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蓼窪中客夢長,花榮吳用苦悲傷。
一腔義烈原相契,封樹高懸兩命亡。
吳用說:“我本想著賢弟看到我死後,能把我葬在這裡。可你為什麼也要這麼做呢?”花榮說:“小弟覺得宋兄長仁義無雙,讓人難以割舍,恩情難忘。我們在梁山泊的時候,就已經是犯了大罪的人,僥幸沒死,還多次征戰,也算是好漢。承蒙天子赦免罪過,招安我們,讓我們北討遼兵,南征方臘,建立了功勳,如今也算是聲名遠揚,天下皆知。但朝廷既然已經起了疑心,肯定會找各種借口來治我們的罪。要是被他們的奸計得逞,遭受刑罰,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現在能跟隨仁兄一同死在黃泉之下,也能在世上留下一個清白的名聲,死後屍身也能歸葬在這裡。”吳用又說:“賢弟,你聽我說。我孤身一人,又沒有家眷,死了也沒什麼牽掛。可你現在有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他們以後依靠誰呢?”花榮說:“這件事不用擔心,我有些積蓄,足夠他們生活。家裡的事情,也有人會幫忙料理。”兩人大哭了一場,然後雙雙在樹上上吊自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船上的隨從們等了很久,都不見吳用和花榮出來,便都跑到墳前查看。隻見吳用和花榮已經自縊身亡,他們驚慌不已,趕忙報告給本州的官僚。官僚們連忙準備棺槨,將他們二人葬在了蓼兒窪宋江墓的旁邊,就像東西兩側的四座山丘一樣。楚州的百姓十分感念宋江的仁德,覺得他忠義兩全,便建立了祠堂,一年四季都來祭祀。當地的百姓來這裡祈禱,往往都能得到回應。
且不說宋江在蓼兒窪屢屢顯靈,隻要百姓有所祈求,都能立刻應驗。單說那道君皇帝在東京內院,自從賜禦酒給宋江之後,心裡就一直疑慮重重,又不知道宋江的消息,常常掛念在心頭。他每天都被高俅、楊戩那些關於奢華享受的言論所迷惑,這二人一心想要堵塞賢路,謀害忠良。
有一天,上皇在內宮閒玩,突然想起了李師師,便帶著兩個小黃門,從地道來到了李師師的後園,拉動了鈴索。李師師連忙迎接聖駕,把上皇請到臥房內坐下,上皇讓她把前後的門戶都關閉好。李師師盛裝打扮,上前請安。天子說道:“寡人最近身體有些不適,現在由神醫安道全診治,已經有數十日沒來與愛卿相會了,心裡十分想念。今日一見愛卿,朕心裡特彆高興。”有詩為證:
不見芳卿十日餘,朕心眷戀又踟躕。
今宵得遂風流興,美滿恩情錦不如。
李師師回奏道:“承蒙陛下如此眷愛,賤妾感激不儘。”於是在房內擺上酒肴,和上皇飲酒作樂。才喝了幾杯,上皇就覺得神思困倦。此時,屋內燈火通明,突然一陣冷風吹過。上皇看見一個身穿黃衫的人站在麵前,他驚恐地起身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會來到這裡?”那穿黃衫的人回奏道:“臣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神行太保戴宗。”上皇問:“你為什麼會在這裡?”戴宗奏道:“臣的兄長宋江就在附近,恭請陛下一同前往。”上皇又問:“為何要勞駕寡人前往何處?”戴宗說:“有一個景色秀麗的好去處,想請陛下前去遊玩。”
上皇聽了這話,便起身跟著戴宗走出後院,隻見馬車已經準備妥當。戴宗請上皇乘車而行,上皇隻感覺周圍如雲似霧,耳邊還能聽到風雨之聲。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個地方,但見:
漫漫煙水,隱隱雲山。不見日月的光明,隻有水天連成一片。紅色的蓼花在風中搖曳,綠色的蘆葉長滿一洲。成雙成對的白鷺,在沙渚磯頭嬉戲;對對鴛鴦,在敗荷汀畔棲息。林巒上的霜葉,紛紛揚揚,宛如萬片火龍鱗;堤岸上的露花,簇擁在一起,好似千雙金獸眼。淡月疏星,營造出漫長的夜景;涼風冷露,儘顯九秋的涼意。
上皇坐在馬上,一路觀賞,意猶未儘,便問戴宗:“這是什麼地方,為何要讓寡人來到這裡?”戴宗指著山上的關路說:“請陛下往前走,到了那裡就知道了。”上皇驅馬登山,走過三重關道,來到第三座關前,隻見有一百多人俯伏在地,個個都是披袍掛鎧、戎裝革帶、頭戴金盔、身著金甲的將領。上皇大驚,連忙問道:“你們都是什麼人?”隻見為首的一人,頭戴鳳翅金盔,身著錦袍金甲,上前奏道:“臣是梁山泊的宋江。”上皇說:“寡人已經任命你為楚州安撫使,你為何會在這裡?”宋江奏道:“臣等恭請陛下到忠義堂上,容臣詳細訴說冤屈而死的實情。”
上皇在忠義堂前下馬,走上堂去,坐定後,看向堂下,隻見煙霧中拜伏著許多人,他心中猶豫不定。這時,為首的宋江走上台階,跪地垂淚啟奏。上皇問道:“你為何落淚?”宋江奏道:“臣等雖然曾經抗拒過朝廷的軍隊,但一向秉持忠義,沒有絲毫異心。自從奉陛下敕命招安之後,我們北退遼兵,東擒方臘,弟兄們死傷慘重,十人中折損了八人。臣承蒙陛下任命,鎮守楚州,到任以來,與軍民秋毫無犯,天地可鑒臣的忠心。然而陛下賜下的藥酒,臣喝了之後並無怨言。隻是擔心李逵心懷怨恨,會生出異心,所以特意派人去潤州,把李逵叫來,親手給他喝下了藥酒,讓他也一同赴死。吳用、花榮也因為忠義,在臣的墳墓上雙雙自縊而亡。臣等四人,一同葬在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當地百姓憐憫我們,在墓前建立了祠堂。如今臣等和已經去世的兄弟們,陰魂不散,都聚集在這裡,向陛下申訴我們平生的衷曲,表明我們始終如一的忠心。懇請陛下明察。”
上皇聽了,十分震驚,說道:“寡人親自派遣天使,賜下黃封禦酒,不知道是何人換了藥酒給你?”宋江奏道:“陛下可以問問來使,就知道奸弊出自何處了。”上皇看著三關寨柵雄偉壯觀,心中淒慘,問道:“這是什麼地方,你們為何會聚集在這裡?”宋江奏道:“這是臣等昔日聚義的梁山泊。”上皇又問:“你們已經死了,應該去陽世投生,為何會聚集在這裡?”宋江奏道:“天帝憐憫臣等忠義,承蒙玉帝符牒敕命,封臣等為梁山泊都土地。我們到這裡成為神靈,眾將也都彙聚於此。因為有冤屈難以申訴,所以特地讓戴宗屈請陛下,親臨水泊,懇請陛下知曉我們平日的衷曲。”上皇說:“你們為何不到九重深苑,向寡人顯告此事?”宋江奏道:“臣是幽陰魂魄,怎麼能進入鳳闕龍樓。如今陛下離開宮禁,才得以請陛下到此。”上皇說:“寡人可以在這裡多停留一會兒,好好觀賞嗎?”宋江等再次拜謝恩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皇走下堂來,回頭觀看堂上牌額,上麵寫著“忠義堂”三個大字,他點了點頭,走下台階。忽然,宋江背後轉出李逵,手裡拿著雙斧,厲聲高喊道:“皇帝,皇帝!你為何聽信那四個賊臣的挑撥,害死了我們?今日既然見到你,正好報仇!”黑旋風說完,掄起雙斧,徑直朝上皇衝過去。天子嚇得一驚,猛然醒來,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南柯一夢。他渾身冷汗,睜開雙眼,看到燈燭依然明亮,李師師還沒有入睡。有詩為證:
偶入青樓訪愛卿,夢經水滸見豪英。
無窮冤抑當階訴,身後何人報不平。
上皇問道:“寡人剛才去了哪裡?”李師師奏道:“陛下剛才伏在枕頭上睡著了。”上皇便把夢中那些神奇靈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師師。李師師又奏道:“凡是正直的人,死後必然會成為神靈。莫非宋江真的已經去世,所以顯神靈托夢給陛下?”上皇說:“寡人明天一定要詢問這件事。如果真的是這樣,必須為他建立廟宇,敕封烈侯。”李師師奏道:“如果聖上這樣加封,足以彰顯陛下不負功臣的恩德。”上皇當夜感慨歎息,難以入眠。
第二天早朝,上皇傳聖旨,在偏殿召集群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朝見完畢後,擔心聖上詢問宋江的事情,便早早出宮離開了。隻有宿太尉等親近大臣在一旁侍奉。上皇問宿元景:“愛卿知道楚州安撫宋江的消息嗎?”宿太尉奏道:“臣一直不知道宋安撫的消息,不過臣昨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上皇說:“愛卿做了什麼異夢,快奏與寡人知道。”宿太尉奏道:“臣夢見宋江親自來到臣的私宅,他身著戎裝,頭戴盔甲,對臣訴說陛下賜下藥酒,將他害死。楚州的百姓憐憫他的忠義,把他葬在本州南門外蓼兒窪內,還建立了祠堂,一年四季祭祀。”上皇聽了,搖著頭說:“這真是奇怪的事情!和朕的夢一模一樣。”又吩咐宿元景:“愛卿可派心腹之人,前往楚州調查此事的真假,儘快回來稟報。”宿太尉當天領了聖旨,離開宮禁,回到私宅,立刻派心腹前往楚州打聽宋江的消息,暫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上皇坐在文德殿,看到高俅、楊戩在一旁,便下聖旨問道:“你們省院最近知道楚州宋江的消息嗎?”二人不敢啟奏,都說不知道。上皇心中越發懷疑,心情也變得不好了。
且說宿太尉的心腹已經到楚州打探消息回來,詳細報告了宋江喝了禦賜的藥酒而死的事情。宋江死後,楚州百姓感懷他的忠義,將他葬在了楚州蓼兒窪的高原上。還有吳用、花榮、李逵三人,也一同埋葬在那裡。百姓們心生憐憫,在墓前建造了祠堂,春秋兩季都去祭祀,虔誠供奉,士民們前去祈禱,都非常靈驗。宿太尉聽了,急忙帶著心腹入宮,將此事詳細奏明天子。上皇聽後,十分傷感。
第二天早朝,天子大怒,在百官麵前責罵高俅、楊戩:“你們這兩個敗國的奸臣,把寡人的天下都給毀了!”二人嚇得俯伏在地,叩頭謝罪。蔡京、童貫也上前奏道:“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省院沒有收到相關文書,不敢胡亂奏報,實際上並不知曉此事。昨晚楚州才有申文送到省院,如今臣等正打算啟奏聖上,正要詢問這件事。”上皇最終還是被這四個奸臣巧妙掩飾過去了,沒有給他們治罪,當即喝退高俅、楊戩,下令追查原來送禦酒的使臣。沒想到,那個天使從楚州回來的路上,已經死了。
第二天,宿太尉在偏殿朝見上皇。他再次向天子詳細奏明,宋江忠義之心感天動地,死後化為神靈,常常在民間顯靈,庇佑百姓。上皇聽後,覺得宋江確實忠義可嘉,於是準奏,宣召宋江的親弟弟宋清入宮,打算讓他承襲宋江的名爵。
然而,此時的宋清已經染上了風疾,身體狀況不佳,無法擔任官職。他隻好上表推辭,誠懇地表示自己隻願意回到鄆城,安心務農。上皇憐憫宋清的孝道,特意賜給他十萬貫錢,還有三千畝田地,用來維持他的家庭生計。並且承諾,等宋清有了子嗣,朝廷會予以錄用。後來,宋清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宋安平。宋安平參加科舉考試,一路順遂,最終官至秘書學士,這都是後話了。
再說上皇根據宿太尉的奏報,親自書寫聖旨,敕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同時,下令撥出錢財,在梁山泊修建廟宇,大規模建造祠堂,並且精心塑立宋江以及眾多為國家大事犧牲的將佐們的神像。上皇還親自禦筆書寫了殿宇的牌額,名為“靖忠之廟”。
濟州接到朝廷的敕令後,立刻在梁山泊動工修建廟宇。隻見那廟宇:
金釘裝飾著朱紅色的大門,玉柱撐起銀白的門庭,殿宇雕梁畫棟,簷角朱紅、琉璃碧瓦熠熠生輝。綠色的欄杆低低環繞,與軒窗相映成趣,繡著精美圖案的簾幕高高懸掛在寶檻之上。五間宏偉的大殿中央,懸掛著皇帝敕賜的金書匾額;兩邊的長廊裡,彩繪著諸位將領出朝入相的英姿。綠槐的影子裡,欞星門高聳入雲;翠柳的濃陰中,靖忠廟氣勢巍峨,仿佛直插霄漢。黃金鑄就的殿上,塑著宋公明等三十六員天罡正將的神像;兩廊之內,依次排列著以朱武為首的七十二座地煞將軍的塑像。門前的侍從塑像麵目威嚴,部下的神兵塑像勇猛非凡。紙爐由能工巧匠精心砌成樓台模樣,四季都有人焚燒紙錢;高高的桅杆上懸掛著長長的幡旗,春秋兩季,鄉人們都會前來祭祀。百姓們虔誠地敬奉這些正直的神隻,依照祀典朝拜忠烈之帝。廟宇的香火萬年不斷,英雄們的功勳也將永遠銘刻在史書中。
還有一首絕句寫道:
天罡儘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後來,宋公明屢屢顯靈,百姓們一年四季都虔誠祭祀,從未間斷。在梁山泊,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總能如願以償,求風得風,禱雨得雨。在楚州蓼兒窪,宋江也時常顯靈。當地百姓深受感動,於是重新修建大殿,增建兩廊,並奏請朝廷賜下匾額。他們在正殿塑立了三十六員神像,在兩廊依舊塑立七十二將以及眾多侍從的神像。楚州百姓懷著一片誠心,無論遠近,都前來祈禱,而宋江的神靈也總是有求必應。他護國保民,享受著萬萬年的香火。年年都有人祭祀,歲歲都有人朝拜。萬民頂禮膜拜,祈求安寧;士庶恭敬祈禱,希望賜福。至今,這些古跡仍然留存。
太史有感而發,作了兩首唐律來哀挽,詩中寫道: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當日亦堪憐。
一心征臘摧鋒日,百戰擒遼破敵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
早知鴆毒埋黃壤,學取鴟夷泛釣船。
生當廟食死封侯,男子平生誌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水滸傳結!
西遊記始!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