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心中憤恨不已,於是大舉出動本部兵馬,連夜渡過河,一心想要踏平新野。
單福得勝回到縣裡,對劉備說:“曹仁屯兵在樊城,如今得知那兩名將領被誅殺,必定會發動大軍前來作戰。”劉備問:“那我們該如何迎戰呢?”單福說:“他如果把所有兵力都帶來,樊城就會空虛,我們可以趁機奪取。”劉備詢問計策,單福貼著他耳朵低聲交代了一番。劉備十分高興,提前做好了準備。忽然有探馬來報:“曹仁率領大軍渡河過來了。”單福說:“果然不出我所料。”於是請劉備出兵迎敵。雙方擺開陣勢,趙雲出陣叫對方將領答話。曹仁命令李典出陣,與趙雲交鋒。大約戰了十幾個回合,李典估計自己打不過,撥轉馬頭回到本陣。趙雲縱馬追趕,兩邊的軍隊放箭阻止,於是各自收兵回營。李典回去見曹仁,說:“敵軍精銳,不可輕敵,我們不如撤回樊城。”曹仁大怒說:“你還沒出兵的時候,就動搖我軍軍心;如今又故意敗陣,論罪應當斬首!”隨即喝令刀斧手把李典推出去要斬首,眾將苦苦求情才免其一死。於是調李典率領後軍,曹仁自己率領前軍。第二天,曹仁擊鼓進軍,布成一個陣勢,派人問劉備:“你認識我這個陣勢嗎?”單福登上高處觀看後,對劉備說:“這是‘八門金鎖陣’。八門分彆是: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從生門、景門、開門進入就吉利;從傷門、驚門、休門進入就會受損;從杜門、死門進入就會滅亡。如今八門雖然布置得整齊,但中間缺乏主持。如果從東南角的生門攻擊進入,往正西的景門殺出,這個陣勢必然大亂。”劉備傳令,讓軍士守住陣角,命令趙雲率領五百士兵從東南角進入,徑直往西殺出。趙雲領命,挺槍躍馬,帶兵直奔東南角,呐喊著殺入中軍。曹仁向北逃竄。趙雲不追趕,卻突出西門,又從西邊殺回東南角。曹仁的軍隊大亂。劉備指揮大軍衝擊,曹兵大敗而退。單福命令不要追趕,收兵回營。
曹仁輸了一陣,這才相信李典的話,於是又請李典商議,說:“劉備軍中一定有能人。我的陣勢竟然被他破了。”李典說:“我雖然在這裡,但很擔心樊城。”曹仁說:“今晚我們去劫寨。如果取勝,再做打算;如果不勝,就退軍回樊城。”李典說:“不行。劉備一定有準備。”曹仁說:“如果這麼多疑,還怎麼用兵!”於是不聽李典的話。自己率領軍隊作為前隊,讓李典作為後援,當夜二更去劫寨。
單福正和劉備在寨中商議事情,忽然一陣信風猛地刮起。單福說:“今晚曹仁一定會來劫寨。”劉備問:“那我們怎麼抵擋呢?”單福笑著說:“我已經預先謀劃好了。”於是秘密地分派部署完畢。到了二更,曹仁的軍隊快到寨前,隻見寨中四周起火,燒著了寨柵。曹仁知道有準備,急忙下令退軍。趙雲掩殺過來,曹仁來不及收兵回寨,急忙往北麵的河邊逃去。快到河邊時,正要找船渡河,岸上一支軍隊殺到,為首的大將是張飛。曹仁拚死作戰,李典保護曹仁上船渡河,曹軍大半淹死在水中。曹仁渡過河,上岸奔到樊城,讓人叫門。隻見城上一聲鼓響,一名將領率軍出來,大聲喝道:“我奪取樊城已經很久了!”眾人驚訝地看去,原來是關羽。曹仁大驚,撥轉馬頭就跑。關羽追殺過來,曹仁又折損了不少軍馬,連夜逃往許昌。在路上打聽,才知道劉備有單福做軍師,設謀定計。
先不說曹仁戰敗逃回許昌,且說劉備大獲全勝,率軍進入樊城,縣令劉泌出城迎接。劉備安定百姓後,劉泌設宴款待。劉泌是長沙人,也是漢室宗親。劉備看到旁邊侍立著一人,氣宇軒昂,便問劉泌這人是誰。劉泌說是他的外甥寇封,本是羅侯寇氏的兒子,父母雙亡後就來投靠他。劉備很喜歡寇封,想收他做義子,劉泌同意了。寇封便拜劉備為父,改名劉封。劉備將他帶回,讓他拜關羽、張飛為叔。關羽說劉備已有兒子,沒必要收養義子,否則日後可能生亂。劉備覺得自己待劉封如親子,劉封也會像對父親一樣對待自己,不會有亂子,關羽聽後不太高興。之後,劉備與單福商議,派趙雲帶一千軍守樊城,自己則率眾回新野。
曹仁與李典回到許都拜見曹操,哭著跪在地上請罪,詳細說明了損兵折將的事。曹操說:“勝敗是兵家的常事。但不知道是誰為劉備出謀劃策?”曹仁說是單福的計謀。曹操問:“單福是什麼人?”程昱笑著說:“這不是單福。此人自幼好學擊劍,中平末年,曾為彆人報仇殺人,披頭散發、塗著臉逃跑,被官吏抓獲,問他姓名也不回答,官吏就把他綁在車上,在集市上擊鼓示眾,讓百姓辨認,雖然有人認識他但不敢說,他的同伴偷偷把他救走了。他便改了姓名逃走,此後改變誌向努力學習,四處拜訪名師,還曾與司馬徽談論。這個人是潁川的徐庶,字元直,單福是他的化名。”曹操問:“徐庶的才能,和你相比怎麼樣?”程昱說:“比我強十倍。”曹操說:“可惜賢士歸附了劉備!劉備這下如虎添翼了!怎麼辦呢?”程昱說:“徐庶雖然在劉備那裡,丞相要是想用他,把他召來並不難。”曹操問:“怎麼才能讓他來歸附呢?”程昱說:“徐庶為人極為孝順。他年幼時父親就去世了,隻有老母親在家。如今他的弟弟徐康也死了,老母親無人侍奉贍養。丞相可以派人把他母親騙到許昌,讓她寫信召回兒子,那麼徐庶一定會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曹操十分高興,派人連夜去接徐庶的母親。沒過幾天,就把人接到了。曹操優厚地對待她,對她說:“聽說您的兒子徐元直,是天下奇才。如今在新野,幫助叛逆之臣劉備,背叛朝廷,就好像美玉落在汙泥之中,實在可惜。現在麻煩您寫封信,把他召回許都,我在天子麵前保奏,一定會有重賞。”於是命令左右捧來筆墨紙硯,讓徐母寫信。徐母問:“劉備是什麼樣的人?”曹操說:“不過是沛郡的小人物,妄稱‘皇叔’,全無信義,是個外表君子內心小人的人。”徐母厲聲說:“你怎麼如此虛假欺騙!我早就聽說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的玄孫,他禮賢下士,恭敬待人,仁義的名聲向來顯著,世上的兒童、老人、牧童、樵夫都知道他的名字,是真正當世的英雄。我兒子輔佐他,是遇到了明主。你雖然名義上是漢朝丞相,實際上是漢朝的賊臣。竟然反而把玄德說成是逆臣,想讓我兒子背棄明主投向黑暗,難道不感到羞恥嗎!”說完,拿起石硯就砸曹操。曹操大怒,嗬斥武士把徐母拉出去,要斬首。程昱急忙阻止,進去勸諫曹操說:“徐母頂撞丞相,是想求死。丞相如果殺了她,就會招來不義的名聲,成全徐母的德行。徐母一死,徐庶一定會死心塌地幫助劉備報仇;不如留下她,讓徐庶身心分離,就算他幫助劉備,也不會儘全力。而且隻要徐母還在,我自有辦法把徐庶騙到這裡,來輔佐丞相。”曹操覺得他說得對,就沒有殺徐母,把她送到彆的房間供養起來。程昱每天去問候,謊稱曾和徐庶結為兄弟,對待徐母就像對待自己的親母親一樣,時常贈送物品,每次都寫親筆書信。徐母因此也寫親筆回信。程昱騙取到徐母的筆跡,就模仿她的字體,偽造了一封家書,派一個心腹之人,拿著信直奔新野縣,尋找“單福”的營帳,軍士引他去見徐庶。徐庶知道母親有書信來了,急忙叫他進來詢問。來人說:“我是館下的走卒,奉老夫人的話,有信送來。”徐庶拆開信看,信中寫道:
最近你弟弟徐康去世,我舉目無親。正在悲傷的時候,沒想到曹丞相派人把我騙到許昌,說你背叛朝廷,把我關進監獄,幸虧程昱等人相救才免罪。如果你能來投降,就能免我一死。如你看到這封信,可念及我養育你的恩情,連夜前來,以保全孝道,之後再慢慢謀劃回歸故鄉耕種,免遭大禍。我現在性命危在旦夕,專門盼望你的救援!不再多囑咐了。
徐庶看完,淚如泉湧,拿著信來見劉備說:“我本是潁川的徐庶,字元直,因為逃難,改名單福。之前聽說劉景升招賢納士,特地去拜見他。等和他談論事情,才知道他是個無用之人,所以寫信告彆,連夜到司馬水鏡的莊上,訴說這件事。水鏡嚴厲責備我不識明主,還說:‘劉豫州在這裡,你為什麼不侍奉他呢?’我故意在集市上唱狂歌,來打動您,有幸承蒙您不棄,馬上重用我。無奈老母親如今被曹操用奸計騙到許昌囚禁起來,將要加害。老母親親筆寫信來召喚我,我不能不去。不是我不想為您效犬馬之勞來報答您,無奈母親被抓,我不能儘力。現在我應當告辭回去,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相見。”劉備聽了大哭說:“母子是天性相連的親人,元直你不要把我放在心上。等你和老夫人相見之後,或許還能再來賜教。”徐庶便拜謝要走,劉備說:“請再相聚一晚,明天為你餞行。”孫乾悄悄對劉備說:“元直是天下奇才,長期在新野,對我軍虛實了如指掌。如今如果讓他回到曹操那裡,曹操必然會重用他,我們就危險了。主公應該苦苦留住他,千萬不要放他走。曹操見元直不去,一定會殺他母親。元直知道母親死了,一定會為母親報仇,全力攻打曹操。”劉備說:“不行。讓人殺了他母親,我卻任用他兒子,這是不仁;留住他不讓他走,斷絕他們母子之間的親情,這是不義。我寧願死,也不做不仁不義的事。”眾人都為之感歎。
劉備請徐庶飲酒,徐庶說:“如今聽說老母親被囚禁,即使是美酒佳釀我也難以下咽。”劉備說:“我聽聞先生您即將離去,就好像失去了左右手,就算是龍肝鳳髓,我也嘗不出滋味。”兩人相對而泣,一直坐到天亮。眾將領已經在城外安排好了筵席為徐庶餞行。劉備與徐庶並馬出城,來到長亭,下馬告彆。劉備舉起酒杯對徐庶說:“我福分淺薄、緣分太淺,不能與先生長久相聚。希望先生好好侍奉新主,成就功名。”徐庶哭著說:“我才學疏淺、智謀有限,承蒙您的重用。如今不幸中途分彆,實在是因為老母親的緣故。即使曹操逼迫我,我也終身不會為他獻上一計。”劉備說:“先生您一走,我劉備恐怕也要遠避山林了。”徐庶說:“我之所以與您共同謀求稱霸天下的大業,靠的就是這一片赤誠之心;如今因為老母親的緣故,我的心已經亂了,就算留在這裡,也無濟於事。您應該另外尋求高明賢能的人輔佐,共同成就大業,為什麼如此灰心呢?”劉備說:“天下的賢能之士,恐怕沒有超過先生您的。”徐庶說:“我不過是像樗櫟一樣無用的庸才,怎敢承受這樣的讚譽。”臨彆之時,徐庶又回頭對眾將領說:“希望各位好好侍奉主公,以求名垂青史、功載史冊,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有始無終。”眾將領無不感到傷感。劉備不忍心分離,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辭彆說:“不必勞煩您遠送了,我就此告彆。”劉備在馬上握住徐庶的手說:“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見!”說完,淚如雨下。徐庶也哭泣著告彆。劉備站在樹林邊,看著徐庶騎馬和隨從匆匆離去。劉備哭著說:“元直走了!我該怎麼辦呢?”他含著淚遠望,卻被一片樹林擋住了視線,劉備指著樹林說:“我要把這裡的樹木全部砍光。”眾人問為什麼,劉備說:“因為它們擋住了我看徐元直的目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正望著,忽然看見徐庶拍馬返回。劉備說:“元直又回來了,難道是不想走了?”於是高興地拍馬向前迎上去問道:“先生這次回來,一定有什麼想法。”徐庶勒住馬對劉備說:“我因為心緒煩亂如麻,忘了一件事:這裡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陽城外二十裡的隆中。您為什麼不去尋訪他呢?”劉備說:“麻煩元直您替我把他請來相見。”徐庶說:“這個人不能用一般的方式招來,您應該親自前去拜訪。如果能得到這個人的輔佐,就如同周朝得到呂望、漢朝得到張良一樣。”劉備問:“這個人與先生您的才德相比怎麼樣?”徐庶說:“把我和他相比,就好像劣馬與麒麟、寒鴉與鸞鳳。這個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在我看來,管仲、樂毅大概都比不上他。這個人有經天緯地的才能,堪稱天下第一人!”劉備高興地說:“希望能知道他的姓名。”徐庶說:“這個人是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他的父親名叫諸葛珪,字子貢,曾任泰山郡丞,很早就去世了,諸葛亮便跟隨他的叔父諸葛玄。諸葛玄與荊州的劉景升有舊交,於是前去投靠,便在襄陽安了家。後來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和弟弟諸葛均在南陽親自耕種。他常常喜歡吟唱《梁父吟》。他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岡叫臥龍岡,因此自號為‘臥龍先生’。這個人是絕代奇才,您應該趕緊屈尊前去拜訪他。如果他肯輔佐您,還愁天下不能平定嗎!”劉備說:“從前水鏡先生曾對我說:‘伏龍、鳳雛,得到其中一個,就可以安定天下。’如今您所說的莫非就是伏龍、鳳雛?”徐庶說:“鳳雛是襄陽的龐統,伏龍正是諸葛孔明。”劉備十分激動地說:“今天才明白‘伏龍、鳳雛’的說法。沒想到大賢之人就在眼前!如果不是先生您說,我就如同有眼無珠啊!”後人有一首稱讚徐庶走馬推薦諸葛亮的詩:
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彆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
徐庶推薦了孔明,再次告彆劉備,策馬離去。劉備聽了徐庶的話,才領悟司馬德操的話,就像大醉初醒、如夢方覺。他帶領眾將領回到新野,就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和關羽、張飛一起前往南陽去請孔明。
徐庶告彆劉備後,被劉備的留戀之情所感動,擔心孔明不肯出山輔佐劉備,於是騎馬直奔臥龍岡下,進入草廬拜見孔明。孔明問他來意。徐庶說:“我本想侍奉劉豫州,無奈老母親被曹操囚禁,寫信來召喚我,我隻能舍棄劉豫州前往許昌。臨走的時候,我把您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很快就會來拜見您,希望您不要推辭拒絕,施展您一生的才華去輔佐他,那就太好了!”孔明聽了變了臉色說:“你把我當成祭祀用的犧牲品了嗎!”說完,拂袖走進內室。徐庶羞愧地退了出來,上馬趕路,前往許昌去見母親。正是:囑友一言因愛主,赴家千裡為思親。不知道後麵的事情會怎樣,下文便見分曉。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