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伍員,字子胥,是監利人。他身高一丈,腰粗十圍,眉毛寬達一尺,目光如電,擁有扛鼎拔山的勇力和經天緯地的才能。他是世子太師連尹伍奢的兒子,棠君伍尚的弟弟。伍尚和伍員都跟隨父親伍奢在城父。鄢將師奉楚平王之命,打算誘使伍氏兄弟入朝,先見到了伍尚,接著便請求麵見伍員。伍尚拿著父親的親筆信走進內室,給伍員看,說道:“父親僥幸免死,我們兄弟二人還能封侯,使者就在門外,弟弟你可以出去見見他。”伍員說:“父親能免死,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我們兄弟有什麼功勞,竟能封侯?這是在引誘我們。去了必定會被殺!”伍尚說:“父親有親筆信,怎麼會騙我們呢?”伍員說:“父親忠於國家,知道我一定會為他報仇,所以想讓我們都死在楚國,以絕後患。”伍尚說:“弟弟你這隻是猜測。萬一父親的信真是出於真心,我們背負不孝的罪名,如何說得過去?”伍員說:“兄長暫且安坐,弟弟我來占卜一下吉凶。”伍員布好卦象後,說道:“今日是甲子日,時辰是巳時,地支克日辰,五行之氣不相容。這表明國君欺騙臣子,父親欺騙兒子。去了就會被殺,哪裡會有封侯的好事呢?”伍尚說:“我不是貪圖侯爵,隻是想見見父親。”伍員說:“楚人害怕我們兄弟在外麵,一定不敢殺我們的父親。兄長如果貿然前往,那是加速父親的死亡。”伍尚說:“父子之間的親情,發自內心。若能見父親一麵,即便死了也心甘情願!”於是伍員仰天長歎道:“和父親一起被殺,對事情又有什麼幫助呢?兄長執意要去,弟弟我就此告辭了!”伍尚哭著問:“弟弟你要去哪裡?”伍員說:“誰能幫我報複楚國,我就追隨誰。”伍尚說:“我的智慧和能力,遠遠比不上弟弟你。我應該回楚國,你去其他國家。我以殉父為孝,你以複仇為孝。從此我們各自踐行自己的誌向,恐怕再也無法相見了!”伍員對著伍尚拜了四拜,權當永彆。伍尚擦乾眼淚,出去見鄢將師,說:“我弟弟不願接受封爵,我也沒法強迫他。”鄢將師隻好和伍尚一起登車。回到楚國見到楚平王後,楚平王把他們二人都囚禁了起來。伍奢看到伍尚獨自回到楚國,歎息道:“我就知道伍員不會來!”
費無極又上奏說:“伍員還在外麵,應該趕緊抓捕,晚了他就逃走了。”楚平王批準了他的奏請,立即派大夫武城黑率領二百精銳士兵,前去捉拿伍員。伍員打探到楚國的士兵來抓捕自己,哭著說:“我的父兄果然難以幸免了!”於是他對妻子賈氏說:“我想逃到其他國家,借兵為父兄報仇,沒辦法照顧你了,這可如何是好?”賈氏睜大眼睛看著伍員說:“大丈夫心懷父兄的仇恨,就像心肺被割一樣痛苦,哪有時間考慮婦人之事呢?你趕緊走吧,彆為我擔心!”說完,便走進房間上吊自殺了。伍員痛哭一場,用草席裹著妻子的屍體埋葬了。隨即收拾好包裹,身穿白色長袍,背弓佩劍離開了家。還沒過半天,楚國的士兵就到了,包圍了他的家,卻沒搜到伍員。他們估計伍員必定往東逃跑了,於是讓車夫飛速追趕。大約追出三百裡,在一片空曠無人的地方追上了伍員。伍員於是張弓搭箭,射死了車夫,又將箭搭上弦,準備射武城黑。武城黑害怕了,下車想要逃跑。伍員說:“本來想殺了你。暫且留你一條命回去報告楚王,如果想保存楚國的宗廟祭祀,就一定要留下我父兄的性命。否則,我必定滅掉楚國,親手砍下楚王的頭,來發泄我的仇恨!”武城黑抱頭鼠竄,回去報告楚平王,說“伍員已經提前逃走了”。楚平王大怒,立即命令費無極,將伍奢父子押到集市上斬首。臨刑前,伍尚唾罵費無極,指責他進讒言迷惑君主,殺害忠良。伍奢製止道:“遇到危難獻出生命,這是臣子的職責。忠奸自有公論,何必謾罵呢!隻是伍員沒來,我擔心楚國的君臣,從現在開始,再也不能安穩地吃早飯了。”說完,便伸長脖子受刑。圍觀的百姓,無不落淚。當天,天空昏暗,日色無光,悲風淒慘凜冽。史臣寫詩歎道:“慘慘悲風日失明,三朝忠裔忽遭坑。楚庭從此皆讒佞,引得吳兵入郢城。”
楚平王問:“伍奢臨刑時說了什麼怨言?”費無極說:“沒說彆的,隻是說伍員沒來,楚國的君臣不能安穩吃飯了。”楚平王說:“伍員雖然逃走了,但肯定沒走遠,應該繼續追捕。”於是派左司馬沈尹戍率領三千士兵,去追尋伍員的蹤跡。伍員逃到長江邊,心生一計,把自己穿的白袍掛在江邊的柳樹上,把一雙鞋子扔在江邊,換上草鞋,沿著江邊一直往下遊走。沈尹戍追到江邊,看到了他的袍子和鞋子,回去上奏說:“伍員不知去向。”費無極進言說:“我有個計策,可以斷了伍員的退路。”楚平王問:“什麼計策?”費無極回答說:“一方麵到處張貼榜文,無論什麼人,隻要能抓到伍員,就賞賜五萬石糧食,封上大夫爵位;窩藏或者放走他的,全家處斬。下令各關卡渡口,對來往行人嚴加盤查。另一方麵派使者通告各國諸侯,不得收留伍員。這樣他進退無路,即便一時抓不到他,他也勢單力孤,怎麼能成大事呢?”楚平王全都采納了他的計策。於是,畫下伍員的畫像,四處搜捕,各關隘查得十分嚴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伍員沿著江東下,一心想去吳國,無奈路途遙遠,一時難以到達。他忽然想到:“太子建逃到了宋國,我何不去投奔他呢?”於是朝著睢陽的方向前進。走到半路,忽然看見一群車馬迎麵而來。伍員懷疑是楚國的伏兵,不敢露麵,便躲在樹林裡觀察。原來是老朋友申包胥,他和伍員有八拜之交,這次是出使他國後回來,正好路過這裡。伍員趕忙從樹林裡出來,站在車的左邊。申包胥慌忙下車相見,問道:“子胥,你怎麼一個人走到這裡來了?”伍員把楚平王冤殺父兄的事情,哭訴了一遍。申包胥聽了,不禁動容,問道:“你現在打算去哪裡?”伍員說:“我聽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我要逃到其他國家,借兵討伐楚國,生吃楚王的肉,車裂費無極的屍體,才能消我心頭之恨!”申包胥勸說道:“楚王雖然無道,但他是君主;你家世代享受楚國的俸祿,君臣名分早已確定。怎麼能以臣子的身份去仇恨君主呢?”伍員說:“從前夏桀、商紂被他們的臣子誅殺,就是因為他們無道。楚王霸占兒媳,拋棄嫡長子,聽信讒言,殺害忠良,我借兵攻入郢都,是為楚國掃除汙穢,更何況還有骨肉之仇呢?如果不能滅掉楚國,我發誓絕不活在天地之間!”申包胥說:“我要是教你報複楚國,那就是不忠;要是教你不報仇,又讓你陷入不孝的境地。你好自為之吧!走吧!朋友之間的情誼,我一定不會泄露給彆人。然而你要是能顛覆楚國,我必定能保存楚國;你要是能危害楚國,我必定能讓楚國安寧。”伍員於是告彆申包胥繼續前行。
沒過多久,伍員到了宋國,找到了太子建,兩人抱頭痛哭,各自訴說楚平王的惡行。伍員問:“太子見過宋國國君了嗎?”太子建說:“宋國正發生內亂,君臣相互攻打,我還沒去拜見呢。”
原來,宋國國君名叫佐,是宋平公的寵妾所生。宋平公聽信宦官伊戾的讒言,殺了太子痤,立佐為太子。周景王十三年,宋平公去世,佐繼位,這就是宋元公。宋元公這個人,相貌醜陋且性格懦弱,私心重又不講信用。他厭惡世卿華氏勢力強大,便和公子寅、公子禦戎、向勝、向行等人,謀劃要除掉華氏。向勝把這個計劃泄露給了向寧,向寧和華向、華定、華亥關係很好,於是謀劃提前發動叛亂。華亥假裝生病,群臣都來探望。華亥趁機抓住公子寅和禦戎,將他們殺害,把向勝和向行囚禁在倉庫裡。宋元公聽說後,急忙駕車親自到華氏家門口,請求釋放向勝和向行。華亥不但不答應,還劫持了宋元公,索要太子和親近的大臣做人質,才肯答應釋放。宋元公說:“當年周王室和鄭國交換人質,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事。我把太子質押在你家,你家的兒子也應該質押在我這裡。”華氏商量後,把華亥的兒子華無戚、華定的兒子華啟、向寧的兒子向羅,質押在宋元公那裡。宋元公也召來太子欒,以及同母弟弟辰、公子地,質押在華亥家中。華亥這才釋放向勝和向行,跟著宋元公回朝。宋元公和夫人掛念太子欒,每天都要到華氏家,看著太子吃完飯才回去。華亥覺得這樣很不方便,想送太子回宮。宋元公很高興。向寧卻不同意,說:“之所以質押太子,就是因為不信任。如果人質回去了,災禍必然降臨。”宋元公聽說華亥反悔了,大怒,召來大司馬華費遂,準備率領甲士攻打華氏。華費遂說:“太子還在他們手裡,國君難道不考慮嗎?”宋元公說:“生死有命,我不能忍受這樣的恥辱!”華費遂說:“國君主意已定,老臣怎麼敢庇護自己的家族,違抗國君的命令呢?”當天就整頓好兵甲。宋元公於是把質押在自己這裡的華無戚、華啟、向羅,全部斬首,準備攻打華氏。華登和華亥向來關係很好,跑去把這件事告訴了華亥。華亥急忙召集自家的甲士迎戰,結果戰敗。向寧想殺了太子,華亥說:“得罪了國君,又殺他的兒子,彆人會怎麼議論我們。”於是把所有的人質都送了回去,和他的黨羽逃到了陳國。
華費遂有三個兒子,長子華貙,次子華多僚,華登是老三。華多僚和華貙一向不和,趁著華氏叛亂,在宋元公麵前進讒言說:“華貙實際上和華亥、華定是同謀,現在從陳國召回華登,就是要讓他做內應。”宋元公相信了,派宦官宜僚把這件事告訴華費遂。華費遂說:“這肯定是華多僚的讒言。國君既然懷疑華貙,那就把他趕走好了。”華貙的家臣張,隱約聽說了這件事,向宜僚詢問。宜僚不肯說。張拔出劍,說:“你要是不說,我就殺了你!”宜僚害怕了,把實情都告訴了他。張跑去告訴華貙,請求殺了華多僚。華貙說:“華登出逃,已經讓父親傷心了。我們兄弟再互相殘殺,還怎麼立足?我還是避開吧。”華貙去辭彆父親,張跟著他。正好華費遂從朝中出來,華多僚為他駕車。張一見,怒火中燒,拔出佩劍砍死了華多僚。他劫持華費遂一起逃出盧門,駐紮在南裡。又派人到陳國,召回華亥、向寧等人,一起謀劃叛亂。宋元公任命樂大心為大將,率兵包圍了南裡。華登前往楚國借兵,楚平王派薳越率領軍隊來救華氏。伍員聽說楚國的軍隊要來,說:“宋國不能呆了!”於是和太子建及其妻兒,往西逃到鄭國。有詩為證:“千裡投人未息肩,盧門金鼓又喧天。孤臣孽子多顛沛,又向滎陽快著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楚國的軍隊來救華氏,晉頃公也率領諸侯救援宋國。諸侯們不想和楚國交戰,便勸說宋國解除對南裡的包圍,放華亥、向寧等人逃到楚國,雙方就此罷兵。這是後話。
當時,鄭國的上卿公孫僑剛剛去世,鄭定公悲痛萬分。他一直知道伍員是三代忠臣之後,英勇非凡,而且此時晉國和鄭國關係和睦,都與楚國為敵,聽說太子建前來,非常高興,派使者安排他們住下,還提供豐厚的物資。太子建和伍員每次見到鄭定公,都會哭訴他們的冤情。鄭定公說:“鄭國兵力薄弱,人丁稀少,幫不上你們。你們想報仇,為什麼不找晉國謀劃呢?”太子建把伍員留在鄭國,自己親自前往晉國,拜見晉頃公。晉頃公詳細詢問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把他安排在館驛住下,召集六卿一起商議討伐楚國的事情。這六卿分彆是:魏舒、趙鞅、韓不信、士鞅、荀寅、荀躒。當時六卿掌握大權,彼此互不相讓,國君勢弱,晉頃公無法獨自做決定。其中隻有魏舒、韓不信有賢能的名聲,其餘四位卿都是貪圖權勢之輩,而荀寅尤其喜好賄賂。鄭國子產執政的時候,堅守禮儀與之對抗,晉國的卿大夫們都很忌憚他。等到遊吉接替子產執政,荀寅私下派人向遊吉索要財物,遊吉沒有答應,從此荀寅就對鄭國有了不滿。這時,荀寅暗中上奏晉頃公說:“鄭國在晉國和楚國之間搖擺不定,心思早就不穩了。現在楚國的世子在鄭國,鄭國肯定信任他。世子可以做內應,我們出兵滅掉鄭國,就把鄭國封給太子,然後再慢慢謀劃滅掉楚國,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晉頃公聽從了他的計謀,立即讓荀寅把這個計劃私下告訴太子建,太子建欣然答應。
太子建辭彆晉頃公,回到鄭國,和伍員商量這件事。伍員勸諫說:“從前秦國的將領子楊孫謀劃襲擊鄭國,事情沒成功,最後無處容身。人家真誠地對待我們,我們怎麼能算計他們呢?這是冒險的計策,絕對不行!”太子建說:“我已經答應晉國的君臣了。”伍員說:“不響應晉國,並沒有罪過。但要是算計鄭國,那就失去了信義,還怎麼做人呢?你一定要這麼做,災禍馬上就會降臨。”太子建貪圖得到鄭國,就沒有聽從伍員的勸諫,用自己的家財私下招募勇猛之士,又結交鄭定公身邊的人,希望他們能幫助自己。這些人接受了賄賂,相互勾結。因為晉國私下派人到太子建這裡,約定起事的日期,他們的陰謀漸漸泄露,於是有人秘密向鄭定公告發。鄭定公和遊吉商議後,邀請太子建到後花園遊玩,跟隨的人都不許進去。三杯酒過後,鄭定公說:“我好心收留太子,沒有絲毫怠慢,太子為什麼要算計我呢?”太子建說:“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鄭定公讓左右侍從當麵質問,太子建無法抵賴。鄭定公大怒,喝令力士,在宴席上抓住太子建,將他斬首;還誅殺了左右接受賄賂卻不告發的二十多人。
伍員在館驛裡,突然肉跳不止,說:“太子危險了!”不一會兒,太子建的隨從逃回驛館,說了太子被殺的事情。伍員立刻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逃出了鄭國都城。他想來想去,沒有地方可去,隻好前往吳國逃難。髯翁寫詩,單說太子建自取殺身之禍:“親父如仇隔釜鬵,鄭君假館反謀侵,人情難料皆如此,冷儘英雄好義心。”
再說伍子胥和公子勝,擔心鄭國派兵追捕,一路上白天躲藏,夜晚趕路,曆經千辛萬苦,其中的艱難困苦就不一一細說了。他們經過陳國,知道陳國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又向東走了幾天,漸漸靠近昭關。那座昭關,位於小峴山的西邊,兩山對峙,中間有個關口,是廬州到濠州的交通要道。出了這個關口,就是大江,順著水路可以通往吳國。昭關地勢險要,原本就設有官兵把守。近來因為要盤查伍子胥,特地派遣右司馬薳越,率領大軍駐紮在這裡。
伍子胥走到曆陽山,距離昭關大約還有六十裡的路程,他在茂密的樹林中停下休息,心中猶豫,徘徊不前。忽然,有一位老者拄著拐杖走來,徑直進入樹林,看到伍子胥,對他的相貌感到驚奇,於是走上前去作揖行禮。伍子胥也連忙回禮。老者問道:“您莫非是伍家的公子?”伍子胥大吃一驚,問道:“您怎麼會問到這個?”老者說:“我是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我年輕時就憑借醫術在各國遊曆,如今年老了,隱居在這裡。幾天前,薳將軍有點小病,邀請我去診治,我在關上看到懸掛著伍子胥的畫像,和您長得非常相似,所以才這麼問。您不必隱瞞,我家就在山後,請移步過去,我們可以好好商量商量。”伍子胥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和公子勝跟著東皋公一起走。大約走了幾裡路,看到一個茅草屋組成的村莊,東皋公作揖請伍子胥進去。走進草堂,伍子胥再次行禮。東皋公急忙回禮說:“這裡還不是您能安心停留的地方。”又帶著他們走到草堂後麵西邊,走進一個小小的籬笆門,穿過一片竹園,竹園後麵有三間土屋,門很小。伍子胥低頭走進去,裡麵擺放著床和茶幾,左右開著小窗戶透光,東皋公請伍子胥坐在上座。伍子胥指著公子勝說:“有小主公在這裡,我應該在旁邊陪著。”東皋公問:“這是誰?”伍子胥說:“這就是楚國太子建的兒子,名叫勝。我其實就是伍子胥。因為您是德高望重的長者,所以不敢隱瞞實情。我有父兄的深仇大恨,發誓要報仇雪恨,希望您不要泄露!”東皋公就讓公子勝坐在上座,自己和伍子胥東西相對而坐。他對伍子胥說:“老夫我隻有治病救人的本事,哪有傷害彆人的心思呢!您在這裡住一年半載,也不會有人察覺。但是昭關防守非常嚴密,公子您要怎麼過關呢?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才能確保沒有危險。”伍子胥跪下說:“先生有什麼辦法能幫我擺脫困境?日後我一定會重重報答您!”東皋公說:“這裡偏僻,沒有人來,公子暫且安心留下。讓我想想辦法,送你們君臣過關。”伍子胥道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東皋公每天都用好酒好菜款待他們,就這樣過了七天,卻一直沒有提到過關的事情。伍子胥於是對東皋公說:“我心中懷著深仇大恨,度日如年,在這裡拖延,感覺就像死人一樣。先生您高義,難道不體諒我的心情嗎?”東皋公說:“我已經考慮成熟了,隻是在等一個人還沒來。”伍子胥心中充滿疑惑,猶豫不決。這天夜裡,他睡不著覺。想要辭彆東皋公繼續前行,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招來災禍。想要再住下去,又擔心耽誤時間,而且不知道要等的人是誰。他翻來覆去地思考,輾轉反側,心裡像被芒刺紮著一樣難受。他一會兒躺下,一會兒又起來,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不知不覺東方已經發白。這時,隻見東皋公敲門進來,看到伍子胥,驚訝地說:“您的胡須和鬢發,怎麼突然變了顏色?難道是憂愁思慮導致的嗎?”伍子胥不相信,拿起鏡子一照,發現自己的頭發已經變得蒼白!世人傳說伍子胥過昭關,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這可不是亂說的。)伍子胥把鏡子扔到地上,痛哭道:“事情還沒做成,頭發卻已經斑白,天啊,天啊!”東皋公說:“您不要悲傷,這反而是您的好兆頭啊。”伍子胥擦著眼淚問:“為什麼說是好兆頭?”東皋公說:“您相貌雄偉,很容易被人認出來。現在胡須和鬢發突然變白,一時間很難分辨,可以瞞過普通人的眼睛。況且我等的朋友,我已經請來了,我的計劃可以實施了。”伍子胥問:“先生的計劃是什麼?”東皋公說:“我的朋友複姓皇甫,名訥,住在西南七十裡的龍洞山。這個人身高九尺,眉毛寬八寸,和您有點相像。讓他假扮成您,您扮成他的仆人,倘若我的朋友被抓住,在他們爭論的時候,您就可以趁機衝過昭關了。”伍子胥說:“先生的計劃雖然好,但是連累了您的朋友,我心裡過意不去!”東皋公說:“這沒關係,後麵自有解救的辦法,我已經和我的朋友詳細說過了。他也是個慷慨仗義的人,爽快地答應了,您不必擔心。”說完,就派人去把皇甫訥請到土屋裡,和伍子胥見麵。伍子胥一看,果然有幾分相像,心中非常高興。東皋公又拿來藥湯給伍子胥洗臉,改變他的臉色。等到黃昏時分,讓伍子胥脫下白色的衣服,給皇甫訥穿上。又給伍子胥穿上緊身的粗布衣服,扮成仆人的樣子。羋勝也換了衣服,打扮成農家小孩的模樣。伍子胥和公子勝對著東皋公拜了四拜,說:“日後如果有出頭的日子,一定會重重報答您!”東皋公說:“老夫同情您遭受冤屈,所以想幫您逃脫,哪裡是指望回報呢!”伍子胥和公子勝跟著皇甫訥,連夜朝著昭關走去,黎明時分就到了,正好趕上開關。
再說楚國將領薳越,嚴守關門,下令:“凡是從北方來要向東過關的人,一定要仔細盤查清楚,才允許過關。”關前畫有伍子胥的麵貌用來查對,真可謂是“水泄不通,連鳥都飛不過”。皇甫訥剛到關門,關卒看到他的樣子,和畫像很相似,身上又穿著白色的喪服,而且還有驚慌害怕的神情,立刻把他攔住,進去報告薳越。薳越飛奔出關,遠遠望去,說:“就是他!”喝令左右一起動手,把皇甫訥押到關上。皇甫訥假裝不知道怎麼回事,隻是請求放了他。那些守關的將士,以及關前後的百姓,一開始聽說抓到了伍子胥,都紛紛跑過來看熱鬨。伍子胥趁著關門大開,帶著公子勝,混在眾人當中,一來當時場麵混亂,二來他的裝扮和之前不同,三來伍子胥臉色變了,胡須和鬢發都白了,模樣看起來和之前大不一樣,一時間沒人認出來,四來大家都以為伍子胥已經被抓住了,也就不再仔細盤查了),就這樣擠擠挨挨,混出了關門。正所謂:“鯉魚脫卻金鉤去,擺尾搖頭再不來。”有詩為證:“千群虎豹據雄關,一介亡臣已下山,從此勾吳添勝氣,郢都兵革不能閒。”
再說楚國將領薳越,想要把皇甫訥捆綁起來拷打,逼他招供,然後押解到郢都。皇甫訥分辨說:“我是龍洞山下的隱士皇甫訥。打算跟著老朋友東皋公出關到東邊遊玩,並沒有冒犯什麼,為什麼要抓我?”薳越聽他的聲音,心想:“伍子胥目光如閃電,聲音像洪鐘。這個人雖然相貌相近,但是聲音低小,難道是一路上風餐露宿,導致變成這樣的嗎?”正在疑惑的時候,忽然有人報告“東皋公來了”。薳越讓人把皇甫訥押到一邊,邀請東皋公進來,兩人按照賓主之禮坐下。東皋公說:“老漢我想出關到東邊遊玩,聽說將軍抓到了逃亡的臣子伍子胥,特地來道賀!”薳越說:“小兵抓到一個人,長得像伍子胥,但是他不肯承認。”東皋公說:“將軍和伍子胥父子,都在楚國朝廷為官,難道還不能辨彆真假嗎?”薳越說:“伍子胥目光如閃電,聲音像洪鐘。這個人眼睛小,聲音尖細,我懷疑是他長期憔悴,失去了原來的樣子。”東皋公說:“老漢我和伍子胥也見過一麵,請把這個人交給我辨認一下,就知道真假了。”薳越讓人把原來的囚犯帶到麵前。皇甫訥看到東皋公,立刻喊道:“您和我約定出關,為什麼不早點來?害得我受辱!”東皋公笑著對薳越說:“將軍弄錯了!這是我的同鄉好友皇甫訥。我們約好一起出遊,約定在關前見麵,沒想到他先走了一程。將軍如果不信,我這裡有過關的文牒,怎麼能誣陷他是逃亡的臣子呢?”說完,就從袖子裡拿出文牒,遞給薳越看。薳越非常慚愧,親自解開皇甫訥的綁繩,擺上酒席為他壓驚,說:“這是小兵認人不清,千萬不要見怪!”東皋公說:“這是將軍為朝廷執法,老夫怎麼會怪您呢。”薳越又拿出金銀布帛相贈,作為他們東遊的盤纏。兩人道謝後下了關。薳越繼續號令將士,像之前一樣嚴密防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再說伍子胥過了昭關,心中暗自高興,快步前行。沒走幾裡路,遇到一個人,伍子胥認出他姓左名誠,現在是昭關負責打更巡邏的小吏。他原本是城父人,曾經跟隨伍家父子打獵,所以對伍子胥認得很清楚。左誠看到伍子胥,大吃一驚,說:“朝廷正在四處捉拿公子,公子您怎麼過的關?”伍子胥說:“主公知道我有一顆夜光珠,向我索要,這顆珠子已經落到彆人手裡,我正要去取回來,剛剛已經向薳將軍稟報過了,承蒙他放我出來。”左誠不相信,說:“楚王有命令:‘放走公子的人,全家處斬。’我請公子和我一起暫時回關上,問清楚主將,才能放行。”伍子胥說:“如果見到主將,我說夜光珠已經交給你了,恐怕你難以解釋清楚。不如做個人情放我走,日後也好相見。”左誠知道伍子胥英勇,不敢違抗,於是放他向東走去,自己回到關上,隱瞞了這件事。
伍子胥急忙趕路,來到鄂渚,遠遠望去,大江茫茫浩浩,波濤萬頃,卻沒有船可以渡江。伍子胥前麵被大水阻攔,後麵又擔心追兵,心中十分危急。忽然,他看見有一個漁翁乘船,從下遊逆流而上,伍子胥高興地說:“上天不絕我的命啊!”於是急忙喊道:“漁父,渡我過江!漁父,快點渡我過江!”那個漁翁剛要把船靠岸,卻看見岸上又有人走動,於是放聲唱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伍子胥聽了歌,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朝著下遊沿著江邊快步跑去,跑到蘆葦洲,用蘆葦把自己隱藏起來。過了一會兒,漁翁把船靠岸,卻沒看到伍子胥,又放聲唱道:“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伍子胥和羋勝從蘆葦叢中鑽出來,漁翁急忙招呼他們。兩人踩著石頭登上船,漁翁用竹篙一點,小船輕快地劃動著槳,飄飄悠悠地離開了岸邊。不到一個時辰,就到達了對岸。
漁翁說:“昨天夜裡我夢見將星墜落在我的船上,老漢我就知道一定會有不尋常的人要渡江,所以劃船出來,沒想到遇到了您。看您的容貌,肯定不是普通人,可以如實告訴我,不要隱瞞。”伍子胥於是說出了自己的姓名。漁翁聽了,感歎不已,說:“看您麵帶饑色,我去拿點吃的給您,您稍微等一下。”漁翁把船係在綠楊樹下,進村去拿吃的,過了很久都沒回來。伍子胥對公子勝說:“人心難測,怎麼知道他不會召集人手來抓我們?”於是又躲到蘆花深處。過了一會兒,漁翁拿著麥飯、鮑魚羹和一瓦罐漿水,來到樹下,卻沒看到伍子胥,於是高聲喊道:“蘆中人!蘆中人!我不是貪圖利益的人!”伍子胥這才從蘆葦叢中出來答應。漁翁說:“知道您又餓又困,特地去拿吃的,為什麼要躲避呢?”伍子胥說:“我的性命現在就掌握在您手裡了。因為憂患太多,心裡慌慌張張的,怎麼敢不躲避呢?”漁翁把食物遞過去,伍子胥和公子勝飽餐了一頓。臨走時,伍子胥解下佩劍送給漁翁,說:“這是先王賜給我家的,我的祖父和父親佩戴了三代。劍上有七星,價值百金,用這個來報答您的恩情。”漁翁笑著說:“我聽說楚王有命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賞賜五萬石糧食,封上大夫爵位。’我不貪圖上卿的賞賜,難道會貪圖您這把價值百金的劍嗎?而且‘君子沒有劍就不能出行’,這是您所需要的,我沒有什麼用處。”伍子胥說:“您既然不接受這把劍,希望您能告訴我您的姓名,以便日後報答!”漁翁生氣地說:“我因為您含冤受屈,所以渡您過江。您用日後報答來討好我,這不是大丈夫的行為!”伍子胥說:“您雖然不指望報答,但我心裡怎麼能安心呢?”堅持要問他的姓名。漁翁說:“今天我們相遇,您在逃避楚國的災難,我在放走楚國的逃犯,還要姓名乾什麼呢?況且我以劃船為生,在波浪中討生活,就算有姓名,又怎麼能再見麵呢?萬一哪天有緣再相逢,我就喊您‘蘆中人’,您喊我‘漁丈人’,這就足以作為標記了。”伍子胥於是高興地拜謝。剛走了幾步,又轉身對漁翁說:“如果後麵有追兵趕來,不要泄露我的行蹤。”就因為這轉身的一句話,結果斷送了漁翁的性命。要知道後麵發生了什麼事,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