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向諸葛亮詢問抵禦曹兵的計策。諸葛亮說:“新野隻是個小縣城,不適合長久居住。最近聽說劉表病得很重,我們可以趁這個機會,奪取荊州作為安身之所,這樣才有可能抵禦曹操。”劉備說:“您說得很有道理。但我深受劉表的恩情,怎麼忍心算計他的荊州呢!”諸葛亮說:“現在如果不奪取,以後後悔都來不及!”劉備說:“我寧願死,也不忍心做忘恩負義的事情。”諸葛亮說:“那我們再商量商量。”
夏侯惇戰敗回到許昌,把自己捆綁起來去見曹操,跪在地上請罪,甘願受死,曹操赦免了他。夏侯惇說:“我中了諸葛亮的詭計,被他用火攻打敗了我們的軍隊。”曹操說:“你從小就帶兵打仗,難道不知道在狹窄的地方要防備火攻嗎?”夏侯惇說:“李典、於禁曾提醒過我這點,我後悔莫及!”曹操於是賞賜了李典和於禁。夏侯惇說:“劉備如此囂張,真是心腹大患,不能不趕緊除掉他。”曹操說:“我所擔憂的,就是劉備和孫權,其餘的都不值得在意。現在應當趁這個時機掃平江南。”於是傳令調動五十萬大軍,命令曹仁、曹洪為第一隊,張遼、張合為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惇為第三隊,於禁、李典為第四隊,曹操自己率領眾將為第五隊,每隊各領兵十萬。又任命許褚為折衝將軍,帶領三千士兵作為先鋒。選定在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兵。
太中大夫孔融勸諫說:“劉備、劉表都是漢室宗親,不能輕易討伐;孫權盤踞在六郡,而且有長江天險,也不容易奪取。現在丞相發動這場不正義的戰爭,恐怕會讓天下人失望。”曹操生氣地說:“劉備、劉表、孫權都是違抗命令的臣子,怎麼能不討伐!”於是把孔融喝退,下令:“如果再有勸諫的人,一定斬首。”孔融走出府門,仰天長歎說:“用最不仁義的行為去討伐最仁義的人,怎麼能不失敗呢!”當時禦史大夫郗慮的門客聽到了這句話,報告給了郗慮。郗慮常常被孔融輕視侮辱,心裡正恨著他,就把這話告訴了曹操,還說:“孔融平時常常輕視侮辱丞相,又和禰衡關係很好。禰衡稱讚孔融說‘孔子不死’,孔融稱讚禰衡說‘顏回再生’。以前禰衡侮辱丞相,就是孔融指使的。”曹操大怒,於是命令廷尉去抓捕孔融。孔融有兩個兒子年紀還小,當時正在家裡對坐下棋。左右的人急忙來報告說:“您父親被廷尉抓走,要被斬首了!二位公子怎麼還不趕緊躲避?”兩個兒子說:“鳥巢被打破了,怎麼還會有完好的鳥蛋呢?”話還沒說完,廷尉又到了,把孔融全家老小連同兩個兒子都抓了起來,全部斬首,還把孔融的屍體示眾。京兆人脂習趴在孔融的屍體上痛哭,曹操聽說後非常生氣,要殺了他。荀彧說:“我聽說脂習常常勸諫孔融說:‘您太過剛直,這是給自己招來災禍的做法。’現在孔融死了他來痛哭,是個有義氣的人,不能殺。”曹操這才罷休。脂習收斂了孔融父子的屍首,把他們都安葬了。後人有詩稱讚孔融:
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曹操殺了孔融後,傳令五隊軍馬依次出發,隻留下荀彧等人鎮守許昌。
荊州的劉表病重,派人請劉備來托付後事。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來到荊州見劉表,劉表說:“我的病已經到了無法醫治的地步,不久就會死了,特地把身後事托付給賢弟。我兒子沒有才能,恐怕不能繼承父業,我死後,賢弟你可以自己統領荊州。”劉備哭著下拜說:“我一定會竭儘全力輔佐賢侄,怎麼敢有其他想法呢!”正說著,有人報告說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了。劉備急忙辭彆劉表,連夜趕回新野。劉表在病中聽到這個消息,十分吃驚,商量著寫遺囑,讓劉備輔佐長子劉琦做荊州之主。蔡夫人聽說後非常生氣,關上內門,讓蔡瑁、張允二人守住外門。當時劉琦在江夏,知道父親病危,來到荊州探病,剛到外門,蔡瑁攔住他說:“公子奉父親的命令鎮守江夏,責任重大,現在擅自離開職守,如果東吳的軍隊來了,怎麼辦?如果進去見主公,主公一定會生氣,病情會加重,這可不是孝順的做法。您還是趕緊回去吧。”劉琦站在門外,大哭一場,上馬又回到江夏。劉表病情危急,等劉琦不來,在八月戊申日,大叫幾聲後去世了。後人有詩感歎劉表:
昔聞袁氏居河朔,又見劉君霸漢陽。總為牝晨致家累,可憐不久儘銷亡!
劉表死後,蔡夫人和蔡瑁、張允商議,偽造遺囑,讓次子劉琮做荊州之主,然後發喪。當時劉琮才十四歲,很聰明,他召集眾人說:“我父親去世,我哥哥現在在江夏,還有叔父劉備在新野。你們立我為主,如果哥哥和叔父興兵問罪,怎麼解釋呢?”眾官員還沒來得及回答,幕官李珪回答說:“公子說得很對。現在可以趕緊發報喪的書信到江夏,請大公子做荊州之主,再讓劉備一同處理事務,這樣向北可以抵禦曹操,向南可以抗拒孫權。這是萬全之策。”蔡瑁嗬斥道:“你是什麼人,敢亂說違背主公的遺命!”李珪大罵道:“你們內外勾結,假稱遺命,廢長立幼,眼看著荊襄九郡就要落入蔡氏之手!故去的主公如果有靈,一定會懲罰你們!”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把他推出去斬首。李珪直到死,都大罵不止。於是蔡瑁就立劉琮為主。蔡氏宗族分彆統領荊州的軍隊,命令治中鄧義、彆駕劉先鎮守荊州,蔡夫人自己和劉琮前往襄陽駐紮,以防備劉琦和劉備。他們把劉表的靈柩安葬在襄陽城東漢陽的原野,竟然不把消息告訴劉琦和劉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琮到了襄陽,剛歇下腳,忽然報告說曹操率領大軍直奔襄陽而來。劉琮大驚,於是請蒯越、蔡瑁等人商議。東曹掾傅巽進言說:“不僅曹操的軍隊來了讓人擔憂。現在大公子在江夏,劉備在新野,我們都還沒去報喪,如果他們興兵問罪,荊襄就危險了。我有一計,可以讓荊襄的百姓安穩如泰山,又能保全主公的名爵。”劉琮問:“計策是什麼?”傅巽說:“不如把荊襄九郡獻給曹操,曹操一定會厚待主公。”劉琮叱責道:“這是什麼話!我繼承先父的基業,還沒坐穩,怎麼能就把它送給彆人呢?”蒯越說:“傅公悌說得對。順從和叛逆有大的原則,強弱有一定的形勢。現在曹操南征北討,是以朝廷的名義,主公抗拒他,在名義上就不合理。而且主公剛剛即位,外患還沒平定,內憂又要發生。荊襄的百姓,聽說曹兵來了,還沒打仗就已經膽寒,怎麼能和曹操的軍隊對抗呢?”劉琮說:“各位說的話都很有道理,不是我不聽從。隻是把先父的基業,一下子送給彆人,恐怕會被天下人笑話。”
話還沒說完,一個人昂首挺胸地走進來說:“傅公悌、蒯異度說得很對,為什麼不聽從呢?”眾人一看,是山陽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王粲容貌瘦弱,身材矮小,小時候去見中郎蔡邕,當時蔡邕家中高朋滿座,聽說王粲來了,連鞋子都穿反了去迎接他。賓客們都很驚訝,問:“蔡中郎為什麼唯獨敬重這個小孩子呢?”蔡邕說:“這孩子有非凡的才能,我比不上他。”王粲見識廣博,記憶力超強,一般人都比不上他。他曾經路過路旁的碑文,看一遍就能背誦下來。看彆人下棋,棋局亂了,他能重新擺出來,一子不差。他還擅長算術,文詞精妙,冠絕一時。十七歲時,被征召為黃門侍郎,他沒有赴任。後來因為躲避戰亂來到荊襄,劉表把他當上賓對待。這天他對劉琮說:“將軍自己估量一下,和曹公相比怎麼樣?”劉琮說:“比不上。”王粲說:“曹公兵強將勇,足智多謀。在徐州下邳擒獲呂布,在官渡打敗袁紹,在隴右趕走劉備,在白狼山擊破烏桓,消滅蕩平的勢力,數不勝數。現在他率領大軍南下荊襄,我們很難抵擋。傅、蒯二位的謀略,是長遠的計策。將軍不可遲疑,以免留下後悔。”劉琮說:“先生的教導非常正確,但我得稟告母親知道。”隻見蔡夫人從屏風後麵走出來,對劉琮說:“既然仲宣、公悌、異度三人意見相同,何必告訴我。”於是劉琮下定決心,就寫了投降書,讓宋忠悄悄地到曹操的軍營前獻上。宋忠領命,一直到了宛城,見到曹操,獻上投降書。曹操非常高興,重重賞賜了宋忠,吩咐讓劉琮出城迎接,還說讓他永遠做荊州之主。
宋忠辭彆曹操,取道回荊襄。正要渡江時,忽然看見一支人馬過來,一看原來是關羽。宋忠躲避不及,被關羽叫住,詳細詢問荊州的事情。宋忠一開始隱瞞,後來被關羽追問得沒辦法,隻得把前前後後的事情,一一如實相告。關羽大吃一驚,隨即抓住宋忠到新野去見劉備,把事情都告訴了他。劉備聽後大哭。張飛說:“事情已經這樣了,可以先斬了宋忠,然後起兵渡江,奪取襄陽,殺了蔡氏和劉琮,再和曹操交戰。”劉備說:“你先閉嘴,我自有考慮。”於是叱責宋忠說:“你知道眾人做的事,為什麼不早點來報告我?現在就算殺了你,也於事無補,你趕緊走吧。”宋忠拜謝,抱頭鼠竄地離開了。
劉備正憂愁煩悶的時候,突然有人報告說公子劉琦派伊籍來了。劉備感激伊籍以前的救命之恩,走下台階迎接他,再三表示感謝。伊籍說:“大公子在江夏,聽說荊州的劉景升已經去世,蔡夫人和蔡瑁等人商量著不發喪,竟然立劉琮為主。大公子派人到襄陽探聽,回報說確有其事。大公子擔心您不知道,特地派我帶著報喪的書信前來呈報,並且請求您出動所有精銳士兵,一起前往襄陽問罪。”劉備看完信,對伊籍說:“機伯你隻知道劉琮越位自立,卻不知道劉琮已經把荊襄九郡獻給曹操了!”伊籍十分震驚,問道:“您是怎麼知道的?”劉備詳細說了抓住宋忠的事情。伊籍說:“如果是這樣,您不如以吊喪的名義,前往襄陽,引誘劉琮出來迎接,趁機把他擒住,誅殺他的黨羽,那麼荊州就歸您了。”諸葛亮說:“機伯說得對。主公可以聽從這個建議。”劉備流著淚說:“我兄長臨終把兒子托付給我,現在如果抓住他的兒子,奪取他的地盤,日後我死了到了九泉之下,還有什麼臉麵去見我的兄長呢?”諸葛亮說:“如果不這麼做,現在曹兵已經到宛城了,我們用什麼去抵抗呢?”劉備說:“不如先逃到樊城躲避。”
正在商議的時候,偵察的騎兵飛速來報,曹兵已經到博望了。劉備急忙打發伊籍回江夏整頓軍馬,一麵和諸葛亮商議禦敵的計策。諸葛亮說:“主公暫且寬心。上次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的人馬,這次曹軍又來了,一定還要讓他們中這條計策。我們在新野待不下去了,不如早點到樊城去。”於是派人在新野城四門張貼榜文,告知城中百姓:“無論男女老少,願意跟隨我們的,今天就跟我前往樊城暫時躲避,不要耽誤了自己。”又派孫乾到河邊調配船隻,救濟百姓;派糜竺護送各官員家眷前往樊城。接著召集眾將聽令,先對關羽說:“你率領一千士兵去白河上遊埋伏,每個人都帶上布袋,多裝沙土,堵住白河的水。到明天三更之後,隻要聽到下遊人聲喧鬨、戰馬嘶鳴,就立刻把布袋拿開,放水淹沒敵軍,然後順著水流殺下去接應。”又對張飛說:“你率領一千士兵去博陵渡口埋伏。這裡水勢最緩慢,曹軍被水淹後,一定會從這裡逃難,你就趁機殺過去接應。”再對趙雲說:“你率領三千士兵,分成四隊,自己帶領一隊埋伏在東門外,其他三隊分彆埋伏在西、南、北三門,先在城內百姓的房屋上多藏硫黃、焰硝等引火的東西。曹軍進城後,一定會在民房裡休息。明天黃昏之後,肯定會有大風,隻要看到風起,就命令西、南、北三門的伏兵把火箭都射進城去,等城中火勢大起,就在城外呐喊助威,隻留東門放敵軍出逃。你就在東門外從後麵攻擊他們。天亮後和關羽、張飛二位將軍會合,收兵回樊城。”最後命令糜芳、劉封二人:“帶二千士兵,一半舉紅旗,一半舉青旗,到新野城外三十裡的鵲尾坡前駐紮。一見到曹軍到來,舉紅旗的部隊向左跑,舉青旗的部隊向右跑,曹軍心裡起疑,肯定不敢追擊。你們二人就分頭去埋伏。隻要看到城中起火,就可以追殺敗逃的曹軍,然後再去白河上遊接應。”諸葛亮部署安排妥當,就和劉備登上高處了望,隻等勝利的消息傳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仁、曹洪率領十萬大軍作為前隊,前麵有許褚率領三千鐵甲軍開路,浩浩蕩蕩地向新野殺來。這天中午時分,來到鵲尾坡,望見坡前有一隊人馬,都打著青、紅旗幟,許褚催促軍隊向前。劉封、糜芳把部隊分成四隊,青、紅旗各歸左右兩邊。許褚勒住馬,叫士兵先不要前進:“前麵肯定有伏兵。我們的軍隊就在這裡停下。”許褚一人一馬飛奔去報告前隊的曹仁。曹仁說:“這是疑兵,肯定沒有埋伏。可以趕緊進兵,我會催後麵的軍隊跟上。”許褚又回到坡前,帶兵殺了進去。到樹林裡搜尋時,一個人也沒見到。這時太陽已經西斜,許褚正打算繼續前進,隻聽見山上吹起了號角,擂起了戰鼓。抬頭一看,隻見山頂上有一簇旗幟,旗叢中有兩把傘蓋:左邊是劉備,右邊是諸葛亮,二人對坐著喝酒。許褚大怒,帶領軍隊找路上山。山上滾木、炮石紛紛打下來,根本無法前進。又聽到山後喊聲震天,想要找路廝殺,天色卻已經晚了。
曹仁率領軍隊趕到,下令先奪取新野城休息。士兵們來到城下時,隻見四門大開。曹兵衝進城去,沒有遇到任何阻擋,城中也不見一個人,竟然是一座空城。曹洪說:“這是劉備他們勢單力薄、無計可施了,所以帶著所有百姓逃走了。我們的軍隊暫且在城裡休息,明天天一亮就進兵。”此時各軍都走得疲憊不堪,又都饑腸轆轆,紛紛去搶占民房做飯。曹仁、曹洪就在縣衙內休息。初更以後,狂風大作,守門的軍士飛快地報告說起火了。曹仁說:“這肯定是士兵做飯不小心,失火了,不要自己驚慌。”話還沒說完,又接連幾次有人飛報,西、南、北三門都起火了。曹仁急忙命令眾將上馬,這時整個縣城都燃起了大火,上下一片通紅。這天夜裡的大火,比之前博望坡火燒曹軍營地的火勢還要大。後人有詩感歎道: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
曹仁帶著眾將冒著煙火,尋找出路逃跑,聽說東門沒有火,急忙向東門奔去。軍士們自相踐踏,死了無數人。曹仁等人剛逃脫火災,背後喊聲響起,趙雲率領軍隊趕來混戰,敗逃的士兵各自逃命,誰還肯回身廝殺。正逃跑的時候,糜芳率領一支軍隊殺到,又衝殺了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逃,劉封又率領一支軍隊截殺了一陣。到四更時分,人和馬都疲憊不堪。軍士們大半被火燒得焦頭爛額,逃到白河邊,幸好河水不太深,人馬都下河喝水,人吵嚷成一片,馬也嘶鳴不斷。
關羽在上遊用布袋堵住河水,黃昏時分,望見新野城中起火,到四更時,忽然聽到下遊人聲喧鬨、戰馬嘶鳴,急忙命令軍士們一起扯掉布袋,水勢洶湧如滔天巨浪,向下遊衝去,曹軍人馬都被淹沒在水中,死了很多人。曹仁帶著眾將朝著水勢緩慢的地方奪路而逃,走到博陵渡口,隻聽見喊聲大起,一支軍隊攔住了去路,為首的大將正是張飛,張飛大喊:“曹賊,快來受死!”曹軍大驚失色。正是:城內才看紅焰吐,水邊又遇黑風來。不知道曹仁的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