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下,“目光”都明亮起來,大家圍上來,我忙著發放,同學們忙著簽名。一時間,我好像就是個食堂工作人員,估計,彆人也這麼覺得,還是那個秀氣的姑娘想起來,用上海話問我:“儂是上海寧伐?”
我對她很開心地笑了一下,“是額。”
還有那個“手風琴”也來問我了:“你在我們寢室吧?今天剛來的?”
“嗯,是的。”我對她也溫和地笑了笑。
戚禎上來就拍拍我的肩膀,“不好意思,你剛來就發飯票。不過,”她又想幽默一下,“我們早來一天的,都是自己上街找食吃,你可是‘飯仙’呀,專門送吃的來了。”
她這麼一說,我突然想起庫前的“鋼鐵飯桶”,不覺大笑起來,彆的人也莫名其妙地跟著笑。
發飯票要勾名字,我發一份就認識了一個同學。手風琴手叫維琪,秀氣的姑娘名字就是文秀,我一下子就記住了她們。
我發完這個寢室,又想去第一間,哪知,我們新同學們就像剛出籠的粘糕,黏在一起不舍得分開了。就見第一間的同學們聞訊出來,並與第三間的一起都湧入我們第二寢室,合成了一個大聚會。
這會兒,我們房間鬨翻了天。戚禎又發現了新情況,維琪的手風琴與文秀的小提琴。她哪肯把兩位“音樂家”給放了,非要她們各來一段。
於是,我發放飯票有了伴奏了,一段手風琴“波爾卡圓舞曲”,活潑輕快,一段小提琴獨奏曲“新疆之春”優美動聽……大家鼓掌不斷,我的手沒有空,隻好嘴裡一個勁地說:“好聽!”
我們二十多個女同學,互相都認識了,我把“名字”一起放進了紙袋,任務也完成了。不過,那種音樂舞蹈藝術的氣息就不斷盤旋在我和所有的女同學們的心裡了。
下午的時間被那個“批判會”用去了一大半,我們女生宿舍的這點快樂,也就一轉眼,五點半到了。文秀的男朋友已經又來招呼她去吃晚飯了。我們餘興雖未已,為了後麵的開班會,也必須急著去食堂排隊打飯了。
我跟著“手風琴”維琪去學校的大食堂。
她告訴我,她早來報到兩天,已經很熟悉了。她就是高安插隊的,他們新街公社的插姐妹們送她來,今天中午就在高安縣街上那個最大的飯店吃飯,又去了那個批鬥會……我明白了,所以之前,一直沒有看到她。
大食堂裡人山人海,已經排了好幾個長隊,學生們在“叮叮當當”的碗筷聲裡,嘰裡呱啦地說著話。
反正沒幾個菜,我們倆都買了“炒雜丁”,有茭白丁,肉丁,豆乾丁,還有毛豆子。我有三年多沒有吃過這種精致的菜了,直說好吃。可耳邊聽到的大多是埋怨的話,說菜總是沒有油。江西人抱怨怎麼不放辣椒,上海人皺眉說怎麼不放點糖……我一句話都不說,把碗裡的“山珍海味”一掃而空。
我和維琪又提著熱水瓶與小鉛桶,飛快地再次跑去食堂,在食堂門的一邊有泡水的龍頭。
這麼急匆匆地跑食堂,以後就成了常規,哪怕刮風下雨,都得跑。因為一個小時後,晚自修要開始了。
我用小鉛桶裡的熱水洗乾淨了渾身的塵埃與汗水,人好像又精神了許多。
同學們三三兩兩地結伴去教室。我與維琪自然而然地相約一起去了。
我們的教室在教學大樓的底層,一會兒就找到了。這是個四層樓的辦公教學大樓,天已經拉下夜幕,就看見各個教室都在亮燈,人聲鼎沸,上上下下,真熱鬨呀!
這久違的學校氣氛,讓我們倆都激動起來。我心裡一個勁地在想,終於又做回了學生,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想讀書求上進,真是太不容易了呢!我覺得,這裡的每一個學生,或許都有一個與我一樣的從農村努力走出來的故事。
我們倆在教室靠後的課桌椅上坐了下來,還沒來得及看清楚鬨哄哄的教室,鈴聲就響了,隨著急匆匆地又湧進來不少同學,教室裡已座無虛席。
遊老師原來早就坐在教室後麵了,他在靜靜地看著同學們。這時,他慢慢走到了黑板的前麵……頓時,誰也不說話了,興奮的聲音一下子就克製住了。
遊老師先介紹了自己,他的名字是說一遍就可以記住一輩子的,“遊果然”。他果然是與名字一樣的古色古香,氣質文雅。
然後,他就非常簡約地介紹了我們高安師範的“前世今生”。
“同學們,可能你們已經走遍了我們的學校了,我們學校現在縱深有四進院,再加兩個‘耳朵’,即在後麵左右擴展出來兩大塊麵積,初見一個省級師範的規模了。”
他告訴我們,高安自古至今人文薈萃,教育昌明,早在清朝就在全國率先創辦師範傳習所。我們學校這塊地是城北鳳山,傳說唐代有鳳凰飛集於此而得名。如今的女生宿舍,那座二層樓曾經是清朝建立的“鳳儀書院”舊址。在日軍入侵時,被炸毀。戰後再建的就是這座小樓。到1949年高安解放,新政府正式建立了高安師範。
原來我們高安師範文脈淵源流長,學府浩浩春秋!
同學們都靜靜地聽著,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新生都會有的無限憧憬和自豪。
他接著說:“**停止招生了幾年,在1975年開始恢複辦學時,招收了三個班,76年又招收了三個班,我們77屆共招了五個班,不過,有一個班在靖安縣。”
“本來第一屆是分了文體班與普師班的,覺得管理麻煩,後來的兩屆都是普師班了。我們就是普師二班。”
接著,遊老師請班長上來,讓他說幾句話。可是,老實憨厚的喻班長,嘰裡咕嚕地說了一陣,他的上高縣土話,不要說我們上海人。就是高安本地人也都沒有聽明白。急得他和我們同學們都乾瞪眼。
也是從上高來的知青戚禎,忍不住插嘴說:“班長,你是不是要請一個翻譯啊?我們來自五湖四海,語言不通……”
突然,旁邊有人偷偷拉了一下她的衣襟,她緊急刹車,不做聲了。一看,原來是文秀在拉她。我還以為文秀與男朋友出去吃飯,會晚到的,卻不知道她,早就在教室了。
遊老師說我們班有兩個黨員,是班裡的主要乾部,就請另一個叫陳曉龍的上來說說。
這個曉龍馬上站出來,他是高安人,夾著土話的普通話比喻班長好多了,“班長與團支部書記是要選舉的,我們是暫時代理。”他的話我們都聽明白了,“今天下午的公審大會,大家都參加了吧?這是必修的jiejidouzheng課。明天上午全體新生都要參加勞動,就是修整教學大樓旁邊的路。那些坑坑窪窪都要填平。下午是各班自己活動,排練幾個節目,晚上在學校大禮堂,就是大餐廳,全校開迎新生晚會。”
曉龍副班長正頭頭是道地布置任務,一個闊門大嗓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裡發出了洪亮的聲音,“演出不難,我們班有的是人才。”
我回頭一看,男同學的一堆裡有個胖胖敦敦的男生,剪了個平頂頭,比彆人都顯得老氣橫秋,但是他中氣十足,繼續將嗡嗡作響的聲音發送到整個教室,“從高安來的劉安福,擅長笛子嗩呐,鄭家祥的二胡過勁(很行),還有南昌來的劉格新,加上我,嘿,都可以不是打馬虎眼地演奏二胡!”
被他這麼一嚷嚷,喧賓奪主了,同學們立馬熱烈地討論起節目來,把兩個班長給撩在了一邊……
我們女生也開始推薦,那個胖胖的圓圓臉的林苗搶著說:“小芹會跳舞!”
戚禎也說:“我們還有手風琴與小提琴呢!”
於是,節目很快就定了幾個,器樂合奏《喜洋洋》,二胡獨奏《賽馬》,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可手風琴維琪怎麼樣也不願意來個獨奏,她說七六屆有個他們新街插隊的上海知青,手風琴演奏一級棒。
她不願意獨奏,但可以伴奏。我倒是自告奮勇,為舞蹈伴唱,因為我在鄉下時就為孩子們演出幫幫唱了,熟門熟路。於是,我也加入了這支臨時拚湊的演出隊伍。
一教室的年輕人,沒有了分寸,早忘了在教室裡需要組織性紀律性,鬨哄哄地開始互相溝通起來。
遊老師也不阻止,笑眯眯地坐進同學們裡麵,看著,聽著,他用這種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認識著我們每一個人。
男生中好像有許多個上海人,戚禎與小範的注意力已經轉移過去,與他們中間的幾個,閒聊得興高采烈。
不知是誰,突然對著遊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今天被槍斃的兩個人,可惡!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嗎?這種人,難道就是證實了,‘人之初,性本惡’?”
遊老師沒有回答,卻對著我們所有人說:“我們明天上第一節課,就是批判“孔孟之道”,不妨大家討論討論。”
對於這個論題,教室裡形成了兩派,爭論激烈。
“性本惡”的一派,認為人天生就有私心,一切行凶作惡都來自於私心。“性本善”的一派,以文秀和維琪為首,覺得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那些作惡多端的都是壞人,隻是少數人而已,誰隻要敢做壞事,就會被正法!被判刑!被打dao!
他們“本善”一群對著“本惡”的那一些人理直氣壯地說:“我們認為自己是好人,”並不無諷刺地反問:“難道你們都是惡人嗎?”
……對立派的人都在搜腸刮肚,要想出一些新的論證來反駁……
我聽得很認真,也很起勁,並且不由地十分感歎,這才是學校呀!一種濃濃的學術氛圍已經撲麵而來。我聽著想著,思想像是有一把刀,漸漸鑽進了這個話題裡,一層一層地深入撥開……
遊老師不插嘴,一臉的若有所思,傾聽著每個人的意見,不夷不惠,有時還會微微地點點頭。他偶然一轉眼,無意發現我一言不發,正在沉思……
於是,他直接點名,要我也說說自己的想法。
我從沉思裡突然被曳了出來,那不成熟的思想能不能說?我有點靦腆……
看到遊老師鼓勵的神情,我猶豫了一下,鼓起勇氣慢慢地開始述說:“我以前總是聽老師說,人剛生出來,腦子裡應該什麼也沒有,是一張白紙,……”
那個大嗓門的男生、馬上就接上去,“又出來一個論點,‘人之初,性本白’呀!”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被眾人一笑,我那股拗勁兒又來了,反倒不顧一切地開始述說起自己的想法來:
剛生出來的小嬰兒,是有吃喝拉撒的本性,也知道冷暖和依戀父母,如果把這種生存的本能看作是人性的欲望,私心之源,惡的滋生之源,那麼,也要從他第一聲啼哭才開始“惡”,而同時,父母就會去照料他,安撫他,給他滿足和愛,他的心裡一定會有美好的情感生出來。每個孩子生存的環境不同,他的心靈感應到的東西也不同,如果孩子的家是安定的,生活是有規律的,母親,這個第一任老師,她懂得如何撫育孩子的話,那孩子的“善”也馬上就會產生。
講著講著,我又開始把自己不成熟的理念推出來了:“人之初,性的善惡會同時產生,因為先天遺傳七情六欲,而後天的環境教會一個人如何克製自己情欲,也就是說,如果人性的活動橫向是欲求,那麼縱向便是理智……
可馬上有人打斷:“小嬰兒哪裡有什麼理智,不吃不喝還不就是餓死了?”
“是呀,”我的腦子裡居然有奔湧而出的話,於是繼續說,“會教育的父母就一定會科學地喂養孩子,一開始就讓孩子對外界感到安心,溫暖,和節製,那就是“善”的教育。人性的‘善’與‘惡’的產生與發展是縱橫交錯的。特彆是孩子開始牙牙學語,語言的出現,就是在孩子的心靈上刻上了思維的痕跡了。初學說話非常重要,每一字每一句,都對孩子的將來善還是惡的言行,有巨大的影響。”
“你很會思考,”遊老師開口了,“你說到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育的必要性,而我們師範生,就是要學習如何教育呀!”
遊老師很善於把大家的話袋子打開,也非常有總結性地收住了“口袋”。教室裡安靜下來,同學們還在各自思考……
不知什麼時候,喻班長出去了,這會兒又扛著許多書進來。他讓曉龍班長分書給同學們,自己又帶了幾個男同學再去教務處搬書。
捧著這些書,大家的興奮點又掀起了高潮,我們的學生時代真的就將開始了!
我背來的小書包放不下這麼多的書,隻好掏出那支寶貴的包頭鋼筆,給每本書和本子都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把書放在課桌的屜子裡……
遊老師宣布明天上午是勞動,現在可以回寢室休息,同學們三三兩兩,準備走了。
突然。我們寢室的文秀著急地大叫,“呃,你們怎麼喝了我的洗腳水!”
原來,她出去吃飯的時候把熱水瓶帶出來,灌了開水後就放在教室裡。好幾個男生不知緣由,都在那兒倒水喝呢。
這聲大叫,把他們嚇懵了,不知所措。又是那個大嗓門楊同學笑著調侃:“這是洗腳水,你們都敢喝了呀!”
不管怎樣,文秀的著急是有道理的,學校供應熱水就是晚餐時的一個小時。現在哪再有熱水呀?
我與維琪因之前提過一鉛桶熱水來漱洗,所以熱水瓶還滿著呢,便拉著她一起回去了。
等我躺在床上時,伸手可及的電燈卻一閃一閃地告訴我們,要熄燈了。
這一天,確實是非常累,明天還要勞動,我也就對著書架舒心暢意地看看,想休息了。
誰知,也是因為忙了一天,把身體的一個本能忘了,這會兒一安靜,肚子開始有點蠕動,要排便了。
我無可奈何地翻身坐了起來,穿好衣服,爬下床來。
下鋪的小黃睡眼惺忪地問我,“怎麼不睡呀?”我隻好說要上廁所。
這下驚擾了一寢室的人,維琪還起床說,“現在熄燈了,那個烏墨漆黑的廁所怪瘮人的,我陪你去吧。”
她的話很溫暖,直入我心,真是一個善良的人呀!後來,我們也確實成了莫逆之交。不過,我拒絕了,我有手電筒,這麼晚了,還是這種事,怎麼可以麻煩彆人呢?
我用手電找路,從寢室樓的東麵門洞裡出去,沿著一個有點陡的小坡衝下去,然後再上幾個台階,就是那個大公共廁所了。廁所的北麵部分,朝著女生宿舍,就是女廁所。有好幾個手電光在晃動,原來並不是我一個人不會安排妥當呢。但是,她們告訴我,這個時候來如廁最好,如果大清早來,那就要排很長的隊呢。學校再不想辦法,多修建一個廁所,我們女學生一個上午就隻好在排隊等著“辦公”了。
初秋的夜晚,氣溫舒適,這時的校園裡已經很安靜了。我東張西望,四周影影綽綽的房子,看不清楚什麼。我在心裡對自己說,明天要抽出時間來看看我們的校園。
我剛想回身,卻突然聽到我們教室那兒傳來輕輕的二胡聲音,誰在教室裡?彆看我累得不行,可好奇心還是那麼重,忍不住就循聲去了教室。
教室的門微微隙開,裡麵有燭光透出來,而好聽的二胡聲音也在空空的黑洞洞的教室裡回響。
我一推開門,那個二胡就停下來了,我很吃驚地看著他,他也很吃驚地看著我,幾乎同時問道“你怎麼沒有睡覺?”
他就是我們班的鄭同學,準備明天要表演二胡獨奏《賽馬》的,原來他躲在教室裡苦練呢。
他很幽默地告訴我:“我的那匹馬還太野了,我怕馴服不了它,利用晚上再來掰一下馬頭。”
我卻被他深深地感動了,是呀,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得這麼勤學苦練。我們寒窗兩年,轉眼就會過去,我也必須像他那樣,“發懸梁,錐刺股”呀!
我掩上門走了,心裡想著快快爬上床去,最好也要看看書。
可是,我躺在床上,用手電筒照著,才看了一頁書,便帶著發奮的“誓言”,很快就沉入了夢鄉。
***************
耿堅編審評:
誰都做過學生,誰都有過“入校第一天”,但不曾想您把這第一天寫得這麼動人,這麼吸引人讀,青春活力撲麵而來,把讀的人的思緒都翻動了。
小說的開頭部分,要有足夠吸引人眼球的故事,這是小說開頭部分寫作的敘事策略之一。這一條,作者做到了。第一章開頭敘寫震撼高安縣城上空的兩聲槍響,一個不齒於人類無恥**的流氓犯,一個受被村乾部霸占的妻子舉報的“反革命犯”,在萬眾矚目下斃命。這個故事吸引讀者是自然的。
可能現在的讀者會問,震撼是震撼,但小說名字《高安師範那些事》,怎麼一上來不去寫校園內而是去寫校園外。殊不知,這恰恰反映了作者年輕那會兒的社會真實,公審大會在當年是每個人的jiejidouzheng必修課。本章後半段寫到的修路勞動也是必修課。
作為自傳體小說,作者采用的敘事邏輯之一,是以高安師範為中心建構全書敘事的“場“,從本章中出場的遊老師丶喻班丶龍班丶維琪等,以及遊老師介紹“文脈淵源流長,學府浩浩春秋“的高師,班裡學生爭論人性善還是人性惡的場麵,看得出作者已經在初步建立小說人物關係的架構,而且作者在人物外貌丶性格描寫上拿揑得很準確,露出點眉目但不探挖,留下後續寫作的空間。高師這個“小社會”裡人物身份丶相互關係,情感矛盾的複雜性,可以折射中國這個“大社會”裡社會種種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