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人,我們相信你!”
“徐大人是清官!”
百姓們激動地高呼著,他們的聲音彙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震天動地。
“但是!”徐懷恩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更加堅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僅僅焚毀一本假賬,還遠遠不夠!徐某還要將真正的證據,呈給朝廷!”
他命人抬出一個特製的銅匣,銅匣外刻著八個大字:“江南百姓,共訴一言!”
徐懷恩緩緩打開銅匣,裡麵整齊地擺放著鹽引記錄、換鹽紙條、百姓名錄、邊軍回書,彙成一冊厚厚的《民聲實錄》。
“諸位父老鄉親,這本《民聲實錄》,承載著江南百姓的血淚和期盼,徐某將派人快馬加鞭,將其送往京城,呈給皇上!”徐懷恩的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他將銅匣交給禦史台舊部,語重心長地說道:“務必將此物安全送達京城,呈給皇上!”
臨行前,徐懷恩對著前來送行的百姓們說道:“若朝廷說這是謠言……”他頓了頓,目光掃過人群,緩緩說道:“那三百二十八壇清濁辨,就是證人。”
就在這時,人群中傳來一陣騷動。
劉婆子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到府衙門前,對著身後的十餘名洗衣婦說道:“姐妹們,開始吧!”
洗衣婦們紛紛從籃子裡拿出“換鹽紙條”,放入早已架好的大鍋中。
“劉婆子,你這是做什麼?”百姓們不解地問道。
劉婆子沙啞著嗓音,緩緩說道:“官府說紙會爛,字會糊,可我們偏要洗出來——洗一千遍,也讓它清清楚楚!”
水汽蒸騰中,紙條上的姓名墨跡經久不褪,圍觀者無不動容。
一名老漢顫顫巍巍地走到劉婆子麵前,哽咽著說道:“我們不是來討飯的……”他抬起頭,對著府衙高聲喊道:“是來討個明白!”
當夜,陳皓立於溪邊……
夜幕低垂,陳皓獨自佇立於溪邊,冷冽的溪水拍打著岸邊的鵝卵石,發出沙沙的聲響。
他的目光緊盯著上遊,期待著什麼。
突然,一隻小小的陶罐順流而下,磕磕絆絆地漂到了他的腳邊。
陳皓連忙拾起陶罐,打開一看,裡麵裝著的正是被水衝刷過的換鹽記錄。
他小心翼翼地從罐中取出一張浸濕的紙條,借著月光,隻見上麵寫著幾行小字:“銅匣已入京,禦前待啟。徐某書:此非我奏,乃民聲。”
陳皓看完紙條,心中百感交集。
他仰望星空,深邃的夜空中繁星點點,如同無數雙眼睛注視著這片土地。
突然,一陣悠揚的鐘聲從遠處傳來,打破了夜的寧靜。
這鐘聲並非尋常的更時報時,也並非發生緊急情況的警訊,而是……是趙九淵!
“他們終於還是聽到了啊……”陳皓喃喃自語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也帶著一絲擔憂。
“可問題是——”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這次,他們還裝聽不見嗎?”
與此同時,在不遠處的山崗上,一個少年正手持刻刀,對著第十二片翠綠的竹葉小心翼翼地雕刻著。
刀鋒落下,一個筆畫繁複的字跡初現端倪——“聽”!
少年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望向遠方,他並不知道,這個字,將會掀起一場怎樣的風暴。
“爹,我刻好了。”少年輕聲說道,將竹葉遞給身旁一個魁梧的身影。
那身影接過竹葉,仔細端詳著,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抬頭望向京城的方向,目光深邃而堅定:“接下來,就看他們的了……”
夜幕如同一張巨大的黑色幕布,緩緩地籠罩著大地。
戌時三更,本該是萬籟俱寂的時刻,在江南道鬆江府的廢棄窯場前,卻響起了一陣突兀的銅牌敲擊聲。
“當!當!當!當!當!當!當!”七聲清脆的撞擊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在空曠的田野上回蕩,如同古老的戰鼓,又似無聲的呐喊。
這聲音,正是出自趙九淵之手。
他佝僂著身軀,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卻依然一絲不苟地重複著這個動作,仿佛在進行著某種莊嚴的儀式。
七聲銅牌連響,正是當年巡夜司錯亂的更時節奏。
聲音在夜空中飄蕩,傳入百姓的耳中。
起初,人們還感到疑惑,但很快,他們便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這不僅僅是懷舊,更是一種提醒,一種抗議!
一盞、兩盞、三盞……黑暗中,一戶戶人家的燈火次第亮起,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連成一片璀璨的光河。
他們沒有說話,隻是默默地用行動表達著自己的態度。
他們沒有忘記,他們從未失聰。
皓記酒館內,陳皓站在櫃台前,透過窗戶,凝視著遠處的點點燈光。
他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喜歡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請大家收藏:()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