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越王勾踐想要在越國境內訪求美女,獻給吳王,文種獻上一計:“希望大王挑選身邊近侍一百人,再混雜一些善於相麵的人,讓他們帶著相麵之術,在國內四處遊曆。遇到容貌出眾的女子,就記下她們的姓名和住址,然後從中挑選,還愁找不到合適的人嗎?”勾踐聽從了這個計策。半年之中,上報的美女,何止二十多人。勾踐又派人複查,從中選出兩位尤其出眾的,還繪製了她們的畫像呈送上來。這兩位美女是誰呢?正是西施和鄭旦。
西施是苧蘿山下一位砍柴人的女兒。苧蘿山有東西兩個村子,村裡大多是姓施的人家。西施住在西村,所以用“西”字來加以區彆。鄭旦也在西村,與西施家相鄰,兩家都臨江而居。她們每天都會一起到江邊浣紗,那如鮮花般嬌豔的容顏相互映襯,簡直就像並蒂綻放的芙蓉。勾踐命令範蠡用百金分彆聘娶她們。西施和鄭旦穿上綺羅製成的華服,乘坐著掛有重重帷幕的車子。越國百姓仰慕美人的名聲,都爭著想一睹她們的風采,紛紛來到郊外迎候,道路都因此堵塞了。
範蠡於是將西施和鄭旦安置在彆館,傳下命令:“想要見美人的,先交一文錢。”設下錢櫃收錢,轉眼間就裝滿了。美人登上朱樓,憑欄而立,從樓下望去,仿佛是天仙在雲端漫步。美人在郊外停留了三天,收到的金錢不計其數,範蠡將這些錢全部運到府庫,充作國家費用。勾踐親自送美人到土城另居,派年老的樂師教導她們歌舞,學習儀容舉止,等她們技藝學成後,才敢送她們前往吳國。這是周敬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勾踐在位的第七年。)
前一年,齊景公杵臼去世,幼子荼繼承了王位。這一年,楚昭王軫也去世了,世子章繼位。當時楚國正多事之秋,晉國的國政又走向衰敗,齊國自從晏嬰去世,魯國因為孔子離去,國家都不再強盛,隻有吳國的強大,天下第一。夫差憑借著強大的兵力,有吞並山東各國的野心,諸侯們沒有不畏懼他的。
單說齊景公,他的夫人燕姬,生的兒子夭折了。眾多庶出的公子中,有六人,陽生年紀最大,荼年紀最小。荼的母親鬻姒出身低賤,但深受齊景公寵愛。齊景公愛屋及烏,格外疼愛荼,稱他為安孺子。齊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已經七十多歲了,卻不肯立世子,想等安孺子長大後再立。沒想到他一病不起,於是囑托世臣國夏、高張,讓他們輔佐荼成為國君。
大夫陳乞,向來與公子陽生結交,他擔心陽生被誅殺,就勸說陽生出逃躲避。陽生於是和他的兒子壬以及家臣闞止,一同逃到了魯國。齊景公果然派國夏、高張二人驅逐各位公子,把他們遷到萊邑。齊景公去世後,安孺子荼即位,國夏、高張二人在左右把持朝政。陳乞表麵上順從他們,內心卻很忌恨。於是,陳乞在各位大夫麵前謊稱:“高國二人有陰謀,想要除掉原來的大臣,改用安孺子的黨羽。”大夫們相信了他的話,都向陳乞討教對策。陳乞便和鮑牧帶頭,率領各位大夫的家兵,一起攻打高國二人,殺死了高張,國夏逃到了莒國。
於是,鮑牧擔任右相,陳乞擔任左相,立了國書、高無平來延續國夏、高張兩家的祭祀。安孺子才幾歲,言行都由彆人做主,無法獨立執政。陳乞有心要擁立公子陽生,暗中派人到魯國召回陽生。陽生夜裡到達齊國郊外,把闞止和兒子壬留在郊外,自己獨自入城,藏在陳乞家中。陳乞假稱祭祀祖先,邀請各位大夫到家中共享祭祀後的食物。大夫們都來了。鮑牧在彆處飲酒,最後才到。
陳乞等眾人坐定後,便說道:“我新近得到一批精良的鎧甲,請大家一同觀賞。”眾人都說:“願意觀賞。”於是,幾個力士背著一個巨大的口袋從內門出來,走到堂前。陳乞親自打開口袋,隻見一個人從口袋裡探出頭來,眾人一看,原來是公子陽生。大家都大為驚訝。陳乞扶著陽生出來,讓他麵向南站立,對各位大夫說:“‘立兒子以年長的為優先’,這是古今通用的準則。安孺子年幼,不能勝任國君之位。如今我奉鮑相國的命令,請大家改事年長的公子。”鮑牧瞪大眼睛說:“我根本沒有這個謀劃,你怎麼能誣陷我呢?你以為我喝醉了嗎?”陽生向鮑牧作揖說:“國家的廢立之事,哪個國家沒有呢?隻要符合道義就行。大夫衡量一下道義是否可行,何必問有沒有這個謀劃呢?”陳乞沒等他說完,就強行拉著鮑牧下拜。各位大夫不得已,都向北麵叩頭行禮。陳乞和各位大夫歃血定盟。車乘已經準備好,大家簇擁著陽生上車入朝,登上殿堂即位,這就是齊悼公。當天就把安孺子遷到宮外,將他殺害了。
齊悼公懷疑鮑牧不想擁立自己,就向陳乞詢問。陳乞也忌恨鮑牧的地位在自己之上,於是暗中誣陷鮑牧與各位公子有勾結,說不殺掉鮑牧,國家終究不會安寧。於是,齊悼公又誅殺了鮑牧,立鮑息為繼承人,以延續鮑叔牙的祭祀。從此,陳乞獨自在齊國為相。國人見齊悼公誅殺無辜之人,頗有怨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再說齊悼公有個妹妹,嫁給了邾子益做夫人。邾子益傲慢無禮,與魯國關係不和睦。魯國上卿季孫斯向魯哀公進言,率領軍隊攻打邾國,攻破了邾國,抓住了邾子益,把他囚禁在負瑕。齊悼公大怒,說:“魯國抓住邾國國君,這是欺負齊國啊。”於是派使者向吳國請求出兵,相約一同攻打魯國。夫差高興地說:“我正想在山東地區試試兵力,現在有理由了!”於是答應了齊國出兵的請求。
魯哀公非常害怕,立刻釋放了邾子益,讓他回到邾國,還派人向齊國謝罪。齊悼公派大夫公孟綽向吳王辭謝,說:“魯國已經服罪,不敢勞煩大王的軍隊了。”夫差生氣地說:“吳國軍隊的行動,全聽齊國指揮,吳國難道是齊國的附屬國嗎?我要親自到齊國去,問問前後兩次命令不同的原因。”喝令公孟綽退下。魯國聽說吳王對齊國發怒,於是派人向吳國示好,反過來約吳王一同攻打齊國。夫差欣然同意,立即起兵,與魯國一起攻打齊國,包圍了齊國的南部邊境。齊國舉國震驚,都認為是齊悼公無端招來敵寇,怨言更加厲害。
當時陳乞已經去世,他的兒子陳恒執政。陳恒趁著國人不滿,對鮑息說:“你為什麼不做大事,對外解除吳國的怨恨,對內報家門之仇呢?”鮑息推辭說自己做不到。陳恒說:“我替你去做。”於是,趁著齊悼公檢閱軍隊的時候,陳恒獻上毒酒,毒死了齊悼公,然後以悼公生病去世為由向吳軍報喪說:“貴國承受天命,我國國君有罪,於是突然得了重病,上天代大王進行了誅殺。希望大王憐憫,不要讓我國社稷覆滅,我們願意世世代代侍奉貴國。”夫差於是班師退兵,魯國的軍隊也撤回了。國人都知道齊悼公死於非命,但因為畏懼並討好陳氏,沒有人敢說。陳恒擁立悼公的兒子壬,這就是齊簡公。齊簡公想要分散陳氏的權力,於是任命陳恒為右相,闞止為左相。前人評論說齊國的災禍都起源於齊景公。有詩歎道:“從來溺愛智逾昏,繼統如何亂弟昆?莫怨強臣與強寇,分明自己鑿凶門。”
當時越王勾踐訓練美女已經三年,她們的技藝和姿態都達到了儘善儘美的程度。勾踐用珠幌裝飾她們,讓她們乘坐寶車,她們所經過的街道,遠近都能聞到香風。又安排美婢旋波、移光等六人作為侍女,派相國範蠡把她們進獻給吳國。夫差從齊國回到吳國,範蠡進宮拜見,再次叩首說:“東海賤臣勾踐,感激大王的恩德,不能親自率領妻妾侍奉在大王左右。於是在國內四處搜尋,得到兩位擅長歌舞的女子,派我這個陪臣把她們送到王宮,來做灑掃之類的雜役。”
夫差遠遠望見,以為是神仙下凡,頓時心醉神迷。伍子胥勸諫說:“我聽說‘夏朝因妹喜而滅亡,商朝因妲己而滅亡,周朝因褒姒而滅亡。’美女,是導致國家滅亡的禍根,大王不能接受!”夫差說:“喜好美色,是人的共同心理。勾踐得到這樣的美女不自己享用,卻進獻給我,這正是他對吳國儘忠的證明。相國不要懷疑。”於是接受了這兩位美女。
西施和鄭旦都是絕色佳人,夫差對她們都十分寵愛。而西施更為妖豔善媚,尤其受寵。從此,西施獨占了歌舞方麵的魁首,住在姑蘇台上,獨享專房之寵,她出入的禮儀規製,堪比妃後。鄭旦住在吳宮,嫉妒西施得寵,鬱鬱寡歡,不得誌,過了一年就去世了。夫差很哀傷,把她葬在黃茅山,還立了祠堂祭祀她。這都是後話了。
且說夫差寵愛西施,命令王孫雄在靈岩山上專門建造了館娃宮,宮中銅鑄的溝渠,玉石做的欄杆,都用珠玉裝飾,作為美人遊玩休息的地方。還建造了“響屧廊”。什麼是響屧呢?屧就是鞋,在廊下的地麵鑿空,把大甕平鋪在下麵,上麵覆蓋厚木板,讓西施和宮女們穿著鞋子在上麵行走,發出錚錚的聲音,所以叫響屧。)如今靈岩寺圓照塔前的小斜廊,就是當年的舊址。高啟寫過《館娃宮》一詩:“館娃宮中館娃閣,畫棟侵雲峰頂開;猶恨當時高未極,不能望見越兵來!”王禹偁也有《響屧廊》一詩:“廊壞空留響屧名,為因西子繞廊行;可憐伍相終屍諫,誰記當時曳履聲!”
山上還有玩花池、玩月池。又有一口井,名叫吳王井,井水清澈碧綠,西施有時對著井水梳妝,夫差就站在旁邊,親自為她梳理頭發。還有一個洞叫西施洞,夫差和西施曾一起坐在裡麵。洞外的石頭上有小坑窪,如今俗稱西施跡。夫差還曾和西施在山巔彈琴,如今那裡還有琴台。夫差又讓人在香山種植香料,讓西施和其他美人乘船去采摘香料。如今從靈岩山向南望去,有一條筆直如箭的水道,俗稱箭涇,就是當年采香涇的舊址。還有采蓮涇,在郡城東南,是吳王和西施采蓮的地方。又在城中開鑿了一條大濠溝,從南一直通到北,吳王乘坐掛著錦帆的船在上麵遊玩,所以叫做錦帆涇。高啟有詩寫道:“吳王在日百花開,畫船載樂洲邊來;吳王去後百花落,歌吹無聞洲寂寞。花開花落年年春,前後看花應幾人?但見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墮行塵。年年風雨荒台畔,日暮黃鸝腸欲斷;豈惟世少看花人,從來此地無花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城南還有長洲苑,是吳王遊獵的地方。另外還有魚城養魚,鴨城蓄養鴨子,雞陂飼養雞,酒城釀造美酒。夫差還曾和西施在西洞庭的南灣避暑,南灣有十多裡長,三麵都是山,隻有南麵像門闕一樣。吳王說:“這個地方可以消夏。”因此取名為消夏灣。張羽也有《蘇台歌》:“館娃宮中百花開,西施曉上姑蘇台。霞裙翠袂當空舉,身輕似展淩風羽。遙望三江水一杯,兩點微茫洞庭樹。轉麵凝眸未肯回,要見君王射麋處。城頭落日欲棲鴉,下階戲折棠梨花;隔岸行人莫倚盼,乾將莫邪光粲粲。”
夫差自從得到西施後,就把姑蘇台當作自己的家,一年四季隨意出遊,音樂聲不斷,流連忘返。隻有太宰伯嚭和王孫雄常常侍奉在他左右,伍子胥求見,往往被夫差推辭不見。
越王勾踐聽說吳王夫差寵愛西施,每天沉迷於遊樂,就又和文種謀劃。文種說:“我聽說‘國家以百姓為根本,百姓以糧食為天。’今年莊稼歉收,粟米價格將會上漲,大王可以向吳國請求借糧,來救濟百姓的饑荒。如果上天要拋棄吳國,就一定會答應我們的請求。”勾踐立刻命令文種帶著厚重的禮物賄賂伯嚭,讓他引見自己去見吳王。
吳王在姑蘇台的宮殿裡召見了文種,文種再次叩拜請求說:“越國地勢低窪,水旱災害頻繁,年成不好,百姓饑餓困苦。希望能從大王這裡借太倉的一萬石糧食,來解救眼前的饑餓,明年糧食成熟,我們一定按時奉還。”夫差說:“越王已經向吳國稱臣,越國百姓的饑餓,就是吳國百姓的饑餓,我何必吝嗇儲存的糧食,不去救濟他們呢?”當時伍子胥聽說越國使者來了,也跟著來到蘇台,得以見到吳王。等聽到吳王答應越國借糧的請求,他又勸諫說:“不行,不行!如今的形勢,不是吳國占有越國,就是越國占有吳國。我看越王派使者來,並非真的因為饑餓困苦而借糧,而是想讓吳國的糧食空虛。借給他們,不會增加他們對我們的親近;不借給他們,也不至於結仇,大王不如拒絕他們。”
吳王說:“勾踐曾被囚禁在我國,在我馬前奔走,諸侯們沒有不知道的。如今我恢複了他的國家,對他有再生之恩,他也不斷向我們進貢,難道還會有背叛的擔憂嗎?”伍子胥說:“我聽說越王早起晚睡,體恤百姓,培養士人,一心想報複吳國。大王現在又輸送糧食幫助他,我擔心不久之後,姑蘇台就會成為麋鹿出沒的地方了。”吳王說:“勾踐已經稱臣,哪有臣子攻打君主的道理?”伍子胥說:“商湯討伐夏桀,周武王討伐商紂王,難道不是臣子攻打君主嗎?”
伯嚭在旁邊大聲斥責伍子胥:“相國說話太過分了,我們大王怎麼能和桀紂相比呢?”接著又上奏說:“我聽說葵邱之盟時,有禁止阻止鄰國購買糧食的規定,這是為了體恤鄰國。何況越國是我們貢品的來源呢?明年糧食成熟,讓他們如數償還,對吳國沒有損失,還能對越國有恩德,有什麼可害怕而不做的呢?”夫差於是借給越國一萬石糧食,對文種說:“我違背群臣的意見,把糧食借給越國,等年成豐收時,你們一定要償還,不可失信!”文種再次叩拜說:“大王憐憫越國,救濟我們的饑荒,我們怎敢不遵守約定。”
文種帶著一萬石糧食回到越國,越王非常高興,群臣都高呼“萬歲!”勾踐立即把這些糧食分發給國內的貧民,百姓們無不歌頌他的恩德。
第二年,越國糧食大豐收。越王勾踐問文種:“我要是不償還吳國的糧食,就會失信於人;可要是償還,又會損耗越國而有利於吳國。這該怎麼辦呢?”文種回答說:“應該挑選優質的粟米,蒸熟後再還給他們。他們喜愛我們的粟米,就會拿去播種,這樣我們的計謀就成了。”越王采用了這個計策,按照當初借的數量,把蒸熟的穀子還給了吳國。吳王感歎道:“越王真是守信用的人啊!”又看到這些穀子顆粒粗大,不同於尋常,就對伯嚭說:“越國土地肥沃,他們的種子很好,可以分給百姓去種植。”於是,吳國國內都用了越國的粟種。結果,這些種子都沒有發芽,吳國百姓遭遇了嚴重的饑荒。夫差還以為是土地不同的緣故,卻不知道粟種是被蒸熟了的。文種的這個計策可真是夠狠的!這是周敬王三十六年發生的事。)
越王聽說吳國鬨饑荒,百姓困苦,就想趁機出兵攻打吳國。文種勸諫說:“時機還沒到,吳國的忠臣還在呢。”越王又詢問範蠡,範蠡回答說:“時機不遠了!希望大王加緊訓練軍隊,等待時機。”越王問:“作戰的裝備還沒準備好嗎?”範蠡說:“善於作戰的人,一定有精銳的士卒,而精銳的士卒必須具備過人的技藝。大的方麵是熟練使用劍戟,小的方麵是精通弓弩。如果沒有高明的師傅教導,就無法達到儘善儘美的程度。我聽說南林有個女子,精通劍戟之術;還有個楚國人叫陳音,擅長使用弓矢,大王可以聘請他們來。”越王於是分彆派了兩名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聘請處女和陳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單說那個處女,沒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她生長在深林之中,在荒無人煙的野外長大,沒有師傅教導,卻天生擅長擊刺之術。使者到了南林,傳達了越王的命令,處女立刻跟隨使者向北出發。走到山陰道上的時候,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翁,站在車前問道:“來的人莫非是南林處女?你有什麼劍術,竟敢接受越王的聘請?我想見識見識!”處女說:“我不敢隱瞞,還請您指教!”老翁隨即折下林子裡的竹子,就像摘腐朽的草一樣輕鬆,想用竹子刺處女。竹子折斷了,末梢掉在地上,處女馬上撿起竹梢,反過來刺老翁。老翁突然飛上樹,變成了一隻白猿,長嘯一聲就離開了。使者們都覺得很驚奇。
處女見到越王,越王賜她坐下,詢問擊刺的方法。處女說:“內心要充滿精神力量,外表卻要顯得安逸閒適。看上去像溫柔的女子,發起攻擊時卻像凶猛的老虎。擺好架勢,觀察對手的氣勢,全神貫注地投入戰鬥。行動敏捷得像飛奔的兔子,身形如同影子般難以捉摸,縱橫往來,讓人來不及眨眼。掌握了我這套方法的人,一個人可以抵擋百人,百人可以抵擋萬人。大王如果不信,我願意一試。”越王命令一百名勇士,拿著戟來刺處女。處女接連擋開他們的戟,還把戟扔了回去。越王這才信服,讓她去教導軍士,接受她教導的軍士有三千人。一年多以後,處女告辭回到南林,越王再次派人去請她,她卻已經不在了。有人說:“這是上天想要興越滅吳,所以派神女下凡傳授劍術,來幫助越國。”
再說那個楚國人陳音,因為殺了人,為躲避仇家逃到了越國。範蠡看到他射箭百發百中,就向越王推薦,聘請他做射師。越王問陳音:“我想知道弓弩是怎麼發明的?”陳音回答說:“我聽說弩是由弓演變來的,弓又是從彈弓發展而來,而彈弓的發明源於古代的一位孝子。在古代,人們生活質樸,餓了就吃鳥獸,渴了就喝露水,死了就用白茅包裹,扔在荒野裡。有個孝子不忍心看到父母的屍體被禽獸吃掉,就製作了彈弓來守護。當時還為此編了一首歌謠:‘斷木續竹,飛土逐肉。’到了神農皇帝的時候,他把弦綁在木頭上做成弧,削尖木頭做成箭,以此在四方樹立威嚴。有個叫弧父的人,出生在楚國的荊山,他從小就沒見過父母,從兒時起就練習使用弓矢,百發百中。他把這門技藝傳給了羿,羿又傳給了逢蒙,逢蒙傳給了琴氏。琴氏認為諸侯相互征伐,弓矢不足以製服敵人,於是把弓橫過來,加上臂撐,安裝上機關,增加了發射的力量,這就是弩。琴氏把弩的製作方法傳給了楚國的三位諸侯,楚國從此世世代代用桃弓棘矢來防禦鄰國。我的先輩從楚國學到了這門技藝,到現在已經傳了五代了。弩箭所指之處,鳥來不及飛,獸來不及逃。大王可以試試!”越王也派了三千名士兵,讓陳音在北郊之外教導他們。陳音傳授了連弩的發射方法,三支箭可以連續射出,讓人防不勝防。三個月後,士兵們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後來陳音生病去世,越王厚葬了他,還把那座山命名為陳音山。這都是後話了。髯仙有詩歎道:“擊劍彎弓總為吳,臥薪嘗膽淚幾枯;蘇台歌舞方如沸,遑問鄰邦事有無。”
伍子胥聽說越王在訓練武藝,就求見夫差,流著淚說:“大王相信越國已經臣服順從,可如今越國任用範蠡,日夜訓練士卒,劍戟弓矢等技藝都非常精良。一旦他們趁我們疏忽進攻,我們國家就大禍臨頭了。大王如果不信,為什麼不派人去偵察一下呢?”夫差果然派人去探聽越國的情況,詳細了解了處女和陳音的事情,回來報告給夫差。夫差對伯嚭說:“越國已經歸服了,他們還訓練軍隊,想乾什麼呢?”伯嚭回答說:“越國承蒙大王賜給土地,沒有軍隊就無法守衛。訓練軍隊,本就是守國的常規之事,大王何必懷疑呢?”夫差始終放心不下,於是有了出兵攻打越國的想法。
話分兩頭。再說齊國的陳氏,世代深得民心,早就懷有篡奪國家大權的野心。到陳恒繼位後,謀反的意圖更加急迫,隻是忌憚高氏、國氏的黨羽還很多,就想把他們全部除掉。於是,陳恒向齊簡公上奏說:“魯國和我們是鄰國,卻和吳國一起攻打齊國,這個仇不能忘記。”齊簡公相信了他的話。陳恒趁機推薦國書做大將,高無平、宗樓做副將,大夫公孫夏、公孫揮、閭丘明等人都隨軍出征。他們出動了一千輛戰車,陳恒親自送軍隊出征,軍隊駐紮在汶水邊上,發誓要滅掉魯國才回去。
當時孔子在魯國,正在刪述《詩》《書》。一天,他的弟子琴牢,字子張,從齊國來到魯國,拜見老師。孔子詢問齊國的事情,得知齊國軍隊已經到了邊境,大驚道:“魯國是我的祖國,如今遭受兵禍,不能不救!”於是問眾弟子:“誰能替我出使齊國,阻止齊國攻打魯國呢?”子張、子石都願意去,孔子沒有答應。子貢離開座位問道:“我可以去嗎?”孔子說:“可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貢當天就告辭出發,到了汶水邊上,求見陳恒。陳恒知道子貢是孔子門下的高徒,這次來肯定有遊說的話,就預先擺出嚴肅的臉色等著他。子貢卻神態坦然地走進來,旁若無人。陳恒迎接他相見,坐定後,問道:“先生來這裡,是為魯國當說客的吧?”子貢說:“我來這裡,是為齊國,不是為魯國。魯國是個很難攻打的國家,相國為什麼要攻打它呢?”陳恒說:“魯國怎麼難攻打了?”子貢說:“魯國的城牆又薄又矮,護城河又窄又淺,國君軟弱,大臣沒有才能,士兵不熟悉作戰,所以說‘難伐’。依我看,相國不如攻打吳國。吳國城牆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寬又深,武器精良鋒利,還有良將守城,這才容易攻打。”陳恒生氣地說:“你說的難易,完全顛倒了常理,我實在不明白。”子貢說:“請讓旁人回避,我給相國解釋。”陳恒於是讓隨從退下,向前靠近,請教子貢。
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外部,就攻打弱小的國家;憂患在內部,就攻打強大的國家。’我私下觀察相國的處境,您和各位大臣並非同心同德。如今攻破弱小的魯國,功勞都歸各位大臣,相國卻沒有份,大臣們的勢力會越來越大,相國您就危險了!要是把軍隊轉移到吳國,大臣們在外麵被強敵困擾,相國就能在齊國獨攬大權,這難道不是最方便的計策嗎?”陳恒臉色立刻緩和了,高興地問道:“先生的話,說到我心坎裡去了。可是軍隊已經到了汶水邊上,如果轉而攻打吳國,彆人會懷疑我,怎麼辦呢?”子貢說:“您隻要按兵不動,我請求到南方去見吳王,讓他救援魯國,攻打齊國。這樣一來,您再和吳國交戰,就不愁沒有理由了。”陳恒大喜,就對國書說:“我聽說吳國要攻打齊國,我們的軍隊先駐紮在這裡,不可輕易行動。打探好吳國人的動靜,必須先打敗吳國軍隊,然後再攻打魯國。”國書答應了,陳恒於是回到齊國。
再說子貢日夜兼程趕到東吳,拜見吳王夫差,說道:“吳國和魯國聯合攻打齊國,齊國恨得咬牙切齒。如今齊國軍隊已經到了汶水邊上,準備攻打魯國,接下來肯定會打到吳國。大王為什麼不攻打齊國,去救援魯國呢?打敗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再收服擁有千輛兵車的魯國,威風超過強大的晉國,吳國就可以稱霸了。”夫差說:“之前齊國答應世世代代侍奉吳國,我因此撤兵。可現在他們不來朝貢,我正打算去問罪。但又聽說越王勤於政務,訓練軍隊,有圖謀吳國的心思,我想先攻打越國,再攻打齊國也不晚。”子貢說:“不行!越國弱小,齊國強大,攻打越國利益小,放過齊國禍患大。害怕弱小的越國,卻躲避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追逐小利,卻忘記大患,這不是明智;既不勇敢又不明智,怎麼能稱霸呢?大王要是擔心越國,我請求到東方去見越王,讓他親自帶著武器,跟隨您出征,怎麼樣?”夫差非常高興,說:“要是真能這樣,那是我的心願。”
子貢辭彆吳王,向東前往越國。越王勾踐聽說子貢要來,派人提前清掃道路,到郊外三十裡迎接,把他安排在上等的館舍,恭敬地問道:“我們這個偏僻的東海小國,怎麼敢煩勞您這位高賢遠道而來呢?”子貢說:“我是來向您吊喪的!”勾踐再次叩拜,問道:“我聽說‘禍與福是鄰居’。先生來吊喪,對我來說反而是福,請您說說原因。”子貢說:“我剛才去見吳王,勸說他救援魯國,攻打齊國,吳王懷疑越國要圖謀他,打算先對越國下手。沒有報複彆人的想法,卻讓人懷疑,這是笨拙;有報複彆人的想法,卻讓人知道,這是危險。”勾踐驚訝地直起身子,長跪問道:“先生怎麼救我?”子貢說:“吳王驕傲又喜歡阿諛奉承,太宰伯嚭專權又善於進讒言。您用貴重的器物取悅他們,用謙卑的言辭儘到禮數,親自率領一支軍隊,跟隨他們去攻打齊國。如果他們戰敗,吳國從此就會削弱;如果他們戰勝,吳王必然會有稱霸諸侯的野心,會出兵攻打強大的晉國。這樣一來,吳國就會有破綻,越國就可以趁機行動了。”勾踐再次叩拜說:“先生的到來,真是上天的恩賜。就像讓死人複活,讓白骨長肉,我怎敢不接受您的教導!”於是,勾踐贈送給子貢黃金百鎰、寶劍一口、良馬二匹。子貢堅決推辭,沒有接受。
子貢回去見吳王,報告說:“越王感激大王讓他得以保全的恩德,聽說大王對他有疑慮,非常恐懼,早晚就會派使者來謝罪了。”夫差讓子貢住在館舍裡,過了五天,越國果然派文種來到吳國,在吳王麵前叩首說:“東海賤臣勾踐,承蒙大王不殺之恩,得以繼續祭祀宗廟,即使肝腦塗地,也無法報答!如今聽說大王主持正義,討伐強國,拯救弱國,所以派我文種,獻上先王收藏的精良鎧甲二十套,還有‘屈盧’矛、‘步光’劍,來犒勞軍吏。勾踐想請問出征的日期,他將挑選全國的三千名勇士,跟隨您出征。勾踐願意身披戰甲,手持兵器,親自衝鋒陷陣,死也無所畏懼。”夫差非常高興,就召來子貢,問道:“勾踐果然是守信用的人啊。他想率領三千名勇士,跟隨我去攻打齊國,先生覺得可以嗎?”子貢說:“不行。征用大量的人,還要役使他們的國君,這太過分了。不如接受他的軍隊,推辭他國君親自出征。”夫差聽從了這個建議。
子貢辭彆吳國,又向北前往晉國,拜見晉定公,說道:“我聽說‘沒有長遠的考慮,就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如今吳國攻打齊國的日子不遠了。如果吳國戰勝,必然會和晉國爭奪霸主之位,您應該整頓軍隊,休養士卒,等待時機。”晉侯說:“我一定接受您的教導。”等子貢回到魯國的時候,齊國軍隊已經被吳國打敗了。不知道吳國是怎麼打敗齊國的,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