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在撤退途中,遭遇司馬師帶兵攔截。原來,薑維進攻雍州時,郭淮迅速派人飛報朝廷。魏主與司馬懿商議妥當後,司馬懿派長子司馬師率領五萬兵馬,前往雍州協助作戰。司馬師得知郭淮擊退了蜀兵,料想蜀兵勢力已弱,便趕來半路截擊,一直追到陽平關。然而,薑維運用武侯所傳的連弩之法,在兩邊暗中埋伏了一百多張連弩,一弩能發十支藥箭。兩邊弩箭齊發,司馬師的前軍連人帶馬被射死無數。司馬師在亂軍之中拚命逃命,才得以回到洛陽。
再說麴山城中的蜀將句安,見援兵遲遲未到,便打開城門向魏國投降。薑維此次作戰折損了數萬兵馬,隻好率領敗兵回到漢中駐紮。司馬師也返回了洛陽。
到了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馬懿染病,病情逐漸加重。他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叮囑道:“我侍奉魏國多年,官至太傅,人臣之位已經到了極致,人們都懷疑我有謀反之心,我常常心懷恐懼。我死後,你們二人要好好治理國家政事,一定要謹慎啊!”說完便去世了。
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將此事上奏給魏主曹芳。曹芳給予了隆重的祭葬,優厚地賞賜追贈諡號,封司馬師為大將軍,總領尚書機密大事,封司馬昭為驃騎上將軍。
東吳方麵,吳主孫權起初立太子孫登,孫登是徐夫人所生,在吳赤烏四年去世。於是孫權又立次子孫和為太子,孫和是琅琊王夫人所生。孫和因為與全公主關係不和,被全公主誣陷,孫權將他廢黜,孫和憂憤而死。之後孫權又立三子孫亮為太子,孫亮是潘夫人所生。此時陸遜、諸葛瑾都已去世,東吳大小事務都由諸葛恪掌管。
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突然刮起大風,江海湧起巨浪,平地積水八尺深。吳主孫權先人的陵墓旁所種的鬆柏,全部被連根拔起,一直飛到建業城南門外,倒插在道路上。孫權因此受到驚嚇而生病。到了第二年四月,孫權病情沉重,便召來太傅諸葛恪、大司馬呂岱到床前,囑托後事,之後便去世了。孫權在位二十四年,享年七十一歲,這一年是蜀漢延熙十五年。後人寫詩評價道:
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儘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
孫權去世後,諸葛恪擁立孫亮為帝,大赦天下,改元建興元年。追諡孫權為大皇帝,將其葬於蔣陵。很快有密探得知此事,將消息報到洛陽。司馬師聽說孫權已死,便商議起兵討伐東吳。尚書傅嘏說:“吳國有長江天險,先帝屢次征伐,都未能如願,不如各自守住邊疆,這才是上策。”司馬師說:“天道三十年一變,難道三國會一直鼎立下去嗎?我想要討伐吳國。”司馬昭說:“如今孫權剛剛去世,孫亮年幼懦弱,正是可乘之機。”
於是司馬師命令征南大將軍王昶率領十萬兵馬攻打南郡,征東將軍胡遵率領十萬兵馬攻打東興,鎮南都督毋丘儉率領十萬兵馬攻打武昌,兵分三路進發。又派弟弟司馬昭擔任大都督,總領三路軍馬。這一年冬十二月,司馬昭的兵馬抵達東吳邊界,駐紮下來。他把王昶、胡遵、毋丘儉召到營帳中商議說:“東吳最關鍵的地方,就是東興郡。如今他們築起了大堤,左右又修築了兩座城,用來防備從巢湖後麵發起的攻擊,諸位一定要小心。”於是命令王昶、毋丘儉各率領一萬兵馬,分彆列在左右,“暫且不要進發,等奪取了東興郡,再一起進兵。”王昶、毋丘儉二人領命而去。司馬昭又命令胡遵擔任先鋒,總領三路兵馬前去,“先搭建浮橋,奪取東興大堤,如果能奪得左右兩座城,便是大功一件。”胡遵領命去搭建浮橋。
東吳太傅諸葛恪得知魏兵分三路來襲,便召集眾人商議對策。平北將軍丁奉說:“東興是東吳的緊要之地,如果失守,那麼南郡、武昌就危險了。”諸葛恪說:“你的看法正合我意。你可以帶領三千水兵從江麵上過去,我隨後命令呂據、唐谘、留讚各率領一萬馬步兵,分三路前來接應。隻要聽到連珠炮響,就一起進兵。我親自率領大軍隨後趕到。”丁奉領命,立即帶領三千水兵,分乘三十隻戰船,向東興進發。
胡遵渡過浮橋後,把軍隊駐紮在堤上,派桓嘉、韓綜攻打左右兩座城。左城由吳將全端把守,右城由吳將留略把守。這兩座城高大險峻,十分堅固,一時難以攻打下來。全端、留略二人見魏兵勢力強大,不敢出城迎戰,隻能死守城池。胡遵在徐塘紮下營寨。當時正值嚴寒,天降大雪,胡遵與眾將設下宴席,開懷暢飲。忽然有人報告說,水上有三十隻戰船駛來。胡遵出營查看,見戰船即將靠岸,每隻船上大約有一百人。他回到營帳中,對眾將說:“不過三千人罷了,有什麼可害怕的!”隻命令部將前去哨探,自己仍像之前一樣飲酒作樂。
丁奉把戰船一字排開停在水上,對部將們說:“大丈夫建立功名,獲取富貴,就在今日!”於是命令眾軍脫去衣甲,摘下頭盔,不拿長槍大戟,隻帶短刀。魏兵看到後大笑,更加沒有防備。忽然連珠炮響了三聲,丁奉拔刀衝在最前麵,一躍跳上岸。眾軍都拔出短刀,跟隨丁奉上岸,衝入魏營。魏兵措手不及。韓綜急忙拔出帳前的大戟迎戰,卻被丁奉搶入懷中,手起刀落,砍倒在地。桓嘉從左邊衝出來,急忙綽起長槍刺向丁奉,丁奉一把夾住槍杆。桓嘉棄槍而逃,丁奉將刀飛擲出去,正中桓嘉左肩,桓嘉向後便倒。丁奉趕上,用槍將他刺死。三千吳兵在魏營中左衝右突,胡遵急忙上馬奪路而逃。魏兵紛紛奔向浮橋,可浮橋已經斷裂,大半人落水而死,倒在雪地上被殺的,更是不計其數。車仗、馬匹、軍器等,都被吳兵繳獲。司馬昭、王昶、毋丘儉得知東興兵敗,也隻好收兵退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葛恪率領兵馬到達東興,收兵犒賞完畢後,召集眾將說:“司馬昭兵敗退回北方,正好乘勢進取中原。”於是一方麵派人送信到蜀國,請求薑維出兵攻打魏國北方,許諾平分天下;另一方麵調集二十萬大軍,討伐中原。出征前,忽然有一道白氣從地麵升起,遮住了三軍,對麵都看不見人。蔣延說:“這白氣是白虹,是喪兵的征兆。太傅隻可回朝,不可討伐魏國。”諸葛恪大怒,說:“你怎敢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擾亂我軍心!”叱令武士將他斬首。眾人紛紛求情,諸葛恪便將蔣延貶為平民,依舊催促大軍前進。
丁奉說:“魏國把新城作為重要隘口,如果先奪取這座城,司馬師必定聞風喪膽。”諸葛恪十分高興,立即催促兵馬直奔新城。守城的牙門將軍張特見吳兵大批到來,便閉門堅守。諸葛恪命令士兵四麵將城圍住。很快有流星馬將消息報到洛陽,主簿虞鬆對司馬師說:“如今諸葛恪圍困新城,我們暫且不要與他交戰。吳兵遠道而來,人多糧少,等他們糧食吃完自然會退兵。等他們要退兵的時候,再出擊,必定能大獲全勝。但要擔心蜀兵侵犯邊境,不可不防。”司馬師認為他說得對,於是命令司馬昭率領一支軍隊協助郭淮防備薑維,毋丘儉、胡遵則抵禦吳兵。
諸葛恪連續數月攻打新城,卻始終未能攻下,於是下令眾將:“全力攻城,有怠慢的立即斬首。”於是眾將奮力攻城,城東北角即將被攻陷。張特在城中定下一計,派一名能言善辯的人,捧著冊籍前往吳營拜見諸葛恪,說:“魏國的律法規定:如果敵人圍城,守城將領堅守一百天,而沒有救兵到來,然後出城投降敵人的,其家族不會受牽連治罪。如今將軍圍城已經九十多天了,希望能再寬限幾天,我們主將便會率領所有軍民出城投降。現在先把冊籍呈上。”諸葛恪深信不疑,收了兵馬,不再攻城。
原來張特用的是緩兵之計,哄退吳兵後,便拆除城中房屋,在即將被攻破的地方修補完備,然後登上城牆大罵:“我們城中還有半年的糧食,怎麼會投降你們這些吳狗!儘管來打,我們不怕!”諸葛恪大怒,催促士兵攻城。城上亂箭射下,諸葛恪額頭正中一箭,翻身落馬,眾將將他救起送回營寨,傷口發作。此時眾軍都沒有了戰心,又因為天氣炎熱,很多軍士都生病了。諸葛恪的傷口稍有好轉,便想催促士兵攻城,營吏報告說:“士兵們都生病了,怎麼能打仗呢?”諸葛恪大怒,說:“再說生病的就斬首!”眾軍得知後,逃跑的人不計其數。忽然有人報告說,都督蔡林率領本部兵馬投降魏國去了。諸葛恪大驚,親自騎馬巡視各個營寨,果然看到軍士們麵色黃腫,滿臉病容,於是隻好收兵返回東吳。很快有密探把消息報告給毋丘儉,毋丘儉出動全部兵馬,在後麵追殺,吳兵大敗而歸。
諸葛恪感到十分羞愧,托病不上朝。吳主孫亮親自到他家中探望,文武官僚也都前來拜見。諸葛恪擔心彆人議論自己,便先搜羅眾官將的過失,輕的就發配到邊疆,重的就斬首示眾。於是朝廷內外的官僚,沒有不感到恐懼的。他又命令心腹將領張約、朱恩掌管禦林軍,作為自己的親信羽翼。
孫峻,字子遠,是孫堅弟弟孫靜的曾孫,孫恭的兒子。孫權在世的時候,非常喜愛他,讓他掌管禦林軍馬。如今孫峻聽說諸葛恪命令張約、朱恩二人掌管禦林軍,奪走了自己的權力,心中十分惱怒。
太常卿滕胤,向來與諸葛恪有矛盾,於是趁機對孫峻說:“諸葛恪獨攬大權,肆意妄為,殘害公卿大臣,恐怕有謀反篡位的心思。您身為宗室,為何不早點謀劃除掉他呢?”孫峻說:“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現在就去奏明天子,請求降旨誅殺他。”
於是,孫峻和滕胤進宮麵見吳主孫亮,秘密稟報了這件事。孫亮說:“我一見到諸葛恪,就感到十分害怕,一直想除掉他,隻是沒有合適的機會。如今你們果然忠心耿耿,可以暗中謀劃。”滕胤說:“陛下可以設宴請諸葛恪前來,在牆壁的帷幕後麵暗中埋伏武士,以擲杯為信號,在宴席上殺掉他,以絕後患。”孫亮聽從了這個建議。
諸葛恪自從兵敗回朝後,一直托病在家,精神恍惚。有一天,他偶然來到中堂,突然看見一個身穿麻衣、頭戴孝帽的人走進來。諸葛恪大聲嗬斥並詢問他,那人驚慌失措。諸葛恪命令將他抓起來審問,那人說:“我父親剛剛去世,我進城請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一開始以為是寺院就進來了,沒想到是太傅的府第,也不知道怎麼就走到這裡來了。”諸葛恪大怒,叫來守門的軍士詢問。軍士說:“我們幾十個人,都拿著兵器守在門口,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根本沒看見有人進來。”諸葛恪更加憤怒,把這些軍士全部斬首。
當天夜裡,諸葛恪難以入睡,忽然聽到正堂中傳來如打雷般的聲響。他親自出去查看,隻見中梁斷成了兩截。諸葛恪驚恐地回到寢室,突然一陣陰風吹來,他看見之前所殺的穿麻衣的人和數十名守門軍士,各自提著腦袋前來索命。諸葛恪嚇得摔倒在地,過了很久才蘇醒過來。第二天早上洗漱時,他聞到水有一股血腥味,非常腥臭。諸葛恪叱責侍婢,一連換了幾十盆水,都是一樣的臭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葛恪正在驚疑之際,忽然接到天子派來的使者傳召,讓他進宮赴宴。諸葛恪吩咐準備車馬,剛要出府,有一隻黃狗咬住他的衣服,發出嚶嚶的叫聲,像是在哭泣。諸葛恪生氣地說:“這狗是在戲弄我!”喝令左右把狗趕走,然後乘車出府。沒走幾步,看見車前有一道白虹從地麵升起,像一條白色的絲帶直衝天際。諸葛恪感到十分驚異。
心腹將領張約趕至車前,悄悄提醒道:“今日宮中設宴,不知是何用意,主公千萬不可輕易入宮。”諸葛恪聽後,便下令回車。可還沒走十幾步,孫峻和滕胤騎著馬來到車前,問道:“太傅為什麼要回去呢?”諸葛恪回答:“我突然腹痛難忍,不能去見天子了。”滕胤說:“朝廷因為太傅領軍回來,還沒來得及當麵敘談,所以特設宴相邀,同時商議大事。太傅雖然身體不適,還是請勉強走一趟吧。”諸葛恪聽了他們的話,便與孫峻、滕胤一同進宮,張約也跟了進去。
諸葛恪見到吳主孫亮,行禮完畢後就座。孫亮命人斟酒,諸葛恪心中起疑,推辭說:“我身體有病,不勝酒力。”孫峻說:“太傅府中常常服用藥酒,可否取來飲用?”諸葛恪說:“可以。”於是讓隨從回府取來自己配製的藥酒,這才放心飲用。酒過數巡,吳主孫亮借口有事先行起身離開。
孫峻走下大殿,脫掉長袍,換上短衣,裡麵穿著環甲,手提利刃,走上大殿,大聲喊道:“天子有詔,誅殺逆賊!”諸葛恪大驚失色,把酒杯扔在地上,想要拔劍抵抗,可頭已經被砍落。張約見孫峻斬殺諸葛恪,揮刀上前迎擊。孫峻急忙閃過,刀尖劃傷了他的左手手指。孫峻轉身一刀,砍中張約的右臂。武士們一擁而上,砍倒張約,將他剁成肉泥。
隨後,孫峻一邊命令武士去捉拿諸葛恪的家眷,一邊派人用蘆席包裹諸葛恪和張約的屍首,用小車運出,扔到城南門外石子崗的亂墳坑中。
此時,諸葛恪的妻子正在房中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突然,一個婢女走進房間。諸葛恪的妻子問道:“你身上怎麼全是血臭味?”那婢女突然翻臉,咬牙切齒,飛身跳躍,頭撞屋梁,口中大喊:“我是諸葛恪!被奸賊孫峻謀殺了!”諸葛恪全家老小,驚恐地號啕大哭。沒過一會兒,士兵趕到,包圍了諸葛府,將諸葛恪全家老小都綁到集市上斬首。當時是吳建興二年冬十月。
從前諸葛瑾在世的時候,見諸葛恪聰明外露,曾歎息道:“這孩子不是能保住家族的人!”還有魏國的光祿大夫張緝,曾對司馬師說:“諸葛恪活不久了。”司馬師問他原因,張緝說:“他的威望震懾了君主,怎麼能長久呢?”如今果然被他說中了。
孫峻殺了諸葛恪之後,吳主孫亮封孫峻為丞相、大將軍、富春侯,總督朝廷內外的各項軍事事務。從此,大權全部落入孫峻手中。
再說薑維在成都接到諸葛恪的書信,請求他出兵相助共同討伐魏國。薑維於是入朝,奏請後主批準,再次調集大軍,北伐中原。正是:一度興師未奏績,兩番討賊欲成功。不知道這次北伐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