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1 / 2)

有《滿庭芳》詞雲:罡星起河北,豪傑四方揚。五台山發願,掃清遼國轉名香。奉詔南收方臘,催促渡長江。一自潤州破敵,席卷過錢塘。抵清溪,登昱嶺,涉高岡。蜂巢剿滅,班師衣錦儘還鄉。堪恨當朝讒佞,不識男兒定亂,誑主降遺殃。可憐一場夢,令人淚兩行。

話說宋江衣錦還鄉,掃墓之後回到京城。他從鄆城縣出發,回到東京,與眾多弟兄相聚。宋江讓大家各自收拾行裝,準備前往任職之地。這時,神行太保戴宗前來探望宋江,兩人坐下閒聊。忽然,戴宗站起身來說道:“小弟承蒙聖上恩典,被任命為兗州都統製。如今我情願交還官誥,想去泰安州嶽廟裡,陪著僧人清閒度日,了此一生,這實在是我的萬幸。”宋江問道:“賢弟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戴宗回答:“兄弟我夜裡夢到崔府君召喚,因此便生出了這片善心。”宋江說:“賢弟生來就是神行太保,日後必定會成為嶽府的靈聰之神。”兩人就此分彆之後,戴宗交還了官誥,前往泰安州嶽廟,在那裡陪堂出家。他每日都殷勤地供奉聖帝香火,虔誠無比,從不疏忽。幾個月後的一個晚上,戴宗安然無恙,他請來眾位道伴,與他們一一告彆,隨後大笑而逝。後來,戴宗在嶽廟裡多次顯靈,當地的州人以及廟祝,便依照他的模樣在廟裡塑造了神像,那神像的胎骨據說就是他的真身。

阮小七接受了誥命,辭彆宋江,前往蓋天軍擔任都統製一職。然而,沒過幾個月,大將王稟、趙譚因懷恨阮小七在幫源洞時對他們的辱罵,便多次在童樞密麵前訴說阮小七的過錯,聲稱:“他曾穿過方臘的赭黃袍,佩戴龍衣玉帶,雖說隻是一時玩笑,但終究是有了謀逆之心。”他們還說:“況且蓋天軍地處偏僻,百姓粗蠻,阮小七必定會在那裡造反。”童貫將此事告知蔡京,蔡京又奏明天子。天子降下聖旨,行文到蓋天軍,追奪了阮小七的官誥,讓他重新成為普通百姓。阮小七得知後,心裡反倒歡喜,他帶著老母親回到梁山泊石碣村,依舊以打魚為生,奉養老母,一直到六十歲壽終正寢。

小旋風柴進在京師,見戴宗交還官誥去求清閒,又聽說朝廷追奪了阮小七的官誥,隻因阮小七戴了方臘的平天冠,穿了龍衣玉帶,被認為有造反的意圖,因而被罰為庶民。柴進心想:“我也曾在方臘那裡做過駙馬,倘若日後奸臣們知道了,在天子麵前進讒言,責備下來,追了我的誥命,我豈不是要受辱?倒不如趁早自我反省,免得遭受玷辱。”於是,柴進便假稱自己患有風疾,時常發作,無法勝任官職,情願交還官誥,回鄉務農。他辭彆眾官,回到滄州橫海郡,做回普通百姓,自在地生活。突然有一天,柴進無疾而終。

李應被任命為中山府都統製,赴任半年後,聽聞柴進求閒離去,他也思量著,便假稱自己風癱,無法繼續為官。他向省院申報,繳納了官誥,回到故鄉獨龍岡村中生活。後來,他與杜興一起成為當地的富豪,兩人都得以善終。

關勝在北京大名府總管兵馬,很得軍心,眾人都對他欽佩有加。一天,關勝操練軍馬回來,因喝得大醉,不慎失足落馬,結果患病身亡。

呼延灼擔任禦營指揮使,每日跟隨皇帝操練軍備。後來,他率領大軍與大金兀術四太子交戰,出征殺到淮西時不幸陣亡。隻有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來跟隨劉光世打敗大金,一路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花榮帶著妻子、妹妹,前往應天府赴任。吳用向來單身,隻帶了隨行的安童,前往武勝軍任職。李逵也是獨自帶著兩個仆從,前往潤州赴任。為什麼這裡隻說這三個人到任的情況,而其他將領都講了最終的結局呢?因為這七位正將,之後不會再與其他人相見,所以先交代了他們的結局。而後麵這五位正將,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還有相聚的時候,因此暫且沒有把他們的結局說絕,後麵自然會講到。有詩為證:

百八英雄聚義間,東征西討日無閒。

甫能待得功成後,死彆生離意莫還。

再說宋江、盧俊義在京師,將賞賜給諸將的物品全部分派妥當,讓他們各自前往任職之地。那些為國事犧牲的正將,他們的家眷人口,都領取到了朝廷恩賜的錢帛金銀,並且都被送回故鄉,任其自行安排生活。還有現在留在京城的偏將十五員,除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回鄉務農之外,杜興已經跟隨李應還鄉;黃信依舊在青州任職;孫立帶著兄弟孫新、顧大嫂以及家眷,照舊在登州任職;鄒潤不願為官,回到登雲山去了;蔡慶跟隨關勝,回到北京做普通百姓;裴宣與楊林商議後,回到飲馬川,接受職務後過著清閒的日子;蔣敬思念故鄉,願意回到潭州做普通百姓;朱武一直跟隨樊瑞學習道法,兩人成為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投奔公孫勝出家,以度過餘生;穆春回到揭陽鎮的家鄉,後來成為良民;淩振的炮手技藝非凡,依舊在火藥局為禦營效力。原來留在京師的偏將五員,安道全被朝廷召回京城,在太醫院擔任金紫醫官;皇甫端繼續擔任禦馬監大使;金大堅已經在內府禦寶監為官;蕭讓在蔡太師府中任職,做門館先生;樂和在駙馬王都尉府中,一直清閒自在,終身快樂。這些暫且不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且說宋江與盧俊義分彆之後,各自前往任職之地。盧俊義沒有家眷,隻帶了幾個隨行的仆人,朝著廬州而去。宋江謝恩辭朝,告彆省院的諸位官員,帶著幾個家人仆從,前往楚州赴任。眾人就此分彆,各自散去,這裡也不再贅述。

且說宋朝從太宗繼承太祖帝位的時候起,就曾立下誓願,這也導致了朝代中奸臣當道,局勢不清明。到了徽宗天子時期,天子雖然至聖至明,卻不料奸臣把持朝政,讒佞之臣專權,忠良之士遭受迫害,實在令人憐憫。當時,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個奸臣,擾亂天下,危害國家、家庭和百姓。殿帥府太尉高俅、楊戩,看到天子隆重賞賜宋江等這夥將校,心中極為不滿。兩人私下商議道:“這宋江、盧俊義都是我們的仇人,如今反倒讓他們成了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如此優厚的賞賜,還讓他們上馬能管軍,下馬能管民。我們這些省院的官僚,豈不是要被人恥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楊戩說:“我有一計,先對付盧俊義,這樣就等於斬斷了宋江的一隻臂膀。這人十分英勇,要是先對付宋江,他一旦知曉,必定會引發變故,反倒惹出一場大麻煩。”高俅問:“願聞你的妙計是什麼。”楊戩說:“找幾個廬州的軍漢,讓他們到省院去告發盧安撫招軍買馬,囤積糧草,意圖造反,然後將狀子呈到太師府啟奏,這件事連蔡太師也瞞著。等太師奏明天子,請求聖旨定奪,再派人把盧俊義騙到京師。等皇上賜禦食給他,在裡麵下些水銀,損傷他的腰腎,讓他無法行動,就成不了大事了。再派天使賜禦酒給宋江喝,酒裡也下慢性毒藥,不出半個月,他必定性命不保。”高俅稱讚道:“此計甚妙。”有詩為證:

自古權奸害善良,不容忠義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報,男作俳優女作倡。

兩個賊臣定下計策後,便派心腹尋覓到兩個廬州當地人,給他們寫好狀子,讓他們去樞密院告發盧安撫在廬州正在招軍買馬,囤積糧草,企圖造反,還派人時常前往楚州,與安撫宋江勾結,準備起義。樞密院的童貫,也與宋江等人有仇,當即收下了原告的狀子,直接呈到太師府啟奏。蔡京看到申文後,便召集官員商議。此時高俅、楊戩都在場,四個奸臣定下計策,帶著原告入宮啟奏天子。上皇說:“朕想宋江、盧俊義,破大遼,收方臘,手握十萬兵權,都沒有生出歹心,如今已經棄邪歸正,怎麼會背叛朝廷呢?寡人不曾虧待他們,他們怎敢叛逆?此事必有蹊蹺,不知真假,難以輕信。”這時高俅、楊戩在一旁奏道:“聖上的想法固然仁愛,但人心難測,想必是盧俊義嫌官職卑微,心中不滿,又生出反意,幸好被人察覺。”上皇說:“可以把他叫來,讓寡人親自審問,取得他的真實口供。”蔡京、童貫又奏道:“盧俊義猶如猛獸,難以保證他的心思。倘若驚動了他,他必定會逃走,這樣就麻煩了,日後再想抓捕就難了。隻能把他騙到京師,陛下親自賜他禦膳禦酒,用聖言安撫他,觀察他的虛實動靜。如果沒有造反之意,就不必追究,也能彰顯陛下不辜負功臣的心意。”上皇準奏,隨即降下聖旨,派一名使者前往廬州,宣召盧俊義回朝,稱有重要事務委派。天使奉命來到廬州,大小官員都出城迎接,使者徑直來到州衙,宣讀聖旨完畢。

長話短說。盧俊義接到聖旨宣召他回朝的消息,便與使者一同離開了廬州,踏上前往京城的路程。一路上,他們順利抵達,很快便到了東京皇城司前歇腳。第二天一大早,盧俊義來到東華門外,等候早朝。這時,太師蔡京、樞密院童貫,以及太尉高俅、楊戩,引領著盧俊義來到偏殿,朝見上皇。盧俊義行完叩拜大禮後,天子說道:“寡人一直想見你一麵。”接著又問:“你在廬州還過得安穩嗎?”盧俊義再次叩拜,回奏道:“托聖上洪福,廬州那裡的軍民都平安順遂。”上皇又跟他聊了些家常閒話。不知不覺,時間到了中午,尚膳廚官上奏說:“禦膳已經備好,不敢擅自呈上,請陛下指示。”此時,高俅和楊戩早已暗中將水銀放進了禦膳裡,隨後將禦膳擺放在禦案之上。天子當著眾人的麵,將禦膳賞賜給盧俊義,盧俊義恭敬地拜謝後享用了。上皇安撫他說:“你回到廬州,一定要儘心儘力安撫軍士,不要心生其他想法。”盧俊義叩頭謝恩,隨後離開朝堂,返回廬州,他全然不知四個奸臣已經設下了謀害他的毒計。高俅和楊戩相視一笑,說道:“這下大事成了。”有詩為證:

奸賊陰謀害善良,共為讒語惑徽皇。

潛將鴆毒安中膳,俊義何辜一命亡。

再說盧俊義連夜趕回廬州,卻感覺腰腎疼痛難忍,連行動都變得困難,無法騎馬,隻能乘船返回。當船行至泗州淮河時,命運的劫數降臨。當晚,盧俊義喝醉了酒,想到船頭上透透氣,卻沒想到體內的水銀下墜到腰胯和骨髓之中,導致他站立不穩,再加上酒後腳步虛浮,一個不慎,便落入了淮河深處,溺水身亡。可憐河北玉麒麟盧俊義,就這樣冤屈地成了水中的冤魂!隨從們打撈起他的屍首,準備好棺槨,將他安葬在泗州高原的深處。本州的官員將此事寫成文書,上報給省院,這暫且不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且說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個奸臣,商量妥當後,拿著泗州上報的文書,在早朝時奏明天子:“泗州發來文書,說盧安撫在淮河行船時,不幸墜水身亡。臣等省院不敢不向陛下奏明。如今盧俊義已死,隻是擔心宋江心裡起疑,再生出其他事端。懇請陛下聖明,可派遣天使帶著禦酒前往楚州賞賜給宋江,以此安撫他。”上皇聽後,沉思了許久,想要不準奏,卻又不知宋江心裡到底怎麼想;若準奏,又實在擔心會害了人。最終,上皇無奈,還是被奸臣們的讒言迷惑,他們巧舌如簧,花言巧語,軟磨硬泡,上皇一一接受了他們的建議。於是,上皇命人準備了兩樽禦酒,派遣一名天使,限期前往楚州。很明顯,這個使臣也是高俅、楊戩兩個奸臣的心腹之人。隻能說這是天數注定,宋公明命中該當喪命,沒想到奸臣們在禦酒裡下了慢性毒藥,然後讓天使帶著禦酒,徑直前往楚州。

且說宋公明自從到楚州擔任安撫使,兼管總領兵馬以來,愛護軍士,體恤百姓,百姓們尊敬他如同父母,軍校們敬仰他就像神明。衙門裡訟事清平,各項事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人心歸服,軍民都對他欽佩有加。宋江到任後,時常出城遊玩。原來,楚州南門外有個地方,名叫蓼兒窪。那裡四麵都是水港,中間有一座高山。山上風景秀麗,鬆柏鬱鬱蔥蔥,風水極佳,和梁山泊頗為相似。雖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環繞,地勢猶如龍虎盤踞,峰巒曲折有致,坡階台砌整齊,四周港汊縱橫,前後湖蕩相連,儼然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水滸寨。宋江看了,心裡十分歡喜,暗自想道:“如果我死後能葬在此處,倒也算是個不錯的陰宅。”所以,隻要一有閒暇,他就常來這裡遊玩,以此消遣娛樂。

長話短說。宋江到任將近半年,時值宣和六年初夏的初旬,忽然聽說朝廷派使者送來禦酒,他便和眾人出城迎接。回到官署後,宣讀聖旨完畢,天使捧著禦酒,讓宋安撫飲用。宋江也端起禦酒,回敬天使,天使推辭說自己向來不會飲酒。禦酒宴結束後,天使返回京城,宋江準備了禮物相送,天使沒有接受就離開了。

宋江喝了禦酒之後,感覺肚子疼痛難忍,心中起了疑慮,懷疑酒裡被下了藥。他急忙讓隨從去打聽那個使者的情況,結果發現使者在沿途的館驛中還在喝酒。宋江這才明白自己中了奸計,肯定是奸臣們在酒裡下了藥,於是歎息道:“我自幼學習儒家經典,長大後又通曉吏事,不幸淪為罪人,可從來沒有做過半點有違忠義的事。如今天子聽信讒言,賜我藥酒,我何罪之有!我死不足惜,隻是李逵現在擔任潤州都統製,他要是知道朝廷如此奸惡,必定會再次嘯聚山林,這樣就把我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給毀了。看來隻能這樣做了。”有詩為證:

奸邪誤國太無情,火烈擎天白玉莖。

他日三邊如有警,更憑何將統雄兵。

宋江連夜派人前往潤州,召李逵火速趕到楚州,說有要事相商。

且說黑旋風李逵自從到潤州擔任都統製以來,心裡一直煩悶無聊,每天都和眾人喝酒,尤其喜歡貪杯。聽說楚州的宋安撫派人來請他,李逵說道:“哥哥叫我,肯定有要緊的事。”於是便和來人一起下了船,直奔楚州,徑直來到州府拜見宋江。宋江說:“兄弟,自從我們分開之後,我日夜都在想念大家。吳用軍師在武勝軍,路途遙遠。花知寨在應天府,也不知道他的消息。隻有兄弟你在潤州,離得還算近,所以特地請你來商量一件大事。”李逵問道:“哥哥,是什麼大事?”宋江說:“你先喝酒。”宋江把李逵請進後廳,桌上早已擺滿了酒菜,隨即熱情地招待李逵。兩人吃喝了半晌,酒至半酣時,宋江便說道:“賢弟有所不知,我聽說朝廷派人送藥酒來給我喝。要是我死了,可怎麼辦才好?”李逵一聽,大聲喊道:“哥哥,反了吧!”宋江說:“兄弟,我們的軍馬都沒了,兄弟們也各自分散,怎麼反得成呢?”李逵說:“我在鎮江有三千軍馬,哥哥這裡楚州的軍馬,也都可以全部調集起來,再把百姓們也發動起來,齊心協力招軍買馬,殺將出去。我們再上梁山泊,那才快活,總比在這些奸臣手下受氣強!”宋江說:“兄弟先彆急,我們再商量商量。”其實,昨天為李逵接風的酒裡,宋江已經下了慢性毒藥。當晚,李逵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宋江安排船隻送李逵回去。李逵說:“哥哥,什麼時候起兵?我那邊也起兵來接應你。”宋江說:“兄弟,你彆怪我!前幾天朝廷派天使送來藥酒,我喝了,恐怕命不久矣。我這一生,隻信奉忠義二字,從未有過半點欺心之舉。如今朝廷無故賜我死,寧可朝廷辜負我,我也絕不背叛朝廷。我死後,擔心你會造反,壞了我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所以把你請來,見上一麵。昨天的酒裡,我已經給你下了慢性毒藥,你回到潤州後,必死無疑。你死後,就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那裡的風景和梁山泊一模一樣,我們的陰魂可以在那裡相聚。我死後,屍身就葬在那裡,我已經看好地方了!”說完,淚水如雨般落下。李逵聽了,也流下淚來,說道:“罷了,罷了,罷了!生時我侍奉哥哥,死了也還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說完,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隨即感覺身體有些沉重。他流著淚,拜彆了宋江,上了船。回到潤州後,李逵果然毒發身亡。有詩為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宋江飲毒已知情,恐壞忠良水滸名。

便約李逵同一死,蓼兒窪內起佳城。

李逵臨死的時候,囑咐隨從:“我死了以後,一定要把我的靈柩送到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和哥哥葬在一起。”說完便與世長辭。隨從們按照他的囑托,置備棺槨,將他的靈柩運往楚州。

原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風景果然十分獨特,四麵環水,中間有一座山。宋江自從到任以來,就注意到了這個地方,經常來遊玩散心。這裡雖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秀麗,和梁山泊極為相似。宋江常常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沒想到,真的一語成讖。宋江與李逵分彆後,心中悲痛萬分,思念著吳用和花榮,卻無法與他們相見。這天夜裡,毒發之際,宋江臨終前囑咐身邊的隨從:“你們一定要聽我的話,把我的靈柩葬在楚州南門外蓼兒窪的高原深處,日後必當報答你們的恩德。一定要按我的囑咐辦。”說完,便與世長辭。有詩為證:

受命為臣賜錦袍,南征北伐有功勞。

可憐忠義難容世,鴆酒奸讒竟莫逃。

宋江的隨從們置備棺槨,按照禮儀將他安葬在楚州。官吏們聽從他的遺言,沒有辜負他的囑托,和宋江的親隨、本州的吏胥老幼一起,護送宋公明的靈柩,將他安葬在蓼兒窪。幾天後,李逵的靈柩也從潤州運到了,隨從們遵照他的遺願,將靈柩安葬在宋江墓的旁邊,這暫且不表。有詩為證:

始為放火圖財賊,終作投降受命人。

千古英雄兩坯土,暮雲衰草倍傷神。

且說宋清在家中患病,聽到家人回來報信,說哥哥宋江已經在楚州去世。由於宋清臥病在鄆城,無法前往送葬。後來又聽說宋江葬在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隻能派家人前去祭祀,查看墳塋。家人將墳塋修築好後,回來向宋清彙報,這也暫且不提。

卻說武勝軍承宣使、軍師吳用,自從到任之後,心裡常常悶悶不樂,時常思念與宋公明之間的深厚情誼。一天,他忽然感到心情恍惚,夜裡睡覺也不得安寧。到了晚上,他夢見宋江和李逵二人,拉著他的衣服說:“軍師,我們一直以忠義為重,替天行道,從未有負於天子。如今朝廷賜我們藥酒,我們死得冤枉。我死後,已經葬在了楚州南門外蓼兒窪的深處。軍師要是念及往日的交情,可到我的墳前來看看。”吳用正要問個詳細,突然驚醒,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南柯一夢。吳用淚水奪眶而出,一直坐到天亮。自從做了這個夢,吳用便寢食難安。

第二天,吳用便收拾好行李,獨自一人前往楚州,沒有帶上隨從。一路上,他匆匆趕路,未曾停歇。抵達楚州後,他發現宋江真的已經離世,當地百姓聽聞此事,無不唉聲歎氣,深感惋惜。

吳用趕忙準備好祭祀用品,徑直前往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他四處找尋,終於找到了宋江和李逵的墳墓。站在墓前,吳用悲痛萬分,一邊哭泣,一邊用手拍打著墳塚,哭訴道:“仁兄啊,你的英靈若在,一定要明察啊!我吳用不過是一個鄉村學究,起初跟隨晁蓋,後來遇到仁兄,承蒙你救護,才能享受榮華富貴,至今已有數十載,這一切都多虧了兄長的恩德。如今你為了國家而死,還托夢給我,兄弟我無以為報,隻願能將這個夢,與仁兄在九泉之下一同實現。”說完,他哭得更加傷心了。

就在吳用打算上吊自殺的時候,隻見花榮從船上飛奔到墓前。兩人相見,都吃了一驚。吳用連忙問道:“賢弟,你在應天府為官,怎麼會知道宋兄長已經去世了?”花榮說:“自從我們分彆到任之後,我每天都心神不寧,常常想念眾位兄弟。昨晚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宋公明哥哥和李逵,跑來拉住我,說:‘朝廷賜下藥酒,把我們毒死了,現在葬在楚州南門外蓼兒窪的高原上。兄弟要是念舊情,就到墳前來看看。’所以我拋下家中的一切,不顧路途遙遠,連夜趕到了這裡。”吳用說:“我也做了同樣的異夢,和賢弟的一模一樣,所以才趕來看看墳墓。如今賢弟也知道了,並且來到這裡,真是太好了。我心裡想著宋公明的恩義難以報答,交情難以割舍,正打算在這裡上吊自殺,讓魂魄能與仁兄相聚,以此來表明我的忠義之心。”花榮說:“軍師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小弟願意跟隨你,也和仁兄一同儘這份忠義。”他們二人,真可謂是生死與共、情比金堅。有詩為證: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