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八十高齡的乾隆,倚靠在長椅上,麵容蒼老清瘦,可那雙眼睛卻仿若能洞悉天地間一切秘密的寒星,銳利無比。
福康安與乾隆目光交彙的瞬間,便立刻垂下頭,不敢直視。
他穩步走到乾隆身前,雙手利落地擼了擼衣袖,跪地叩首道:“奴才福康安,給主子請安。”
乾隆眼瞼微微下垂,輕聲“嗯”了一聲,說道:“平身吧。”
福康安再次叩首謝恩,隨後緩緩站起身來,垂手立在一旁,靜靜等待乾隆發話。
乾隆閉目養神,似已入睡。
宮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壓抑而寂靜,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
不知過了多久,乾隆突然開口問道:“明國的情況,你了解多少?”
福康安心中一凜,瞬間明白乾隆召他前來的目的。
關於明國的變故,他有所耳聞。
他斟酌著言辭說道:“奴才有過一些了解,但所知不多。畢竟那並非奴才職責範圍內該過問之事。”
乾隆眼瞼微抬,瞥了福康安一眼,這一眼意味深長。
隨後,乾隆微微挪動身子,換了個更舒適的姿勢,沉聲道:“亡我大清之禍害,便在明國境內。朕命你親自前往明國,為朕探清那禍害的虛實。”
福康安聞言,隻覺頭皮發麻,腦海一片空白。
他甚至記不清自己是如何離開暖宮、又是怎樣回到家中的。
“亡我大清之禍害”,這句話如同一道驚雷,在他耳邊久久回蕩,震得他不知所措。
他自幼侍奉乾隆,至今已有數十載。
這數十年來,清國遭遇過諸多麻煩與威脅,可他從未聽乾隆用如此嚴峻的口吻形容過敵人。
“亡我大清之禍害”,究竟是怎樣的敵人,能讓這位執掌大清五十多年的帝王如此憂心忡忡、如臨大敵?
彼時,福康安滿心疑惑。
直到乾隆派人送來關於明國的情報,他心中的疑惑才漸漸有了答案。
那些情報乃清國絕密,乾隆不僅派人送來,還特意叮囑,看過之後不得泄露,隨後便會派人收回。
福康安雖對乾隆的叮囑感到不解,但當他看完情報後,一切都豁然開朗。
聖教!妖人楊奇偉!
楊奇偉出身成謎,竟自詡為昊天上帝的兄弟。
其神通廣大,是一位修為高強的修行者。
崇禎四年九月,楊奇偉在河南南陽府起兵,短短時間內便收攏流民兩萬餘人,自創聖教。
僅僅一年,聖教便發展迅猛,擁兵三十萬,一舉攻陷明國河南西部、陝西以及山西部分地區。
福康安看到此處,不禁驚為天人。
他久經沙場,深知維持一支三十萬人的軍隊是何等艱難。
而聖教在短短一年內便能拉起如此規模的隊伍,並且攻陷明國的陝西、山西兩地,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明國若是當真如此弱小,清國也不至於百年不曾將之拿下。
對清國而言,明國是一位值得重視,且必須重視的敵人。
可現在~~~
然而,還沒等福康安從震驚中緩過神來,一本特殊的書籍映入眼簾——《大光明聖經》。
這本書來自清國雲貴一帶,是從亂黨家中搜出的證物。
據亂黨交代,書中記載了妖人楊奇偉的諸多言論、事跡,還大篇幅摘抄了聖教報紙的內容。
至於這本書的來曆,被抓的亂黨並不清楚。
但清國經過後續調查發現,它來自明國。
不過,奇怪的是,這本書並非聖教所印。
畢竟當時聖教的勢力未曾脫離明國河南,不可能有精力在清國境內傳播此書。
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將楊奇偉的言論和事跡印刷成冊,並傳入清國呢?
在偌大的明國,還有誰有這樣的實力!
真是好難猜啊。
當然,福康安此刻並不關心這本書的審訊過程,也不在意它究竟從何而來、是誰傳入清國的。
他在看完《大光明聖經》後,終於深刻理解了乾隆的憂慮,也認同聖教確實堪稱“亡大清之禍害”。
聖教不除,大清必遭災殃。
這,便是福康安看完《大光明聖經》後的堅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