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得知曹爽同弟弟曹羲、曹訓、曹彥,以及心腹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等人,率領禦林軍,跟隨魏主曹芳出城拜謁明帝曹睿的陵墓,之後還要去打獵,不禁心中大喜。他立刻趕到尚書省,讓司徒高柔持節鉞暫代大將軍之職,率先占據曹爽的軍營;又讓太仆王觀代理中領軍之職,占據曹羲的軍營。
安排妥當後,司馬懿帶著舊日官員進入後宮,向郭太後上奏,稱曹爽辜負先帝托孤的恩情,奸邪禍亂國家,罪當被廢黜。郭太後大驚失色,問道:“天子現在還在城外,這可怎麼辦?”司馬懿回答:“臣已經準備好奏報天子的表章,也有誅殺奸臣的計策,太後不必擔憂。”郭太後心中懼怕,隻得聽從。
司馬懿急忙讓太尉蔣濟、尚書令司馬孚一起寫表章,派黃門太監送出城外,直接呈到魏主麵前。司馬懿自己則率領大軍占據武庫。很快就有人將此事報告給曹爽家中,曹爽的妻子劉氏急忙來到廳前,叫來守府官問道:“如今主公在城外,司馬懿起兵是什麼意思?”守門將潘舉回答:“夫人不要驚慌,我去探問一下。”於是他帶領數十名弓弩手登上門樓觀望。正好看到司馬懿帶兵經過府前,潘舉便讓人亂箭射下,司馬懿無法通過。偏將孫謙在後麵阻止道:“太傅是為了國家大事,不要放箭。”孫謙連續阻止了三次,潘舉才停止射箭。司馬昭護著父親司馬懿通過,然後帶兵出城,駐紮在洛河,守住浮橋。
曹爽手下的司馬魯芝,看到城中發生變故,便來找參軍辛敞商議:“如今司馬懿發動變亂,我們該怎麼辦?”辛敞說:“可以率領本部兵馬出城去見天子。”魯芝覺得有理。辛敞急忙進入後堂,他的姐姐辛憲英看到他神色慌張,便問道:“你有什麼事,如此慌張匆忙?”辛敞告訴姐姐:“天子在城外,太傅關閉了城門,恐怕要謀反。”憲英說:“司馬公未必是謀反,他隻是想殺掉曹將軍罷了。”辛敞驚訝地問:“這件事會怎樣發展呢?”憲英說:“曹將軍不是司馬公的對手,必然會失敗。”辛敞又問:“現在魯司馬叫我一起出城,你覺得我能去嗎?”憲英說:“恪儘職守,這是做人的大義。當彆人處於危難時,尚且要去救助,身為臣子卻拋棄職責,沒有比這更不祥的了。”辛敞聽從了姐姐的建議,與魯芝率領幾十名騎兵,砍開城門,衝了出去。
有人將此事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擔心桓範也會逃走,急忙派人去召他。桓範和兒子商議,兒子說:“皇帝車駕在城外,我們不如往南出城去會合。”桓範采納了這個建議,於是上馬來到平昌門,城門已經關閉,守城門的將領是桓範以前的下屬司蕃。桓範從袖中取出一塊竹版,說道:“太後有詔,立刻開門。”司蕃說:“請出示詔書查驗。”桓範嗬斥道:“你是我的舊部下,怎麼敢這樣!”司蕃隻好打開城門放他出去。桓範出了城外,招呼司蕃說:“太傅造反了,你可趕緊隨我走。”司蕃大驚,想要追他卻已經來不及了。
有人將桓範出城的消息報告給司馬懿,司馬懿大驚道:“‘智囊’跑了!這可如何是好?”蔣濟說:“劣馬貪戀馬槽裡的豆子,曹爽必定不會采用桓範的計策。”司馬懿於是召來許允、陳泰,對他們說:“你們去見曹爽,說太傅沒有彆的意思,隻是要削去你們兄弟的兵權而已。”許允、陳泰二人領命而去。
司馬懿又召來殿中校尉尹大目,讓蔣濟寫了一封信給尹大目,讓他拿著信去見曹爽。司馬懿囑咐道:“你和曹爽交情深厚,可擔此重任。你見到曹爽,就說我和蔣濟對著洛水發誓,隻是因為兵權的事,沒有彆的意圖。”尹大目依令前往。
曹爽正在縱馬馳騁、飛鷹走狗的時候,突然接到城內發生變故、太傅有表章上奏的消息,大驚失色,差點從馬上摔下來。黃門官捧著表章跪在天子麵前,曹爽接過表章拆開,讓近臣宣讀。表章大致內容是:
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馬懿,誠惶誠恐,叩首謹表:臣從前從遼東回朝,先帝詔陛下與秦王及臣等,登上禦床,握住臣的手臂,深切地把後事托付給臣。如今大將軍曹爽,背棄先帝遺命,破壞擾亂國家典章製度,在朝廷內超越本分,在朝廷外獨攬大權。他任命黃門張當為都監,專門相互勾結,監視陛下,覬覦皇位,離間太後與陛下,傷害皇室骨肉親情。天下動蕩不安,人人心懷恐懼。這絕非先帝詔陛下及囑咐臣的本意。
臣雖然年老體衰,但怎敢忘記先帝的囑托?太尉臣蔣濟、尚書令臣孚等,都認為曹爽有目無君之心,他們兄弟不宜掌管軍隊、擔任宮廷宿衛,於是向永寧宮上奏。皇太後下令,敕令臣按照奏章施行。臣隨即敕令主管官員及黃門令,罷免曹爽、曹羲、曹訓的官職和兵權,讓他們以侯爵的身份回家,不得逗留,以免延誤陛下車駕回朝。若有膽敢稽留之人,便以軍法處置。臣勉強支撐病體,率兵駐紮在洛水浮橋,以觀察異常情況。謹此上奏,恭請陛下聖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魏主曹芳聽完,便對曹爽說:“太傅是這麼說的,你打算如何處置?”曹爽驚慌失措,回頭看著兩個弟弟說:“這可怎麼辦?”曹羲說:“我之前也勸諫過兄長,兄長執迷不悟,才導致今日之禍。司馬懿詭詐無比,孔明尚且不能戰勝他,何況我們兄弟呢?不如自己綁了去見他,或許能免一死。”話還沒說完,參軍辛敞、司馬魯芝趕到。曹爽詢問情況,二人報告說:“城中防守得像鐵桶一般,太傅帶兵駐紮在洛水浮橋,我們恐怕回不去了,應當儘早定下大計。”
正說著,司農桓範快馬趕到,對曹爽說:“太傅已經發動政變,將軍為何不請天子前往許都,調外地兵馬討伐司馬懿呢?”曹爽說:“我們全家都在城中,怎麼能去彆處求援?”桓範說:“普通人麵臨危難,尚且希望活命!如今主公您身隨天子,號令天下,誰敢不聽從?怎麼能自投死地呢?”曹爽聽後猶豫不決,隻是流淚。桓範又說:“這裡距離許都,隻需中途住宿一晚便可到達。城中糧草,足夠支撐數年。如今主公的其他營寨兵馬,就在京城南麵,一呼即至。大司馬的印信,我也帶在身上。主公可速速行動,再遲就來不及了!”曹爽說:“諸位不要過於催逼,讓我仔細想想。”
過了一會兒,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到了。二人對曹爽說:“太傅隻是因為將軍權重,不過是要削去兵權,沒有彆的意思。將軍可儘早回城。”曹爽沉默不語。這時,殿中校尉尹大目也到了,他說:“太傅對著洛水發誓,並無他意。這有蔣太尉的書信為證。將軍可削去兵權,早日回到相府。”曹爽相信了這些話。桓範又急忙說:“事情緊急,不要聽信外麵的話而自尋死路!”
當晚,曹爽拿不定主意,他拔劍在手,唉聲歎氣,苦苦思索,從黃昏一直流淚到天亮,始終猶豫不決。桓範進入營帳催促道:“主公思慮了一晝夜,為何還不能決斷?”曹爽扔掉劍,歎息道:“我不起兵反抗,情願放棄官職,隻要能做個富家翁就滿足了!”桓範大哭,走出營帳說:“曹子丹曹真)向來以智謀自誇!如今他的三個兒子,真是愚蠢如豬牛!”說罷痛哭不止。
許允、陳泰讓曹爽先把印綬交給司馬懿。曹爽讓手下把印綬送去,主簿楊綜拉住印綬哭著說:“主公今日舍棄兵權,自縛投降,免不了要在東市被斬首啊!”曹爽說:“太傅一定不會失信於我。”於是曹爽把印綬交給許允、陳泰,讓他們先送給司馬懿。眾軍見沒有了將印,紛紛四散而去。曹爽手下隻剩下幾名騎馬的官員,到達浮橋時,司馬懿傳令,讓曹爽兄弟三人先回私宅,其餘人等全部聽候聖旨發落。曹爽等人入城時,已經沒有一個侍從跟隨。桓範來到浮橋邊,司馬懿在馬上用馬鞭指著他說:“桓大夫為何如此呢?”桓範低頭不語,入城而去。
於是司馬懿請魏主車駕拔營進入洛陽。曹爽兄弟三人回到家中後,司馬懿用大鎖鎖住他們的家門,命令八百名士兵圍住他們的住宅。曹爽心中憂愁煩悶,曹羲對曹爽說:“如今家中缺少糧食,兄長可寫信向太傅借糧。如果他肯借糧給我們,就一定沒有加害我們的心思。”曹爽便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去。司馬懿看完信後,派人送了一百斛糧食到曹爽府中。曹爽大喜,說:“司馬公本來就沒有害我之心啊!”於是不再擔憂。
原來,司馬懿先將黃門張當抓進獄中問罪。張當供認:“並非我一人,還有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五人,一同謀劃篡逆之事。”司馬懿拿到張當的供詞後,將何晏等人捉來審問清楚,他們都承認計劃在三月間謀反。司馬懿給他們戴上長枷。城門守將司蕃報告說:“桓範假傳詔書出城,還聲稱太傅謀反。”司馬懿說:“誣陷他人謀反,按反坐之罪論處。”也將桓範等人全部下獄。然後,司馬懿將曹爽兄弟三人及一乾人犯押到街市斬首,誅滅三族,他們的家產財物,全部抄沒入庫。
曹爽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是夏侯令女,她早早守寡且沒有子女。她父親想讓她改嫁,她割下耳朵發誓不嫁。曹爽被誅殺後,她父親又想讓她改嫁,她竟又割掉自己的鼻子。家人又驚又怕,對她說:“人生在世,就像輕塵依附在柔弱的草上,何必如此折磨自己呢?況且夫家已經被司馬氏誅殺殆儘,你守著曹家是為了誰呢?”夏侯令女哭泣著說:“我聽說‘仁義之人不會因為家族興衰而改變氣節,忠義之人不會因為生死存亡而改變初心’。曹氏興盛的時候,我尚且想要善始善終;何況如今雖然滅亡,我又怎麼忍心拋棄呢?拋棄他們是禽獸的行為,我怎麼能這麼做呢!”司馬懿聽說後,認為她很賢德,聽任她收養兒子,作為曹家的後人。後人寫詩讚歎道:
弱草微塵儘達觀,夏侯有女義如山。丈夫不及裙釵節,自顧須眉亦汗顏。
司馬懿斬殺曹爽後,太尉蔣濟說:“還有魯芝、辛敞砍開城門衝出去,楊綜搶奪印信不給,這些人都不能放過。”司馬懿卻說:“他們各為其主,是忠義之人。”於是恢複了他們各自原來的官職。辛敞感歎道:“我要是沒問我姐姐,就失去大義了!”後人寫詩稱讚辛憲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臣食祿當思報,事主臨危合儘忠。辛氏憲英曾勸弟,故令千載頌高風。
司馬懿饒恕了辛敞等人,還出榜通告:隻要是曹爽門下的所有人,都免予死罪,有官職的照舊恢複原職。軍民各自守護好自己的家業,內外安定。何晏、鄧颺二人死於非命,果然應驗了管輅的預言。後人寫詩稱讚管輅:
傳得聖賢真妙訣,平原管輅相通神。“鬼幽”“鬼躁”分何鄧,未喪先知是死人。
魏主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加賜九錫,司馬懿堅決推辭不肯接受。曹芳不準,讓司馬懿父子三人共同掌管國家大事。司馬懿突然想到:“曹爽全家雖然被誅殺,但還有夏侯玄鎮守雍州等地,他是曹爽的親族,倘若突然叛亂,該如何防備?必須加以處置。”於是下詔派使者前往雍州,召征西將軍夏侯玄到洛陽議事。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得知後大驚,便率領本部三千士兵造反。鎮守雍州的刺史郭淮,聽說夏侯霸造反,立即率領本部兵馬前來,與夏侯霸交戰。郭淮騎馬出陣大罵:“你既然是大魏皇族,天子又沒有虧待你,為什麼要造反?”夏侯霸也罵道:“我的祖父為國家立下諸多功勞,如今司馬懿是什麼樣的匹夫,滅掉我兄長曹爽的宗族,又要來對付我,他早晚必定會圖謀篡位。我是仗義討伐逆賊,怎麼能說是造反?”郭淮大怒,挺槍催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揮刀縱馬相迎,沒打十個回合,郭淮戰敗逃走,夏侯霸在後麵緊追不舍。忽然聽到後軍傳來呐喊聲,夏侯霸急忙回馬,隻見陳泰帶兵殺來。郭淮也再次殺回,兩路夾攻。夏侯霸大敗而逃,折損了大半兵力,他想來想去沒有彆的辦法,於是投奔漢中,投降了後主。
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薑維,薑維心裡不太相信,派人去核實,確認屬實後,才讓夏侯霸進城。夏侯霸拜見完畢,哭著訴說了之前的事情。薑維說:“從前微子離開殷商,成就萬古美名。您能匡扶漢室,無愧於古人。”於是設宴款待他。薑維在席間問道:“如今司馬懿父子掌握重權,他們有圖謀我國的想法嗎?”夏侯霸說:“老賊正圖謀叛逆,還無暇顧及對外。但魏國新有兩個人,正處於妙齡,倘若讓他們統領兵馬,實在是吳、蜀兩國的大患。”薑維問:“這兩個人是誰?”夏侯霸回答:“一個現任秘書郎,是潁川長社人,姓鐘,名會,字士季,是太傅鐘繇的兒子,自幼有膽識智謀。鐘繇曾經帶著兩個兒子去見文帝,鐘會當時七歲,他的哥哥鐘毓八歲。鐘毓見到皇帝惶恐不安,汗流滿麵。皇帝問鐘毓:‘你為什麼出汗?’鐘毓回答:‘戰戰兢兢,汗出如漿。’皇帝又問鐘會:‘你為什麼不出汗?’鐘會回答:‘戰戰栗栗,汗不敢出。’皇帝唯獨對鐘會感到驚奇。等他長大一些,喜歡讀兵書,深諳韜略,司馬懿和蔣濟都對他的才能感到驚奇。另一個現任掾吏,是義陽人,姓鄧,名艾,字士載,幼年喪父,向來有遠大誌向,隻要看到高山大澤,就會暗中揣度、指指畫畫,哪裡可以屯兵,哪裡可以積糧,哪裡可以埋伏。人們都嘲笑他,唯獨司馬懿覺得他才能出眾,於是讓他參與軍事謀劃。鄧艾說話口吃,每次上奏事情必定說‘艾……艾……’。司馬懿開玩笑說:‘你說艾艾,到底有幾個艾?’鄧艾應聲回答:‘就像“鳳兮鳳兮”,其實隻是一隻鳳。’他天資聰慧、反應敏捷,大概就是這樣。這兩個人非常可怕。”薑維笑著說:“這兩個毛頭小子,何足掛齒!”
於是薑維帶著夏侯霸來到成都,拜見後主。薑維上奏說:“司馬懿謀殺曹爽,又想算計夏侯霸,夏侯霸因此投降。如今司馬懿父子專權,曹芳懦弱,魏國岌岌可危。臣在漢中多年,兵精糧足,臣願意率領王師,就讓夏侯霸擔任向導官,收複中原,複興漢室,以報答陛下的恩情,完成丞相的遺誌。”尚書令費禕勸諫說:“近來,蔣琬、董允相繼去世,朝廷內部缺乏治理人才。伯約你隻適宜等待時機,不宜輕舉妄動。”薑維說:“並非如此。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像這樣拖延時間,什麼時候才能恢複中原呢?”費禕又說:“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我們都遠遠比不上丞相,丞相尚且不能恢複中原,何況我們呢?”薑維說:“我長期在隴上,深知羌人之心。如今如果結交羌人作為後援,雖然未必能攻克收複中原,但從隴地往西,一定可以占領。”後主說:“你既然想要討伐魏國,就要儘忠竭力,不要喪失銳氣,辜負朕的命令。”於是薑維領命辭彆朝廷,和夏侯霸直接前往漢中,商議起兵事宜。薑維說:“可以先派使者去羌人那裡結盟,然後出兵西平,逼近雍州。先在麴山之下修築兩座城,派兵防守,形成掎角之勢。我們把所有糧草都運到川口,按照丞相舊製,依次進兵。”這一年秋八月,先派蜀將句安、李歆一同率領一萬五千士兵,前往麴山前接連修築兩座城,句安守東城,李歆守西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快有密探把消息報告給雍州刺史郭淮。郭淮一方麵向洛陽申報,一方麵派副將陳泰率領五萬士兵,來與蜀兵交戰。句安、李歆各自率領一支軍隊出城迎戰,因為兵力少無法抵擋,退回城中。陳泰命令士兵四麵圍住攻打,又派兵截斷他們從漢中運糧的通道,句安、李歆城中糧食短缺。郭淮親自帶兵也趕到了,他觀察了地勢,很高興,回到營寨後,和陳泰商議說:“這座城山勢高,必然水少,蜀兵必須出城取水,如果截斷他們的上遊水源,蜀兵都會渴死。”於是命令軍士挖土截斷上遊水流,城中果然沒水了。李歆帶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圍困得很緊急。李歆拚死作戰也衝不出去,隻得退回城中。句安城中也沒水了,於是和李歆會合,帶兵出城,合在一起,大戰許久,又戰敗退回城中。軍士們又乾又渴。句安對李歆說:“薑都督的援兵,至今還沒到,不知是什麼原因。”李歆說:“我當舍命殺出重圍求救。”於是率領幾十名騎兵,打開城門,殺了出去。雍州兵從四麵圍攏,李歆奮力衝突,才得以脫身,最後隻剩下他獨自一人,還身負重傷,其餘人都死於亂軍之中。這天夜裡北風大作,陰雲密布,天降大雪,因此城內蜀兵分糧化雪來吃。
李歆殺出重圍,沿著西山小路走了兩天,正好遇到薑維的人馬。李歆下馬伏地報告說:“麴山的兩座城,都被魏兵圍困,水道也被截斷。幸好天降大雪,所以靠化雪度日。情況非常危急。”薑維說:“我不是來遲了,是因為聚集羌兵還沒到,所以耽誤了。”於是派人送李歆回川養病。薑維問夏侯霸:“羌兵未到,魏兵圍困麴山很緊急,將軍有什麼高見?”夏侯霸說:“如果等羌兵到,麴山的兩座城都要淪陷了。我料想雍州的兵,一定會全部來麴山攻打,雍州城必然空虛。將軍可以帶兵直接前往牛頭山,抄到雍州後麵,郭淮、陳泰一定會回救雍州,那麼麴山之圍自然就解除了。”薑維大喜,說:“這個計策最好!”於是薑維帶兵前往牛頭山。
陳泰見李歆殺出了城,就對郭淮說:“李歆如果向薑維告急,薑維料到我們的大軍都在麴山,一定會抄小路到牛頭山襲擊我們後方。將軍可以率領一支軍隊去奪取洮水,斷絕蜀兵的糧道;我分一半兵力,直接前往牛頭山迎擊。他們如果知道糧道已斷,必然會自行撤退。”郭淮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率領一支軍隊暗中奪取洮水。陳泰率領一支軍隊直奔牛頭山而來。
薑維的兵馬到了牛頭山,忽然聽到前軍呼喊,報告說魏兵截斷了去路,薑維急忙親自到軍前查看。陳泰大聲喝道:“你想襲擊我的雍州!我已經等候多時了!”薑維大怒,挺槍縱馬,直取陳泰,陳泰揮刀相迎。沒打三個回合,陳泰戰敗逃走,薑維揮兵追殺。雍州兵退回,占據山頭。薑維收兵在牛頭山下紮營。薑維每天讓士兵挑戰,雙方不分勝負。夏侯霸對薑維說:“這裡不是久留之地。連日交戰,不分勝負,這是誘兵之計,他們一定有其他陰謀。不如暫時撤退,再作良策。”正說著,忽然報告說郭淮率領一支軍隊奪取洮水,斷了糧道。薑維大驚,急忙讓夏侯霸先退,自己斷後。陳泰分兵五路追來。薑維獨自在五路總口抵禦,與魏兵交戰。陳泰帶兵上山,箭石像雨一樣落下。薑維急忙退到洮水時,郭淮帶兵殺來,薑維帶兵來回衝突。魏兵擋住去路,密得像鐵桶一樣。薑維拚死殺出,折損了大半兵力,飛奔向陽平關。前麵又有一支軍隊殺到,為首一員大將,縱馬橫刀而出。那人生得圓麵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長個黑瘤,瘤上長著幾十根黑毛,他是司馬懿的長子驃騎將軍司馬師。薑維大怒道:“你這小子竟敢阻攔我的歸路!”拍馬挺槍,直刺司馬師,司馬師揮刀相迎。隻三個回合,就殺敗了司馬師,薑維脫身直奔陽平關。城上的人打開城門,放薑維進去。司馬師也來搶關,兩邊埋伏的弩箭齊發,一弩發十箭,這是武侯臨終時留下的“連弩”之法。正是:難支此日三軍敗,獨賴當年十矢傳。不知道司馬師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