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 鄭祭足被脅立庶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 鄭祭足被脅立庶

第十回 楚熊通僭號稱王 鄭祭足被脅立庶(1 / 1)

陳桓公的庶子名叫躍,是蔡姬所生,也是蔡侯封人的外甥。當時,陳國和蔡國的軍隊一同隨周王討伐鄭國,陳國由大夫伯爰諸擔任將領,蔡國則是蔡侯的弟弟蔡季為將。蔡季私下向伯爰諸打聽陳國的情況。伯爰諸說:“新君佗雖然篡位自立,但人心不服。而且他生性喜好打獵,常常便裝到郊外追逐禽獸,不關心國家政事。將來陳國必定會發生變故。”蔡季問道:“為什麼不討伐他的罪行並將他誅殺呢?”伯爰諸無奈地說:“心裡不是不想,隻是遺憾力量不夠啊!”等到周王兵敗,三國軍隊各自返回本國。蔡季將伯爰諸所說的話,上奏給蔡侯。蔡侯氣憤地說:“太子免已經去世,按次序應當是我的外甥即位。佗是篡位弑君的賊子,怎麼能容忍他長久竊取富貴呢?”蔡季上奏道:“佗喜歡打獵,等他外出時,我們可以趁機襲擊並殺了他。”蔡侯覺得有理,便秘密派遣蔡季率領一百輛兵車,在陳國邊境等候,隻等逆賊佗外出打獵,就前往襲擊。

蔡季派間諜打探消息,回報說:“陳君三天前出去打獵,現在駐紮在邊境。”蔡季興奮地說:“我的計劃要成功了!”於是,他把車馬分成十隊,都裝扮成獵人的模樣,一路打著獵前進。正好遇到陳君的隊伍射中了一頭鹿,蔡季駕車衝過去搶奪。陳君大怒,親自上前捉拿蔡季。蔡季掉轉車頭就跑,陳君招呼車徒們追趕。隻聽金鑼一聲響亮,十隊獵人一起上前,將陳君抓住。蔡季大聲喊道:“我不是彆人,正是蔡侯的親弟弟蔡季。因為你們國家的逆賊佗弑君篡位,我奉兄長之命,前來討伐。隻誅殺他一人,其他人一概不追究。”眾人聽了,都拜倒在地。蔡季一一安撫,說道:“原來國君的兒子躍,是我蔡侯的外甥,現在擁立他為君,怎麼樣?”眾人齊聲回答:“這樣做很合大家的心意,我們願意在前邊帶路。”蔡季當場將逆賊佗斬首,把他的頭懸掛在車上,長驅直入陳國。先前跟隨陳君出獵的那些人,為他們開路,向百姓表明蔡人討伐賊子、擁立國君的意圖。因此,街市平靜,百姓歡呼。蔡季到了陳國,讓人用逆賊佗的首級,到陳桓公的宗廟祭祀,擁立公子躍為君,這就是陳厲公。這是周桓王十四年發生的事。公子佗篡位,僅僅一年零六個月,為了這短暫的富貴,甘願承受萬載惡名,難道不愚蠢嗎?有詩為證:“弑君指望千年貴,淫獵誰知一旦誅!若是凶人無顯戮,亂臣賊子定紛如。”

自從公子躍即位,陳國與蔡國關係十分和睦,幾年間相安無事。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南方有個國家叫楚國,姓羋,爵位是子爵。楚國的祖先是顓頊帝的孫子重黎,擔任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夠讓天下光明溫暖,因此被命名為祝融。重黎死後,他的弟弟吳回繼任祝融。吳回生下陸終,陸終娶了鬼方國君的女兒,懷孕長達十一年。先從左脅生下三個兒子,又從右脅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叫樊,姓己,被封在衛墟,成為夏朝的諸侯,後來被商湯討伐桀時滅掉。次子叫參胡,姓董,封在韓墟,周朝時是胡國,後來被楚國滅掉。三子叫彭祖,姓彭,封在韓墟,成為商朝的諸侯,商朝末年才滅亡。四子叫會人,姓妐,封在鄭墟。五子叫安,姓曹,封在邾墟。六子叫季連,姓羋,楚國就是季連的後裔。有個叫鬻熊的人,博學多才,周文王和周武王都拜他為師。後世便以熊為姓氏。周成王時,推舉周文王和周武王時期勤勞有功的後人,找到了鬻熊的曾孫熊繹,將他封在荊蠻之地,賜給他子男爵位的土地,定都在丹陽。經過五代傳到熊渠,他很得江漢一帶百姓的擁護,便僭越稱王。周厲王暴虐,熊渠害怕受到他的侵犯,便去掉王號,不敢再稱。又傳了八代到熊儀,也就是若敖。再傳一代到熊眴,即蚡冒。蚡冒死後,他的弟弟熊通,殺死蚡冒的兒子,自立為王。

熊通性情強暴,喜好征戰,有僭越稱王的野心。他看到諸侯都擁戴周朝,不斷前去朝見和進貢,因此還心懷觀望。等到周桓王在鄭國兵敗,熊通便更加肆無忌憚,僭越稱王的想法也最終確定下來。令尹鬥伯比進諫說:“楚國去掉王號已經很久了,現在想要恢複,恐怕會引起眾人的震驚。必須先用威力製服諸侯才行。”熊通問道:“該怎麼做呢?”鬥伯比回答:“漢東的國家,隨國最大。您不妨先派兵逼近隨國,再派使者去求和。如果隨國歸服,那麼漢淮一帶的其他國家,就沒有不順從的了。”熊通聽從了他的建議,親自率領大軍,駐紮在瑕地。派大夫薳章前往隨國求和。

隨國有一位賢臣,名叫季梁,還有一個阿諛奉承的臣子,名叫少師。隨侯喜歡聽奉承話,疏遠賢臣,所以少師很受寵信。楚國使者來到隨國後,隨侯召集兩位大臣詢問意見。季梁上奏說:“楚國強大,隨國弱小,現在他們來求和,居心叵測。我們暫且表麵上答應,暗中加強防備,這樣才能確保沒有憂患。”少師卻說道:“我請求帶著和約,去窺探楚軍的虛實。”隨侯便派少師前往瑕地,與楚國結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鬥伯比聽說少師要來,上奏熊通說:“我聽說少師是個淺薄無知的人,靠阿諛奉承得寵。現在他奉命前來窺探我們的虛實,我們應該把精銳部隊隱藏起來,隻讓他看到老弱殘兵。他就會輕視我們,從而驕傲自大。驕傲必然導致懈怠,然後我們就能實現目標了。”大夫熊率比質疑道:“季梁在隨國,我們這樣做有什麼用呢?”鬥伯比解釋說:“這不是為了當下,而是為以後做打算。”熊通聽從了他的計策。

少師進入楚營,四處張望,看到兵器鎧甲破舊不堪,士兵有的年老,有的體弱,根本不堪一戰,便露出驕傲的神色。他對熊通說:“我們兩國各自守護疆土,不知道貴國求和是什麼意思?”熊通假裝回應道:“我們楚國連年遭遇荒年,百姓疲憊瘦弱。實在擔心小國聯合起來作對,所以想和貴國結為兄弟,互相援助。”少師回答說:“漢東的小國,都聽從我們隨國的號令,您不必擔心。”熊通於是與少師結盟。少師離開後,熊通傳令班師回朝。

少師回去見到隨侯,描述楚軍虛弱的樣子,說:“幸好我們結盟了,他們立刻就班師了,顯然非常害怕我們!希望您能給我一支軍隊去追擊他們,就算不能把他們全部俘虜回來,也能掠取一半,讓楚國以後不敢小瞧隨國。”隨侯覺得有道理。正要起兵,季梁聽說後,急忙進宮勸諫:“不行!不行!楚國從若敖、蚡冒以來,世代治理國家,稱雄江漢,已經有很多年了。熊通殺死侄子自立,更加凶暴。他無緣無故來求和,肯定包藏禍心。現在用老弱殘兵給我們看,是在引誘我們。如果追擊,必然會中他的計。”隨侯占卜,結果不吉利,便沒有追擊楚軍。

熊通聽說季梁勸諫隨侯停止追擊,又召集鬥伯比詢問計策。鬥伯比獻策說:“我們可以在沈鹿會合諸侯。如果隨國人來參加,就必然會服從我們。如果不來,就以背叛盟約為由討伐他們。”熊通於是派使者遍告漢東各國,在初夏的初一,到沈鹿集合。到了約定的日期,巴、庸、濮、鄧、鄾、絞、羅、鄖、貳、軫、申、江等國的諸侯都到了,隻有黃國和隨國沒來。楚國派薳章去責備黃國。黃子派使者前來請罪。又派屈瑕去責備隨國,隨侯不服。熊通於是率領軍隊討伐隨國,駐紮在漢水和淮水之間。

隨侯召集大臣們商量抵禦楚國的策略。季梁進諫說:“楚國剛剛會合諸侯,就派兵來攻打我們,他們的鋒芒正銳,不可輕敵。我們不如用謙卑的言辭求和。如果楚國答應,我們恢複過去的友好關係就足夠了。如果他們不答應,理虧的就是楚國。楚國因為我們言辭謙卑而輕視我們,士兵就會懈怠。我們因為楚國拒絕求和而憤怒,士兵就會充滿鬥誌。我們鬥誌昂揚,他們懈怠,或許還能一戰,有取勝的希望。”少師在一旁激動地說:“你怎麼這麼膽小!楚人遠道而來,是自己來送死!如果不趕緊出戰,恐怕楚人又像上次一樣逃走,那豈不可惜。”隨侯被他的話迷惑,便讓少師擔任戎右,讓季梁駕車,親自出兵迎戰楚國,在青林山下列陣。

季梁登上戰車,觀察楚軍,對隨侯說:“楚軍分為左右兩軍。楚國的習俗是以左為上,他們的國君必定在左軍,國君所在的地方,聚集著精兵。我們可以專門攻打他們的右軍,如果右軍戰敗,左軍也會士氣低落。”少師卻反對說:“避開楚國國君不攻打,難道不會被楚人笑話嗎?”隨侯聽從了他的話,先攻打楚國的左軍。楚軍打開陣勢,讓隨軍進入。隨侯殺入陣中,楚軍四麵伏兵一起殺出,個個勇猛精強。少師與楚國將領鬥丹交戰,不到十個回合,就被鬥丹斬殺在車下。季梁保護著隨侯奮力死戰,楚軍不退。隨侯丟棄戰車,換上便裝,混在小軍中。季梁殺出一條血路,才突出重圍。清點士兵,十個人中活下來的不到三四個。

隨侯對季梁說:“我不聽你的話,才落到這個地步!”又問:“少師在哪裡?”有士兵看到他被殺,便奏知隨侯,隨侯歎息不已。季梁說:“他是誤國之人,您何必為他惋惜呢?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趕緊求和。”隨侯說:“我現在把國家大事都交給你處理。”季梁於是進入楚營求和。熊通大怒道:“你們國君背叛盟約,拒絕參加會盟,還出兵對抗。現在戰敗了才來求和,不是真心的。”季梁麵不改色,從容地說:“以前奸臣少師,依仗您的寵信貪圖功勞,強迫我們國君出兵,這實在不是我們國君的本意。現在少師已經死了,我們國君知道自己的罪過,派我來向您磕頭請罪。您如果赦免我們,我們願意率領漢東的諸侯,每天來朝拜,永遠做楚國的屬國。請您裁決!”鬥伯比說:“天意不想讓隨國滅亡,所以除掉了他們的阿諛奉承之臣。隨國還不能滅掉。不如答應求和,讓他們率領漢東的諸侯,向周朝讚頌楚國的功績,趁機請求周王賜予楚國名號,用來鎮服蠻夷,這對楚國有利。”熊通說:“好。”於是派薳章私下對季梁說:“我們國君擁有江漢之地,想借用名號來鎮服蠻夷。如果能得到貴國的幫助,率領群蠻向周室請求,有幸得到批準,那是我們國君的榮耀,實際上也是貴國的恩賜。我們國君收兵等待消息。”季梁回去告訴隨侯,隨侯不敢不聽從。於是,隨侯以漢東諸侯的名義,讚頌楚國的功績,請求王室賜予楚國王號,來彈壓蠻夷。周桓王不答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熊通聽說後,憤怒地說:“我的先人熊鬻,有輔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功勞,卻隻被封了一個小小的國家,遠在荊山。現在我們土地開辟,人口眾多,蠻夷沒有不臣服的,可是周王卻不提升我們的爵位,這是沒有賞賜!鄭國人射中周王的肩膀,周王卻不能討伐,這是沒有懲罰!沒有賞罰,怎麼能做天下共主!況且王號,是我的先君熊渠自己稱過的。我也要恢複舊號,何必依靠周朝!”於是,熊通在中軍自立為楚武王,與隨國人結盟後離開。漢東各國,紛紛派使者前來祝賀。周桓王雖然對楚國憤怒,卻也無可奈何。從此,周王室越來越衰弱,而楚國的野心越來越大。熊通死後,傳位給兒子熊貲,遷都到郢。楚國役使管轄群蠻,逐漸有了侵犯中原的勢頭。後來如果不是有召陵之盟和城濮之戰,楚國的勢力將無法遏製。

話說回來,鄭莊公自從戰勝周王的軍隊,對公子元的功勞十分讚賞,大規模修築櫟邑,讓他駐守,櫟邑的地位如同附庸國一般。各位大夫也都得到了封賞,隻有祝聃的功勞沒有被記錄。祝聃向莊公訴說。莊公說:“射中周王卻記錄他的功勞,彆人會非議我。”祝聃心中怨恨,背上生疽而死。莊公私下給予他家財物,命令厚葬他。

周桓王十九年夏天,鄭莊公有病在身,把祭足召到床前,對他說:“我有十一個兒子。除了世子忽,子突、子亹、子儀,都有富貴之相。子突的才智和福氣,似乎又在這三人之上。但這三個人都沒有善終的麵相。我想把君位傳給子突,你覺得怎麼樣?”祭足說:“鄧曼是您的元妃。子忽是嫡長子,長期處於儲君之位,而且屢建大功,國人信服。廢除嫡長子,立庶子為君,我不敢聽從您的命令!”莊公說:“子突的誌向不會安於下位,如果立子忽為君,隻能把子突送到他的母家。”祭足說:“沒有比父親更了解兒子的,就按您的命令辦吧。”莊公歎息道:“鄭國從此要多事了!”於是,讓公子突到宋國居住。五月,鄭莊公去世。世子忽即位,這就是鄭昭公。鄭昭公派各位大夫分彆出使各國,祭足出使宋國,順便觀察子突的動靜。

公子突的母親,是宋國雍氏的女兒,名叫雍姞。雍氏家族有很多人在宋國為官,宋莊公對他們十分寵信。公子突被鄭莊公送到宋國後,思念母親雍姞,便和雍氏家族商議返回鄭國、奪取君位的計策。雍氏將此事告知宋公,宋公答應為他們謀劃。恰巧祭足到宋國進行訪問,宋公高興地說:“公子突能否回國,就全看祭仲祭足)了。”於是,宋公讓南宮長萬在朝堂埋伏好甲士,等待祭足上朝。祭足獻上禮物,完成訪問儀式後,甲士們突然衝出來,將祭足拘捕。祭足大聲呼喊:“我作為外國使臣,犯了什麼罪?”宋公說:“先到軍府再說。”當天,祭足就被囚禁在軍府,四周有甲士嚴密把守,水泄不通。祭足心中充滿疑慮和恐懼,坐立不安。

到了晚上,太宰華督帶著酒親自來到軍府,為祭足壓驚。祭足疑惑地問:“我們國君派我來貴國修好,沒有任何冒犯之處,不知道為何觸怒了貴國?是我們國君的禮物有所欠缺,還是我這個使臣不稱職呢?”華督回答:“都不是。公子突是雍氏的外甥,這誰都知道。如今公子突流亡在宋國,我們國君很同情他!況且子忽為人柔弱怯懦,難以勝任國君之位。您如果能幫我們完成廢立之事,我們國君願意和您世代結為姻親。希望您能好好考慮一下!”祭足堅決地說:“我們國君的即位,是先君的命令。作為臣子卻廢掉國君,諸侯們肯定會來討伐我的罪行。”華督勸說道:“雍姞深受鄭先君寵愛,母寵子貴,讓子突即位不也合理嗎?再說,弑君篡位的事,哪個國家沒有呢?隻要有實力,誰又能加罪於我們呢!”接著,華督湊近祭足耳邊輕聲說:“我們國君的即位,也是先被廢掉,後來才又興起的。您一定要辦成此事,我們國君會保證您不會有任何災禍。”祭足皺著眉頭,沒有回應。華督見狀,又威脅道:“您如果堅決不從,我們國君將任命南宮長萬為將領,出動六百輛兵車,護送公子突回鄭國。出兵那天,就把您斬首在軍中示眾,我看您的性命恐怕就到今天為止了!”祭足聽後,大為恐懼,隻好答應下來。華督又讓他立下誓言。祭足無奈發誓說:“如果我不擁立公子突,願遭神明誅殺!”史官寫詩譏諷祭足道:“丈夫寵辱不能驚,國相如何受脅陵!若是忠臣拚一死,宋人未必敢相輕。”

華督連夜回去向宋公報告,說:“祭足已經答應聽命了。”

第二天,宋公派人把公子突召到密室,對他說:“我和雍氏說好了,答應送你回國。如今鄭國傳來消息,說新君即位,還秘密寫信給我,說:‘一定要殺了公子突,願意割讓三座城池作為酬謝。’我不忍心這麼做,所以私下告訴你。”公子突連忙下拜說:“我突很不幸,流亡在貴國。我的生死,全掌握在您手中。如果能憑借您的威望,讓我重新回到鄭國,得以祭祀祖先宗廟,一切都聽您的吩咐,何止三座城池!”宋公說:“我把祭仲囚禁在軍府,正是為了公子您。這件大事非祭仲不可,我打算和他結盟。”於是,宋公把祭足也召來,讓他和公子突見麵,還把雍氏家族的人也叫來,將廢掉子忽、擁立公子突的事情說明白。三個人歃血為盟,宋公親自擔任盟誓的主持人,太宰華督負責監盟。宋公讓公子突立下誓約,除了割讓三座城池,還要獻上白璧百雙、黃金萬鎰,每年輸送三萬鐘糧食,作為酬謝的禮物。祭足也在誓約上簽字作為憑證。公子突急於得到君位,一一答應下來。宋公又要求公子突把國家政事都交給祭足處理,公子突也答應了。宋公還聽說祭足有個女兒,便讓她許配給雍氏的兒子雍糾,讓雍糾跟著祭足回鄭國成親,並授予他大夫的職位。祭足不敢不依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子突和雍糾都換上便服,裝作商人,駕車跟隨祭足,在九月初一到達鄭國,藏在祭足家中。祭足假裝生病,不能上朝。各位大夫都到祭足府上問候。祭足在壁衣中埋伏了一百名敢死之士,邀請各位大夫到內室相見。大夫們看到祭足麵色紅潤,衣冠整齊,十分驚訝,問道:“相國身體無恙,為何不上朝呢?”祭足說:“我不是身體有病,而是鄭國生病了。先君寵愛子突,曾囑托宋公。如今宋國將派南宮長萬為將領,率領六百輛兵車,輔佐子突取代鄭國國君。鄭國還不安寧,如何抵擋得住呢?”大夫們麵麵相覷,不敢作答。祭足接著說:“如今要解除宋國的兵患,隻有進行廢立之事才能避免。公子突現在就在這裡,各位是否願意擁立他,希望能給個明確答複!”高渠彌因為世子忽曾勸諫阻止他擔任上卿之位,一直對子忽心懷不滿,此時挺身而出,手按劍柄說道:“相國這話,是國家的福氣。我們願意見到新君!”眾人聽了高渠彌的話,懷疑他和祭足早已約定好,又看到壁衣裡好像有人,心中都感到恐懼,便齊聲表示同意。

祭足於是把公子突叫出來,讓他坐在上位。祭足和高渠彌率先下拜。其他大夫無可奈何,也隻得一同拜倒在地。祭足事先寫好了聯名表章,派人呈給鄭昭公,表章上說:“宋人派重兵護送公子突回國,我們無法再侍奉您了。”祭足還另外寫了一封密信,信中說:“您的即位,實際上並非先君的本意,而是我主張的。如今宋國囚禁了我,逼迫我答應擁立公子突,還讓我立下盟誓。我擔心自己死了對您也沒有好處,隻好口頭答應了。現在宋兵即將到達城郊,群臣畏懼宋國的強大,共同謀劃迎接公子突。主公您不如暫時權宜之計,避讓君位,容我找機會再接您回來複位。”信的末尾還寫了一個誓言:“如果違背這句話,就讓我如同這太陽一般不得好下場)!”鄭昭公接到表文和密信後,自知孤立無援,便和媯妃哭泣著告彆,逃亡到衛國去了。

九月己亥日,祭足擁戴公子突即位,這就是鄭厲公。大小政事,都由祭足決定。祭足把女兒嫁給雍糾,雍糾便被稱為雍姬。祭足向厲公進言,任命雍糾為大夫。雍氏原本就是厲公的外戚,厲公在宋國時,就和雍氏家族往來密切,所以厲公對雍糾的寵信,僅次於祭足。厲公即位後,國內百姓都已安心順服。隻有公子亹和公子儀二人,心中憤憤不平。他們又擔心厲公會加害自己,就在這個月,公子亹逃到蔡國,公子儀逃到陳國。宋公聽說公子突已經確定君位,便派人送信來祝賀。卻因為這一次的使者往來,引發了兩國之間的戰爭。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