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櫃的,我們現在怎麼辦?”李芊芊問道。
陳皓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
他知道,這件事牽扯甚廣,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
但他不能退縮,為了那些被盤剝的百姓,為了那些被餓死的士兵,他必須站出來,將這些罪惡公之於眾!
“不著急,”陳皓說道,“這件事,我們要好好地計劃一下。”
他沉思了片刻,然後抬起頭,對小李子說道:“你去通知張大叔他們,讓他們明天到廢窯前集合,我們要重開‘民議台’!”
第二天,廢窯前,人頭攢動。
江南道大大小小的坊主都來了,他們圍坐在一個簡陋的土台上,臉上都帶著疑惑和不安。
陳皓走上土台,看著台下的眾人,他的目光堅定而有力。
“各位坊主,今天召集大家來,不是為了審人,而是為了審規。”陳皓的聲音不大,但卻清晰地傳到了每個人的耳中。
他從懷裡掏出一疊紙條,那是“鹽引預兌憑據”的複印件。
他將紙條放在一個陶碗裡,然後說道:“這些紙條上,寫的是萬富貴勾結官員,虛報軍需,套取鹽利的罪證。現在,我將這些紙條分給大家,讓大家來議一議,如果我們自己來管理這糧行,要怎麼做,才能防止下一個萬富貴的出現?”
眾人聽了陳皓的話,頓時議論紛紛。
有人主張設立三把鎖,把賬目管得死死的;有人提議輪流查賬,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監督;還有人建議,要請朝廷派人來管理,以免再次出現貪汙腐敗的事情。
大家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李芊芊站在人群中,默默地聽著大家的爭論,她拿出紙筆,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雙賬並行,一明一暗。”
她走到陳皓身邊,將紙條遞給了他。
陳皓接過紙條,看了一眼,頓時眼前一亮。
“雙賬並行,一明一暗……好主意!”陳皓點了點頭,對李芊芊說道:“就這麼辦!”
當天晚上,陳皓收到了徐懷恩派人送來的一封密信。
信上說,京中有人想要壓下“鹽引案”不究,因為這件事牽涉到了前兵部侍郎。
信上還說,徐懷恩已經將此事稟告了皇上,但皇上的態度卻有些曖昧,似乎並不想深究此事。
信的末尾,徐懷恩附了一句話:“清源井可藏冤,不可藏火。”
陳皓看到這句話,頓時明白了徐懷恩的意思。
證據可以保存,但不能輕易點燃。
如果現在就把這些證據公之於眾,很有可能會被那些幕後黑手給壓下去,到時候,一切都功虧一簣了。
他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才能將這些罪惡徹底地揭露出來。
第二天,陳皓將小李子叫到身邊,吩咐道:“你把這些憑據中的一部分,送到鄰鎮的王老板那裡,讓他以‘古玩收藏’的名義,轉交給薛烈。”
“那剩下的憑據呢?”小李子問道。
陳皓笑了笑,說道:“剩下的憑據嘛……自有妙用。”
他將剩下的憑據,交給了劉婆子,讓她縫進新一批賑災棉衣的夾層裡,隨著“共濟糧行”的首批棉衣,發放下去。
他相信,隻要這些證據到了百姓的手中,那些幕後黑手,就再也無法一手遮天了。
夜幕降臨,皓記酒館裡,燈火通明。
陳皓獨自一人坐在櫃台後麵,默默地喝著酒。
他的心裡,充滿了希望,也充滿了擔憂。
他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步棋,究竟是對是錯。
但他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
他要為那些被壓迫的百姓,爭取一個公平公正的機會。
他要為那些被冤死的士兵,討回一個遲來的正義。
他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突然,他聽到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他抬起頭,看到小李子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掌櫃的,不好了!”小李子氣喘籲籲地說道,“下遊三縣的百姓,在領棉衣的時候,發現了夾層裡的紙條,現在……識字的人正在互相傳抄!”
陳皓聞言,
他站起身,走到門口,看著漆黑的夜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明天,將會是一個不平靜的一天。
喜歡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請大家收藏:()三國:結拜關張,開局滅黃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