謊。”
“小得這才前來稟報老爺。”
福康安見他如此堅定,臉色不由沉了下來。
一千多裡的路程,四個晝夜!
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