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1 / 1)

暫且不說唐僧師徒四人隨著金剛駕著風離開了陳家莊。且說陳家莊救生寺裡,眾多人天亮起來,依舊準備好果品佳肴前來進獻。到了樓下,卻發現唐僧等人不見了。這個前來詢問,那個四處尋找,大家都慌慌張張,不知所措,叫苦連天,紛紛說道:“就這麼白白放走了活佛啊!”眾人一時沒了主意,隻好把準備好的供品都抬到樓上,進行祭祀、燒紙。此後,每年都有四次大祭,二十四次小祭。還有那些因病求愈、祈求平安、求親許願、求財求子的人,不分時日,都來燒香祭拜。這救生寺裡,真可謂是金爐中的香火千年不斷,玉盞裡的燈火萬載常明,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那八大金剛施展第二陣香風,沒過幾日,就把唐僧師徒四人送到了東土,漸漸能望見長安城了。原來,唐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送唐僧出城,到了貞觀十六年,就派工部官員在西安關外修建了望經樓,用來迎接真經,而且唐太宗每年都會親自前往此地。恰好就在這一天,唐太宗出行又來到了望經樓上,忽然看見正西方滿天都是祥瑞的雲霞,陣陣香風飄來。金剛停留在空中,高聲喊道:“聖僧,這裡就是長安城了。我們不方便下去,這裡的人精明伶俐,恐怕會泄露我們的形象。孫大聖三位也不用下去了,你自己去把經傳給你的君主,然後馬上回來。我們在雲霄中等待你,和你一同去繳還旨意。”大聖說道:“尊者的話雖然在理,但是我師父怎麼挑得動經擔!又怎麼牽得了這匹馬!我們必須一同前去送一送。麻煩你們在空中稍等片刻,我們保證不會耽誤時間。”金剛說道:“前日觀音菩薩向如來啟奏過,來回隻給八天時間,才能湊齊圓滿的藏數。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天多,隻怕八戒貪圖富貴,耽誤了期限。”八戒笑著說:“師父成佛,我也希望成佛,怎麼會有貪圖富貴的道理!你這粗人!大家都在這裡等我,等我交了經,就回來和你們一起複命。”於是,呆子挑著擔子,沙僧牽著馬,行者帶領著聖僧,一起按下雲頭,落在了望經樓邊。

唐太宗和眾多官員一同看到了他們,立刻下樓迎接,說道:“禦弟回來了?”唐僧馬上倒身拜下。唐太宗將他扶起,又問道:“這三位是什麼人?”唐僧回答:“是我在途中收的徒弟。”唐太宗十分高興,馬上命令侍官:“把朕的禦車馬牽來,請禦弟上馬,和朕一同回朝。”唐僧謝過恩,騎上了馬。大聖揮舞著金箍棒緊緊跟隨,八戒、沙僧則一邊扶著馬,一邊挑著擔子,跟隨著車駕一起進入長安。這真是:

當年天下清平安樂,文武官員儘顯才能。

水陸法會上僧人講法,金鑾殿上君主差遣愛卿。

賜下關文給唐三藏,經卷的由來與五行相配。

苦練修行消滅種種凶魔,如今功成喜回朝廷。

唐僧師徒四人,跟隨車駕進入朝廷。整個長安城,沒有人不知道取經的人回來了。且說長安城中唐僧以前居住的洪福寺,寺裡的大小僧人,看到寺裡的幾株鬆樹,每一棵的樹頭都轉向了東方,驚訝地說道:“奇怪啊!奇怪啊!今晚又沒刮風,這樹頭怎麼都扭過來了?”其中有三藏以前的徒弟說:“快拿衣服來!取經的老師父回來了!”眾僧人問道:“你怎麼知道的?”這位舊徒說:“當年師父離開的時候,曾經說過:‘我走之後,或許三五年,或許六七年,隻要看到鬆樹枝頭向東,我就回來了。’師父是佛口聖言,所以我知道。”眾人急忙披上衣服跑了出去。到了西街,早有人傳播消息說:“取經的人剛剛才到,萬歲爺爺已經把他們接入城中了。”眾僧人聽了,又急忙跑來,正好遇上。他們一見到皇帝的車駕,不敢靠近,便跟在後麵一直來到了朝門之外。唐僧下馬,和眾人一起進入朝堂。唐僧把龍馬和經擔,連同行者、八戒、沙僧,都安置在玉階之下。唐太宗傳旨宣召:“禦弟上殿。”並賜座。唐僧再次謝恩坐下,讓人把經卷抬上來。行者等人把經卷取出來,由近侍官呈遞給皇帝。唐太宗又問:“一共有多少經卷?是怎麼取來的?”三藏回答:“臣僧到了靈山,參拜了佛祖,承蒙佛祖派遣阿儺、迦葉二位尊者,先把我們領到珍樓賜齋,接著到寶閣傳經。那二位尊者索要禮物,因為我們沒有準備,沒有給他們,他們就把經給了我們。我們謝過佛祖的恩情,向東出發,忽然被妖風搶走了經卷。幸虧小徒有些神通,把經卷奪了回來,但是都散落得到處都是。我們打開一看,都是無字的空本。我們大吃一驚,又回去拜告佛祖,苦苦懇求。佛祖說,這部經在完成的時候,有比丘聖僧下山,到舍衛國趙長者家誦讀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脫,隻收了他三鬥三升麥粒大小的黃金,佛祖還覺得賣得太便宜了,擔心後代子孫沒錢使用。我們知道二位尊者索要禮物,佛祖也清楚,隻好把陛下賜給我的紫金缽盂送給他們,這才傳了有字真經。這部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挑選了幾卷帶回來,一共五千零四十八卷。這個數目正好符合一藏之數。”唐太宗聽了,更加高興,下令:“光祿寺設宴,在東閣開宴酬謝。”這時,唐太宗忽然看到唐僧的三個徒弟站在階下,容貌十分奇特,便問道:“你的高徒果然是外國人嗎?”長老俯伏在地回答:“大徒弟姓孫,法名悟空,臣又喊他孫行者。他原本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因為五百年前大鬨天宮,被佛祖壓在西番兩界山的石匣之內,承蒙觀音菩薩勸化,他情願皈依佛門,是臣到那裡把他救了出來,一路上多虧他保護。二徒弟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喊他豬八戒。他原本是福陵山雲棧洞人。因為在烏斯藏高老莊作怪,也承蒙菩薩勸化,虧得行者收了他,一路上挑擔出力,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淨,臣又喊他沙和尚。他原本是在流沙河作怪,也蒙菩薩勸化,歸入佛門。那匹馬不是陛下賜給臣的。”唐太宗說:“毛色相同,怎麼不是呢?”三藏說:“臣走到蛇盤山鷹愁澗時,原來的馬被這匹馬吞了。幸虧行者請菩薩問明了這匹馬的來曆,原來它是西海龍王的兒子,因為犯了罪,也承蒙菩薩解救,讓它給臣做腳力。當時它變成了原來馬的樣子,毛色相同。一路上多虧它登山越嶺,跋涉艱難險阻。去的時候馱著臣,回來的時候馱著經卷,也多虧了它的力氣。”唐太宗聽了,稱讚不已,又問:“你們遠涉西方,到底走了多少路程?”三藏說:“總的算來,按照菩薩說的,有十萬八千裡那麼遠。途中沒有仔細記數,隻知道經曆了十四個寒暑。每天都翻山越嶺。遇到的樹林不小,遇到的河流也很寬闊。還經過了好幾個國家,都有驗證的印信。”三藏喊道:“徒弟,把通關文牒拿上來,交給陛下。”當時就遞了上去。唐太宗看了,上麵的日期是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頒發的。唐太宗笑著說:“你們辛苦了,長途跋涉這麼久。如今已經是貞觀二十七年了。”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還有玉華州印、天竺國印。唐太宗看完,收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早有當駕官請大家去赴宴,唐太宗於是下殿,拉著三藏的手一起走。又問:“你的高徒懂得禮數嗎?”三藏說:“小徒們都是來自山村曠野的妖身,不熟悉我中華聖朝的禮數。還望陛下赦免他們的罪過。”唐太宗笑著說:“不怪罪他們,不怪罪他們。都一起到東閣赴宴去吧。”三藏又謝了恩,招呼他的三個徒弟,一起到閣內觀看。這裡果然是中華大國,和尋常地方大不相同。你看那:

門上懸掛著彩繡,地上鋪著紅氈。異香撲鼻,奇珍異品擺滿宴席。琥珀杯、琉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煮得軟爛的蔓菁,澆了糖的香芋。蘑菇味道鮮美,海菜清爽奇特。多次添上薑辣筍,幾番端上蜜調葵。麵筋拌著椿樹葉,木耳配著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乾薇。花椒煮蘿卜,芥末拌瓜絲。幾盤素菜還算平常,數種珍稀的水果堪稱一絕。有核桃、柿餅、龍眼、荔枝。宣州的板栗、山東的棗,江南的銀杏、兔頭梨。榛子、鬆子、蓮肉、大葡萄,榧子、瓜仁、菱米也齊全。橄欖、林檎、蘋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楊梅。沒有一樣不備,沒有一件不齊。還有些蒸酥蜜食和美味佳肴,更有那美酒香茶和奇異珍品。說不儘的百味珍饈,果然是中華大國,遠勝西夷。

師徒四人與文武百官,都侍立在左右,唐太宗皇帝依舊坐在正當中。歌舞吹彈,整齊嚴肅,眾人儘情歡樂了一整天。正是:

君王的盛會賽過唐堯虞舜,取得真經福澤深厚。

千古流傳,千古興盛,佛光普照帝王的居所。

當天晚上,謝恩宴結束,唐太宗回宮,百官也回了各自的府邸。唐僧等人回到洪福寺,隻見寺裡的僧人都磕頭迎接。剛進山門,眾僧人就報告說:“師父,今早這些樹頭兒忽然都轉向了東方。我們記得師父的話,就出城去迎接,果然等到了你們!”長老十分歡喜,於是進入方丈室。此時,八戒也不叫嚷著要茶要飯,也不吵吵嚷嚷。行者和沙僧,也都十分穩重。隻因他們的道果已經修成,自然而然地安靜下來。當晚,大家便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唐太宗上朝,對著群臣說道:“朕想到禦弟玄奘的功勞,真是至深至大,朕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酬謝他。朕一夜都沒睡著,便隨口吟了幾句通俗的話,暫且用來表達朕的謝意。隻是還沒寫下來。”於是喊道:“中書官過來,朕念給你聽,你一一記錄下來。”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曾聽聞天地有其形象,展現出包容萬物、孕育生命的特質;四季雖無形體,卻暗中推動寒暑變化,滋養萬物。因此,哪怕是平庸愚笨之人,仰望天空、俯瞰大地,也能知曉其中的一些端倪;而那些賢能聰慧之士,想要徹底洞察陰陽的奧秘,卻也十分困難。天地包容著陰陽,之所以容易被認知,是因為有形象可尋;陰陽存在於天地之間,難以窮儘,是因為它們無形無狀。所以說,形象明顯的事物可以得到驗證,即使愚人也不會迷惑;而潛藏無形的東西難以察覺,就算智者也會感到迷茫。更何況佛道崇尚虛無,駕馭著幽深寂靜之力。它廣泛地救濟萬物,統禦著十方世界。其威嚴神靈至高無上,其神通法力無可比擬;往大處說,能彌漫整個宇宙,往小處講,可進入細微的毫厘之間。它無生無滅,曆經千劫而亙古不變;或潛藏或顯現,運轉著無儘的福祉直至今日。奇妙的佛道凝聚著玄奧的力量,遵循它卻難以知曉其邊際;佛法的源流清澈寂靜,汲取它卻無法探測其源頭。由此可知,那些愚昧無知、平凡鄙陋之人,麵對佛道的旨意和誌趣,又怎能沒有疑惑呢!然而,佛教的興起,源於西方。它傳入漢庭,如皎潔的夢境照亮了東方,播撒著慈悲。在古代,佛教初顯跡象之時,其教義尚未廣泛傳播,卻已然開始教化世人;在其興盛的時代,百姓仰望著佛的德行,自覺遵循。後來,佛的形象隱沒,回歸本真,曆經歲月變遷,金色的容顏不再閃耀,無法映照三千世界的光輝;即便描繪出佛像,也難以完全展現其莊嚴的法相。於是,佛教的精妙言辭廣泛傳播,拯救禽類於三途之苦;其遺訓遠揚,引導眾生走向十地的境界。佛有經典,能夠區分大小乘佛法;更有修行之法,可辨彆邪正。我們的僧人玄奘法師,堪稱佛門的領袖。他自幼聰慧純真,早早領悟了三空的修行之功;長大後,心神清朗,率先踐行四忍的德行。鬆風的清幽、水月的澄澈,都不足以比擬他的清雅高潔;仙露的晶瑩、明珠的潤澤,又怎能與他的清朗溫潤相媲美!所以,他憑借智慧通達,不為塵世所累,能夠洞察未形之事。超脫六塵,卓然出眾,讓千古傳頌他的美名。他專注於內心的境界,心懷悲憫,潛藏著佛性;潛心於佛門修行,卻看到諸多訛誤。他一心想要梳理條理,讓前人的教誨更加清晰;去偽存真,開啟後世的學習之路。因此,他一心向往淨土,前往西域學法。冒著危險,遠行萬裡,拄著拐杖,獨自踏上征程。清晨,積雪紛飛,途中迷失方向;傍晚,狂沙漫天,天地間一片迷茫。跨越萬裡山川,撥開煙霞奮勇前行;曆經百次寒暑,頂著霜雨堅定向前。他深知使命重大,不辭辛勞,追求深遠,渴望達成目標。在西方的國度周遊了十四年,遍曆各個異邦,探尋正教。在雙林八水,品味佛法,餐風飲露;在鹿苑鷲峰,瞻仰奇妙,敬仰殊勝。從前聖那裡承接至理名言,從上賢那裡領受真正的教誨。深入探究佛門的精妙法門,精通深奧的佛法。三乘六律的道理,在他心中馳騁;一藏百篋的經文,如波濤般從他口中湧出。他所經曆的國家無數,求取的經卷卻有定數。總共獲得了大乘佛法的重要篇章,共三十五部,總計五千零四十八卷,將其翻譯並傳播到中華大地,宣揚著殊勝的佛教事業。引來西方的慈雲,灑下東方的法雨。讓聖教殘缺之處得以完善,讓蒼生從罪孽中回歸福澤。熄滅塵世火宅的熾熱火焰,一同拯救迷途之人;照亮金水般昏沉的波濤,共同抵達彼岸。由此可知,惡因造業而墜落,善緣積累而上升。上升與墜落的關鍵,全在於人自身的作為。就好比桂樹生長在高嶺之上,隻有高聳入雲,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蓮花出自綠波之中,飛塵無法沾染它的葉片。並非蓮花本性高潔,桂樹品質貞潔,而是因為它們所依托的環境高遠純淨,微小的事物無法拖累,汙濁的東西不能沾染。連無知的花草樹木,都依靠善緣而成就美好,更何況有識的人類,怎能不憑借善緣而獲得福慶呢?我們期望真經能夠廣泛傳播,與日月同輝,無窮無儘;盛大的福澤能夠長久地施與,與乾坤同存,永垂不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文章寫完後,唐太宗立刻召見聖僧。此時,長老玄奘已經在朝門外等候謝恩。聽到宣召,急忙入宮,行俯伏之禮。唐太宗傳旨請他上殿,並將寫好的文字遞給長老。玄奘看完後,再次下拜謝恩,接著上奏道:“陛下的文辭高雅古樸,義理情趣深刻微妙。隻是不知這篇文章叫什麼名目?”唐太宗說:“這是朕昨夜隨口吟誦,用來答謝禦弟的心意,名為《聖教序》,不知寫得好不好?”長老連連叩頭,稱謝不已。唐太宗又說:

“朕的才華比不上珍貴的珪璋,言辭也不如金石般鏗鏘有力。至於佛教經典,朕更是知之甚少。這篇隨口吟誦的序文,實在是粗陋笨拙。就像是在金簡上留下汙穢的筆墨,在珠林中放置瓦礫。朕反省自身,感到羞愧難當。實在不值得禦弟如此稱謝,讓禦弟白白費心了。”

當時,眾多官員紛紛表示祝賀,對禦製的《聖教序》頂禮膜拜,這篇文章也在朝廷內外廣泛傳播。唐太宗問道:“禦弟,把真經誦讀一番,如何?”長老說:“陛下,如果要誦讀真經,必須尋找佛門淨地。寶殿並非適宜誦讀之處。”唐太宗聽了很高興,隨即問當駕官:“長安城中,哪座寺院最為潔淨?”班中閃出大學士蕭瑀上奏道:“城中有一座雁塔寺,十分潔淨。”唐太宗當即命令眾多官員:“各自虔誠地捧起幾卷真經,與朕一同前往雁塔寺,請禦弟講經去。”於是,官員們各自捧著經卷,跟隨唐太宗的車駕前往雁塔寺。寺中搭起高台,一切布置得整整齊齊。長老仍舊吩咐:“八戒、沙僧,牽好龍馬,整理好行囊。行者在我左右護衛。”又對唐太宗說:“陛下想要將真經流傳天下,必須謄錄副本,才能廣泛散布。真經原本應當珍藏,不可輕易褻瀆。”唐太宗又笑著說:“禦弟所言極是!所言極是!”隨即召集翰林院及中書科的官員,謄寫真經。還在城東修建了一座寺院,名為謄黃寺。

長老捧著幾卷真經登上高台,正要誦讀,忽然聞到香風繚繞,半空中八大金剛現身,高聲喊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們回西方去吧。”台下的行者三人,連同白馬,瞬間平地而起。長老也將經卷放下,從台上升入九霄,跟隨他們一同騰空而去。這可把唐太宗和眾多官員嚇得趕緊對著天空下拜。這正是:

聖僧努力取經編,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曆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

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

唐太宗和眾多官員拜完後,立即挑選高僧,在雁塔寺裡舉行水陸大會,誦讀《大藏真經》,超度幽冥中的惡鬼,普施善緣。將謄錄好的經文,在天下傳布,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那八大金剛,駕著香風,帶著長老師徒四人,連同一匹馬,再次返回靈山。去程加上回程,正好在八天之內。此時,靈山的各路神仙都在佛祖麵前聽講。八大金剛帶著唐僧師徒進去,向如來佛祖稟報:“弟子之前奉了金旨,駕著香風送聖僧等人到了唐國,將真經交付,現在特地來繳還旨意。”接著,如來佛祖讓唐僧等人上前接受封職。如來佛祖說:“聖僧,你前世本是我的二徒弟,名叫金蟬子。因為你不聽我說法,輕視我的大法,所以我將你的真靈貶下凡間,轉生到東土。如今你皈依我佛,秉持我的教義,又遵循我的教法,取來真經,功勞顯著,我加升你為大職正果,封你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你因為大鬨天宮,我用高深的法力將你壓在五行山下,幸好天災期滿,你歸入佛門。可喜的是,你能夠隱惡揚善,在取經途中降妖除魔,立下功勞,始終如一,我加升你為大職正果,封你為鬥戰勝佛。豬悟能,你原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帥。因為在蟠桃會上酗酒調戲仙娥,被貶下凡間投胎,身形如同畜類。幸好你還記得人身,在福陵山雲棧洞作惡,後來喜歸佛門,成為我的弟子,保護聖僧一路西行,但是你仍然有頑劣之心,色欲未消。鑒於你挑擔有功,我加升你的職位為正果,封你為淨壇使者。”八戒聽了,叫嚷道:“他們都成佛,為什麼把我封個淨壇使者?”如來佛祖說:“因為你食量驚人,身懶嘴饞。天下四大部洲,敬仰我佛教的人眾多,凡是舉行佛事,讓你去享用供品,這也是個有實惠的職位。有什麼不好的!沙悟淨,你本是卷簾大將,起初因為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玻璃盞,被貶下凡,你落在流沙河,傷人吃人,犯下罪孽,幸好皈依我佛,虔誠修行,保護聖僧,登山牽馬,立下功勞,我加升你為大職正果,封你為金身羅漢。”如來佛祖又對白馬說:“你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的兒子。因為你違抗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好你皈依佛法,歸入我佛門,每日馱著聖僧來到西方,又馱著聖經回到東方,也有功勞,我加升你的職位為正果,封你為八部天龍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長老師徒四人,都叩頭謝恩。白馬也謝恩完畢,如來佛祖仍舊命令揭諦帶著白馬來到靈山後崖的化龍池邊,將馬推落池中。不一會兒,那馬打了個翻身,褪去了毛皮,變換了頭角,渾身上長出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周身散發著瑞氣,四爪踩著祥雲,從化龍池中飛出,盤繞在山門裡的擎天華表柱上。諸佛紛紛讚揚如來佛祖的大法。孫行者這時又對唐僧說:“師父,如今我已成佛,和你一樣了,難道還要戴著金箍兒,你還要念《緊箍咒》來管束我?趁早念個《鬆箍咒》,把它脫下來,打得粉碎,可彆再讓那什麼菩薩去捉弄彆人。”唐僧說:“當初因為你難以管束,所以用這個辦法來製約你。如今你已成佛,金箍自然就消失了,怎麼還會在你頭上呢!你試試看,摸摸看。”行者抬手一摸,果然沒有了金箍。此時,旃檀佛、鬥戰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都修成正果,歸了本位。天龍馬也恢複了真身。有詩為證:

一體真如轉落塵,合和四相複修身。

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

正果旃檀皈大覺,完成品職脫沉淪。

經傳天下恩光闊,五聖高居不二門。

在五聖獲得果位之時,各路佛祖、菩薩、聖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以及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藍、土地,所有得道的師仙,一開始都來聽講,此時各自回到自己的方位。你看那靈山:

靈鷲峰頭聚集著五彩霞彩,極樂世界彌漫著祥瑞祥雲。金龍安穩地臥著,玉虎靜靜地待著。日月星辰隨意往來,龜蛇自在地盤旋。丹鳳青鸞心情舒暢,玄猿白鹿怡然自得。四季都有奇異的花朵,仙果常年成熟。高大的鬆樹、古老的檜樹,翠綠的柏樹、修長的竹子。五色梅時而開放,時而結果;萬年桃時而成熟,時而新鮮。千種果實、萬朵鮮花爭奇鬥豔,滿天的瑞靄紛紛揚揚。

大眾合起雙掌,虔誠皈依。齊聲念道:

“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南無清淨喜佛。南無毘盧屍佛。南無寶幢王佛。南無彌勒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接引歸真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善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娑留那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才功德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旃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慧炬照佛。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大慈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賢善首佛。南無廣莊嚴佛。南無金華光佛。南無才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世靜光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幢勝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常光幢佛。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旃檀功德佛。南無鬥戰勝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南無西天極樂諸菩薩。南無三千揭諦大菩薩。南無五百阿羅大菩薩。南無比丘夷塞尼菩薩。南無無邊無量法菩薩。南無金剛大士聖菩薩。南無淨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同生極樂國,儘報此一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西遊記結!

紅樓夢始!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紅霧末世:我綁定了無數極品女神 帶土:這次真給鳴人貼暖寶寶了 重生團寵的鮫人是九皇子的心尖寵 新還珠格格之燕泰情 穿越鬼滅殺瘋了,水柱大人臉紅了 嫌我功高誣我謀反?我真反了! 抗戰之血肉熔爐 無限進化之仙途 肉身成聖,從AI輔助下棋開始 財神係統:我要當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