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字仲穎,是隴西臨洮人,當時擔任河東太守,他為人一向傲慢驕縱。之前他怠慢了劉備,張飛頓時火冒三丈,立刻就想殺了董卓。劉備和關羽趕忙勸阻他說:“他是朝廷任命的官員,怎麼能擅自殺掉呢?”張飛說:“要是不殺了這家夥,還要在他手底下聽令,我實在不甘心!二位兄長要是願意就留在這裡,我自己去投奔彆處!”劉備說:“我們三人義同生死,怎麼能分開呢?不如一起去投奔彆處。”張飛說:“要是這樣,我心裡才稍微好受些。”
於是,三人連夜率領軍隊去投奔朱儁。朱儁對他們十分優厚,將他們的軍隊合在一起,前去征討張寶。那時,曹操正跟隨皇甫嵩討伐張梁,在曲陽展開大戰,這邊朱儁則進攻張寶。張寶率領八九萬賊軍,駐紮在山後。朱儁任命劉備為先鋒,與賊軍對抗。張寶派副將高升出馬挑戰,劉備讓張飛迎擊。張飛縱馬挺矛,與高升交戰,沒幾個回合,就將高升刺落馬下。劉備指揮軍隊直衝過去。張寶在馬上披散頭發,手持寶劍,施展妖法。隻見風雷大作,一股黑氣從天而降,黑氣中仿佛有無數人馬衝殺過來。劉備急忙撤軍,軍中大亂,戰敗而歸,回來後與朱儁商議對策。朱儁說:“他用妖術,我們明天可以宰殺豬羊狗血,讓士兵埋伏在山頭,等賊軍趕來,從高坡上潑灑這些穢物,就能破解他的妖法。”劉備聽從命令,分派關羽、張飛各率領一千士兵,埋伏在山後的高岡上,準備好豬羊狗血和各種穢物。第二天,張寶搖旗擂鼓,率軍挑戰,劉備出城迎戰。雙方交鋒之時,張寶施展法術,風雷大作,飛沙走石,黑氣漫天,滾滾人馬仿佛從天上衝下來。劉備撥馬就跑,張寶驅兵追趕。快要過山頭時,關羽、張飛的伏兵放起號炮,將穢物一齊潑下。隻見空中的紙人草馬紛紛墜地,風雷立刻停止,砂石也不再飛揚。張寶見妖法被破解,急忙想撤軍。左邊關羽,右邊張飛,兩支軍隊一起殺出,背後劉備、朱儁也一同趕上,賊軍大敗。劉備望見“地公將軍”的旗號,飛馬趕來,張寶倉皇逃命。劉備發箭,射中他的左臂。張寶帶箭逃脫,逃進陽城,堅守不出。朱儁率軍圍住陽城攻打,同時派人打探皇甫嵩的消息。探子回來報告說:“皇甫嵩大獲全勝,朝廷因為董卓屢次戰敗,命皇甫嵩代替他。皇甫嵩到的時候,張角已經死了,張梁統領他的部下,與我軍對抗,被皇甫嵩連勝七陣,在曲陽斬殺了張梁。還打開張角的棺材,戮屍梟首,送往京城。其餘賊軍都投降了。朝廷加封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兼任冀州牧。皇甫嵩又上表奏明盧植有功無罪,朝廷恢複了盧植原來的官職。曹操也因為有功,被任命為濟南相,即日就要班師赴任。”朱儁聽了,催促軍隊全力攻打陽城。賊軍形勢危急,賊將嚴政刺殺張寶,獻上首級投降。朱儁於是平定了幾個郡,上表向朝廷報捷。
當時,黃巾餘黨趙弘、韓忠、孫仲三人,聚集了數萬人馬,四處燒殺搶掠,聲稱要為張角報仇。朝廷命令朱儁率領得勝之師前去征討。朱儁奉詔率軍前進。當時賊軍占據宛城,朱儁引兵攻打,趙弘派韓忠出戰。朱儁派劉備、關羽、張飛攻打宛城的西南角。韓忠率領全部精銳部隊,到西南角抵禦。朱儁親自率領兩千鐵騎,直接攻打東北角。賊軍害怕失去城池,急忙放棄西南角往回趕。劉備從背後追殺,賊軍大敗,逃入宛城。朱儁分兵四麵將宛城圍得水泄不通,城中斷糧,韓忠派人出城投降,朱儁不答應。劉備說:“從前漢高祖奪得天下,是因為能夠招降接納順從之人,您為什麼拒絕韓忠投降呢?”朱儁說:“那是一個時代,現在是另一個時代。從前秦朝末年和項羽爭霸的時候,天下大亂,百姓沒有固定的君主,所以招降賞賜歸附之人,以此鼓勵後來的人。如今天下統一,隻有黃巾造反,如果允許他們投降,就無法勸人向善。讓賊軍得逞時就肆意劫掠,失敗了就投降。這是助長賊寇的氣焰,不是好計策。”劉備說:“不允許賊寇投降是對的。如今四麵圍得像鐵桶一樣,賊寇求降不得,必然會拚死一戰。萬人一心,尚且難以抵擋,何況城中有幾萬抱定必死決心的人呢?不如撤去東南方向的包圍,隻攻打西北。賊軍必然會棄城而逃,無心戀戰,就可以立刻將他們擒獲。”朱儁覺得有道理,隨即撤去東南兩麵的軍隊,一齊攻打西北。韓忠果然率領軍隊棄城而逃。朱儁與劉備、關羽、張飛率領三軍追殺,射死韓忠,其餘賊軍四散奔逃。正在追趕的時候,趙弘、孫仲率領賊軍趕到,與朱儁交戰。朱儁見趙弘勢力強大,率軍暫時後退。趙弘乘勢又奪回宛城。朱儁在離城十裡處安營紮寨,正準備攻打,忽然看見正東方向一支部隊趕來。為首的將領,生得廣額闊麵,虎體熊腰,是吳郡富春人,姓孫名堅,字文台,是孫武子的後人。孫堅十七歲的時候,和父親到錢塘,看見十幾個海賊搶劫商人財物,在岸上分贓。孫堅對父親說:“這些賊寇可以擒獲。”於是奮力提刀上岸,大聲呼喊,東西指揮,好像在召喚人一樣。賊寇以為官兵來了,全都丟下財物逃走。孫堅追上去,殺了一個賊寇。從此,郡縣都知道了他的名字,被推薦為校尉。後來會稽的妖賊許昌造反,自稱“陽明皇帝”,聚集了數萬人。孫堅和郡司馬招募了一千多名勇士,會合州郡的力量打敗了他們,斬殺許昌及其兒子許韶。刺史臧旻上表奏明他的功勞,孫堅被任命為鹽瀆丞,又先後擔任盱眙丞、下邳丞。如今見黃巾賊寇興起,孫堅聚集了鄉裡的少年以及各路商旅,還有淮泗的精兵一千五百多人,前來接應。朱儁十分高興,便讓孫堅攻打南門,劉備攻打北門,朱儁攻打西門,留東門讓賊軍逃走。孫堅率先登上城牆,斬殺賊軍二十多人,賊軍奔逃潰散。趙弘飛馬持槊,直取孫堅。孫堅從城上飛身奪過趙弘的槊,將他刺落馬下,然後騎上趙弘的馬,往來衝殺賊軍。孫仲率領賊軍突出北門,正好遇到劉備,無心戀戰,隻想奔逃。劉備張弓一箭,正中孫仲,孫仲翻身落馬。朱儁大軍隨後追殺,斬首數萬級,投降的人數不勝數。南陽一路十幾個郡都被平定。朱儁班師回朝,被朝廷下詔封為車騎將軍,河南尹。朱儁上表奏明孫堅、劉備等人的功勞。孫堅因為有交情,被任命到彆郡擔任司馬上任去了,隻有劉備等候了很久也沒有得到任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三人心情鬱悶,在街上閒逛,正好郎中張鈞乘車經過。劉備見到他,便陳述自己的功績。張鈞十分驚訝,隨即入朝拜見皇帝說:“從前黃巾造反,根源都是因為十常侍賣官鬻爵,不是自己的親信就不任用,不是自己的仇人就不誅殺,導致天下大亂。如今應該斬殺十常侍,將他們的首級懸掛在南郊,派遣使者布告天下,對有功之人重重賞賜,那麼天下自然就會太平。”十常侍向皇帝上奏說:“張鈞欺君。”皇帝命令武士將張鈞趕了出去。十常侍一起商議說:“這肯定是那些破黃巾有功卻沒有得到任命的人,心生怨言。暫且讓吏部給他們安排個小官職,以後再做打算也不遲。”因此,劉備被任命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限定期限前去赴任。劉備將士兵遣散回鄉,隻帶了二十多個親隨,和關羽、張飛前往安喜縣上任。到任一個月,劉備與百姓秋毫無犯,百姓都被他感化。到任之後,劉備與關羽、張飛吃飯同桌,睡覺同床。如果劉備在大庭廣眾之中,關羽、張飛就侍立在旁邊,一整天都不覺得疲倦。
到安喜縣還不到四個月,朝廷下達詔書,凡是因軍功擔任官職的人都要被篩選淘汰,劉備懷疑自己也在被淘汰之列。恰好督郵巡察到安喜縣,劉備出城迎接,見到督郵便行禮。督郵坐在馬上,隻是微微用馬鞭示意回答,關羽、張飛二人都十分憤怒。到了館驛,督郵麵朝南高高地坐著,劉備侍立在台階下。過了很久,督郵問道:“劉縣尉是什麼出身?”劉備說:“我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從涿郡開始剿殺黃巾,大大小小打了三十多場仗,稍有微薄功勞,因此得到現在這個官職。”督郵大聲嗬斥道:“你假冒皇親,虛報功績!如今朝廷下詔,正要淘汰你們這些濫竽充數的貪官汙吏!”劉備連連答應著退下。回到縣中,劉備與縣吏商議。縣吏說:“督郵作威作福,無非是想要賄賂罷了。”劉備說:“我與百姓秋毫無犯,哪裡有財物給他?”第二天,督郵先把縣吏抓去,逼迫他誣陷縣尉劉備害民。劉備幾次親自前去求情,都被門役攔住,不讓進去參見。
再說張飛喝了幾杯悶酒,騎馬從館驛前經過,看見五六十個老人都在門前痛哭,張飛詢問原因。眾老人回答說:“督郵逼迫縣吏,想要陷害劉公。我們都來苦苦哀求,卻不讓進去,還被把門的人打罵!”張飛大怒,瞪圓了眼睛,咬碎鋼牙,滾鞍下馬,徑直走進館驛,把門的人哪裡阻擋得住。張飛直奔後堂,看見督郵正坐在廳上,把縣吏綁倒在地,張飛大喝一聲:“害民的賊!認得我嗎?”督郵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被張飛揪住頭發,拉出館驛,一直拖到縣前的馬樁上綁住,折下柳條,在督郵兩腿上用力鞭打,一連打斷了十幾根柳條。劉備正在納悶,聽到縣前喧鬨,問左右的人,回答說:“張將軍綁了一個人在縣前痛打。”劉備急忙去看,見被綁的人是督郵。劉備驚訝地詢問原因,張飛說:“這樣的害民賊,不打死還等什麼!”督郵哀求道:“玄德公救我性命!”劉備終究是仁慈之人,急忙喝令張飛住手。這時關羽走過來,說:“兄長立下許多大功,才得到縣尉這個小官,如今反而被督郵侮辱。我想荊棘叢中,不是鳳凰棲息的地方,不如殺了督郵,棄官回鄉,另謀遠大的計劃。”劉備於是取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斥責他說:“就憑你殘害百姓,本應當殺了你,現在暫且饒你性命。我交還印綬,從此離開這裡。”督郵回去後向定州太守告狀,太守向省府發文,派人捉拿劉備。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前往代州投奔劉恢,劉恢見劉備是漢室宗親,就把他們藏在家裡,暫且不提。
當時,十常侍掌握著重大權力,他們相互勾結,商量著但凡有不順從自己的人,就一律誅殺。趙忠、張讓派人向討伐黃巾軍的將士索要金銀財物,不給的就上奏皇帝罷免其官職。皇甫嵩、朱儁都不肯給,趙忠等人便上奏罷免了他們的官職。皇帝又封趙忠等人為車騎將軍,張讓等十三人都被封為列侯。朝政變得越來越糟糕,百姓們怨聲載道。於是,長沙賊寇區星發動叛亂,漁陽的張舉、張純也起兵造反,張舉自稱天子,張純稱大將軍。各地告急的表章像雪花一樣紛紛飛來,但十常侍都把這些表章藏起來,不向皇帝奏報。
有一天,皇帝在後宮花園與十常侍飲酒作樂,諫議大夫劉陶徑直來到皇帝麵前,放聲痛哭。皇帝問他原因,劉陶說:“天下危在旦夕,陛下還在和宦官一起飲酒作樂嗎!”皇帝說:“國家太平無事,有什麼危急的?”劉陶說:“四方盜賊紛紛興起,侵占掠奪州郡。這些災禍都是因為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造成的。朝廷中的正直大臣都離開了,大禍就在眼前了!”十常侍都摘下帽子,跪在皇帝麵前說:“大臣們容不下我們,我們活不成了!懇請陛下饒我們性命,讓我們回到家鄉,我們願意把全部家產拿出來資助軍餉。”說完痛哭流涕。皇帝生氣地對劉陶說:“你家也有在宮中侍奉的人,為什麼唯獨容不下我呢?”於是叫武士把劉陶推出去斬首。劉陶大聲呼喊:“我死不足惜!可惜漢朝四百多年的天下,到今天就要毀於一旦了!”武士押著劉陶出去,正要行刑,一位大臣大聲喝住:“不許動手,等我去勸諫。”眾人一看,是司徒陳耽。陳耽徑直入宮勸諫皇帝說:“劉諫議犯了什麼罪要被誅殺?”皇帝說:“他詆毀朝廷近臣,冒犯我。”陳耽說:“天下百姓都恨不得吃十常侍的肉,陛下卻像對待父母一樣敬重他們。他們沒立一點功勞,卻都被封為列侯。更何況封諝等人勾結黃巾軍,企圖發動內亂。陛下現在還不醒悟,國家很快就要滅亡了!”皇帝說:“封諝作亂,事情還不清楚。十常侍當中,難道就沒有一兩個忠臣嗎?”陳耽用頭撞台階,極力勸諫。皇帝大怒,命令把他拉出去,與劉陶一起關進監獄。當天夜裡,十常侍就在獄中把他們殺害了。隨後假傳皇帝詔書,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去討伐區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到五十天,就傳來捷報,江夏平定了。皇帝下詔封孫堅為烏程侯,封劉虞為幽州牧,讓他領兵前往漁陽征討張舉、張純。代州的劉恢寫信推薦劉備去見劉虞。劉虞十分高興,任命劉備為都尉,劉備帶兵直搗賊巢,與賊軍大戰了好幾天,挫敗了賊軍的銳氣。張純為人極其凶暴,手下士卒人心思變,他帳下的頭目刺殺了張純,獻上首級投降,還帶領眾人來歸降。張舉見大勢已去,也上吊自殺了。漁陽之亂被徹底平定。劉虞上表奏明劉備的大功,朝廷赦免了劉備鞭打督郵的罪過,任命他為下密丞,後來又升遷為高堂尉。公孫瓚又上表陳述劉備以前的功績,推薦他擔任彆部司馬,鎮守平原縣。劉備在平原縣有了不少錢糧兵馬,重新恢複了往日的氣象。劉虞平定賊寇有功,被封為太尉。
中平六年夏天四月,靈帝病重,召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議後事。何進出身屠戶之家,因為妹妹入宮做了貴人,生下皇子劉辯,被立為皇後,何進因此得以掌握重權。靈帝又寵幸王美人,王美人生下皇子劉協。何後心生嫉妒,用毒酒害死了王美人。皇子劉協被養在董太後宮中,董太後是靈帝的母親,解瀆亭侯劉萇的妻子。當初桓帝沒有兒子,迎立解瀆亭侯的兒子,也就是靈帝。靈帝繼承皇位後,就把母親接到宮中,尊為太後。
董太後曾勸靈帝立皇子劉協為太子,靈帝也偏愛劉協,想要立他。當時靈帝病重,中常侍蹇碩上奏說:“如果要立劉協,必須先殺了何進,以絕後患。”靈帝覺得有道理,於是宣召何進入宮。何進走到宮門口,司馬潘隱對他說:“不能進宮,蹇碩想謀殺您。”何進大驚,急忙回到自己家中,召集各位大臣,想要把宦官全部誅殺。座上有一人挺身而出說:“宦官勢力從衝帝、質帝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在朝廷中盤根錯節,怎麼能全部誅殺呢?倘若計劃不周密,必定會有滅族之禍。請您仔細考慮。”何進一看,是典軍校尉曹操。何進斥責道:“你這小輩,哪裡懂得朝廷大事!”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潘隱又來了,說:“皇帝已經駕崩。現在蹇碩與十常侍商議,秘不發喪,假傳詔書宣召何國舅入宮,想要斬草除根,冊立皇子劉協為皇帝。”話還沒說完,使者就到了,宣召何進趕緊入宮,以確定後事。曹操說:“如今之計,應當先確立君主之位,然後再對付賊黨。”何進說:“誰敢和我一起確立君主之位,討伐賊黨?”一人挺身而出說:“我願借精兵五千,殺進宮中,冊立新君,把宦官全部誅殺,肅清朝廷,以安定天下!”何進一看,是司徒袁逢的兒子,袁隗的侄子,名叫袁紹,字本初,現任司隸校尉。何進十分高興,於是點了禦林軍五千。袁紹全身披掛。何進帶領何顒、荀攸、鄭泰等三十多位大臣,相繼入宮,在靈帝靈柩前,扶立太子劉辯即皇帝位。
百官朝拜完畢,袁紹入宮抓捕蹇碩。蹇碩驚慌失措,逃進禦花園,在花陰下被中常侍郭勝殺死。蹇碩所統領的禁軍,全部投降。袁紹對何進說:“宦官結黨營私,如今可乘勢把他們全部誅殺。”張讓等人知道事情緊急,急忙進宮告訴何後說:“當初謀劃陷害大將軍的,隻有蹇碩一人,和我們沒有關係。現在大將軍聽信袁紹的話,要把我們全部誅殺,懇請娘娘可憐我們!”何太後說:“你們不要擔心,我會保護你們。”於是傳旨宣召何進入宮。太後悄悄對他說:“我和你出身貧寒,沒有張讓等人,怎麼能享受如今的富貴呢?如今蹇碩不仁,已經被誅殺,你為什麼要聽信彆人的話,想要把宦官全部殺掉呢?”何進聽後,出來對眾官說:“蹇碩設謀要害我,可以滅他全族。其他人就不必胡亂殘害了。”袁紹說:“如果不斬草除根,必定會成為日後喪命的根源。”何進說:“我主意已定,你不要多言。”眾官都退下了。
第二天,太後任命何進參錄尚書事,其他人也都被封了官職。董太後宣召張讓等人入宮商議說:“何進的妹妹,當初是我提拔的她。如今她的兒子做了皇帝,朝廷內外的臣僚都是她的心腹,權勢太重,我該怎麼辦呢?”張讓上奏說:“娘娘可以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劉協為王,給國舅董重封大官,掌握軍權,重用我們。這樣大事就有希望了。”董太後十分高興。第二天上朝,董太後降旨,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人共同參與朝政。何太後見董太後專權,便在宮中設下宴席,請董太後赴宴。酒喝到一半,何太後起身捧著酒杯再次行禮說:“我們都是婦人,參與朝政不太合適。從前呂後因為掌握重權,宗族千口人都被殺害。如今我們應該深居宮中,朝廷大事,讓大臣元老們自行商議,這是國家的幸事。希望您能聽從。”董太後大怒說:“你毒死王美人,心懷嫉妒。現在依靠你兒子做皇帝,還有你哥哥何進的勢力,竟敢胡言亂語!我讓驃騎將軍砍下你哥哥的腦袋,就像翻手掌一樣容易!”何後也生氣地說:“我好言相勸,你為什麼反而發怒呢?”董太後說:“你們家出身屠戶酒肆,能有什麼見識!”兩宮互相爭吵,張讓等人各自勸解,讓她們回了宮。何後連夜召何進入宮,把之前的事告訴了他。何進出來後,召集三公共同商議。第二天早朝,讓朝廷大臣上奏說董太後原本是藩妃,不適合長久居住在宮中,應該仍然遷回河間安置,限她當日就離開京城。一麵派人護送董太後,一麵派禁軍包圍驃騎將軍董重的府宅,索要印綬。董重知道事情緊急,在後堂自殺。家人舉哀,軍士才散去。張讓、段珪見董太後這一派已經失勢,於是都用金珠珍寶討好結交何進的弟弟何苗以及何苗的母親舞陽君,讓他們早晚到何太後那裡,說些好話袒護。因此,十常侍又得到了太後的寵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六月,何進暗中派人在河間的驛館裡用毒酒殺死了董太後,把靈柩運回京城,葬在文陵。何進稱病不出,司隸校尉袁紹進宮見何進說:“張讓、段珪等人在外麵散布流言,說您毒死了董太後,想要圖謀大事。趁這個時候不誅殺宦官,以後必定會有大禍。從前竇武想要誅殺宦官,因為謀劃不周密,反而遭受災禍。如今您兄弟倆的部下將士都是傑出人才,如果讓他們儘力,事情就掌握在您手中。這是上天賜予的時機,不可錯過。”何進說:“容我再商議商議。”左右的人悄悄把這話報告給張讓,張讓等人轉告何苗,還送了很多賄賂。何苗入宮上奏何後說:“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之道,隻知道殺伐。如今又無緣無故想要殺掉十常侍,這是自取禍亂的做法。”何後采納了他的建議。過了一會兒,何進入宮向太後稟明,想要誅殺宦官。何後說:“宦官統領宮廷禁省,這是漢朝的舊例。先帝剛剛駕崩,你就想要誅殺舊臣,這不是重視宗廟的做法。”何進本就是沒有決斷的人,聽了太後的話,連連稱是,然後退了出來。袁紹迎上去問道:“大事怎麼樣了?”何進說:“太後不答應,怎麼辦呢?”袁紹說:“可以召集四方的英雄豪傑,帶兵來京城,把宦官全部誅殺。現在事情緊急,太後就不得不答應了。”何進說:“這個計策太好了!”於是發出檄文到各鎮,召他們趕赴京城。主簿陳琳說:“不行!俗話說‘捂住眼睛去捉燕雀’,這是自欺欺人。小事都不能靠欺騙得逞,何況是國家大事呢?如今將軍憑借皇帝的威嚴,掌握著兵權,威風凜凜,行動自如,如果想要誅殺宦官,就像在大火爐裡燒毛發一樣容易。隻應當迅速采取果斷行動,行使權力當機立斷,那麼百姓和上天都會順從。卻反而向外檄召大臣,讓他們帶兵進犯京城。英雄們聚集在一起,各懷心思,這就是所謂的把武器倒過來拿,把把柄交給彆人,肯定不會成功,反而會引發禍亂。”何進笑著說:“這是懦夫的見識!”旁邊有一人鼓掌大笑說:“這件事易如反掌,何必多商議!”眾人一看,是曹操。正所謂:欲除君側宵人亂,須聽朝中智士謀。不知道曹操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