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完畢,福康安輕輕推開了車廂的窗戶,高聲喊道“巴圖!”
聽到呼喊,巴圖立刻策馬疾馳而來。他來到馬車旁,身姿挺拔,恭敬地說道“主子,有何吩咐?”
福康安將封裝好的奏折小心翼翼地放入一根竹筒,鄭重其事地交代道“把這封奏折即刻送往遼州交予朝廷,叮囑遼州方麵的官員,務必以八百裡加急送往京師。”
以他們此刻的行程推算,若要抵達京師,需耗費兩個月的時間。
而借助大清在各地精心修建的驛站,再加上八百裡加急的高效傳遞,這封奏折有望在半個月內送達京師!
此事事關重大,福康安不敢怠慢。
巴圖雙手接過折子,小心地揣入懷中,領命道“喏,奴才這就出發!”
言罷,他雙腿一夾馬腹,縱馬向前。
但他並未急於離去,而是從同僚手中牽過兩匹馬。
如此一來,他便可三馬換乘,大大提高行進速度。
隨著巴圖的遠去,福康安仿佛被抽去了脊梁,整個人癱坐在馬車裡。
他透過敞開的車窗,目光望向遠方,眼神中滿是憂慮。
皇上是否會重視自己的諫言?
又是否會采納自己的建議呢?
倘若大清此時不與明國攜手,共同剿滅魔教,隻怕日後……
再無機會了。
想到此處,福康安深深地歎了口氣,隻能在心底默默祈禱皇上英明睿智,能夠洞察局勢的嚴峻。
兩天後,巴圖快馬加鞭,帶著福康安的折子抵達遼州。
遼州的負責人聽聞是福康安的折子,哪裡敢有絲毫懈怠。
整個朝廷上下,誰人不知皇上對福康安寵愛有加,對這位滿清勳貴極為器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福康安的折子便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向著滿清京師飛速而去。
一路上,行程兩千餘裡。
許是運氣,十餘天,天氣晴好,未遇降雨等惡劣天氣。
僅僅十一天後,福康安的折子便順利呈到了乾隆手中。
鮮有人知乾隆是如何閱讀這份折子的。
隻因乾隆看到一半時,突然龍顏大怒,將宮殿內的宮女太監統統趕了出去。
緊接著,宮殿內傳來一陣打砸之聲。
皇上平日裡愛不釋手的古玩,此刻遭了殃,被砸得七零八落。
宮殿外的太監和宮女們,聽到裡麵的動靜,個個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哪裡還敢上前自討苦吃。
因此,無人知曉乾隆究竟是如何看完折子的,又在折子中看到了什麼驚人的內容。
不過,當天晚上,皇上便緊急召見了他最為倚重的忠臣——位高權重的和珅大人。
兩人在宮殿中密談了整整一夜,期間究竟談論了什麼,無人得知。
但第二天,皇上便下達了一道旨意。
這道旨意是給福康安的,令他暫且不必回京,全權負責與明國的談判事宜。
至於具體談判的內容,除了和珅等少數人,無人知曉。
一時間,坊間傳言四起。
有人說,此次談判是為了共同對付明國的亂黨——魔教妖人。
但對於這種說法,大多數人都嗤之以鼻。
魔教妖人乃是明國的叛逆,與大清何乾?
咱大清難道還要替明國鏟除亂黨不成?
這簡直荒謬至極,大清何時變得如此“熱心”了?
然而,不論普通百姓、官僚,還是權貴們如何猜測,大清的朝中重臣們,都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他們隱隱感覺到,一場新的風暴即將來臨。
畢竟皇上已經多少年沒有這般暴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