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吉兆喜非常,預兆周家瑞應昌:八百諸侯稱碩德,千年師帥賴匡襄。堂堂陣演三三疊,正正旗開六六行;時雨師臨民甚悅,商朝基業已消亡。”
話說袁洪調遣兵馬前往孟津駐紮,意圖阻斷諸侯的咽喉要道,此事暫且按下不表。且說澠池縣的張奎,日夜翹首期盼朝歌的救兵。一日,突然有報馬匆匆跑進府中報告:“天子招募了新元帥袁洪,調派三十萬大軍,駐紮在孟津,用以阻擋諸侯。隻是尚未發兵前來救援澠池。”張奎聽聞此報,大驚失色,說道:“天子不發救兵,這座城池如何能夠堅守?況且前麵有周兵壓境,後麵又有孟津的四百諸侯,前後夾攻,這分明是走向失敗的道路。如今反而舍棄這裡不管,這可如何是好!”張奎急忙與夫人高蘭英共同商議對策。夫人說道:“依我看,憑借我們二人之力,或許也能夠阻擋周兵。如今袁洪駐守孟津,那麼南北諸侯就無法從後麵包抄我們。我們隻需打聽袁洪那邊的戰況,若他能夠戰勝南北二侯,我再與你合兵一處,共同攻打周武,必定戰無不勝。眼下我們應當設法守城,不要輕易與周將正麵交鋒,等他們糧草耗儘、士兵疲憊之時,我們再一舉出擊,必定能夠攻克,這才是萬全之策。”張奎聽後,心中猶豫不決。
且說薑子牙眼見澠池這麼一個小縣城,攻打了許久都未能拿下,還折損了許多將領,心中煩悶,在中軍帳中暗自歎息。可憐這些一心扶王定國的英雄豪傑,忠心耿耿,最後卻隻留下遺言,性命也化為烏有。薑子牙正在傷懷哀悼之際,轅門官突然前來稟報:“有一位道童求見。”薑子牙傳令讓道童進來。不一會兒,隻見一位道童來到帳中,行禮說道:“弟子是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的門人。因師兄土行孫在夾龍山猛獸崖,被張奎所害,家師已然知曉,這是天數注定,無法挽救。隻是要通過澠池縣,其中另有緣故。家師特地派弟子前來下書,師叔看了便知詳情。”薑子牙接過書信,展開閱讀。信中寫道:
“道末懼留孫,致書於大元帥子牙公麾下:此前土行孫合該在猛獸崖死於張奎之手,這是天數,難以逃脫。貧道隻能對著山崖垂淚歎息,心中滿是惆悵。如今張奎善於守城,急切之間難以攻克。但他的氣數也將終結。子牙公不可延誤時機,可令楊戩帶著貧道的符印,先在黃河岸邊等候。等楊任、韋護追趕張奎至此,將其擒獲。奪取城池,隻需哪吒、雷震子便可。子牙公需親自使用調虎離山之計,一戰便可成功,此後前路自然平坦。待封神之後,再圖相見,不再贅述。”
薑子牙看完書信,打發童子回山。當天,薑子牙傳令:“哪吒領取令箭,雷震子領取令箭,按照此計行事。楊戩、楊任領取柬帖,依計而行。韋護領取柬帖,照計行動。”薑子牙將各項吩咐完畢。到了晚上,周營中炮聲響起,三軍呐喊,向著城下殺去。張奎急忙登上城樓,設法守護城池。他絞儘腦汁,用儘各種辦法,周兵急切之間難以攻克。薑子牙知道張奎善於守城,便暫且鳴金收兵。
次日,午末未初時分,薑子牙請武王上帳相見,說道:“今日請大王與老臣一同出營,查看澠池縣城池,以便謀劃攻取之策。”武王為人忠厚老實,隨即應道:“孤願意前往。”當下,武王便與薑子牙一同出營,來到城下,四處查看。薑子牙用手指著城池說道:“大王若要攻破此城,需使用轟天大炮,方能一舉攻克。”薑子牙與武王正在指畫如何攻城,澠池城上的哨探士卒,趕忙跑去報告張奎:“啟稟老爺!薑子牙和一個身穿紅袍的人,在城下查看城池。”張奎聽報,立即登上城樓觀看。果然看到薑子牙與武王在城下指指點點。張奎心中暗自思忖:“薑尚太過欺負人了!隻因連日來我堅守此城,不與他交戰,他便如此放肆,竟敢來到我城下,肆無忌憚,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裡。”張奎隨即下城,對夫人說:“你要用心堅守此城,待我出城,殺了他們,以除大患。”夫人登上城樓觀戰,張奎上馬提刀,打開城門,一馬飛奔而出,大聲呼喊:“姬發!薑尚!今日你們命喪於此!”這正是:“計就月中擒玉兔,謀成日裡捉金烏。”
薑子牙同武王撥轉馬頭,向西奔去。張奎在後麵緊緊追趕,周營中卻沒有一員將領出來接應。張奎見狀,放心大膽地追趕。追了大約二十裡,隻聽得金鼓齊鳴,炮聲震天,三軍呐喊,震動天地。周營中大小將官,一齊衝出營來,殺向城下。高蘭英在城上,全身披掛,守護著城池。忽然又聽到周營中炮聲響起,卻不知發生了何事。就在這時,哪吒從城上落下,現出三頭八臂的法身,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殺了過來。高蘭英急忙上馬,手持雙刀,抵擋哪吒。二人在城上不便久戰,高蘭英騎馬下城,哪吒在後麵緊緊追趕。雷震子則展開雙翅,飛上城來,揮動黃金棍,將城上的軍士打得四散奔逃,隨即砍斷門鎖,打開城門,周兵一擁進城。高蘭英見形勢不妙,正準備取出紅葫蘆,放出太陽神針,卻已經來不及了。被哪吒一記乾坤圈,打中頭頂,翻身落馬,又被哪吒一槍刺死,一縷英魂早往封神台去了。有詩為證:“孤城死守為殷商,今日身亡實可傷;全節全忠名不朽,女中貞烈萬年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話說雷震子、哪吒進了澠池縣,軍士們見主母已死,紛紛伏地請降。哪吒說道:“都免你們一死,等候元帥來安撫百姓。”哪吒又對雷震子說:“道兄!你暫且在城上守住,我還要去接應師叔與武王,以免驚擾了主公。”雷震子說:“道兄不可遲疑,速速前去為好。”哪吒蹬開風火輪,往正西方向趕去。隻見張奎正在追趕薑子牙,已經追了二十裡左右。忽然聽到炮聲四起,喊聲震天,張奎心中十分驚疑,便不再追趕薑子牙。薑子牙在後麵大聲呼喊:“張奎!你的澠池已經失守,為何還不歸降?”張奎心中慌亂,知道中了計,急忙勒轉馬頭,沿著原路返回。此時天色已黑,正好遇到哪吒,哪吒現出三頭八臂的法身,迎麵而來。哪吒大罵道:“逆賊!你今日還不下馬受死,更待何時?”張奎大怒,提刀直取哪吒。哪吒急忙用手中的槍抵擋,二人交戰沒幾個回合,哪吒再次祭起九龍神火罩,朝著張奎罩去。張奎知道此寶厲害,身子一扭,施展地行術,遁入土中逃走了。哪吒見張奎提前逃走,想起土行孫的遭遇,心中不禁悲從中來,便往前去迎接武王。
張奎急忙跑到城下,隻見雷震子站立在城上,知道澠池已經淪陷,也不知道夫人高蘭英生死如何。他心想,不如前往朝歌,與袁洪合兵一處,再作打算。話說哪吒上前,迎接武王與薑子牙,一同回到澠池縣。大軍進城駐紮,又將城上的首級收集起來,安葬在高崗之上,並設祭祀之禮,這些暫且不表。
且說張奎全身披掛,施展地行之術,朝著黃河大道飛奔而去,速度如風一般,快如飛雲掣電。楊任遠遠望見張奎從地底下來了,便知會韋護說:“道兄!張奎來了,你一定要小心,不要讓他跑了。你看我手指往哪裡指,你就往那邊祭起降魔杵鎮壓他。”韋護說:“謹遵尊命。”再說張奎正在趕路,遠遠看見楊任騎著雲霞獸,手心的那兩隻眼睛,神光四射,向下看著,大聲呼喊:“張奎不要跑!今日你在劫難逃!”張奎聽了,嚇得魂不附體,不敢停留,施展地行法,“刷”的一聲,瞬間就跑出去數十百裡遠。楊任在地上催動雲霞獸,緊緊追趕,韋護在空中,隻盯著楊任。楊任則隻看著地下的張奎,如今三人一處追趕,場麵十分緊張。正是:“上邊韋護觀楊任,楊任窮追七煞神。”
話說張奎在地下,見楊任緊緊跟隨在他頭上,他往左,楊任也往左邊追;他往右,楊任也往右邊追。張奎毫無辦法,隻能拚命往前飛奔。眼看就要跑到黃河岸邊,前方有楊戩,按照柬帖的指示,在黃河岸邊專門等候楊任。隻見遠遠地楊任追趕來了,楊任也看見了楊戩,於是大聲呼喊:“楊道兄!張奎來了!”楊戩聽到喊聲,急忙將三昧火燒了懼留孫的指地成鋼符篆,站在黃河岸邊。張奎正往前跑,剛到黃河邊,突然感覺四周如同鐵桶一般,半步都動彈不得。往左撞,左邊無法通行;往右撞,右邊也走不通;想要抽身返回,後麵卻像是有鐵壁一般。張奎頓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這時,楊任用手往下一指,半空中韋護把降魔杵往下打來。這降魔杵乃是鎮壓邪魔、護持三教大法的寶物,可憐張奎哪裡經受得住?有詩為證:“金光一道起空中,五彩雲霞協用功;鬼怪逢時皆絕跡,邪魔遇此儘成空。皈依三教稱慈善,鎮壓諸天護法雄;今日黃河除七煞,千年英氣貫長虹。”
話說韋護祭起降魔杵,將張奎打得粉身碎骨,他的一縷靈魂也往封神台去了。三位門人得勝,一同前來拜見薑子牙,詳細講述了打死張奎,一直追到黃河的事情。薑子牙十分高興,在澠池縣停留了數日,擇日起兵。那天,眾人整頓好兵馬,離開了澠池縣,朝著黃河進發。此時正值隆冬時節,天氣寒冷,眾將官都身穿厚重的鎧甲,層層疊疊的征衣,也難以抵擋嚴寒。這寒冷的天氣究竟如何呢?有詩為證:“重衾無暖氣,袖手似揣冰;敗葉垂霜蕊,蒼鬆掛凍鈴。地裂因寒甚,池平為水凝;魚舟空釣線,仙觀沒人行。樵子愁柴少,王孫喜炭增;征人須似鐵,詩客筆如零。皮襖猶嫌薄,貂裘尚恨輕;蒲團僵老衲,衲帳旅魂驚。莫訝寒威重,兵行令若霆。”
話說薑子牙的人馬來到黃河邊,消息報入中軍。薑子牙吩咐:“向百姓借船,每隻船都要給五錢工食銀,不得白白征用百姓的船隻。”百姓們安居樂業,無不歡呼雀躍,感恩戴德,真可謂是如遇及時雨的正義之師。薑子牙傳令:“另外準備一隻龍舟,用來裝載武王。”薑子牙與武王坐在龍舟的中艙,左右士兵奮力劃槳,向著黃河中流進發。隻聽得黃河內白浪滔天,風聲大作,武王乘坐的龍舟在浪尖上顛簸起伏。武王說道:“相父!這龍舟為何如此搖晃?”薑子牙說:“黃河水勢湍急,平日裡浪頭就不小,何況今日有風,又是龍舟,所以才如此顛簸。”武王推開艙門說:“讓孤看看是怎麼回事?”薑子牙與武王推開艙門一看,隻見好大的浪頭,這浪頭究竟如何呢?有詩為證:“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千層凶浪滾,萬疊峻波顛;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茫茫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話說武王一眼望去,隻見黃河白浪滔天,茫茫一片,無邊無際,頓時驚得麵如土色。那龍舟在浪尖上起伏不定,時而被高高拋起,時而又跌入浪穀。忽然,河水中出現一個巨大的漩渦,水勢瞬間分開,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動靜,一尾白魚高高躍起,直接跳進了船艙,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把武王著實嚇了一跳。那白魚在舟中拚命掙紮,左衝右突,跳動的高度足有四五尺。武王趕忙問薑子牙:“這條魚跳進舟中,這是主吉還是主凶呢?”薑子牙滿臉欣喜,說道:“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魚跳入王舟,預示著紂王氣數已儘,該當滅亡,而周室必將興盛,這正是大王繼承商湯大業、擁有天下的吉兆啊。”薑子牙隨即傳令:“命廚師將這條魚烹煮,呈給大王享用。”武王卻推辭道:“不可,還是把它放回河中吧。”薑子牙勸說道:“既然它已跳入王舟,這是上天的賜予,怎能舍棄呢?正所謂天賜不取,反受其咎,理應食用,不可輕易丟棄。”左右侍從領了薑子牙的命令,迅速讓廚師將魚烹煮好。不一會兒,魚便被端了上來。薑子牙下令將魚肉賞賜給眾將。此時,河上風漸漸平息,浪也逐漸平靜下來,龍舟順利渡過了黃河。
話說四百諸侯得知周兵已經抵達,紛紛準備前來迎接武王。薑子牙深知武王是仁德之主,擔心眾諸侯當麵尊稱武王,會讓武王心生顧慮,導致伐紂大業受阻。所以必須提前囑咐好眾人,等相見之時,不要過早露出稱王的端倪,一切等攻破紂王之後,再做打算。於是,薑子牙對武王說:“今日雖然已經抵達河岸,但大王還在舟中。請讓老臣先上岸,布置好器械,整肅軍威,向諸侯展示我們的武力,建立好營寨,然後再來恭請大王。”武王點頭應允:“一切聽憑相父安排。”薑子牙率先上岸,率領大隊人馬,來到孟津安營紮寨。眾諸侯一同來到中軍大帳,前來拜見薑子牙。薑子牙出門迎接,眾人入帳,相互行禮完畢。薑子牙說道:“各位賢侯,見到武王時,不必過多提及討伐昏君、拯救百姓的緣由,隻說是前來觀察商朝的政治狀況即可。待攻破紂王之後,我們再從長計議。”眾諸侯聽後,都覺得此計甚好,紛紛表示依從薑子牙的安排。薑子牙命令軍政官,讓哪吒、楊戩前去迎接武王。隨後,西方的二百諸侯也渡過黃河,跟隨武王的車駕一同前進。天子與諸侯會合,場麵自是不同凡響。這是怎樣一番壯觀的景象呢?有詩為證:“八百諸侯會孟津,紛紛殺氣滿江塵;旌旗向日飛龍鳳,劍戟迎霜泣鬼神。士卒赳赳歌化日,軍民濟濟度仁人;應知世運當亨泰,四海謳吟總是春。”
且說武王和西方二百諸侯來到孟津大營,探馬迅速將消息報入中軍帳。薑子牙率領東南北三方的六百諸侯,還有八百小諸侯,一同前來迎接武王,徑直進入中軍大帳。這些諸侯分彆有:東伯侯薑文煥、東南揚州侯鍾誌明、南伯侯鄂順、西南豫州侯姚楚亮、北伯侯崇應鸞、東北袞州侯彭祖壽、西伯侯姬發、夷門伯武高逵、左伯宗智明、右伯姚庶良、遠伯常信仁、近伯曹宗、州伯丁建吉。眾諸侯進入營帳,隻是東伯侯薑文煥尚未通過遊魂關。於是眾人請武王升帳,武王再三推辭,不肯應允,雙方謙讓了許久,武王與眾諸侯相互下拜。眾諸侯俯伏在地,說道:“如今大王大駕親臨此地,讓我們眾諸侯得以瞻仰天顏,感受大王的威嚴與仁德,早日將百姓從水火之中拯救出來,這是天下的萬幸,萬民的萬幸啊。”武王十分謙遜地說道:“我姬發繼承先王的位置,德行淺薄,見識短淺,唯恐有負先輩的遺烈。承蒙天下諸侯傳檄相邀,特拜相父薑子牙為師,東行與各位賢侯會合,觀察商朝的政治。若說讓我統率諸侯,我實在不敢當,還望各位賢侯多多指教。”豫州侯姚楚亮上前說道:“紂王無道,殺害妻子兒女,焚燒忠良之士,屠戮大臣,沉迷酒色,不敬上天,不祭祀郊廟,拋棄元老,親近罪人,致使皇天震怒,要終結商朝的命運。我們奉大王之命,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討伐有罪之人,拯救百姓,將萬千百姓從水火之中解救出來,這正是順應天命、符合民心的正義之舉,能夠宣泄人神共憤。倘若我們與大王坐視不理,那同樣是有罪的,還望大王定奪。”武王說道:“紂王雖不行正道,但這都是臣下蒙蔽迷惑他的緣故。如今我們隻需觀察商朝的政治,擒獲那些奸佞之臣,讓紂王改正弊政,那麼天下自然就會太平了。”彭祖壽接著說道:“天命並非一成不變,隻有有德之人才能擁有天下。昔日堯擁有天下,隻因他的兒子不成器,便將王位禪讓給舜。舜擁有天下,同樣因為他的兒子不肖,而禪位給禹。禹的兒子賢能,能夠繼承父業,於是王位相傳至桀時,德行衰敗,殘暴地施行夏朝的政治,天怒人怨。所以商湯得以執行上天的懲罰,將桀流放到南巢,取代夏朝擁有了天下。此後,賢聖的君主接連出現了六七位,到了紂王時,他罪惡滔天,毀壞善政,殘害無道,皇天震怒,降災於商。因此上天命令大王討伐殷商的暴行,大王切莫推辭,以免寒了諸侯們的心。”武王依舊謙讓不已,薑子牙見狀說道:“各位賢侯,今日並非商議正事的最佳時機,等到達商郊之後,我們再詳細討論。”眾諸侯齊聲說道:“丞相所言極是。”武王便命人在營中準備美酒,大宴諸侯,此事暫且按下不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且說袁洪在營中,隻見報馬前來稟報:“如今武王的軍隊已經抵達孟津,安營紮寨,大會諸侯,請元帥定奪應對之策。”殷破敗聽聞,上前說道:“周武乃是天下叛逆的首領,自從興兵以來,所到之處連連獲勝,軍威極為強盛。元帥不可輕視,務必嚴陣以待。”袁洪滿不在乎地說道:“將軍所言固然有理。但料想薑尚不過是磻溪的一個村夫,能有什麼本領?這都是各關的將士不用心,才讓他僥幸成功。將軍放心,看我在戰場上大顯身手,讓他們片甲不留。”
次日,薑子牙升帳,眾諸侯前來參拜。夷門伯武高逵進言:“啟稟元帥,六百諸侯駐紮在此,都不敢擅自用兵,隻是在此堅守,等候武王大駕來臨,聽憑裁決。如今若不先擒獲袁洪,他必定還會逞強,根本不知道天意不可違抗,希望元帥儘早采取行動。”薑子牙說道:“賢侯所言甚是。我需先下戰書,然後再在孟津會師,也為時不晚。”眾人聽後,都十分讚同。薑子牙趕忙修書一封,派楊戩前往商營下戰書。楊戩領命,來到商營前下馬,大聲呼喊:“奉薑元帥之命,前來下戰書。”探事的小校趕忙將此事報入中軍大帳。袁洪聽說周營有人來下戰書,急忙命令左右:“讓他進來。”隻見軍政官來到營門,引領楊戩進帳。楊戩來到中軍帳,見到袁洪後,呈上戰書。袁洪看完戰書,說道:“我不寫回書了,就約定明日會戰吧。”楊戩回到中軍大帳,向薑子牙報告:“明日雙方將會戰。”薑子牙傳令,告知眾諸侯,明早準備會戰,眾人紛紛各自做好準備。
次日,周營中炮聲響起,薑子牙調出大隊人馬,八百諸侯一同出征。當中是薑子牙的人馬,都打著火紅旗幟;左邊是南伯侯鄂順的軍隊,右邊是北伯侯崇應鸞的軍隊,到處都是五彩的旗幟。真可謂盔如群山,甲似大海,威勢如同咆哮的猛虎,英雄們個個氣勢非凡。大軍布成陣勢,三軍齊聲呐喊,衝向軍前。哨馬趕忙將消息報告給袁洪。袁洪與眾將出營觀看薑子牙的大兵隊伍。隻見天下諸侯如雁翅般排開,分列左右兩側。當中是元帥薑尚,左邊有鄂順,右邊有崇應鸞。有詩為證:“諸侯共計破朝歌,正是神仙遇劫魔;百萬雄師興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薑尚東征除虐政,諸侯拱手尊號令;妖氛滾滾各爭先,楊戩梅山收七聖。”
話說袁洪騎在馬上,看到薑子牙身穿道服,乘坐著四不像,來到軍前,左右排列著眾位門人。隨後,武王乘坐逍遙馬,南北兩側分列著眾位諸侯。袁洪頭戴銀盔,身穿素鎧,騎著白馬,手持一條鐵棍,威風凜凜地攔住去路。袁洪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有讚為證:“銀盔素鎧甲,纓絡大紅凝;左插狼牙箭,右懸寶劍鋒。橫擔鐵棍,白馬似神行;幼長梅山下,成功古洞中。曾受陰陽訣,又得天地靈;善能多變化,玄妙似人形。梅山稱第一,保紂滅周兵。”
話說薑子牙向前問道:“來者莫非是商朝元帥袁洪?”袁洪反問:“你就是薑尚?”薑子牙回答:“正是。如今天下歸周,商紂無道,天下人心背離,他被擒獲隻是早晚的事。你這點力量,就如同杯水車薪,怎能挽救他的命運?你若早早倒戈投降,還能饒你不死;倘若負隅頑抗,一旦兵敗,必將玉石俱焚,到時你想獨自求生,又怎麼可能呢!不要執迷不悟,給自己留下災禍。”袁洪冷笑道:“薑尚,你隻知道在磻溪捕魚,卻不知世事深淺。如今僥幸五關沒有得力的將領,才讓你深入重地。你竟敢用花言巧語,迷惑眾人!”袁洪回頭對左右的先行官說道:“誰去把這個鄙陋之人拿下,以泄天下之憤。”旁邊有一人高聲呼喊:“元帥放心,看我去建功立業。”此人騎馬飛奔到陣前,揮舞長槍,直取薑子牙。旁邊的右伯姚庶良,縱馬揮舞手中的斧頭,大聲呼喊:“匹夫,慢著!有我在此!”二人也不答話,兩匹馬交錯,槍斧並舉,一場激烈的大戰就此展開。這一戰究竟如何呢?有詩為證:“征雲蕩蕩透虛空,劍戟兵戈擾攘中;今日薑尚頭一戰,孟津血濺竹梢紅。”話說姚庶良手中的斧頭揮舞得如同旋風一般。然而,他並不知道常昊乃是梅山的一個蛇精,而他憑借的隻是自己的真實本領。姚庶良一心隻想取勝,常昊漸漸抵擋不住,敗下陣去。姚庶良見狀,催馬緊追。不知姚庶良此去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