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士會同壽餘渡過黃河,朝著東方行進。沒走多遠,隻見一位年輕的將軍,率領著一隊人馬前來迎接,那將軍在車中欠身說道:“隨季士會字隨季),彆來無恙啊?”士會走近一看,這位將軍姓趙名朔,是趙相國趙盾的兒子。三人下車相互見麵。士會詢問趙朔來意,趙朔說:“我奉父親之命,前來接應您回國,後麵還有大軍隨後就到。”這時,一聲炮響,車水馬龍,眾人簇擁著士會和壽餘進入晉國境內。秦康公派人隔著黃河遠望,得知消息後回報給康公,康公大怒,當即就想渡過黃河討伐晉國。前哨又來報告:“探聽到河東又有大軍趕來,大將是荀林父和郤缺二人。”西乞術說:“晉國既然有大軍接應,必然不會容我們渡河,不如回去吧。”於是,秦軍班師回朝。荀林父等人見秦軍已退,也返回了晉國。士會離開秦國三年,如今再次進入絳城,心中感慨萬千。他進宮拜見晉靈公,袒露上身,向靈公請罪。靈公說:“你沒有罪過。”並讓他位列六卿之中。趙盾嘉獎魏壽餘的功勞,向靈公進言,靈公賞賜壽餘十輛車。秦康公派人將士會的妻子兒女送到晉國,說:“我不會違背在黃河邊立下的誓言!”士會感激秦康公的情義,寫信表示感謝,並且勸說秦康公休養生息,各自守護好邊境。秦康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從此,秦晉兩國數十年沒有發生戰爭。
周頃王六年,周頃王去世,太子班即位,這就是周匡王,也就是晉靈公八年。此時,楚穆王也去世了,世子旅繼位,這就是楚莊王。趙盾認為楚國剛剛遭遇國喪,是個好機會,想要恢複晉國先世的盟主之位,於是在新城大規模會合諸侯。宋昭公杵臼、魯文公興、陳靈公平國、衛成公鄭、鄭穆公蘭、許昭公錫我都來到了會盟之地。宋、陳、鄭三國的國君,各自訴說之前跟隨楚國是出於無奈。趙盾對他們一一安撫,諸侯們這才重新歸附晉國。隻有蔡侯依舊歸附楚國,不肯前來赴會。趙盾派郤缺率軍討伐,蔡國求和,郤缺才率軍返回。
齊昭公潘原本打算參加會盟,不巧身患疾病,還沒到盟期,齊昭公就去世了。太子舍即位。太子舍的母親是魯國女子叔姬,人稱昭姬。昭姬雖然是齊昭公的夫人,但不太受寵。太子舍才能平庸,在國內也不受百姓敬重。公子商人,是齊桓公的妾密姬所生,一直有篡位的想法,隻是因為齊昭公對他很好,才暫時打消了這個念頭,打算等昭公死後再做打算。齊昭公晚年,把公子元從衛國召回,讓他處理國政。商人嫉妒公子元的賢能,為了收買人心,他拿出自己所有的家財,救濟貧民,如果不夠,就借錢繼續救濟,百姓們對他感激不已。他還在家中收養了很多敢死之士,日夜訓練,讓他們跟隨自己出入。等到太子舍即位時,恰好彗星出現在北鬥星附近,商人讓人占卜。占卜的人說:“宋、齊、晉三國的國君,都將死於內亂。”商人說:“能在齊國製造內亂的,除了我還有誰?”他命令敢死之士在太子舍的喪帳中,刺殺了太子舍。商人因為公子元年長,便假意說:“太子舍沒有君主的威嚴,不能居於大位,我這麼做是為了兄長。”公子元大驚說:“我知道你想當國君很久了,為什麼要連累我?我能侍奉你,你卻不能侍奉我。隻要你當了國君以後,能讓我做一個齊國的普通百姓,安享晚年就足夠了!”於是,商人即位,這就是齊懿公。公子元內心厭惡商人的所作所為,便閉門稱病,終身不再入朝。這正是公子元的可貴之處。
再說昭姬痛心自己的兒子死於非命,日夜悲啼。齊懿公厭惡她,就把她囚禁在彆的房間,還限製她的飲食。昭姬暗中賄賂宮女,讓她給魯國送信。魯文公畏懼齊國強大,便派大夫東門遂前往周朝,向周匡王報告,希望借助天子的恩寵,讓齊懿公釋放昭姬。周匡王派單伯前往齊國,對齊懿公說:“你既然殺了她的兒子,留著她母親又有什麼用呢?為什麼不把她放回魯國,以彰顯齊國的寬厚仁德?”齊懿公忌諱殺害太子舍的事,聽到“殺子”這句話,臉頰發紅,默不作聲。單伯退到客館。齊懿公把昭姬遷到彆的宮殿,派人引誘單伯說:“我們國君對國母不敢有絲毫怠慢。況且承蒙天子降旨,怎敢不順從?您為什麼不去拜見國母,讓她知道天子對魯國的眷顧之意呢?”單伯以為是好事,就駕車跟隨使者進宮拜見昭姬。昭姬流著淚,簡要訴說了自己的苦情,單伯還沒來得及回答,沒想到齊懿公突然從外麵闖進來,大罵道:“單伯為什麼擅自進入我的宮殿,私下會見國母,難道想做苟且之事嗎?我要向天子告狀!”於是,齊懿公把單伯也拘禁起來,和昭姬分彆囚禁在不同的房間。齊懿公怨恨魯國人用天子的命令來壓製他,於是興兵討伐魯國。評論的人說,齊懿公殺害年幼的君主,囚禁國母,拘禁天子的使者,虐待鄰國,窮凶極惡,天理怎能容忍?但是當時齊國的高氏、國氏等世襲大臣,都在朝中為官,為什麼不擁戴公子元,聲討商人的罪行,卻任由他作惡,沒有一句諫言呢?當時的局勢到了這種地步,實在令人歎息!有詩寫道:“欲圖大位欺孤主,先散家財買細民;堪恨朝中綬若若,也隨市井媚凶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魯國派上卿季孫行父前往晉國告急。晉國的趙盾侍奉晉靈公,會合宋、衛、蔡、陳、鄭、曹、許共八個諸侯國的諸侯,在扈地聚集,商議討伐齊國。齊懿公向晉國行賄,並且釋放單伯回周朝,釋放昭姬回魯國,諸侯們於是各自回國。魯國聽說晉國最終沒有討伐齊國,也派公子遂向齊國行賄求和。這裡暫且不表。
再說宋襄公的夫人王姬,是周襄王的姐姐,宋成公王臣的母親,宋昭公杵臼的祖母。宋昭公還是世子的時候,和公子卬、公孫孔叔、公孫鐘離三人,因為一起打獵遊玩而關係很好;即位之後,他隻聽從這三個人的話,不任用六卿,不朝拜祖母,疏遠公族,荒廢民事,每天以打獵為樂。司馬樂豫知道宋國必定會發生內亂,就把自己的官職讓給公子卬。司城公孫壽也擔心災禍降臨,告老還鄉,辭去官職,宋昭公就任用他的兒子蕩意諸,繼承司城的官職。襄夫人王姬年老但喜好淫樂,宋昭公有個庶弟公子鮑,長得比女人還漂亮,襄夫人很喜歡他,用酒灌醉他,逼迫他與自己通奸,還答應扶持他做國君。於是,襄夫人想要廢掉宋昭公,立公子鮑為國君。宋昭公害怕穆襄家族勢力太大,就和公子卬等人謀劃驅逐他們。王姬暗中把這件事告訴了穆襄家族,他們於是發動叛亂,在朝門包圍了公子卬和公孫鐘離二人,並將他們殺害。司城蕩意諸害怕,逃到了魯國。公子鮑一向敬重六卿,到了這個時候,國內的各位卿大夫與穆襄家族講和,不再追究擅自殺人的事情。他們把蕩意諸從魯國召回,恢複了他的職位。
公子鮑聽說齊國公子商人,用豐厚的施舍收買人心,得以篡奪齊國君位,於是效仿他的做法,也散儘家財,救濟貧民。宋昭公七年,宋國發生饑荒,公子鮑把倉庫裡的糧食全部拿出來,救濟窮人。他還尊敬老人、賢能之人,凡是國內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送糧食和布帛,還送上美味的食物,派人去慰問他們是否安好。隻要有一技之長的人,公子鮑都招攬到門下,用豐厚的待遇款待他們。對公卿大夫的家裡,他每月都有饋贈。對於宗族之人,無論關係親疏,隻要有婚喪嫁娶等費用,他都傾囊相助。宋昭公八年,宋國再次發生大饑荒,公子鮑的倉庫糧食已經用完,襄夫人把宮中的財物全部拿出來,幫助他救濟百姓,全國上下沒有不讚頌公子鮑仁德的。宋國的人,不論親疏貴賤,都希望公子鮑能成為國君。公子鮑知道國人都支持自己,就秘密告訴襄夫人,謀劃殺掉宋昭公。襄夫人說:“聽說杵臼宋昭公)要去孟諸澤打獵,等他駕車出城,我讓公子須關閉城門,你率領國人攻打他,沒有打不贏的。”公子鮑按照她的話去做。
司城蕩意諸很有賢名,公子鮑一向敬重他。到了這個時候,蕩意諸聽說了襄夫人的陰謀,就告訴宋昭公說:“國君不能出去打獵,如果出去打獵,恐怕回不來了。”宋昭公說:“他們要是謀反,即使在國內,我能幸免嗎?”於是,他讓右師華元、左師公孫友留守都城。然後,他把府庫裡的珍寶全部帶上,和身邊的人一起,在冬十一月前往孟諸打獵。剛出城,襄夫人就把華元、公孫友召到宮中留下,讓公子須關閉城門。公子鮑讓司馬華耦在軍中傳令說:“襄夫人有命令:‘今天扶立公子鮑為國君。’我們除掉無道的昏君,共同擁戴有道的君主,大家覺得怎麼樣?”軍士們都踴躍響應說:“願意聽從命令!”國人也都樂意跟隨。華耦率領眾人出城,追趕宋昭公。宋昭公走到半路,聽說發生變故,蕩意諸勸宋昭公逃到彆的國家,以便日後再做打算。宋昭公說:“上至祖母,下到國人,沒有不與我為仇的,諸侯誰會接納我呢?與其死在彆的國家,不如死在故鄉。”於是,他下令停車做飯,讓跟隨打獵的人都吃飽。吃完飯後,宋昭公對身邊的人說:“罪過都在我一個人身上,與你們有什麼關係?你們跟隨我多年,我沒有什麼可以饋贈的,現在國中的珍寶都在這裡,分給你們,你們各自逃命,不要和我一起死。”身邊的人都哭泣著說:“請國君先走,如果有追兵,我們願意拚死一戰。”宋昭公說:“白白送死,沒有什麼用處。我死在這裡,你們不要留戀我!”不一會兒,華耦的軍隊就到了,把宋昭公圍住,口傳襄夫人的命令:“隻誅殺無道的昏君,與其他人無關。”宋昭公急忙揮手讓身邊的人散開,大半人都逃走了,隻有蕩意諸手持寶劍,站在宋昭公身邊。華耦再次傳達襄夫人的命令,單獨召見蕩意諸。蕩意諸歎息說:“作為臣子卻逃避災難,即使活著也不如死了!”華耦於是拿著兵器,徑直逼近宋昭公,蕩意諸用身體保護宋昭公,拔劍與華耦格鬥。眾多軍民一擁而上,先殺了蕩意諸,後殺了宋昭公,沒有逃走的身邊人,都慘遭屠戮。真是可悲啊!史臣寫詩道:“昔年華督弑殤公,華耦今朝又助凶。賊子亂臣原有種,薔薇桃李不相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華耦率領軍隊回去向襄夫人報告。右師華元、左師公孫友等人一起上奏說:“公子鮑仁德寬厚,深得民心,應該繼承君位。”於是,眾人擁立公子鮑為國君,這就是宋文公。華耦朝賀完畢,回到家中,突然患心疼病去世。宋文公嘉獎蕩意諸的忠誠,任用他的弟弟蕩虺為司馬,代替華耦的職位。任用同母弟弟公子須為司城,填補蕩意諸的空缺。
趙盾聽說宋國有弑君的內亂,就命令荀林父為將領,會合衛、陳、鄭三國的軍隊討伐宋國。宋國右師華元來到晉軍,詳細陳述了國人願意擁戴公子鮑的情況,並且準備了幾車金銀財寶,作為犒勞晉軍的禮物,請求與晉國講和。荀林父想要接受。鄭穆公說:“我們敲著鐘、擊著鼓,跟隨將軍來到宋國,是為了討伐沒有國君的叛亂。如果答應講和,亂臣賊子就會得逞。”荀林父說:“齊國和宋國情況一樣,我已經寬容了齊國,怎麼能隻討伐宋國呢?況且這是國人的意願,順勢而定,不也可以嗎?”於是,荀林父與宋國華元結盟,確定了宋文公的君位後就率軍返回。鄭穆公退下後說:“晉國隻貪圖賄賂,有名無實,不能再稱霸諸侯了。楚王剛剛即位,將要進行征伐,我們不如拋棄晉國,跟隨楚國,這樣可以自保。”於是,他派人向楚國示好,晉國也無可奈何!髯仙寫詩道:“仗義除殘是伯圖,興師翻把亂臣扶。商人無恙鮑安位,笑殺中原少丈夫!”
再說齊懿公商人,本性貪婪專橫。在他父親齊桓公在位時,他曾與大夫邴原爭奪田邑的邊界,齊桓公讓管仲裁決是非,管仲認為商人理虧,便把田地斷給了邴氏,商人從此懷恨在心。等到他殺掉太子舍自立為君後,就把邴氏的田地全部奪走,又怨恨管仲偏袒邴氏,還削減了管仲封邑的一半。管氏家族害怕獲罪,逃到了楚國,子孫便在楚國做官。齊懿公仍對邴原恨意難消,當時邴原已經去世,他知道邴原的墓在東郊,便在外出打獵時經過墓地,讓軍士掘開墳墓,挖出屍體,砍斷了屍體的腳。邴原的兒子邴歜當時隨侍在齊懿公身邊,齊懿公問道:“你父親的罪過,該砍斷腳嗎?你會怨恨寡人嗎?”邴歜回答說:“我父親生前能免於刑罰誅殺,已經喜出望外了,何況這隻是一具朽骨,我怎麼敢怨恨呢?”齊懿公十分高興,說:“你可真是能繼承父業的好兒子啊!”於是,把奪走的田地還給了邴歜。邴歜請求掩埋父親的屍體,齊懿公答應了。此後,齊懿公又四處搜尋國內的美色女子,每日沉迷於淫樂。有人誇讚大夫閻職的妻子十分美貌,在元旦那天,齊懿公下令,讓所有大夫的妻子都到中宮朝見。閻職的妻子也在其中,齊懿公見到後十分喜歡,便把她留在宮中,不讓她回家,還對閻職說:“中宮喜歡你的妻子,讓她留下來作伴,你可以另外再娶一個。”閻職敢怒不敢言。
齊國西南門有個地方叫申池,池水清澈,適合洗浴,池邊竹子和樹木十分繁茂。當時正值夏五月,齊懿公想去申池避暑,便命令邴歜駕車,閻職陪乘。右師華元私下勸諫說:“國君砍掉邴歜父親的腳,又強占閻職的妻子,這兩個人,怎麼知道他們心中不怨恨國君呢?而國君卻親近他們。齊國臣子中並不缺少人手,何必非要用這兩個人呢?”齊懿公說:“這兩個人從來不敢怨恨寡人,你不要多疑。”於是,齊懿公乘車前往申池遊玩,飲酒作樂,十分開心。齊懿公喝醉後,覺得酷熱難耐,便讓人取來繡榻,安置在竹林茂密之處,躺著乘涼。邴歜與閻職在申池中洗浴,邴歜對齊懿公恨之入骨,一直想殺掉他,為父親報仇,隻是沒有找到誌同道合的人。他知道閻職有奪妻之恨,想和他商量,卻難以開口。在池中洗浴時,他心生一計,故意用折斷的竹子敲打閻職的頭。閻職發怒說:“你為什麼欺負我?”邴歜笑著說:“人家奪走你的妻子,你都不生氣,打你一下又有什麼關係,你就這麼忍不住嗎?”閻職說:“失去妻子雖然是我的恥辱,但和砍掉父親屍體的腳相比,哪個更嚴重呢?你對父親的事都能忍受,卻指責我不能忍受失去妻子,你怎麼這麼糊塗啊!”邴歜說:“我有心裡話,正想告訴你,一直隱忍不說,就怕你已經忘記了以前的恥辱,我就算說了,也無濟於事。”閻職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我怎麼會忘記呢?隻是恨自己沒有能力報仇罷了。”邴歜說:“如今這個惡人醉臥在竹林中,跟隨遊玩的隻有我們兩個人,這是上天給我們的報複機會,機不可失!”閻職說:“你若能做成大事,我一定相助。”二人擦乾身體,穿好衣服,一起走進竹林中查看,隻見齊懿公正在熟睡,鼾聲如雷,內侍在左右守著。邴歜對內侍說:“主公酒醒後,一定會找湯水喝,你們可以先去準備好。”內侍便去準備湯水了。閻職抓住齊懿公的手,邴歜掐住他的喉嚨,用佩劍割下了他的頭,頭顱掉落在地。二人扶起屍體,藏在竹林深處,把頭扔到了申池中。齊懿公在位僅僅四年。)內侍取來水後,邴歜對他們說:“商人殺掉國君自立,齊國先君讓我來誅殺他。公子元賢能孝順,可以立為君主。”左右的人隻是點頭,不敢說一句話。邴歜與閻職駕車進城,又擺酒痛飲,歡呼慶祝。很快有人把這件事報告給了上卿高傾和國歸父,高傾說:“為何不討伐他們的罪行並將其處死,以警戒後人呢?”國歸父說:“弑君之人,我不能去討伐,而有人去討伐了,他們又有什麼罪過呢?”邴歜和閻職喝完酒,讓人用大車裝載他們的家財,用駢車裝載他們的妻子兒女,從南門出城。家人勸他們快點趕路,邴歜說:“商人無道,國人正慶幸他的死,我有什麼可害怕的?”他們慢悠悠地前行,都前往楚國去了。高傾與國歸父召集群臣商議,擁立公子元為君,這就是齊惠公。髯翁寫詩道:“仇人豈可與同遊?密邇仇人仇報仇。不是逆臣無遠計,天教二憾逞凶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話分兩頭。再說魯文公名叫興,是魯僖公嫡夫人聲薑的兒子,在周襄王二十六年繼承君位。魯文公娶了齊昭公的女兒薑氏為夫人,生了兩個兒子,叫惡和視。他的寵妾秦女敬嬴,也生了兩個兒子,叫倭和叔肹。四個兒子中,倭年紀最大。但惡是嫡夫人所生,所以魯文公立惡為世子。當時魯國任用三桓處理政務。孟孫氏的公孫敖,生了兒子穀和難。叔孫氏的公孫茲,生了兒子叔仲彭生和叔孫得臣。魯文公讓彭生擔任世子的太傅。季孫氏的季無佚,是季友的兒子,季無佚生了行父,也就是季文子。魯莊公有個庶子叫公子遂,也叫仲遂,住在東門,因此也叫東門遂。從魯僖公時期開始,他就和三桓一起參與政事。論起輩數,公孫敖與仲遂是再從兄弟,季孫行父又是下一輩了。因為公孫敖得罪了仲遂,客死在國外,所以孟孫氏失勢,反而由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掌權。
再說公孫敖是如何得罪仲遂的。公孫敖娶了莒國女子戴己為正妻,她是穀的母親;戴己的妹妹聲己,是難的母親。戴己病逝後,公孫敖生性淫蕩,又去莒國聘娶戴己家族的女子。莒國人推辭說:“聲己還在世,應該讓她做繼室。”公孫敖說:“我弟弟仲遂還未娶妻,就給仲遂下聘禮吧。”莒國人答應了。魯文公七年,公孫敖奉國君之命前往莒國訪問,順便為仲遂迎娶新娘。到了鄢陵,公孫敖登上城樓遠望,看到莒國女子容貌十分美麗,當晚就與她同宿,自己把她娶回了家。仲遂見自己的妻子被奪,十分憤怒,向魯文公哭訴,請求出兵攻打公孫敖。叔仲彭生勸諫說:“不行。我聽說:‘兵在內為亂,在外為寇。’幸而沒有外敵入侵,怎麼能開啟內亂呢?”魯文公於是召見公孫敖,讓他把莒國女子退還莒國,以平息仲遂的怨恨。公孫敖與仲遂兄弟倆又和好如初。公孫敖一心思念莒國女子,到了第二年,他奉命前往周朝,奔襄王的喪,卻沒有到京師,而是帶著吊喪的財物,私自前往莒國,與莒國女子夫婦團聚。魯文公也沒有追究,讓公孫敖的兒子穀主持孟氏的祭祀。此後,公孫敖忽然思念故國,派人告訴穀,穀轉而向他的叔父仲遂求情。仲遂說:“你父親如果想回來,必須依我三件事才行。不許入朝,不許參與國政,不許攜帶莒國女子。”穀派人回複公孫敖。公孫敖急於回國,欣然答應。公孫敖回到魯國三年,果然閉門不出。忽然有一天,他把家中所有的財寶、金帛都取出來,又前往莒國。孟孫穀想念父親,過了一年就病死了。他的兒子仲孫蔑年紀還小,於是立孟孫難為卿。沒過多久,莒國女子去世,公孫敖又想回到魯國,把所有家財都獻給魯文公,也給了仲遂一份,讓他的兒子孟孫難替自己請求回國。魯文公答應了,公孫敖於是又回到魯國。走到齊國時,他生病無法前行,死在了堂阜。孟孫難堅決請求把父親的靈柩運回魯國。孟孫難是罪人之後,又暫時主持宗族祭祀,等待仲孫蔑長大,所以不太參與政事。季孫行父認為仲遂與彭生、得臣是叔父輩,每件事都不敢擅自做主。而彭生為人仁厚,擔任太傅之職。得臣多次掌管兵權,所以仲遂和得臣二人,尤其掌握著實權。敬嬴依仗魯文公的寵愛,怨恨自己的兒子不能成為繼承人,於是用重金賄賂結交仲遂,把自己的兒子倭托付給他,說:“將來倭如果能成為國君,魯國就和你共同治理。”仲遂感激她的托付,有心要擁戴公子倭。他心想:“叔仲彭生是世子惡的老師,肯定不會和我合謀。而叔孫得臣,生性貪婪,貪圖賄賂,可以用利益打動他。”於是,仲遂時常把敬嬴賞賜的財物分贈給得臣,說:“這是嬴氏夫人讓我送給你的。”又讓公子倭時常到得臣家中,態度謙恭地請教問題,所以得臣也傾向於公子倭。
周匡王四年,也就是魯文公十八年。這年春天,魯文公去世,世子惡主持喪事並即位。各國都派使者前來吊唁慰問。當時齊惠公元剛剛即位,想要改變商人齊懿公)的暴政,特地派人到魯國,參加魯文公的葬禮。仲遂對叔孫得臣說:“齊國和魯國世代交好。桓公和僖公,親如兄弟。孝公時兩國結怨,到了商人當政時,更是成為仇敵。如今公子元新立,我國還沒有去祝賀,而他們卻先派人來參加葬禮,這是想要修好的美意,我們不能不去答謝。趁著這個機會,與齊國結交為外援,以擁立公子倭,這是一條計策。”叔孫得臣說:“你去的話,我和你一起去。”究竟二人到齊國後,會商量出什麼事來,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