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

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1 / 2)

有詩歎曰:“彆卻朝歌隱此間,喜觀綠水繞青山;黃庭兩卷消長晝,金鯉三條了笑顏。柳內鶯聲來嚦嚦,岸傍溜響聽潺潺;滿天華露開祥瑞,贏得文王傳駕扳。”

話說武吉來到磻溪邊,隻見薑子牙獨自坐在垂楊之下,將漁竿輕輕飄浮在綠波之上,正自吟自唱,悠然取樂。武吉輕手輕腳地走到薑子牙身後,恭恭敬敬地輕聲喚道:“薑老爺!”薑子牙回過頭,看到是武吉,便說道:“你就是那天在這裡的樵夫吧!”武吉連忙回答:“正是小人!”薑子牙又問:“你那天可真打死人了?”

武吉一聽,慌忙跪在地上,哭著說道:“小人不過是山中的蠢笨之人,拿著斧頭的粗陋樵夫,哪懂得什麼高深的道理。我肉眼凡胎,不識老爺您這樣高明且隱居在此的賢達之士。前幾日言語冒犯了您,老爺您大人大量,不像我們這些小人物,還望薑老爺千萬彆往心裡去。還請您大發仁慈,廣施惻隱之心,就當是普濟眾生。那天和老爺分彆後,我走到南門,正好碰上文王的車駕。我挑著柴想閃躲,沒想到扁擔一頭塌了下來,真的打死了門軍王相。當時文王定了罪,要我一命抵一命。我想到老母親孤苦無依,最終肯定會餓死在溝渠,成為無人收殮的孤魂野鬼。多虧上大夫散宜生老爺為我向文王啟奏,暫時放我回家,讓我把母親的事料理完備,過些日子再去抵王相的命。可這麼一來,我和母親的性命,終究還是不保。今日特地來拜見薑老爺,求您發發慈悲,救救我這卑微的性命,保全我們母子。小人日後定會結草銜環,像犬馬一樣報答您的大恩大德,絕不敢辜負您的恩情。”

薑子牙說:“天數既定,難以更改,你打死了人,按理就該償命,我又怎麼能救得了你呢?”武吉哭得愈發悲傷,苦苦哀求道:“老爺您連昆蟲草木都施以恩澤,無處不展現慈悲之心。倘若能救我母子性命,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您的大恩。”

薑子牙見武吉來意十分虔誠,而且看他日後必有顯貴之相,便說:“你要我救你,就得拜我為師,我才會救你。”武吉聽了,立刻下拜。薑子牙接著說:“你既然做了我的徒弟,我自然不能不救你。現在你趕緊回家,在你的床前,隨便挖一個坑,有四尺深就行。到了黃昏的時候,你就睡在坑裡麵,讓你母親在你頭前點一盞燈,腳後也點一盞燈。再抓兩把米或者飯,撒在你身上,然後放上些亂草。睡過一夜起來後,你就隻管去做生意,往後就不會再有什麼事了。”

武吉聽從了師父的吩咐,回到家中,按照薑子牙說的挖坑準備。有詩為證:

“文王先天數,子牙善厭星;不因武吉事,焉能陟帝廷?磻溪生將相,周室產天丁,大造原相定,須教數合冥。”

話說武吉回到家,臉上滿是喜悅的神色。母親問他:“我兒,你去求薑老爺,事情怎麼樣了?”武吉把經過一五一十地跟母親說了一遍。母親聽了,十分高興,趕忙讓武吉挖坑點燈,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薑子牙在三更時分,披散著頭發,手持寶劍,腳踏罡步,掐訣結印,為武吉施行厭星之術。第二天,武吉來見薑子牙,口中稱“師父”,向他下拜。薑子牙說:“既然拜我為師,往後就要早晚聽從我的教導。打柴這種事,不是長久之計。你以後早上挑柴去賣,到申時就回來,我跟你談講兵法。如今紂王無道,天下大亂,四百鎮諸侯紛紛反叛。”

武吉問道:“老師父,都有哪四百鎮諸侯反叛了?”薑子牙說:“東伯侯薑文煥反了,率領四十萬大軍,正在大戰遊魂關。南伯侯鄂順也反了,帶著三十萬人馬,攻打三山關。我前些日子仰觀天象,發現西岐不久之後也將刀兵四起,戰亂頻發。這正是施展武藝、建功立業的時候。你要抓緊時間學藝,要是能學有所成,出仕為官,那就是天子的臣子,怎能一輩子靠打柴為生呢?古語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又說:‘學成文武藝,貨在帝王家。’也不枉你拜我一場。”

武吉聽了師父的話,從此早晚用心,緊緊跟隨著薑子牙,精心學習武藝,研習韜略,暫且按下不表。

話說散宜生有一天突然想起武吉的事,他已經離開半年了,卻還沒來領罪。散宜生便進入內廷,向文王啟奏說:“武吉打死了王相,臣因為見他家中有老母親無人侍奉贍養,便奏請主公放武吉回家,讓他置辦母親的棺木和日常用度,之後就回來領罪。沒想到他竟然藐視國法,到現在都過了半年還不來。這人肯定是個狡猾的刁民。大王您可以用先天數占算一下,看看是怎麼回事。”

文王說:“好。”隨即取出金錢,占演凶吉。文王點了點頭,歎息道:“武吉也不是狡猾之輩,他是害怕受刑,投進萬丈深潭自殺了。若論正法,他這也不是鬥毆殺人,隻是誤傷了人,罪不該死。他卻因懼怕犯法而死,像武吉這樣,實在讓人憐憫。”文王歎息了許久,君臣各自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真是時光飛逝,歲月如流。有一天,文王和文武官員們閒居無事,隻見春天風和日麗,景色迷人,柳樹舒展,百花綻放,桃李爭奇鬥豔,正是春光最美好的時候。文王說:“這陽春三月,景色如此繁華,萬物蓬勃生長,讓人心情舒暢。我想和諸位公子、眾卿家一起去南郊踏青賞春,共享山水之樂,效仿古人尋芳之趣。”

散宜生上前啟奏道:“主公,昔日您建造靈台時,夢到飛熊,預示著西岐將得到棟梁之才,會有賢能的輔佐之臣。況且如今春光晴好,花柳爭豔。一方麵,我們可以去南郊圍獵遊玩;另一方麵,也可以在山林湖澤間尋訪遺賢。臣等讓南宮適、辛甲保駕隨行,這也正符合堯舜與民同樂的旨意。”

文王聽了十分高興,隨即傳旨:“明天一早去南郊圍獵遊玩。”第二天,南宮適率領五百名家將,在南郊布置了一個圍場。眾武士身披鎧甲,手持兵器,與文王一同出城。來到南郊,隻見這裡的春光景致美不勝收:

和風輕輕吹拂,百花爭奇鬥豔;桃花紅得似火,柳枝嫩綠垂金。草木剛剛發芽,破土而出,百草已經排列出嶄新的姿態;芳草如綿,好似錦繡鋪地,嬌豔的花朵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林子裡鳥兒的叫聲清脆悅耳,樹林外煙霧朦朧。聽那黃鸝和杜宇的啼叫,仿佛在呼喚春天歸來,這聲音更增添了遊人的樂趣。柳絮飄落,落花繽紛,小船緩緩前行,為水麵增添了彆樣的景致。隻見幾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短笛;幾個農夫在田間辛勤勞作,揮動著鋤頭;幾個采桑女挎著桑籃,忙著采摘桑葉;幾個采茶人唱著歌,把茶葉放進茶筐。這邊一片青色,那邊一片紅色,處處儘顯春光的富貴。一園園的花朵,一園園的柳樹,花柳相互爭妍。無限美好的春光看也看不儘,溪邊春水潺潺,鴛鴦在水中嬉戲。

人人都貪戀這陽春三月,留戀這美好的春光,心情也隨之蕩漾。勸君不要錯過這大好的春光,因為一寸光陰一寸金。

話說文王和眾文武官員來到郊外遊玩,一同欣賞這陽春三月的美景。走到一座山前,隻見這裡布置了圍場,羅網密布。文王看到許多家將身披堅固的鎧甲,手持長竿鋼叉,帶著黃鷹獵犬,威風凜凜,氣勢非凡。隻見:

烈烈的旌旗像火焰般飄動,輝輝的皂蓋遮蔽了天空;身著錦衣繡襖的人架著黃鷹,頭戴花帽、穿著征衣的人牽著獵犬。粉青色的氈笠上,係著朱紅色的纓子;粉青色的氈笠,如同池塘裡的荷葉在清風中舞動;朱紅色的纓子,仿佛開放的桃花在水麵上漂浮。隻見追趕獐子的獵犬,鑽天鷂子帶著紅纓;捕捉兔子的黃鷹,拖著帽金彪,好似雙鳳展翅。黃鷹飛起,在空中啄落玉天鵝;惡犬奔來,在地上拖翻梅花鹿。青錦白吉、錦豹花彪,青錦白吉遇到長杆,頓時血濺滿身;錦豹花彪碰上利刃,血淋滿地。野雞中箭,被穿住翅膀,怎麼也飛不起來;鵪鶉遭叉,撲倒在地,翎毛也難以伸展掙紮。大弓射出,青牲白鹿難以逃生;藥箭飛來,練雀班鳩無法回避。旌旗招展,縱橫交錯,鼓響鑼鳴,呐喊聲震天。打圍的人個個勇猛,興獵的將領們都歡欣鼓舞。登上山崖,賽過搜山的猛虎;跳過山澗,猶如出海的蛟龍。火炮鋼叉在地上滾動,窩弓伏弩在空中設伏。長天之上,能聽到天鵝的鳴叫;打開籠子,又放出海東青。

話說文王看到這般景象,連忙問道:“上大夫,這是一個圍場,為何設在此山?”散宜生在馬上欠身回答道:“今日千歲出來遊春玩樂,一同欣賞春光。南宮將軍已經設下這個圍場,等待主公打獵遊玩,以暢快心情,也不枉進行一場打獵活動,讓君臣共同歡樂。”

文王聽了,臉色一正,說道:“大夫此言差矣!昔日伏羲、黃帝不食用生肉,被稱為至聖之人。當時有位首相名叫風後,進獻生肉給伏羲,伏羲說:‘這是新鮮的肉食,都是百獸的肉。我們人類吃它們的肉,渴了喝它們的血,以此作為滋養身體的方法。卻不知我們想要自己生存,卻忍心讓它們死去,這樣的心思實在殘忍。我如今不食用禽獸的肉,寧願吃百草的穀物,各自保全生命,以養護天地間的和氣,不傷害生靈。這難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嗎?’伏羲身處洪荒時代,沒有各種穀物的美味,如果不食用生肉,又能吃什麼呢?何況如今五穀可以養生,肥美的食物足以滿足口腹之欲。我和諸位愛卿來踏春遊玩,欣賞這美好的春光。如今要是為了我們的玩樂,去追逐麋鹿,比試強弱;在打獵之間逞英雄,禽獸又有什麼罪過,要遭受這樣殘酷的殺戮呢?而且此時正是陽春剛剛開啟,萬物生育的時節,卻施行這樣肅殺的政令,這是仁人君子所痛心的事情。古人在萬物生長的時候都不忍心砍伐,這是體會天地好生之仁。我和諸位愛卿怎麼能做這種不仁之事呢?趕快讓南宮適把圍場撤掉!”

眾將傳達了文王的旨意。文王又說:“我和諸位愛卿就在馬上飲酒作樂。”眾人一邊前行,一邊觀望,隻見路上男男女女絡繹不絕,在紫陌上踏青,在芳草叢中鬥草。有的人帶著酒來到溪邊,有的人在綠野中放聲高歌。君臣在馬上欣然感歎道:“真是君正臣賢,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散宜生在馬上欠身回答道:“主公,西岐之地,比堯帝時的天下還要美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君臣正緩緩前行,隻見那邊有一群人唱著歌走來:

“憶昔成湯掃桀時,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應天人,義一舉民安止。

今經六百有餘年,祝網恩波將歇息;懸肉為杯酒為池,鹿台積血高千尺。

內荒於色外荒禽,可歎四海沸聲吟;我曹本是滄海客,洗耳不聽亡國音。

曰逐洪濤歌浩浩,夜視星鬥垂孤釣;孤釣不知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

文王聽完漁人所唱之歌,轉頭對散宜生說道:“這歌韻律清新奇妙,其中必定有大賢隱居在此地。”說罷,文王吩咐辛甲:“你去把那位作歌的賢人請來,讓我與他相見。”

辛甲領命,一拍坐下的馬,向前大聲說道:“你們當中若有賢人,請出來拜見我家千歲爺。”那些漁人聽聞,紛紛齊齊跪下回答:“我們不過是些普通百姓罷了。”辛甲問道:“為何說你們都是普通百姓?”漁人解釋道:“我們清晨出門捕魚,此時歸來,並無其他事務,所以說我們都是閒人。”

不一會兒,文王騎著馬來到此處。辛甲上前啟奏:“這些都是捕魚的百姓,並非賢人。”文王卻堅持道:“我聽這歌韻清新奇妙,其中必定藏有大賢。”漁人趕忙說:“這歌並非我們所作。離此地三十五裡,有一處磻溪,溪中有一位老人,時常吟唱此歌。我們聽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隨口唱出,這歌真不是我們這些小民創作的。”文王聽後,說道:“諸位請回吧。”眾漁人叩頭謝恩後離去。

文王騎在馬上,反複品味著歌中的韻味,尤其是那句“洗耳不聽亡國音”,越琢磨越覺得意味深長。這時,大夫散宜生欠身問道:“主公,‘洗耳不聞亡國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文王反問:“大夫難道不知?”散宜生謙遜地回答:“臣愚鈍,不明白其中深意。”

文王緩緩解釋道:“這一句源自堯王尋訪舜天子的故事。昔日堯王德行高尚,卻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後來堯王擔心失去民心,便私下外出訪察,想要尋找合適的人來禪讓帝位。一日,堯王走到一處偏僻幽靜的地方,看見一個人靠著溪水,正拿著一個小瓢在水中轉動。堯王好奇地問:‘您為何在水中轉動這個瓢呢?’那人笑著說:‘我已看破世間情事,了卻名利之心,拋棄了家產,離開了妻子;遠離了愛欲是非之門,拋開了紅塵之路。隱居在這深山老林,粗茶淡飯,怡然自得於林泉之間,以此度過餘生,這便是我平生最大的心願。’堯王聽後,心中大喜,暗自思忖:此人眼中已無塵世繁華,視富貴如浮雲,遠離是非之地,真是世間少有的傑出人才!這帝位正該傳給他。於是堯王說道:‘賢者,我並非他人,正是帝堯。如今見你德行高尚,我想將天子之位讓給你,你意下如何?’那人聽罷,立刻拿起小瓢,一腳將其踏得粉碎,雙手捂住耳朵,飛奔而去,跑到河邊清洗耳朵。正在清洗的時候,又有一人牽著一頭牛來飲水。那人喊道:‘君子,牛來飲水了。’清洗耳朵的人隻顧著洗耳,並未回應。牽牛人又問:‘這耳朵有多少汙穢,需要這般不停地清洗?’那人洗完後,才開口答道:‘方才帝堯要把帝位讓給我,把我的雙耳都玷汙了,所以才洗了這許久,倒是耽誤了這牛飲水。’牽牛人聽了,趕忙把牛牽到上遊去飲水。清洗耳朵的人問道:‘你為何要走呢?’牽牛人說:‘水已經被你洗臟了,怎能再弄臟我家牛的嘴巴。’當時的高潔之士便是如此。這便是‘洗耳不聞亡國音’的典故。”

眾官員騎在馬上,靜靜聆聽文王講述先朝的興衰變遷以及過往的遺事。君臣一邊在馬上傳遞酒杯,共享歡樂,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與民同樂。隻見那桃花嫣紅,李花潔白,鴨戲綠水,鵝羽修長;黃鶯啼鳴清脆悅耳,紫燕呢喃婉轉。春風輕拂,遊人沉醉其中,唯有這陽春三月的景色,總是那般清新迷人。

君臣一行人正走著,看見一群樵夫唱著歌迎麵走來:

“鳳非乏兮麟非無,但嗟世治有隆汙;龍興雲出虎生風,世人漫惜尋賢路。

君不見耕莘野夫,心樂堯舜與黎鋤;不遇成湯三使聘,懷抱經綸學左徒。

又不見夫傅子,蕭蕭笠甘寒楚;當年不見高宗夢,霖雨終身藏版土。


最新小说: 古異尋蹤 蓮印乾坤 關於我重生成坦娘的那檔子事 渣夫兼祧兩房又換孩,我撕他全家 大梁邊卒:娶妻越多我越強 東神宮 女配是個萬人迷 流產夜渣總陪新歡上位,我改嫁他卻瘋了 偷星九月天Multiverse 提結婚你裝失憶,嫁大佬你又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