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範匄雖然派了兒子範鞅去迎接魏舒,但心中仍忐忑不安,不知魏舒到底會站在哪一邊。他親自登上城樓觀望,隻見一群車馬從西北方向疾馳而來,仔細一看,自己的兒子和魏舒同在一輛車上,不禁大喜,說道:“欒氏這下孤立無援了!”隨即打開宮門,將他們迎了進來。魏舒與範匄相見時,神色還有些慌張。範匄握住他的手說:“外人不了解情況,總有人說將軍您與欒氏有私情,我當然知道將軍不會這樣。要是您能和我們一起消滅欒氏,我一定會把曲沃封給您作為酬謝。”此時的魏舒,已然落入範氏的掌控之中,隻能連連點頭,唯命是從。於是,他與範匄一同前去拜見晉平公,共同商議應對敵人的計策。不一會兒,趙武、荀吳、智朔、韓無忌、韓起、祁午、羊舌赤、羊舌肸、張孟趯等大臣,也陸續趕到,他們都帶著自己的軍隊,使得固宮的軍勢愈發強盛。
固宮隻有前後兩道門,且都設有重重關卡。範匄讓趙武和荀吳兩家的軍隊,合力守衛南關的兩道門;韓無忌兄弟則負責協守北關的兩道門;祁午等人則在周圍巡邏警戒。範匄和範鞅父子,時刻不離晉平公左右。
欒盈已經進入絳城,卻不見魏舒前來迎接,心中頓生疑慮。於是,他將軍隊駐紮在市口,派人前去打探消息。探子回來報告說:“晉侯已經前往固宮,百官也都跟去了,魏氏也一同離開了。”欒盈聽後,勃然大怒,說道:“魏舒竟然欺騙我!要是讓我見到他,定要親手殺了他!”隨即,他拍著督戎的後背說:“你要用心攻打固宮,等事成之後,富貴與你共享!”督戎說:“我願意帶領一半兵力,單獨攻打南關,恩主您率領各位將領攻打北關,咱們看看誰先攻入固宮?”
此時,殖綽和郭最雖然與欒盈一同起事,但州綽和邢蒯是欒盈帶到齊國去的,齊侯對他們另眼相看,殖綽和郭最常常受到他們的奚落。俗話說:“怪樹長著怪枝椏。”殖綽和郭最與州綽、邢蒯二位將領之間本就有些嫌隙,不知不覺間,這股怨氣便轉嫁到了欒盈身上。況且欒盈總是誇讚督戎勇猛,對殖綽和郭最卻沒有絲毫敬重之意,這二人又怎會熱臉去貼冷屁股呢?他們心裡便有了坐觀成敗的想法,不肯全力以赴。欒盈所能依靠的,也就隻有督戎一人。
當下,督戎手提雙戟,乘車直奔固宮,準備攻打南關。他在關外觀望形勢,驅馬馳騁,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仿佛一位黑煞神降臨。晉軍早就聽聞他的勇猛之名,見此情景,無不膽戰心驚。趙武在一旁嘖嘖稱奇,讚歎不已。趙武部下有兩員猛將,名叫解雍和解肅,是兄弟二人,都擅長使用長槍,在軍中頗有名氣。他們聽到主將如此誇讚督戎,心中不服氣,說道:“督戎雖然勇猛,但也並非三頭六臂。我們兄弟不自量力,想帶領一支軍隊出關,一定要活捉那家夥,為您立功!”趙武叮囑道:“你們要小心謹慎,切不可輕敵。”
二將整理好裝束,駕車飛速出關,隔著壕溝大聲喊道:“來將可是督將軍?可惜你如此英勇,卻追隨叛臣。要是早早歸順,還能轉禍為福。”督戎聽了,怒火中燒,喝令軍士填平壕溝,準備渡河。軍士們剛扛起土石,督戎性子急躁,將雙戟往地上一按,用力一躍,便輕鬆跳過了壕溝,來到了北邊。解雍、解肅二人吃了一驚,趕忙挺槍迎戰督戎。督戎舞動雙戟,毫無懼色。解雍駕車的馬匹,被督戎一戟擊中,脊背折斷,車動彈不得。解肅駕車的馬也受到驚嚇,嘶鳴起來,不肯前行。二解見他孤身一人,便跳下車來,與他步戰。督戎的兩枝大戟,一左一右,揮舞得呼呼作響。解肅一槍刺來,督戎用戟一擋,隻聽“砰”的一聲,那杆槍竟被折為兩段。解肅扔掉槍杆便逃。解雍也慌了神,手中動作慢了下來,被督戎一戟刺倒。督戎轉而追趕解肅。解肅善於奔跑,徑直朝著北關逃去,拉著繩索爬上了城牆。督戎沒追上,隻好返回,打算結果解雍的性命,可解雍已被晉軍救入關內。
督戎氣憤不已,獨自手持長戟,站在那裡大聲喊道:“有本事的,多來幾個人,一起上,省得浪費我的時間!”關上無人敢回應。督戎守了一會兒,便回到本營,吩咐軍士們準備明天攻關。當晚,解雍因傷勢過重死去,趙武悲痛不已。解肅說:“明天我一定要再與他決一死戰,為兄長報仇,即便戰死也毫無遺憾!”荀吳說:“我部下有位老將叫牟登,他有兩個兒子,牟剛和牟勁,都力大無窮,有千斤之力,現在晉侯麾下擔任侍衛。今晚我讓牟登把他們叫來,明天和解將軍一起出戰,三人對付他一個,難道還會輸給他?”趙武說:“如此甚好!”荀吳便親自去吩咐牟登。
第二天一早,牟剛和牟勁都來了。趙武見他們身材魁梧,麵容威嚴,先慰勞了一番,然後命解肅與他們一同出關。那邊,督戎早已填平了壕溝,直逼關下挑戰。這邊,三位猛將打開關門,衝了出去。督戎大喊:“不怕死的都過來!”三將二話不說,一枝長槍、兩柄大刀,一齊朝著督戎攻去。督戎毫無懼色,殺得興起,竟跳下車來,舞動雙戟,使出渾身力氣,每一次落戟,都帶著千鈞之力。牟勁的車軸被督戎打折,他也隻好跳下車來,卻被督戎一戟擊中,打得血肉模糊。牟剛見狀,大怒,拚命上前,無奈戟風如箭,根本無法靠近。老將牟登見狀,大聲呼喊:“暫且停戰!”關上隨即鳴金收兵。牟登親自出關,接應牟剛和解肅退回關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督戎指揮軍士攻關,關上箭石如雨般落下,軍士們多有傷亡,唯有督戎毫發無損,真是一員勇將。趙武和荀吳連輸兩陣,派人向範匄告急。範匄說:“連一個督戎都戰勝不了,又怎能平定欒氏之亂呢?”當晚,他秉燭而坐,心中煩悶不已。有一個隸人在一旁侍奉,見此情景,上前叩首問道:“元帥您神色憂鬱,莫不是在為督戎的事發愁?”範匄看了看這個人,他姓斐名豹,原本是屠岸賈手下猛將斐成的兒子,因受屠岸賈黨羽的牽連,被沒入官府為奴,在中軍服役。範匄覺得他的話有些蹊蹺,便問道:“你若有辦法除掉督戎,我必定重重賞你。”斐豹說:“小人的名字被寫在丹書上,空有一身本領,卻沒有出頭之日。元帥要是能在丹書上除去我的名字,小人願意去殺了督戎,以報答您的大恩大德。”範匄說:“你若殺了督戎,我定會向晉侯請求,將丹書全部焚毀,還你自由身,並收你為中軍牙將。”斐豹說:“元帥可不能失信。”範匄說:“我若失信,如同這紅日西沉!隻是不知你需要多少車馬兵卒?”斐豹說:“督戎以前在絳城時,與小人相識,我們時常較量力氣,比試勝負。此人仗著自己勇猛,性子急躁,最喜歡單打獨鬥。要是帶很多車兵去,反而難以取勝。小人情願獨自一人出關,自有擒獲督戎的辦法。”範匄問:“你不會一去不回吧?”斐豹說:“小人上有七十二歲的老母親,下有幼子和嬌妻,怎會罪上加罪,做出這等不忠不孝的事?我若有此等心思,也如同這紅日西沉!”範匄聽後大喜,賜他酒食,又賞了一副犀牛皮製成的鎧甲。
第二天,斐豹將鎧甲穿在裡麵,外麵套上一件練袍,紮束整齊。頭戴皮帽,腳穿麻鞋,腰間暗藏利刃,手中提著一個重達五十二斤的銅錘,前來向範匄辭行,說:“小人此次前去,若能殺了督戎,便凱旋而歸;如若不然,就死在督戎手中,我們二人絕不可能同時存活。”範匄說:“我會親自前往,看你大展身手。”當即下令駕車,讓斐豹坐在車右陪乘,一同前往南關。
趙武和荀吳前來迎接,向範匄訴說督戎如何英勇,己方連折兩員大將。範匄說:“今日斐豹單人獨馬去迎敵,就看晉侯的福分了。”話還沒說完,關下督戎便大聲呼喊挑戰。斐豹在關上喊道:“督將軍,還記得斐大嗎?”斐豹在家中排行老大,所以自稱斐大,這是他們昔日互相稱呼的名字。)督戎說:“斐大,你如今還敢來與我一決生死嗎?”斐豹說:“彆人怕你,我斐豹可不怕!你把兵車退後,我們二人,就在這地上較量,赤手空拳對赤手空拳,兵器對兵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也好在後世留下個英名。”督戎說:“這話正合我意。”於是,他將軍士們往後約束。這邊關門打開,隻放斐豹一人出來。兩人就在關下展開激戰,大約打了二十多個回合,仍不分勝負。
斐豹假裝說:“我突然內急,咱們暫且停手。”督戎哪裡肯放過他。斐豹事先瞧見西邊有一處空地上有一道矮牆,瞅準時機,轉身就跑。督戎在後麵緊追不舍,大聲喝道:“你往哪裡跑?”範匄等人在關上,看到督戎去追斐豹,都緊張得捏了一把汗。誰知斐豹是用計,他跑到矮牆處,縱身一躍,跳了進去。督戎見斐豹進了牆內,也跟著翻牆而入。他以為斐豹在前麵,卻不知斐豹早已隱身躲在一棵大樹之下。斐豹專等督戎進牆,然後出其不意,舉起五十二斤重的銅錘,從背後朝著督戎的腦袋砸去,正中目標。督戎腦漿迸裂,當場倒地,他的右腳還下意識地一蹬,將斐豹胸前的犀牛皮鎧甲蹭掉了一片。斐豹迅速拔出腰間利刃,砍下督戎的首級,然後又翻牆而出。
關上的人望見斐豹手中提著一顆血淋淋的人頭,便知道他得勝了,於是大開城門。解肅和牟剛率領士兵殺出,欒氏的軍隊大敗,一半被殺,一半投降,逃掉的人十不足一。範匄仰天灑酒,說道:“這是晉侯的福氣啊!”隨即斟了一杯酒,親自賞賜給斐豹,還帶著他去拜見晉侯。晉侯賞給他一輛兵車,將他的功績列為第一。潛淵先生有詩讚道:“督戎神力世間無,敵手誰知出隸夫?始信用人須破格,笑他肉食似雕瓠!”
再說欒盈率領大隊車馬攻打北關,接連收到督戎的捷報。欒盈對部下說:“我要是有兩個督戎,還怕固宮攻不破嗎?”殖綽暗中踩了一下郭最的腳,郭最用眼神回應他,兩人都低頭不語。隻有欒樂和欒魴一心想要建功立業,不避箭石,奮勇向前。韓無忌和韓起因為前關屢次戰敗,不敢輕易出擊,隻是嚴守關卡。
到了第三天,欒盈收到敗軍傳來的消息,說:“督戎被殺,全軍覆沒。”他嚇得驚慌失措,這才請來殖綽和郭最商議對策。殖綽和郭最冷笑著說:“督戎都失利了,何況我們呢?”欒盈悲痛落淚。欒樂說:“我們的生死,就在今晚。應當讓將士們全部聚集在北門,三更之後,都登上攻城的轈車,放火燒關,或許還有機會攻入。”欒盈聽從了他的計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晉侯因為督戎之死而歡喜,設酒慶賀,韓無忌和韓起也都前來敬酒祝壽,眾人一直飲到二更才散去。韓無忌等人剛回到北關,清點完人數,忽然聽到車聲轟鳴,欒氏的軍馬大批聚集而來。轈車高聳,與關牆平齊,火箭如飛蝗般射來,點燃了關門。火勢凶猛,關內的軍士難以堅守。欒樂一馬當先,欒魴緊隨其後,趁勢占領了外關。韓無忌等人隻好退守內關,派人飛速向中軍求救。
範匄命令魏舒前往南關,替換回荀吳的一支軍隊,前往北關支援韓無忌和韓起。隨後,他與晉侯登上高台向北眺望,隻見欒氏的軍隊屯紮在外關,一片寂靜。範匄說:“這其中必有詭計。”於是傳令內關的守軍要用心防禦。一直守到黃昏,欒氏的軍隊再次登上轈車,依舊用火器攻打關門。這邊早有準備,撐起用牛皮製成、用水浸透的皮帳來遮擋,火無法燒進來。雙方就這樣混戰了一夜,暫時停戰。
範匄說:“敵人已經逼近,如果他們久攻不退,齊國再趁機進攻,國家就危險了。”於是,他命令兒子範鞅,率領斐豹帶領一支軍隊,從南關繞到北門,從外麵發起攻擊,並約定好時間,與堅守北關的韓無忌、韓起相互配合。同時,讓荀吳率領牟剛帶領一支軍隊,從內關殺出,與範鞅他們內外夾攻,讓欒氏軍隊首尾不能相顧。又派趙武和魏舒,帶領軍隊駐紮在關外,防止欒氏軍隊向南逃竄。安排妥當後,範匄陪同晉侯登上高台,準備觀戰。
範鞅臨行前,向範匄請求道:“我年輕,威望不足,希望能借用中軍的旗鼓助威。”範匄答應了他。範鞅手持寶劍,登上戰車,樹起中軍大旗,率領軍隊出發。剛出南關,他就對部下說:“今日之戰,隻許前進,不許後退!如果戰敗,我先自刎,絕不讓各位獨自赴死!”眾人聽了,都士氣高漲,鬥誌昂揚。
話說荀吳接到範匄的將令,讓將士們飽餐一頓,整理好裝備,專心等待時機。隻見欒氏的士兵紛紛擾擾,都退出了外關,荀吳心裡明白,外麵的援兵已經到了。隨著一聲戰鼓響起,關門大開,牟剛一馬當先,荀吳緊隨其後,身著鎧甲的士兵和步兵們,一起奮勇殺出。欒盈也擔心晉軍內外夾攻,便讓欒魴用鐵皮包裹的戰車,堵住外門的出口,還分派兵士把守。荀吳的軍隊因此無法衝出關外。
範鞅的軍隊趕到後,欒氏的士兵看到中軍大旗,驚恐地說道:“難道是元帥親自來了?”派人前去查看,回來報告說:“是小將軍範鞅。”欒樂不屑地說:“沒什麼可擔心的!”於是,他張弓搭箭,站在戰車上,對身邊的人說:“多帶些繩索,把射倒的人都綁起來。”說罷,他駕車衝入晉軍,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他的弟弟欒榮也在同一輛戰車上,對他說:“箭可不能浪費!彆總射那些無名小卒。”欒樂聽後,便不再隨意射箭。
過了一會兒,欒樂望見一輛戰車遠遠駛來,車中的將領頭戴皮帽,身穿練袍,模樣十分奇特。欒榮指著那人說:“這個人叫斐豹,就是他殺了我們的督將軍,你可以射他。”欒樂說:“等他靠近到百步之內,你記得為我喝彩!”話還沒說完,又有一輛戰車從旁邊經過,欒樂認出車中的人正是小將軍範鞅,心想:“要是能射死範鞅,豈不比射死斐豹更有價值?”於是,他驅馬追趕範鞅,搭箭便射。欒樂平時箭術高超,百發百中,可偏偏這一箭射偏了。範鞅回頭一看,見是欒樂,大罵道:“反賊!死到臨頭了,還敢射我?”欒樂見狀,便掉轉車頭,準備撤退。他並非懼怕範鞅,而是因為沒射中,想引範鞅追來,等看清楚了,再穩穩地放箭。
誰知殖綽和郭最也在軍中,他們嫉妒欒樂箭術高超,生怕他立下大功。一見他退走,便大聲喊道:“欒樂敗了!”駕車的人聽到呼喊,誤以為是其他部隊戰敗了,便抬頭四處張望,結果韁繩一亂,馬匹失控。路上有一根粗大的槐樹根,車輪不小心撞到上麵,戰車瞬間翻倒,把欒樂甩了出去。恰巧斐豹趕到,用長戟一鉤,砍斷了欒樂的手肘。可憐欒樂身為欒氏一族中最勇猛的戰將,今日卻死在槐樹根旁,這難道不是天意嗎?髯翁寫詩歎道:“猿臂將軍射不空,偏教一矢誤英雄。老天已絕欒家祀,肯許軍中建大功?”
欒榮搶先跳下車,不敢去救欒樂,急忙逃走,這才幸免於難。殖綽和郭最覺得難以再回齊國,郭最便逃到了秦國,殖綽則逃到了衛國。欒盈聽聞欒樂戰死,放聲大哭,軍中將士無不悲痛落淚。欒魴守不住門口,隻好收兵保護欒盈,朝南逃去。荀吳與範鞅合兵一處,在後麵緊緊追趕。欒盈和欒魴率領曲沃的士兵,拚死抵抗,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晉軍這才退去。欒盈和欒魴也都身負重傷,逃到南門時,又遇到魏舒帶兵攔住去路。欒盈流著淚哀求道:“魏伯,難道你不記得我們曾在下軍共事的日子了嗎?我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不想死在你手上啊!”魏舒心中不忍,便讓士兵們分列左右,給欒盈讓開了一條路。欒盈和欒魴帶著殘兵敗將,急忙逃回曲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一會兒,趙武的軍隊趕到,他問魏舒:“欒孺子已經過去了,你為什麼不追?”魏舒說:“他就像釜中的魚、甕中的鱉,自然會有彆人動手。我念及與他先人的同僚情誼,實在不忍心下手。”趙武聽後,心中也有所觸動,便也沒有繼續追趕。範匄得知欒盈逃走,知道是魏舒故意放他一馬,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對範鞅說:“追隨欒盈的,都是曲沃的士兵,他們這次回去,必定會回到曲沃。如今他的得力乾將都已喪命,你率領一支軍隊去圍困他,不愁他不投降。”荀吳也表示願意一同前往,範匄答應了。於是,二人率領三百輛戰車,將欒盈圍困在曲沃。範匄則侍奉晉平公,回到了公宮,取出丹書將其燒毀,因為斐豹而擺脫奴隸身份的,有二十多家。範匄隨後將斐豹收為牙將。
話分兩頭。再說齊莊公自從送欒盈離開後,便大規模挑選兵車和士兵,任命王孫揮為大將,申鮮虞為副將,州綽和邢蒯為先鋒,晏犛為後衛,賈舉、邴師等人則隨侍在身邊護駕,選了個吉日,便出兵征戰。齊軍先是侵犯衛國的領地,衛國人加強戒備,不敢出城迎戰。齊軍也不攻城,徑直朝帝邱以北進發,直接進犯晉國邊境,包圍了朝歌,隻用了三天就將其攻克。齊莊公登上朝陽山,犒賞三軍。之後,他將軍隊分為兩隊:王孫揮和各位將領率領前隊,從左邊取道孟門隘;齊莊公自己則率領“龍”“虎”二爵組成的後隊,從右邊取道共山;兩隊約定在太行山會合。一路上,齊軍燒殺搶掠,這些暫且不表。邢蒯在共山腳下露宿時,被毒蛇咬傷,腹部腫脹而死。齊莊公對此深感惋惜。
沒過多久,兩隊人馬都抵達了太行山。齊莊公登上山頂,眺望晉國的二絳之地,正商議著偷襲絳城之事,卻突然聽聞欒盈戰敗,逃到了曲沃,晉侯也已調集全部大軍即將趕來。齊莊公無奈地說:“我的誌向恐怕難以實現了!”於是,他在少水展示兵力後,便準備班師回朝。駐守邯鄲的大夫趙勝,率領本邑的士兵前來追擊。齊莊公以為是晉國的大軍到了,而前隊又已經先行出發,慌亂之中,隻能匆匆逃走,隻留下晏犛斷後。晏犛的軍隊戰敗,他自己也被趙勝斬殺。
範鞅和荀吳圍困曲沃一個多月,欒盈等人屢次出戰都未能取勝,城中士兵死傷過半,最終因力量耗儘而無法堅守,曲沃城被攻破。胥午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欒盈和欒榮都被擒獲。欒盈悔恨地說:“我後悔沒有聽從辛俞的話,才落得如此下場!”荀吳本想將欒盈囚禁起來,押解到絳城。範鞅卻認為:“主公性格優柔寡斷,萬一欒盈哀求,主公心軟赦免了他,那就是放虎歸山,留下大患。”於是,他在夜裡派人將欒盈勒死,同時殺了欒榮,將欒氏一族全部誅滅。隻有欒魴用繩索從城牆上滑下,逃到了宋國。範鞅等人班師回朝,向晉平公奏報,平公下令將欒氏之事通告各諸侯。諸侯大多派人前來祝賀。史臣稱讚道:“賓傅桓叔,枝佐文君,傳盾及書,世為國楨。黶一汰侈,遂墜厥勳;盈雖好土,適殞其身。保家有道,以誡子孫。”
此後,範匄告老還鄉,趙武接替他執掌國政。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再說齊莊公因為討伐晉國未能大功告成,心中的雄心壯誌並未消退。回到齊國邊境後,他不肯進城,說道:“平陰之戰時,莒國人想從他們的地盤偷襲齊國,這筆仇也不能不報!”於是,他將軍隊駐紮在邊境,大規模征集兵車。州綽、賈舉等人,都被賞賜了堅固的戰車五輛,號稱“五乘之賓”。賈舉向齊莊公稱讚臨淄人華周和杞梁勇猛過人,齊莊公便派人去召他們前來。華周和杞梁二人前來拜見,齊莊公賞賜給他們一輛戰車,讓他們同乘一輛車,跟隨軍隊立功。
華周回去後,心中鬱悶,連飯都吃不下,他對杞梁說:“國君設立‘五乘之賓’,是因為他們勇猛。國君召我們二人前來,也是因為我們的勇猛。可人家一人就能得到五輛戰車,而我們二人卻隻有一輛,這不是重用我們,而是羞辱我們!我們何不辭彆,去其他地方呢?”杞梁說:“我家中有老母親,我得先回去稟報她,再做決定。”杞梁回家後,將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說:“你活著的時候沒有忠義之名,死後也默默無聞,就算位列‘五乘之賓’,彆人也會嘲笑你!你要努力啊,國君的命令不能違抗。”杞梁將母親的話轉述給華周,華周說:“一個婦人都不忘國君的命令,我又怎敢忘記呢?”於是,二人同乘一輛車,侍奉在齊莊公身邊。
齊莊公讓軍隊休整了幾天,然後傳令留下王孫揮統領大軍,駐紮在邊境,自己則隻帶著“五乘之賓”以及挑選出來的三千精銳士兵,口中銜著枚,戰鼓也用布蒙住,悄悄前往偷襲莒國。華周和杞梁主動請求擔任前隊。齊莊公問道:“你們需要多少兵車和士兵?”華周和杞梁回答說:“我們二人,孤身前來拜見國君,也願意孤身前往作戰。國君賞賜的一輛戰車,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了。”齊莊公想試試他們的勇氣,笑著答應了。華周和杞梁約定輪流駕車,臨行前,他們說:“要是再有一個人擔任戎右,就可以組成一隊了。”這時,有一個小卒挺身而出,說:“小人願意跟隨二位將軍一同前往,不知將軍肯不肯提攜?”華周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小卒回答說:“我是本國人隰侯重。我仰慕二位將軍的忠義和勇猛,所以願意追隨。”於是,三人同乘一輛戰車,車上插著一麵旗幟,架著一麵戰鼓,風馳電掣般出發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先到達莒國郊外,在那裡露宿了一夜。第二天早上,莒黎比公得知齊軍即將到來,親自率領三百名甲士巡視郊外,恰好遇到華周和杞梁的戰車。莒黎比公正要上前盤問,華周和杞梁瞪大眼睛,大聲喊道:“我們二人是齊國的將領,誰敢與我們決鬥?”莒黎比公吃了一驚,仔細一看,發現他們隻有一輛戰車,沒有後援,便讓甲士們將他們重重包圍。華周和杞梁對隰侯重說:“你為我們擊鼓,不要停下來!”然後,他們各自手持長戟,跳下車來,左右衝殺,凡是遇到他們的,都必死無疑。三百名甲士,被殺傷了一半。
莒黎比公見狀,說道:“寡人已經見識到二位將軍的勇猛了!不必再拚死戰鬥,我願意將莒國分一半給你們,與你們共享!”華周和杞梁異口同聲地回答說:“離開自己的國家,投奔敵人,這是不忠;接受了國君的命令卻放棄,這是不信。深入敵境,奮勇殺敵,這是將領的職責,至於莒國的利益,不是我們所考慮的!”說完,他們又舉起長戟,繼續戰鬥。莒黎比公抵擋不住,大敗而逃。
齊莊公的大隊人馬隨後趕到,聽說兩位將軍獨自作戰取勝,便派人召他們回來,說:“寡人已經見識到二位將軍的勇猛了!不必再戰鬥,我願意將齊國分一半給你們,與你們共享!”華周和杞梁再次同聲回答說:“國君設立‘五乘之賓’,卻沒有我們的份,這是輕視我們的勇猛。又用利益來誘惑我們,這是玷汙我們的品行。深入敵境,奮勇殺敵,這是將領的職責,至於齊國的利益,不是我們所考慮的!”說完,他們向使者拱手作揖,然後棄車步行,徑直逼近且於門。
莒黎比公讓人在狹窄的道路上挖掘壕溝,點燃炭火,火勢熊熊,讓人無法前進。隰侯重說:“我聽說古代的勇士,能夠在後世留名的,往往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我能讓你們越過這條壕溝。”於是,他手持盾牌,趴在炭火上,讓華周和杞梁從他身上踏過去。華周和杞梁越過壕溝後,回頭一看,隰侯重已經被燒焦了。他們對著隰侯重的屍體大聲痛哭。杞梁很快止住了眼淚,而華周卻哭得停不下來。杞梁說:“你怕死嗎?為什麼哭得這麼久?”華周說:“我怎麼會怕死呢?這個人的勇猛和我們不相上下,卻能先我們而死,所以我才為他感到悲哀!”
莒黎比公見兩位將軍越過了火溝,急忙召集一百名擅長射箭的人,埋伏在城門左右,等他們靠近,便萬箭齊發。華周和杞梁徑直向前,準備奪門。一百支箭同時射出,兩位將軍冒著箭雨,奮勇作戰,又殺死了二十七人。守城的軍士們站在城牆上,紛紛向下射箭。杞梁身負重傷,先戰死了。華周身中數十箭,最終因力氣耗儘被擒。但他還有一口氣,莒黎比公便將他帶回城中。有詩為證:“爭羨赳赳五乘賓,形如熊虎力千鈞。誰知陷陣捐軀者,卻是單車殉義人!”
再說齊莊公收到使者的回信,知道華周和杞梁有必死的決心,便率領大隊人馬繼續前進。到達且於門時,聽說三人都已戰死,他大怒,立刻想要攻城。莒黎比公派使者來到齊軍軍營謝罪說:“寡君隻看到一輛戰車,不知道是大國派來的,所以才誤犯了貴軍。況且大國死了三個人,而敝邑已經被殺了一百多人。他們是自己求死,並非敝邑主動進攻。寡君畏懼您的威嚴,特地派下臣前來,向您百拜謝罪,願意每年都向齊國朝貢,絕不敢有二心。”齊莊公怒氣正盛,沒有答應講和。莒黎比公再次派使者求情,想要送回華周的屍體,並歸還杞梁的遺體,還準備用金銀財寶犒勞齊軍。齊莊公仍然不答應。
忽然,王孫揮傳來緊急戰報,說:“晉侯與宋、魯、衛、鄭各國的國君,在夷儀會合,謀劃討伐齊國。請主公儘快班師回朝。”齊莊公接到這個緊急消息,這才答應與莒國講和。莒黎比公拿出大量金銀財寶獻給齊莊公,用溫車裝載著華周的屍體,用輦車裝載著杞梁的屍體,送回齊軍軍營。隻是隰侯重的屍體在炭火中已經化為灰燼,無法收拾。齊莊公當天便班師回朝,下令將杞梁安葬在齊國郊外。
齊莊公剛進入郊外,恰好遇到杞梁的妻子孟薑前來迎接丈夫的屍體。齊莊公停下車,派人前去吊唁。孟薑對著使者拜了兩拜,說:“杞梁如果有罪,怎敢勞駕國君吊唁?如果他無罪,我們還有祖先留下的破舊房屋在。郊外不是吊唁的地方,下妾不敢接受。”齊莊公聽後,十分慚愧,說道:“這是寡人的過錯!”於是,他在杞梁家中設了靈位,前去吊唁。孟薑捧著丈夫的棺材,準備將其安葬在城外。她在城外露宿了三天,撫摸著棺材,悲痛大哭,眼淚流儘了,接著流出血來。齊國的城牆忽然崩塌了數尺這是因為她哀慟至極,精誠所至,感動了天地)。後世傳說,秦朝人範喜良修築長城而死,他的妻子孟薑女送寒衣到城下,聽說丈夫死了,痛哭流涕,長城為之崩塌。這其實是將齊國將領杞梁的事情誤傳了。華周回到齊國後,因傷勢過重,沒過多久也死了。他的妻子悲痛萬分,比常人更加哀傷。《孟子》中說:“華周杞梁的妻子,善於痛哭她們的丈夫,以至於改變了齊國的風俗。”說的正是這件事。史臣寫詩讚道:“忠勇千秋想杞梁,頹城悲慟亦非常。至今齊國成風俗,嫠婦哀哀學孟薑。”
這是周靈王二十二年發生的事情。這一年發大水,穀水與洛水相互衝擊,黃河也泛濫成災,平地水深一尺多。晉侯討伐齊國的計劃因此被迫中止。
再說齊國的右卿崔杼,厭惡齊莊公的荒淫無道,巴不得晉軍前來討伐,好趁機發動政變。他已經和左卿慶封商議好,事成之後,平分齊國。但聽說晉軍因大水受阻,心中十分鬱悶。齊莊公有個近侍叫賈豎,曾經因為一點小事,被莊公鞭打了一百下。崔杼知道他心中懷恨,便用重金賄賂他,讓他把莊公的一舉一動都隨時報告給自己。崔杼究竟會做出什麼事來呢?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