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龐涓與太子申起兵討伐韓國,行軍路過外黃時,有個平民徐生求見太子。太子問道:“先生屈尊來見我,有什麼要教導我的嗎?”徐生說:“太子此次出征,是為了討伐韓國。我這兒有百戰百勝的策略,太子想聽聽嗎?”太子申說:“這正是我樂意聽聞的。”徐生說:“太子您想想,自己的財富能超過魏國,地位能超過魏王嗎?”太子申說:“沒有能超過的了!”徐生說:“如今太子親自率軍攻打韓國,就算幸運取勝,財富也超不過魏國,地位也超不過魏王;萬一失敗了,那該怎麼辦呢?沒有失敗的隱患,卻有稱王的榮耀,這就是我所說的百戰百勝之術。”太子申說:“說得好!我聽從先生的教導,馬上班師回朝。”徐生說:“太子雖然認同我的話,但肯定不會這麼做。就好比一人烹煮食物,眾人都想分一杯羹。如今想從太子這兒獲利的人太多了,太子即便想回師,又有誰會聽從呢?”徐生說完便告辭離開了。
太子申下令準備班師,龐涓卻說:“大王把三軍托付給太子,還沒見勝負就匆忙班師,這和戰敗有什麼區彆?”眾將領也都不想空手而歸。太子申無法自己做決定,於是繼續率軍前進,直逼韓國都城。韓哀侯派人向齊國告急,請求齊國出兵救援。
齊宣王召集眾多大臣,詢問道:“救韓國和不救韓國,哪個做法對呢?”相國騶忌說:“韓國和魏國相互爭鬥,這是鄰國的幸事,不如不救。”田忌和田嬰都說:“如果魏國戰勝韓國,那災禍必然會殃及齊國,救韓國才是正確的。”唯獨孫臏沉默不語。宣王問:“軍師一言不發,難道救與不救這兩個策略都不對嗎?”孫臏回答說:“是的。魏國自恃強大,前年攻打趙國,今年又攻打韓國,他們心裡難道會一時忘記齊國嗎?如果不救,就是放棄韓國來增強魏國,所以說不救不對。魏國剛攻打韓國,韓國還沒有疲憊,我們就去救援,這是我們代替韓國承受戰爭,韓國享受安寧,而我們遭受危險,所以說救也不對。”宣王問:“那該怎麼辦?”孫臏回答說:“為大王考慮,應該答應韓國一定會救援,讓他們安心。韓國知道有齊國救援,必然會全力抵抗魏國,魏國也必然會全力攻打韓國。我們等魏國疲憊了,再慢慢率軍前往,攻打疲憊的魏國來保全危急的韓國,這樣用力少而功效大,難道不比前兩個策略好嗎?”宣王鼓掌稱讚:“好。”於是答應韓國使者,說:“齊國的救兵很快就到。”
韓昭侯非常高興,於是全力抵抗魏國。前後交鋒五六次,韓國都沒有取勝,又派使者前往齊國,催促救兵。齊國再次任用田忌為大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領五百輛戰車去救韓國。田忌又想直接前往韓國,孫臏說:“不行,不行!我們之前救趙國,都沒有到趙國去,如今救韓國,怎麼能去韓國呢?”田忌問:“軍師的意思,打算怎麼做?”孫臏說:“化解紛爭的辦法,在於攻打敵人必定要救援的地方。如今的計策,隻有直接攻打魏國都城。”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於是命令三軍一起向魏國進發。
龐涓接連擊敗韓國軍隊,即將逼近韓國新都時,突然接到本國警報,說:“齊國軍隊又侵犯魏國邊境,希望元帥趕緊班師!”龐涓大驚,立刻傳令從韓國撤兵回魏國,韓國軍隊也沒有追擊。孫臏知道龐涓即將到來,對田忌說:“三晉的士兵向來勇猛而輕視齊國,齊國被稱為怯懦之國,善於作戰的人會根據這種形勢加以引導。《兵法》上說:‘急行軍百裡去爭利的,會使上將受挫;急行軍五十裡去爭利的,軍隊隻有一半能按時到達。’我們的軍隊深入魏國境內,應該偽裝出弱小的樣子來引誘他們。”田忌問:“怎麼引誘他們呢?”孫臏說:“今天我們設置十萬個灶,明天後天逐漸減少,他們看到軍灶突然減少,必然會認為我們的士兵膽怯逃跑,逃亡的人超過一半,就會日夜兼程來追逐利益。他們的士氣必然驕傲,兵力必然疲憊,我們就能用計策戰勝他們。”田忌聽從了孫臏的計策。
再說龐涓的軍隊向西南行進,他心裡想著韓國軍隊屢次戰敗,正好可以繼續進攻,卻被齊國人乾擾,破壞了他的成功,心中十分憤怒。等到了魏國境內,得知齊國軍隊已經離開了。看到齊國軍隊留下的安營痕跡,地方非常寬廣,派人清點軍灶,足足有十萬個,龐涓驚訝地說:“齊國軍隊竟然這麼多,不可輕視!”第二天又到了前一天的營地,查看軍灶隻剩下五萬多個,第三天,軍灶隻剩下三萬個。龐涓高興地拍手說:“這是魏王的洪福啊!”太子申問:“軍師還沒看到敵人的情況,為什麼這麼高興?”龐涓回答說:“我本來就知道齊國人向來怯懦,如今進入魏國境內才三天,士兵逃亡已經超過一半了,他們還敢拿起武器與我們對抗嗎?”太子申說:“齊國人多狡詐,軍師一定要格外小心。”龐涓說:“田忌他們這次是自己來送死,我雖然不才,但願意生擒田忌等人,來洗刷桂陵之戰的恥辱。”當下傳令:挑選精銳士兵兩萬人,與太子申分為兩隊,日夜兼程,步兵都留在後麵,讓龐蔥率領緩慢前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臏時刻派人打探龐涓的消息,回報說:“魏國軍隊已經過了沙鹿山,不分晝夜,兼程前進。”孫臏屈指計算路程,傍晚必定到達馬陵。那馬陵道在兩山中間,溪穀幽深狹窄,適合設伏。道路旁邊樹木茂密,孫臏隻挑選了一棵特彆粗大的樹留下,其餘的樹都砍倒,橫七豎八地堆在路上,阻塞道路。然後把那棵大樹向東的樹乾砍白,用黑煤寫上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上麵還橫著寫了四個字:“軍師孫示。”命令部將袁達和獨孤陳,各挑選五千名弓弩手,埋伏在左右兩邊,吩咐說:“隻要看到樹下有火光,就一起放箭。”又命令田嬰率領一萬士兵,在離馬陵三裡的地方埋伏,隻等魏國軍隊過去,就從後麵截殺。安排妥當後,孫臏自己和田忌率領軍隊遠遠地駐紮,準備接應。
再說龐涓一路打聽,得知齊國軍隊離得不遠,恨不得一步追上,隻顧催促行軍。來到馬陵道時,正好日落西山,當時是十月下旬,又沒有月色。前軍回報:“有砍倒的樹木堵塞道路,難以前進。”龐涓嗬斥道:“這是齊國軍隊怕我們追擊,所以設下這個計策。”正想指揮士兵搬開木頭開路,忽然抬頭看見樹上砍白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字跡,但天色昏暗看不清楚。他命令士兵取火照明。眾士兵一起點起火來。龐涓在火光下看得清清楚楚,大驚說:“我中了被砍去雙腳的孫臏的計了!”急忙命令士兵:“趕快撤退!”話還沒說完,袁達和獨孤陳兩支伏兵,看到火光,萬箭齊發。箭像暴雨一樣射來,士兵大亂。龐涓身負重傷,料想無法逃脫,歎息說:“我恨自己沒有殺了這個被砍去雙腳的人,才成就了這小子的名聲!”於是抽出佩劍自刎而死。龐英也中箭身亡。被射死的士兵不計其數。史官有詩寫道:
昔日偽書奸似鬼,今宵伏弩妙如神;
相交須是懷忠信,莫學龐涓自隕身!
從前龐涓下山時,鬼穀先生曾說:“你一定會因為欺騙彆人的事,反過來被彆人欺騙。”龐涓用假書信的手段,欺騙孫臏並砍去他的雙腳,如今也受到孫臏的欺騙,中了減灶之計。鬼穀先生還說:“遇馬而瘁。”龐涓果然死在馬陵。算起來龐涓在魏國做官到身死,剛好十二年,正應了馬兜鈴花開十二朵的預兆。由此可見鬼穀先生的占卜,細微之處都能應驗,神妙莫測。
當時太子申在後麵的隊伍,聽說前軍失利,慌忙紮營不敢前進。沒想到田嬰的軍隊,反而從後麵殺來,魏國士兵心驚膽戰,無人敢戰,各自四散逃命。太子申勢單力薄,被田嬰生擒,綁在車裡。田忌和孫臏率領大軍前來接應,殺得魏國軍隊屍橫遍野,各種兵器都被齊國繳獲。田嬰獻上太子申立功,袁達和獨孤陳獻上龐涓父子的屍首立功。孫臏親手砍下龐涓的頭顱,掛在車頭上。齊國軍隊大獲全勝,凱旋而歸。當晚太子申害怕受辱,也自刎而死。孫臏不禁歎息。
大軍行進到沙鹿山,正好遇到龐蔥率領的步兵,孫臏讓人挑起龐涓的頭顱給他們看,龐蔥的步兵不戰而潰。龐蔥下車叩頭請求饒命,田忌想一並殺了他。孫臏說:“作惡的隻有龐涓一人,他的兒子都無罪,何況他的侄子呢?”於是把太子申和龐英的屍體交給龐蔥,讓他回去告訴魏王:“趕緊上表朝貢,不然齊國軍隊再來,國家就保不住了。”龐蔥連連答應著離開了。這是周顯王二十八年發生的事。)
田忌等人班師回朝,齊宣王非常高興,設宴犒勞,親自為田忌、田嬰、孫臏敬酒。相國騶忌,想到自己以前私下接受魏國賄賂,想要陷害田忌的事,心裡不免愧疚,於是稱病重,派人交還相印。齊宣王於是任命田忌為相國,田嬰為將軍,孫臏依舊擔任軍師,還加封了大的城邑。孫臏堅決推辭不接受。他親手抄錄祖父孫武的《兵書》十三篇,獻給宣王說:“我作為一個受過刑罰的人,承蒙您破格任用,如今上能報答主上的恩情,下能報個人的仇怨,我的心願已經滿足了。我所學的都在這本書裡,留下我也沒什麼用,希望能有一片閒山,作為我養老的地方!”宣王留不住他,於是把石閭之山封給他。孫臏在山裡住了一年多,一天晚上突然不見了,有人說鬼穀先生度他出世了。這是後話。武成王廟有《孫子讚》寫道:
孫子知兵,翻為盜憎;刖足銜冤,坐籌運能。
救韓攻魏,雪恥揚靈;功成辭賞,遁跡藏名。
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再說齊宣王把龐涓的頭顱懸掛在國門示眾,以彰顯國威。派人向諸侯報捷,諸侯無不震驚恐懼。韓國和趙國的國君,尤其感激齊國的救兵之恩,親自前來朝賀。宣王想和韓國、趙國合兵攻打魏國,魏惠王非常害怕,也派使者前來求和,並請求到齊國朝拜。齊宣王約請三晉的國君,一同在博望城相會,韓國、趙國、魏國沒有敢違抗的。三位國君同時前來朝見,齊國在天下聲名大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宣王於是自恃強大,沉迷於酒色,在城內修築雪宮,用來設宴作樂。在郊外開辟四十裡作為苑囿,用來打獵。又聽信一些文學遊說之士的話,在稷門設立左右講室,聚集了數千遊客其中像騶衍、田駢、接輿、環淵等七十六人,都賜予宅第,封為上大夫),每天隻知道高談闊論,不務實際政務。寵臣王歡等人掌握大權,田忌多次勸諫,宣王都不聽,田忌最終鬱鬱而死。
一天,宣王在雪宮設宴,大肆陳列女樂。忽然有一個婦人,額頭寬闊,眼睛深陷,鼻子高聳,喉嚨粗大,駝背肥頸,手指修長,腳很大,頭發像秋草一樣,皮膚黝黑如漆,穿著破舊的衣服,從外麵走進來,聲稱“想見齊王”。武王攔住她問:“你這個醜婦人是誰,竟敢來見大王!”醜婦說:“我是齊國無鹽人,複姓鐘離,名春,四十多歲了,還沒嫁出去。聽說大王在離宮遊玩設宴,特地來求見,希望能進入後宮,做些灑掃的活兒。”左右的人都捂著嘴笑著說:“這真是天下臉皮最厚的女子!”於是奏報給宣王。宣王召她進來。群臣中陪宴的人,看到她的醜陋模樣,也都忍不住發笑。
宣王問:“我宮中妃嬪侍女已經齊備,如今你這個婦人容貌醜陋,鄉裡都容不下你,卻以平民身份想求見大國之君,難道有什麼特殊才能嗎?”鐘離春回答說:“我沒有特殊才能,隻有隱語之術。”宣王說:“你試著施展隱語之術,為我猜猜看。如果說得不對,就斬首。”鐘離春於是瞪大雙眼,露出牙齒,多次舉手,拍著膝蓋呼喊:“危險啊,危險啊!”宣王不明白她的意思,問群臣,群臣也沒人能回答。宣王說:“鐘離春,到前麵來,給我說明白。”鐘離春叩頭說:“大王赦免我的死罪,我才敢說。”宣王說:“赦免你無罪。”鐘離春說:“我瞪大雙眼,是替大王看烽火的變化;露出牙齒,是替大王懲治拒絕進諫的嘴巴;舉手,是替大王趕走讒佞的臣子;拍膝蓋,是替大王拆除遊玩設宴的高台。”
宣王大怒說:“我哪有這四點過失?你這個村婦胡說八道!”喝令將她斬首。鐘離春說:“請讓我說明大王的四點過失,然後再受刑。我聽說秦國任用商鞅,國家因此富強,不久就會出兵函穀關,與齊國爭勝,齊國必定首先遭受禍患,大王國內沒有良將,邊境防備逐漸鬆弛,所以我替大王瞪大雙眼看。我聽說‘國君有直言勸諫的臣子,國家不會滅亡;父親有直言勸諫的兒子,家庭不會衰敗。’大王對內沉迷女色,對外荒廢國政,拒絕接納忠諫之士,我露出牙齒就是為了讓大王接受勸諫。而且王歡等人阿諛奉承,竊取高位,騶衍等人高談闊論,空洞無物,大王卻信任任用這些人,我擔心他們會耽誤國家大事,所以舉手為大王趕走他們。大王修築宮殿苑囿,建造台榭池塘,耗儘民力,虛耗國家賦稅,所以我拍膝蓋為大王拆除。大王這四點過失,危險得像堆積起來的蛋,卻隻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及將來的禍患。我冒著死罪進言,如果大王能采納,我死也無憾!”
宣王歎息說:“如果沒有鐘離氏的話,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過錯!”當天就停止宴會,用車子載著鐘離春回宮,立她為正後。鐘離春推辭說:“大王不采納我的話,要我有什麼用?”於是宣王開始招賢納士,疏遠寵臣佞臣,遣散稷下的遊說之士,任命田嬰為相國,聘請鄒國人孟軻為上賓,齊國因此治理得很好。宣王還把無鹽邑封給鐘離春的家人,稱鐘離春為無鹽君。這都是後話了。
話說這事兒得分兩頭來講。秦國相國衛鞅聽聞龐涓戰死,便對秦孝公說道:“秦國和魏國是相鄰的國家,對於秦國而言,魏國就如同人腹心的疾病。不是魏國吞並秦國,就是秦國吞並魏國,這種勢不兩立的局勢再明顯不過了。如今魏國剛被齊國打得大敗,諸侯紛紛背叛它。我們可以趁這個時機討伐魏國,魏國難以支撐,必然會向東遷徙。之後秦國憑借山河的險固,向東控製諸侯,這可是成就帝王大業的契機啊!”秦孝公覺得很有道理,便任命衛鞅為大將,公子少官為副將,率領五萬大軍討伐魏國。軍隊從鹹陽出發,一路向東進發,警報很快傳到了西河。西河守臣朱倉的告急文書,一天之內就送來了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