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對曹真進言:“西羌各部,自太祖時期起,便年年向我朝進貢,文皇帝在位時,也曾施予諸多恩惠。當下,我們可據守險要之地,派人抄小路直入羌中求援,許以和親之諾,羌人定會出兵,從背後突襲蜀兵。屆時,我軍再以主力正麵出擊,形成首尾夾攻之勢,如此一來,何愁不勝?”曹真深以為然,即刻安排人手,連夜快馬加鞭,攜帶書信奔赴羌中。
西羌國王徹裡吉,自曹操時代就與中原保持著朝貢往來。他麾下有一文一武兩位得力乾將,文臣是雅丹丞相,武將為越吉元帥。魏國使者帶著大量金珠財寶以及書信抵達西羌,先行拜見雅丹丞相,獻上禮物後,詳儘闡述了魏國的求救之意。雅丹丞相遂引領使者前去謁見國王徹裡吉,並呈上書信與禮物。徹裡吉仔細閱覽書信後,召集眾人商議對策。雅丹進諫道:“我西羌與魏國一向交往密切,如今曹都督前來求援,還許下和親之約,於情於理,我們都應答應。”徹裡吉采納了雅丹的建議,當即下令,命雅丹與越吉元帥點齊十五萬羌兵出征。這些羌兵皆擅長使用弓弩、槍刀、蒺藜、飛錘等各類兵器,軍中還有特製的戰車,車身用鐵葉包裹並加以釘釘,用以裝載糧食、軍器等各類物資,有的戰車由駱駝牽拉,有的則由騾馬駕馭,這支隊伍號稱“鐵車兵”。二人領命後,辭彆國王,率領大軍直逼西平關。
駐守西平關的蜀將韓禎,得知羌兵來襲,趕忙派人快馬加鞭,攜帶文書向孔明稟報。孔明接到消息後,詢問眾將:“誰願前往擊退羌兵?”張苞、關興齊聲應道:“我等願往!”孔明微微皺眉,說道:“你們二人雖有此心,奈何路途不熟。”隨後,他看向馬岱,說道:“你久居羌地,熟知羌人的習性,可為向導。”於是,孔明點選五萬精兵,命關興、張苞與馬岱一同出征。三人領命,率兵啟程。
行軍數日後,他們很快便遭遇了羌兵。關興率先帶領百餘騎兵登上山坡了望,隻見羌兵將鐵車首尾相連,隨地紮下營寨,車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兵器,遠遠望去,宛如一座堅固的移動城池。關興觀察許久,卻始終想不出破敵之策,隻得返回營寨,與張苞、馬岱商討。馬岱思忖後說道:“今日天色已晚,且待明日對陣,看清敵軍虛實,再做計較。”
次日清晨,蜀軍兵分三路,關興居中,張苞在左,馬岱居右,三路兵馬齊頭並進。羌兵陣中,越吉元帥手持鐵錘,腰間懸掛寶雕弓,一馬當先,奮勇衝出。關興見狀,指揮三路兵馬徑直向前。突然,羌兵向兩側散開,中間湧出鐵車,如洶湧潮水般席卷而來,與此同時,弓弩齊發。蜀兵抵擋不住,瞬間大亂,馬岱、張苞兩軍率先敗退。關興所率一軍被羌兵重重包圍,一路被圍至西北角。
關興被困在包圍圈中,左衝右突,卻始終無法突圍。鐵車層層環繞,密不透風,宛如一座難以逾越的城池,蜀兵彼此之間難以照應。關興無奈,隻得朝著山穀方向尋找出路。眼看天色漸暗,隻見一簇黑色旗幟如烏雲般蜂擁而至,一員羌將手提鐵錘,大聲呼喊:“小將休走!我乃越吉元帥!”關興見狀,急忙催馬向前,拚儘全力狂奔,卻迎麵遇上一條斷澗,無奈之下,隻能回身迎戰越吉。關興心中畏懼,抵擋不住越吉的攻勢,轉身朝澗中逃去。越吉緊追不舍,一鐵錘砸下,關興匆忙躲避,鐵錘正中馬胯。戰馬吃痛,朝澗中倒下,關興也隨之落入水中。就在此時,隻聽一聲巨響,越吉連人帶馬,莫名其妙地墜入水中。關興在水中掙紮著起身,隻見岸上一員大將,正奮力殺退羌兵。關興提刀欲砍越吉,越吉卻躍水逃脫。關興牽過越吉的戰馬,來到岸上,整理好鞍轡,手持長刀,重新上馬。此時,他看到那員大將仍在前方追殺羌兵。關興心想,此人救了自己性命,定要當麵致謝,於是拍馬追去。待逐漸靠近,隻見雲霧之中,隱隱出現一位大將,麵如重棗,眉似臥蠶,身著綠袍金鎧,手提青龍刀,騎著赤兔馬,手撫美髯,分明正是自己的父親關羽。關興又驚又喜。關羽抬手朝東南方向一指,說道:“我兒速速從這條路返回,我會護你回營。”言罷,便消失不見。關興依照父親所指方向,朝東南方疾馳而去。
到了半夜,一彪軍趕來,原來是張苞。張苞焦急地問道:“你可見到二伯父了?”關興驚訝道:“你如何知曉?”張苞說道:“我被鐵車軍追得緊迫,忽見伯父從天而降,嚇退羌兵,還指引我說:‘你從這條路去救我兒。’因此,我急忙帶兵前來尋你。”關興也將自己的遭遇告知張苞,二人皆深感驚奇。隨後,二人一同返回營寨。
馬岱見他們歸來,說道:“這股羌兵來勢洶洶,難以擊退。我先守住營寨,你們二人速速回營,向丞相稟報,讓丞相定計破敵。”於是,關興、張苞二人連夜趕回,向孔明詳細彙報了此事。孔明聽後,隨即命令趙雲、魏延各率一軍設下埋伏;又點齊三萬軍馬,帶上薑維、張冀、關興、張苞,親自前往馬岱營寨駐紮。次日,孔明登上高處觀察敵情,隻見鐵車連綿不絕,人馬縱橫馳騁,往來穿梭。孔明見狀,微微一笑,說道:“破這鐵車軍,並非難事。”他喚來馬岱、張冀,低聲吩咐一番。二人領命而去。孔明又轉頭問薑維:“伯約,你可知破車之法?”薑維答道:“羌人隻知憑借勇力,怎會料到我軍的妙計?”孔明笑道:“你深知我意。如今彤雲密布,朔風呼嘯,眼看就要下雪了,我的計策便可施展。”說罷,他命關興、張苞二人帶兵埋伏;讓薑維領兵出戰,並叮囑道:“隻要鐵車兵一到,便向後撤退;在寨口虛設旌旗,不設伏兵。”一切安排妥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至十二月末,果然天降大雪。薑維率兵出戰,越吉率領鐵車兵前來迎戰。薑維依計,轉身便退。羌兵追到寨前,薑維已從寨後撤離。羌兵來到寨外,隻聽到寨內傳來陣陣鼓琴之聲,四周卻空無一人,唯有旌旗隨風飄動,於是急忙回報越吉。越吉心中起疑,不敢貿然前進。雅丹丞相卻道:“這定是諸葛亮的詭計,虛設疑兵罷了,不足為懼,可大膽進攻。”越吉聽後,率兵來到寨前,隻見孔明帶著琴上車,率領幾名騎兵進入寨中,朝後而去。羌兵見狀,衝進寨柵,一直追到山口,隻見孔明的小車緩緩轉入林中。雅丹對越吉說道:“即便有伏兵,也不過是些小股部隊,不足為慮。”於是,越吉率領大軍繼續追趕。又看見薑維的士兵在雪地中四處奔逃。越吉大怒,催促士兵加快速度。山路被大雪覆蓋,看似一片平坦。正追趕間,忽有士兵來報,稱蜀兵從山後殺出。雅丹不屑地說:“些許伏兵,何足掛齒!”隻顧催促兵馬繼續前進。突然,一聲巨響傳來,猶如山崩地裂,羌兵紛紛墜入預先設好的坑塹之中。後麵的鐵車由於行駛速度過快,來不及刹車,紛紛擁入,自相踐踏。後麵的士兵見狀,想要撤退,此時,左邊關興、右邊張苞,兩路兵馬殺出,萬弩齊發;背後薑維、馬岱、張冀三路兵馬也殺到。鐵車兵頓時大亂。越吉元帥見狀,朝著後麵的山穀逃竄,恰好遇上關興。二人交鋒,隻一個回合,關興舉刀大喝,將越吉砍死在馬下。雅丹丞相則被馬岱生擒,押解到大寨。羌兵見主帥被殺,丞相被俘,頓時作鳥獸散。
孔明升帳,馬岱押著雅丹前來。孔明命武士解開雅丹的綁縛,賜酒給他壓驚,並好言撫慰。雅丹深受感動。孔明說道:“我的君主乃是大漢皇帝,如今命我討伐逆賊,你為何反而幫助叛逆?我今日放你回去,你回去告訴你的君主,我大漢與西羌乃鄰邦,理應永結盟好,切勿聽信反賊的讒言。”說罷,孔明將俘獲的羌兵以及車馬器械,儘數歸還雅丹,放他們回國。眾人感激涕零,紛紛拜謝離去。孔明率領三軍連夜趕回祁山大寨,命令關興、張苞領兵先行;同時,派人帶著捷報上奏朝廷。
曹真連日翹首以盼羌人的消息,忽然有伏路軍前來稟報:“蜀兵已拔營,準備啟程。”郭淮大喜,說道:“定是羌兵的攻擊起了作用,蜀兵這才撤退。”於是,分兵兩路追趕。前麵蜀兵看似慌亂逃竄,魏兵在後麵緊緊追襲。先鋒曹遵正追趕間,忽然鼓聲如雷,一彪軍殺出,為首大將正是魏延,他大喝一聲:“反賊休走!”曹遵大驚,匆忙拍馬迎戰,還未戰滿三個回合,便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副先鋒朱讚見狀,繼續領兵追趕,不料,又一彪軍殺出,為首大將是趙雲。朱讚不及防備,被趙雲一槍刺死。曹真、郭淮見西路先鋒相繼戰死,正欲收兵回營,此時,背後喊聲震天,鼓角齊鳴,關興、張苞兩路兵馬殺出,將曹真、郭淮團團圍住,一陣痛擊。曹真、郭淮二人帶著殘兵敗將,奮力突圍逃走。蜀兵大獲全勝,一路追到渭水,奪取了魏寨。曹真折損了兩名先鋒,心中悲痛不已,隻得寫奏章上報朝廷,請求增派援兵。
魏主曹睿臨朝,近臣上奏:“大都督曹真,屢次敗於蜀軍之手,折了兩名先鋒,羌兵也傷亡慘重,如今形勢危急,特上表求救,請陛下定奪。”曹睿大驚失色,急忙詢問退兵之策。華歆上奏道:“陛下需禦駕親征,大會諸侯,眾人齊心協力,方可擊退蜀軍。否則,長安一旦有失,關中便危在旦夕!”太傅鐘繇進諫道:“但凡為將者,智謀若能超過他人,便能克敵製勝。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臣料想曹真雖久經沙場,但絕非諸葛亮的對手。臣願以全家老小的性命作保,舉薦一人,此人定能退蜀兵。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曹睿說道:“你乃朝廷元老重臣,既有賢能之士可退蜀兵,快舉薦來為朕分憂。”鐘繇奏道:“此前,諸葛亮欲興兵犯境,隻因懼怕此人,故而散布流言,使陛下對其產生懷疑並將其免職,這才敢長驅直入。如今若重新任用此人,諸葛亮自會退兵。”曹睿忙問:“此人是誰?”鐘繇答:“乃驃騎大將軍司馬懿。”曹睿歎息道:“此事朕亦追悔莫及。如今仲達身在何處?”鐘繇回道:“近日聽聞仲達在宛城賦閒。”曹睿隨即降詔,派遣使者持符節,恢複司馬懿的官職,加封為平西都督,命他即刻調集南陽各路軍馬,趕赴長安。曹睿還決定禦駕親征,並命令司馬懿限期趕到長安會合。使者領命,連夜快馬朝著宛城奔去。
自從出師北伐以來,孔明屢戰屢勝,心中十分欣喜。此時,他正在祁山寨中召集眾將商議軍務,忽然接到報告,鎮守永安宮的李嚴派兒子李豐前來求見。孔明以為是東吳侵犯邊境,心中頗為驚疑,趕忙將李豐喚入帳中詢問。李豐說道:“我是特意來向丞相報喜的。”孔明問道:“有什麼喜事?”李豐回答:“從前孟達投降魏國,實是迫不得已。當時曹丕賞識他的才能,時常賞賜他駿馬、金珠,還曾與他同車出行,封他為散騎常侍,兼任新城太守,讓他鎮守上庸、金城等地,委以西南方麵的重任。曹丕死後,曹睿即位,朝中許多人嫉妒孟達,他日夜感到不安,常常對眾將說:‘我本是蜀國將領,隻是形勢所迫才到了這裡。’如今他多次派心腹之人送信給我父親,讓父親早晚代他向丞相稟報:之前魏國五路大軍進攻西川的時候,他就有反正的想法;如今在新城,聽說丞相北伐魏國,他打算發動金城、新城、上庸三處的軍馬,在當地起事,直接進攻洛陽;丞相攻取長安,這樣兩京就可以平定了。現在我把他派來的人和多次送來的書信呈給丞相。”孔明聽後非常高興,重重地賞賜了李豐等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偵察兵突然來報:“魏主曹睿,一方麵禦駕前往長安;另一方麵下詔恢複司馬懿的官職,加封他為平西都督,讓他調動當地的兵馬,在長安會合。”孔明聽聞,大為震驚。參軍馬謖說道:“曹睿有什麼可懼怕的!他若來長安,我們正好將他擒獲。丞相為何如此驚訝?”孔明說:“我哪裡是懼怕曹睿?我所擔憂的隻有司馬懿一人罷了。如今孟達想要舉兵起事,如果遇上司馬懿,事情必定會失敗。孟達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一定會被他擒獲。孟達若死,想要奪取中原就更難了。”馬謖說:“為何不趕緊寫信,讓孟達多加提防?”孔明聽從了他的建議,立即寫了封信,讓來人連夜送回給孟達。
再說孟達在新城,一心盼望著心腹之人帶回消息。一天,心腹之人回來了,將孔明的回信呈上。孟達拆開信封閱讀,信的大致內容是:“近來收到你的來信,足以知曉你忠義之心,不忘舊情,我感到十分欣慰。倘若能夠成就大事,那麼你就是漢朝中興的第一功臣。然而,此事極其需要謹慎保密,不可輕易托付他人。務必小心!千萬警戒!最近聽說曹睿又下詔讓司馬懿調動宛城、洛陽的兵馬,倘若他得知你舉兵起事,必定會率先趕到。你必須做好萬全的防備,切不可掉以輕心。”孟達看完信後,笑著說:“人們都說孔明心思縝密,如今看這件事就知道了。”於是寫了回信,讓心腹之人帶給孔明。孔明將此人喚入帳中,接過回信。孔明拆開信封查看,信中寫道:“剛剛承蒙您的指教,我怎敢有絲毫懈怠。我私下認為司馬懿的事情,不必擔憂:宛城距離洛陽大約八百裡,到新城有一千二百裡。如果司馬懿得知我舉兵起事,必定要上表奏明魏主。一來一回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那時我的城池已經堅固,眾將和三軍都處於深險之地。司馬懿即便來了,我又有什麼可懼怕的呢?丞相儘管放寬心,隻等我的捷報吧!”
孔明看完信後,將信扔在地上,跺腳說道:“孟達必定會死在司馬懿的手中!”馬謖問道:“丞相為什麼這麼說呢?”孔明解釋道:“兵法上說,要攻打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時候出擊。怎麼能按照一個月的期限來估量呢?曹睿既然委任了司馬懿,一旦遇到賊寇就會讓他立即鏟除,哪裡還會等待奏報呢?如果知道孟達造反,不出十日,司馬懿的兵馬必定會趕到,孟達哪裡還有應對的機會呢?”眾將聽後,都對孔明的分析十分佩服。孔明急忙讓來人回去轉告孟達:“如果還沒有起事,千萬不要讓參與此事的人知道消息;一旦泄露,必定會失敗。”來人拜彆孔明,返回新城。
司馬懿在宛城賦閒,聽說魏國軍隊屢次被蜀軍擊敗,不禁仰天長歎。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字子元;次子司馬昭,字子尚,二人向來胸懷大誌,精通兵書。當時他們侍立在父親身旁,看到司馬懿長歎,便問道:“父親為什麼歎氣呢?”司馬懿說:“你們這些小輩,怎麼能知曉大事呢?”司馬師說:“難道是因為感歎魏主不任用您嗎?”司馬昭笑著說:“早晚魏主必定會宣召父親。”話還沒說完,忽然有使者持符節前來。司馬懿聽完詔書,便開始調動宛城各路軍馬。這時,又有報告稱,金城太守申儀的家人有機密之事求見。司馬懿將其喚入密室詢問,此人詳細地說出了孟達想要造反的事情。還有孟達的心腹李輔以及孟達的外甥鄧賢,一同前來告發。司馬懿聽完,雙手合十放在額頭說道:“這真是皇上齊天的洪福啊!諸葛亮的軍隊在祁山,殺得魏國上下人人膽寒;如今天子不得已前往長安,如果一時不任用我,孟達一旦起事,兩京就危險了!這個賊子必定與諸葛亮暗中勾結。我先將他擒獲,諸葛亮必定會心生寒意,自行退兵。”長子司馬師說:“父親應該趕緊寫表章上奏天子。”司馬懿說:“如果等待聖旨,一來一回要一個月的時間,事情就來不及了。”於是立即傳令,讓軍隊出發,一天要走兩天的路程,如有遲緩,立即斬首;同時命令參軍梁畿帶著檄文連夜前往新城,讓孟達等人準備出征,使他們不起疑心。梁畿先行出發,司馬懿隨後率領大軍進發。
行軍兩天後,山坡下突然轉出一支軍隊,為首的是右將軍徐晃。徐晃下馬拜見司馬懿,問道:“天子駕到長安,親自抵禦蜀兵,如今都督要去哪裡?”司馬懿低聲說:“現在孟達造反,我去將他擒獲。”徐晃說:“我願意擔任先鋒。”司馬懿非常高興,於是兩支軍隊合為一處。徐晃擔任前部,司馬懿在中軍,他的兩個兒子在後麵押陣。又行軍兩天,前軍的偵察騎兵捉住了孟達的心腹之人,搜出了孔明的回信,前來拜見司馬懿。司馬懿說:“我不殺你,你從實詳細說來。”那人隻得將孔明與孟達之間往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司馬懿看完孔明的回信,大驚道:“世上有才能的人,見解往往相同。我的計劃先被孔明識破了。幸好天子有福,得到了這個消息,孟達如今已經無能為力了。”於是連夜催促軍隊快速前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孟達在新城,與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約定好了起事的日期。申耽、申儀二人假裝答應,每天調練軍馬,隻等魏兵到來,便作為內應;卻報告孟達說,軍器糧草都還沒有準備完備,不敢約定起事的日期。孟達信以為真,沒有懷疑。忽然有報告說參軍梁畿來了,孟達將他迎入城中。梁畿傳達司馬懿的命令:“司馬都督如今奉天子詔書,調動各路軍馬去擊退蜀兵。太守可以集合本部軍馬,聽候調遣。”孟達問道:“都督什麼時候出發的?”梁畿說:“此時大概已經離開宛城,朝著長安去了。”孟達暗自高興,心想:“我的大事要成功了!”於是設宴款待梁畿,將他送出城外,立即通知申耽、申儀,明天舉兵起事,換上大漢的旗號,發動各路軍馬,直接進攻洛陽。忽然又有報告:“城外塵土飛揚,不知道是哪裡的軍隊來了。”孟達登上城樓查看,隻見一彪軍隊打著“右將軍徐晃”的旗號,飛奔到城下。孟達大驚,急忙拉起吊橋。徐晃坐下的馬收不住腳,一直跑到壕溝邊,高聲喊道:“反賊孟達,早早投降!”孟達大怒,急忙開弓射箭,正中徐晃的額頭,魏將趕忙將他救走。城上亂箭齊發,魏兵這才退去。孟達正要開門追趕,卻見四麵旌旗蔽日,司馬懿的大軍到了。孟達仰天長歎道:“果然沒有逃出孔明的預料!”於是關閉城門,堅守不出。
徐晃被孟達射中額頭,眾軍將他救到寨中,取出箭頭,讓醫生治療;當晚徐晃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歲。司馬懿讓人將徐晃的靈柩送回洛陽安葬。第二天,孟達登上城樓四處查看,隻見魏兵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孟達坐立不安,驚疑不定,忽然看到兩路兵馬從城外殺來,軍旗上寫著“申耽”“申儀”。孟達以為是救兵到了,急忙帶領本部兵馬大開城門殺出。申耽、申儀大聲喊道:“反賊休走!早早受死!”孟達見事情突變,撥轉馬頭想要回城,城上亂箭射下。李輔、鄧賢二人在城上大罵:“我們已經獻了城!”孟達奪路而逃,申耽緊追不舍。孟達此時人困馬乏,來不及防備,被申耽一槍刺於馬下,砍下了首級。其餘的軍隊全部投降。李輔、鄧賢大開城門,迎接司馬懿入城。司馬懿安撫百姓,犒勞軍隊完畢後,派人奏知魏主曹睿。曹睿非常高興,下令將孟達的首級送到洛陽城示眾;給申耽、申儀加官進爵,讓他們跟隨司馬懿出征;命令李輔、鄧賢鎮守新城、上庸。
司馬懿率領軍隊來到長安城外紮下營寨。他入城拜見魏主曹睿。曹睿高興地說:“朕一時糊塗,誤中了反間之計,後悔莫及。如今孟達造反,若不是你們及時製止,兩京就危險了!”司馬懿上奏說:“臣聽說申儀秘密告發了反情,本想上表奏明陛下,又擔心往返耽誤時間,所以沒有等待聖旨,連夜出兵。如果等待奏報,就中了諸葛亮的計謀了。”說完,將孔明給孟達的密信呈上。曹睿看完後,高興地說:“你的學識,超過了孫武、吳起啊!”賞賜給他一對金鉞斧,以後遇到機密重要的事情,不必奏報,可以自行決斷。隨即命令司馬懿出關攻打蜀軍。司馬懿上奏說:“臣舉薦一位大將,可以擔任先鋒。”曹睿問:“你舉薦何人?”司馬懿說:“右將軍張合,可擔此重任。”曹睿笑著說:“朕正想用他。”於是任命張合為前部先鋒,跟隨司馬懿離開長安,前去攻打蜀軍。正是:既有謀臣能用智,又求猛將助施威。不知道這場戰役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