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穀孫臏下山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穀孫臏下山

第八十七回 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穀孫臏下山(1 / 2)

衛國人公孫鞅,本是衛國國君的旁支親屬,他一直熱衷於刑名之學。由於看到衛國國勢弱小,覺得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便前往魏國,希望能在相國田文手下謀得差事。然而,田文已經去世,公叔痤接替了相國之位,公孫鞅於是投身到公叔痤門下。

公叔痤深知公孫鞅的賢能,舉薦他擔任中庶子一職。每逢有重大事務,公叔痤必定會與公孫鞅商議。公孫鞅出謀劃策,無不切中要害,公叔痤對他極為賞識,本打算舉薦他擔任更高的職位,可還沒來得及實施,公叔痤就病倒了。

魏惠王親自前往探望病情,見公叔痤病勢沉重,奄奄一息,便流著淚問道:“公叔您這一病,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把國家托付給誰呢?”公叔痤回答說:“中庶子衛鞅,雖然年紀輕輕,卻著實是當世的奇才。您要是把國家交給他治理,他的能力勝過我十倍!”魏惠王聽後,沉默不語。

公叔痤又接著說:“您要是不任用衛鞅,那就一定要殺了他,千萬不能讓他離開魏國。否則,他一旦被其他國家任用,必定會成為魏國的大患。”魏惠王應道:“好。”

魏惠王上車離開後,感歎道:“公叔痤的病真是太重了,竟然讓我把國家托付給衛鞅,還說‘不用就殺了他’。衛鞅能有多大能耐?這豈不是糊塗話嗎?”

魏惠王走後,公叔痤把衛鞅叫到床頭,對他說:“我剛剛在國君麵前是這麼說的。我希望國君任用你,可國君不同意,我又說如果不用就殺了你,國君也答應了。我向來是先考慮國君,後考慮臣子,所以先把這些告訴了國君,現在又來告訴你。你一定要趕緊離開,以免遭禍!”

衛鞅卻鎮定地說:“國君既然不能聽從相國的建議任用我,又怎麼會聽從相國的建議殺我呢?”他最終沒有離開。

大夫公子卬與衛鞅交情很好,公子卬又向魏惠王舉薦衛鞅,可魏惠王終究還是沒有任用他。

此時,衛鞅聽聞秦孝公下令招攬賢才,於是離開魏國,前往秦國。他設法求見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景監與衛鞅談論國家大事,發現他才能出眾,便向秦孝公舉薦了他。

秦孝公召見衛鞅,詢問治國之道。衛鞅曆數伏羲、神農、堯、舜等上古帝王的事跡來回答,話還沒說完,秦孝公就睡著了。第二天,景監入宮拜見,秦孝公責備他說:“你推薦的那個人,就是個狂妄之徒!他說的那些話迂腐空洞,毫無用處,你為什麼要舉薦他?”

景監退朝後,對衛鞅說:“我把先生推薦給國君,是想投國君所好,希望能讓先生得到重用。可你為什麼要用那些迂腐無用的言論,去打擾國君呢?”衛鞅說:“我本期望國君能施行帝道,看來國君沒有領悟。希望能再拜見國君一次,換個說法試試。”景監說:“國君心情不悅,不到五天之後,可不能再提這事。”

過了五天,景監又對秦孝公說:“我的那位門客,話還沒說完,他自己請求再次拜見您,希望您能答應。”秦孝公再次召見衛鞅,衛鞅詳細陳述了夏禹劃分土地、製定賦稅,以及商湯、周武王順應天命、得民心的事跡。秦孝公說:“你確實見多識廣,記憶力超群,然而古今情況不同,你所說的這些,目前還不太適用。”於是揮手讓衛鞅退下。

景監事先在宮門等候,見衛鞅從宮中出來,迎上去問道:“今天你說得怎麼樣?”衛鞅說:“我用王道勸說國君,還是不符合他的心意。”景監生氣地說:“君主得到賢能之士任用,就像獵人整理好弓箭,從早到晚都盼著能捕獲獵物。怎麼能舍棄眼前能見效的方法,卻去效法遠古帝王的做法呢?先生還是算了吧!”

衛鞅說:“我之前沒有摸透國君的心思,擔心他誌向高遠,而我的話過於淺陋,所以先試探一下。現在我已經了解了。如果能再讓我見國君一麵,我就不擔心不能說服他了。”景監說:“先生兩次進言,兩次都讓國君不高興,我哪裡還敢再多嘴,惹國君發怒呢?”

第二天,景監入朝謝罪,不敢再提衛鞅。景監回到住處,衛鞅問道:“你有沒有再為我向國君進言?”景監說:“沒有。”衛鞅說:“可惜啊!國君隻是下達了求賢的命令,卻不能任用賢才,我要離開了。”景監問:“先生要去哪裡?”衛鞅說:“天下六國紛爭不斷,難道就沒有比秦君更求賢若渴的君主嗎?就算沒有,難道就沒有比你更能委屈求全舉薦賢才的人嗎?我要去尋找這樣的人。”景監說:“先生暫且稍安勿躁,再等五天,我再去說。”

又過了五天,景監進宮侍奉秦孝公。秦孝公正在飲酒,忽然看到一隻鴻雁飛過,他停下酒杯,歎了口氣。景監上前問道:“國君看著鴻雁歎氣,這是為什麼呢?”秦孝公說:“從前齊桓公說過:‘我得到管仲,就像鴻雁有了翅膀。’我下令求賢已經好幾個月了,卻沒有一個奇才到來。就像這鴻雁,空有衝天的誌向,卻沒有飛翔的資本,所以我才歎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景監回答說:“我的門客衛鞅,自稱有帝道、王道、霸道三種治國之術。之前他講述帝王之事,您認為迂腐遙遠,難以采用。現在他還有霸道之術想獻給您,希望您能抽出片刻時間,聽他把話說完。”秦孝公聽到“霸道”二字,正中下懷,立刻命令景監馬上召見衛鞅。

衛鞅進宮後,秦孝公問道:“聽說你衛鞅進宮後,秦孝公問道:“聽說你有霸道之術,為什麼不早點教給我呢?”衛鞅回答說:“我不是不想說。隻是霸道之術與帝王之術不同。帝王之道在於順應民情,而霸道之術,必然會違背民情。”

秦孝公聽後,勃然大怒,按著劍柄,臉色大變,說:“霸道之術,怎麼就一定違背人情呢?”衛鞅回答說:“琴瑟的音調不協調,就必須改弦重新彈奏。政令不進行變革,就無法治理好國家。百姓往往隻看重眼前的安逸,不顧及長遠的利益。他們可以在事成之後一同享受成果,但在事情開始謀劃時,卻很難與他們商議。就像管仲輔佐齊國,在內政中融入軍令,把國家劃分為二十五個鄉,讓士、農、工、商四類百姓各自堅守自己的職業,徹底改變了齊國原有的製度。這哪裡是普通百姓樂意聽從的呢?等到國內政治成效顯著,外敵也被製服,君主享有美名,百姓也能獲利,這時大家才知道管仲是天下難得的人才。”

秦孝公說:“你如果真有管仲那樣的才能,我怎麼敢不把國家托付給你,聽從你的建議呢?但不知道你的辦法是什麼?”衛鞅回答說:“國家不富裕,就無法用兵;軍隊不強大,就無法戰勝敵人。要想使國家富裕,沒有比鼓勵農耕更好的辦法;要想使軍隊強大,沒有比鼓勵作戰更好的辦法。用豐厚的獎賞來引誘百姓,百姓就知道該追求什麼;用嚴厲的懲罰來威懾百姓,百姓就知道害怕什麼。賞罰一定要講信用,政令一定要堅決執行,這樣還不能使國家富強的,從來沒有過。”

秦孝公說:“說得好!這些辦法我能施行。”衛鞅又說:“富強的辦法,沒有合適的人來施行不行;有了合適的人,任用卻不專一,也不行;任用專一了,卻又被彆人的言論所迷惑,三心二意,還是不行。”秦孝公又說:“說得對。”

衛鞅請求退下,秦孝公說:“我正想詳細了解你的辦法,你怎麼突然要退下呢?”衛鞅回答說:“希望您能深思三天,主意拿定了,然後我才敢把話說完。”

衛鞅出朝後,景監又責備他說:“多虧國君再三稱好,你為什麼不趁著這個機會,把心裡的想法全部說出來,卻又要國君深思三天,這不是要挾國君嗎?”衛鞅說:“國君的心意還不堅定,不這樣做,恐怕他中途會改變主意。”

到了第二天,秦孝公派人來召見衛鞅,衛鞅推辭說:“我已經和國君說好了,不到三天之後,不敢去拜見。”景監又勸他不要推辭,衛鞅說:“我一開始就和國君約定好了,如果現在自己失信,日後還怎麼取信於國君呢?”景監這才信服。

到了第三天,秦孝公派人用車來迎接衛鞅。衛鞅再次入宮拜見,秦孝公賜座,虛心請教,態度十分懇切。衛鞅於是詳細講述了秦國政務應當變革的事情。兩人一問一答,一連持續了三天三夜,秦孝公毫無倦意。

隨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左庶長,賜給他一處上等的住宅,黃金五百鎰,並曉諭群臣:“今後國家政務,全部聽從左庶長施行。有違抗的,就和違抗聖旨一樣!”群臣都恭敬領命。

衛鞅於是製定變法的法令,把條款呈給秦孝公,兩人商議妥當。法令還沒來得及張貼公布,衛鞅擔心百姓不相信,不會馬上遵照執行。於是,他讓人取來一根三丈長的木頭,立在鹹陽城的南門,派官吏看守,並下令說:“有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賞給他十金。”

百姓們前來圍觀的很多,大家心裡都感到懷疑和奇怪,猜不透其中的意思,沒有人敢去搬。衛鞅說:“百姓們都不肯搬,難道是嫌賞金少嗎?”於是又更改命令,把賞金加到五十金。眾人越發疑惑了。

有一個人站出來說:“秦國的法令向來沒有重賞,現在突然有這樣的命令,一定有什麼用意。就算得不到五十金,難道還沒有一點微薄的賞賜嗎?”於是扛起木頭,徑直走到北門立好。百姓們像一堵牆一樣跟著圍觀。官吏跑去報告衛鞅,衛鞅把那個人召來,誇獎他說:“你真是個良民,能聽從我的命令!”隨即取出五十金賞給他,說:“我終究不會對你們百姓失信。”

集市上的人互相傳告,都說左庶長令出必行,大家都預先互相告誡。第二天,新法令頒布,集市上的人聚集觀看,無不驚訝得咋舌。這是周顯王十年發生的事。)

隻見新法令上寫道:

一、定都:秦國的土地,沒有比鹹陽更優越的了。鹹陽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有千裡堅固的城防。現在應當遷都鹹陽,永久奠定帝王之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建縣:凡是境內的村鎮,全部合並為縣。每個縣設置縣令、縣丞各一人,負責推行新法;不稱職的,根據情節輕重治罪。

三、辟土:凡是郊外的荒地,隻要不是車馬通行的必經之路以及田間的小道,都責令附近的居民開墾成農田。等莊稼成熟後,按照步數丈量為畝,照常繳納田租。六尺為一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步長超過六尺的,以欺詐論處,沒收田地充公。

四、定賦:所有賦稅都按照田畝征收,不再采用井田製中十分抽一的製度。所有田地都歸國家所有,百姓不能私自占有尺寸土地。

五、本富:男子耕種,女子紡織,糧食和布帛生產得多的,稱為良民,免除他們一家的勞役;懶惰而貧窮的,沒收為官家奴仆。在道路上倒垃圾的,以惰農論處;對工商業者則加重征稅。百姓家中有兩個成年男子的,就責令他們分家,各自繳納丁錢;不分家的,一個人要繳納兩份賦稅。

六、勸戰:官爵按照軍功來評定,能夠斬殺一個敵人首級的,就賞賜爵位一級;後退一步的,立即斬首。功勞多的人授予高爵位,車馬服飾任憑他們華美,不受限製;沒有功勞的人,即使家境富裕,也隻能穿粗布衣服,乘坐小牛車。宗室成員根據軍功的多少來確定親疏關係,作戰沒有功勞的,就削去他們的宗室籍,和普通百姓一樣。凡是有私下爭鬥的,不論是非曲直,一律處斬。

七、禁奸:五家組成一保,十家相互連保,互相監督。一家有過錯,其他九家要舉報;不舉報的,十家連坐,都要處以腰斬之刑。能夠告發奸人的,與戰勝敵人的獎賞相同。告發一個奸人,可得爵位一級;私自藏匿罪人的,與罪人同罪。客舍留宿客人,必須查驗客人的憑證,沒有憑證的不許留宿。凡是百姓中有一人犯罪,連同他的家人都要沒收為官奴。

八、重令:政令一經頒布,不論貴賤,一律遵照執行;有不遵守的,殺頭示眾。

新法令頒布後,百姓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不方便,有的說方便。衛鞅把這些人全部拘押到官府,斥責他們說:“你們聽到法令,就應當遵照執行。說不方便的,是阻撓法令的刁民;說方便的,也是諂媚法令的人。這些都不是良民!”於是把他們的姓名全部登記下來,流放到邊境去當戍卒。大夫甘龍、杜摯私下議論新法,被罷官貶為平民。從此,百姓們在路上相遇,隻能用眼神示意,不敢隨便說話。

衛鞅於是征發大量的民夫和士兵,在鹹陽城中建造宮殿,選定日子遷都。太子駟不願意遷都,還說變法不好。衛鞅生氣地說:“法令不能推行,往往是上麵的人帶頭違反。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對他施加刑罰;如果赦免他,又不符合法令。”於是向秦孝公進言,把太子的罪過歸到他的老師身上。將太傅公子虔處以割鼻之刑,太師公孫賈處以臉上刺字之刑。

百姓們相互議論說:“太子違反法令,他的老師都不免受刑,更何況其他人呢?”衛鞅知道民心已經穩定,選定日子遷都。雍州的大姓人家遷徙到鹹陽的,有幾千家。秦國被劃分為三十一個縣,開墾了大量的田地,賦稅增加了一百多萬。

衛鞅常常親自到渭水邊審理囚犯,一天之內就誅殺了七百多人,渭水都被染成了紅色,哭聲遍野,百姓們晚上睡覺,夢中都充滿恐懼。從那以後,秦國路不拾遺,國家沒有盜賊,倉庫糧食充足,百姓們在對外作戰中勇敢無畏,但不敢私下爭鬥。秦國變得富強,天下沒有能與之相比的。

於是秦國出兵攻打楚國,奪取了商於之地,在武關之外,拓展了六百多裡的土地。周顯王派遣使者冊封秦國為方伯,諸侯們都紛紛前來祝賀。


最新小说: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 崩鐵:黑塔女士這麼看我怎麼辦? 詭異降臨:死亡室友的深夜來電 謝太太的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