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領導知道後,對許世彥的功勞予以極大肯定。
要知道,野生動物養殖目前還在初始階段。
想要發展到一定規模,能夠帶動縣域經濟,可能還得十幾年才行。
但是這個人參專用肥不一樣,整個兒撫鬆,不,應該說連同撫鬆周邊,多少地方都是指著種植人參發展經濟?
這要是都用上肥料,三年時間增產百分之五十,一個縣城的參地全都加起來,要增產多少?誰聽了不心動?
縣領導一致通過,評選東崗公社二大隊為八一年度先進集體。
許世彥被選為先進生產者、勞動模範、參業生產標兵。
今年開春三月份的時候,許世彥還去縣裡參加了表彰大會。
縣領導親自給頒獎、戴大紅花,並且讓許世彥上台講話,分享人參用肥料的配製技術。
許世彥既然把配方公開了,自然不會吝嗇傳授技術。
但是表彰大會有時限,再說有些東西不是嘴上說就能明白的,必須實際操作。
所以許世彥就簡單講了下,然後說,等到六七月份的時候,二大隊這邊肥料發酵,歡迎來參觀學習。
下了領獎台,各公社、各地公社參場、縣屬幾個國營參場的領導就把許世彥圍起來了。
都客客氣氣的跟許世彥谘詢肥料配製具體技術,想要聘請許世彥過去做技術指導。
許世彥還是那個態度,不管哪裡,都可以派人來學習。
要是實在不方便,這邊他帶出不少徒弟,到時候也可以讓人過去做技術指導。
畢竟許世彥就一個人,沒長八條腿,這麼多地方走不過來。
於是,進了六月,各處都打電話過來詢問。
東崗這邊給出具體時間,六月十號,這邊開始乾活,可以過來學習了。
十號這天,東崗公社借用了新建起來的東崗高中的四樓大教室,安排許世彥給各地學習的人講課。
具體介紹人參用肥料的具體操作過程,以及一些相關的增產技術等等。
“參地用肥可以分為基肥和追肥兩種。
基肥也就是底肥,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采用豆餅粉碎發酵,單獨施用做底肥,每丈用發酵後的豆餅粉一斤左右。
三年後可增產水參百分十二十左右。”
許世彥早就把相關材料準備好了,所以上台講課一點兒也不慌,一條一條列出來,逐條講解。
“第二種是蘇子基肥。
把蘇子炒熟粉碎,每斤拌入細土五到六斤,栽參時將蘇子基肥均勻撒在根須上。
每丈使用蘇子半斤左右,三年後可增產百分之二十。”
“第三種是鹿糞基肥,把鹿糞充分腐熟、倒細,倒土時拌入參土內。
每丈參土施用鹿糞十斤左右,三年後可增產百分之三十五。”
“第四種是混合肥料,炒熟的蘇子粉碎,過石粉碎發酵,豆餅粉腐熟晾曬、炕洞土。
以二、二、二、四的比例配合均勻,堆積二次發酵。
每丈使用四斤左右,三年後可增產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
“沒有炕洞土,可以用草炭土,但是要注意殺蟲,以及二次發酵的時間要長一些。
使草炭土中的蟲卵和病菌充分被殺死,保證人參不受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