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急忙召集眾多大臣,商議抵禦秦國的計策。公子卬進言說:“衛鞅以前在魏國時,和我關係很好,我曾經向大王舉薦過他,可大王沒有采納。如今我願意領兵前往,先去和他講和。要是他不答應,我們就堅守城池,再向韓國和趙國求救。”大臣們都稱讚這個策略。魏惠王於是任命公子卬為大將,也率領五萬大軍,前去救援西河,進駐吳城。這吳城是吳起駐守西河時修築的,用來抵禦秦國,非常堅固,易於防守。)
公子卬正打算寫信,派人前往秦國軍營與衛鞅溝通,希望他能撤兵。這時,守城將士來報告說:“現在有秦國相國派來的人送書信,就在城外。”公子卬讓人用繩子把送信人從城牆上拉上來,打開書信一看,上麵寫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起初與公子您相處得極為融洽,情同骨肉。如今我們各自侍奉自己的君主,成為兩國的將領,怎麼忍心興兵作戰,讓兩國百姓生靈塗炭呢?我心裡想著與公子您約定,雙方都撤去兵車,脫下盔甲,以和平的會麵形式,在玉泉山相聚,痛飲一番後各自罷兵,避免兩國百姓遭受苦難,也能讓千秋萬代之後的人,稱讚我們兩人的交情如同管仲和鮑叔牙那般深厚。公子如果願意依從,還望告知會麵日期!
公子卬讀完信後十分高興,說:“我的想法正和這一樣。”於是熱情款待使者,並回了一封信:
相國沒有忘記往日的情誼,效仿齊桓公當年的做法,以和平會麵替代戰爭,讓秦魏兩國的百姓安寧,彰顯如管鮑般的情誼,這正是我的心願。三天之內,就等相國確定日期,我定當聽從安排。
衛鞅收到回信後,欣喜地說:“我的計策要成功了!”他再次派人進城確定日期,並表示:“秦國軍隊的前營已經撤離,先行打發回去了,隻等與元帥會麵後,就拔營全部撤離。”同時,他還送了旱藕和麝香給公子卬,說:“這兩樣東西是秦國特產,旱藕對人有益,麝香能夠辟邪,略表舊日情誼,願我們永遠交好。”公子卬以為衛鞅真心對自己好,越發相信他沒有彆的企圖,便回信表示感謝。
衛鞅暗中假傳軍令,讓前營全部撤離,公子少官率領軍隊先行出發。他又悄悄吩咐,一路上對外聲稱是打獵獲取食物,在狐岐山、白雀山等地分散埋伏,約定在當天午後未時,一齊趕到玉泉山下,隻等山上放炮為信號,就立刻殺出來,把來人全部捉拿,不許放走一個。
到了約定的日子,一大早,衛鞅就先派人進城通報:“相國已經先前往玉泉山等候,隨行人員不超過三百人。”公子卬對此深信不疑,也帶著裝著酒食的輕便車子,以及一支樂工隊伍,乘車前往赴會,人數與衛鞅的隨行人員相當。衛鞅在山下迎接。公子卬見對方人少,而且沒有攜帶兵器,便毫無疑慮。雙方見麵後,各自敘說往日的交情,以及如今兩國通和的意願。魏國的隨從人員,個個都很歡喜。兩邊都擺好了酒席,公子卬作為主人,先為衛鞅敬酒。三次敬酒,三次回敬,還演奏了三次音樂。
衛鞅讓軍吏在席間報時,隨即下令撤去魏國的筵席,改用秦國的酒食。兩個侍酒的,都是秦國有名的勇士,一個叫烏獲,能舉起千鈞重物;一個叫任鄙,徒手就能與虎豹搏鬥。衛鞅剛舉起第一杯酒相勸,便用眼神示意左右,隨即在山頂上放起一聲號炮,山下也放炮回應,聲音震動山穀。公子卬大驚,問道:“這炮聲從何而來?相國莫不是在欺騙我?”衛鞅笑著說:“暫時欺騙一次,還請見諒!”公子卬心慌意亂,想要逃跑,卻被烏獲緊緊抓住,動彈不得。任鄙指揮左右士兵捉拿其他人。公子少官率領軍士,扣押了車輛、人員等,真是滴水不漏。
衛鞅吩咐把公子卬押上囚車,先送回秦國報捷。又把俘獲的隨行人員鬆綁,賜酒給他們壓驚,仍舊讓他們乘坐原來的車輛,告訴他們:“你們就說主帥赴會回來了,騙開城門,會有重賞;要是不聽從,立刻斬首!”那些隨行人員都是小人物,誰不怕死,全都答應了。於是讓烏獲假扮成公子卬坐在車中,任鄙裝作護送使臣,跟在單車後麵。城上的守軍認出是自己人,立刻打開城門。這兩位勇將立刻動手,一拳一腳就把城門打得粉碎,城門再也關不上,上前阻攔的軍士都被打倒。背後衛鞅親自率領大軍,飛速趕來。城中軍民四處逃竄,衛鞅放縱軍士亂殺一陣,於是占領了吳城。
朱倉得知主帥被俘虜,估計西河難以堅守,便棄城逃走。衛鞅長驅直入,直逼安邑。魏惠王非常害怕,派大夫龍賈前往秦國軍營求和。衛鞅說:“魏王當初不能重用我,所以我才到秦國為官。承蒙秦王尊我為卿相,給我萬鐘俸祿,如今又把兵權交給我,如果不滅掉魏國,就辜負了秦王的重托。”龍賈說:“我聽說‘良鳥留戀舊林,良臣懷念舊主。’魏王雖然沒能重用您,但那畢竟是您的父母之邦,您怎麼能沒有感情呢?”衛鞅沉思了許久,對龍賈說:“如果要我撤兵,除非把河西之地全部割讓給秦國才行。”龍賈隻得答應,回去向魏惠王奏明。魏惠王聽從了這個建議,立即讓龍賈捧著河西地圖,獻給秦國軍隊求和。衛鞅接過地圖,接受了土地,凱旋而歸。公子卬也歸降了秦國。
魏惠王覺得安邑離秦國太近,難以防守,於是把都城遷到了大梁,從此魏國被稱為梁國。
秦孝公嘉獎衛鞅的功勞,封他為列侯,把之前奪取的魏國土地中,商於等十五座城邑作為衛鞅的食邑,號稱商君。後世就稱他為商鞅。商鞅謝恩回到府邸,對家臣說:“我本是衛國的旁支子弟,帶著謀略來到秦國,為秦國推行變法,使秦國迅速富強起來。如今又為秦國奪得魏國七百裡土地,受封十五座城邑,大丈夫得誌,也算是到了極致。”賓客們紛紛齊聲祝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時,有一位門客厲聲走上前說:“千人唯唯諾諾,不如一個人直言相諫。你們都在商君門下,怎麼能進獻諂媚之言,讓主公陷入不利境地呢?”眾人一看,原來是上客趙良。商鞅說:“先生說眾人諂媚,那你說說我治理秦國,和五羖大夫相比,誰更賢能?”趙良說:“五羖大夫擔任秦穆公相國的時候,三次擁立晉國國君,兼並了二十個國家,讓他的君主成為西戎的霸主。他自己生活簡樸,暑天不張傘蓋,勞累時也不乘車,去世的時候,百姓悲痛哭泣,如同失去了父母。如今您擔任秦國相國八年,法令雖然得以施行,但刑罰太過殘酷,百姓隻看到了威嚴,沒感受到恩德,隻知道利益,不懂得道義。太子怨恨您懲罰了他的老師,對您恨之入骨,民間的父兄子弟,也長久心懷怨恨。一旦秦君去世,您的危險就如同早晨的露水,轉瞬即逝,您還能貪戀商於的富貴,自誇為大丈夫嗎?您為什麼不舉薦賢人來接替自己,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這樣或許還能保全自己。”商鞅聽後,默默不樂。
五個月後,秦孝公生病去世。群臣擁立太子駟即位,這就是惠文公。商鞅自認為是先朝舊臣,出入朝廷時態度傲慢。公子虔當初被商鞅割去鼻子,一直懷恨在心,此時便和公孫賈一同向惠文公上奏說:“我們聽說‘大臣權勢太重,國家就危險;君主身邊的人權勢太重,君主自身就危險。’商鞅製定法律治理秦國,秦國雖然治理得不錯,但是無論婦人還是小孩,都說這是商君的法律,而不說這是秦國的法律。如今他又受封十五座城邑,位尊權重,日後必定會謀反。”惠文公說:“我早就痛恨這個家夥了!隻是因為他是先王的臣子,謀反的跡象還不明顯,所以暫且容忍他。”於是派使者收回商鞅的相印,讓他退回到商於。
商鞅辭彆朝廷,備好車馬出城,他的儀仗隊伍,如同諸侯一般。百官都來送行,朝廷官署都空了。公子虔和公孫賈暗中告訴惠文公:“商君不知悔改,僭越地使用王者的禮儀規製,如果他回到商於,必然會謀反。”甘龍和杜摯也證實了這件事。惠文公大怒,立即命令公孫賈率領三千武士,追趕商鞅,砍下他的頭顱回來複命。
公孫賈領命出朝。當時百姓對商君積怨已久,大街小巷都是怨言。一聽說公孫賈帶兵去追趕商鞅,紛紛攘臂相隨,跟從的人何止數千。商鞅的車隊出城已經一百多裡,忽然聽到後麵喊聲震天,派人去探聽,回報說:“朝廷發兵追趕來了。”商鞅大驚,知道是新王對自己不滿,恐怕難逃災禍,急忙脫下官服下車,扮成普通士卒逃亡。
他逃到函穀關時,天色將晚,便前往旅店投宿。店主索要身份證明,商鞅說沒有。店主說:“商君製定的法律,不許收留沒有身份證明的人,違反的人要一並斬首!我可不敢收留您。”商鞅歎息道:“我製定的這個法律,竟然害了自己。”於是連夜趕路,混出了函穀關,徑直逃往魏國。
魏惠王怨恨商鞅誘捕公子卬,割走了魏國的河西之地,於是想要囚禁商鞅,把他獻給秦國。商鞅又逃回商於,打算起兵攻打秦國,卻被公孫賈追到並抓住。惠文公曆數他的罪行,吩咐把商鞅押到鬨市,用五頭牛車將他分屍。百姓爭著吃他的肉,不一會兒就吃光了。接著又把他的家族全部滅掉。可憐商鞅變法革新,讓秦國富強起來,如今卻遭受車裂之禍,這難道不是過於嚴苛帶來的報應嗎?這是周顯王三十一年發生的事。)髯翁有詩歎道:
商於封邑未經年,五路分屍亦可憐!
慘刻從來凶報至,勸君熟讀《省刑》篇。
自從商鞅死後,百姓們在道路上載歌載舞,如同卸下了沉重的負擔。六國聽說這件事,也都相互慶賀。甘龍和杜摯之前被革職,如今都官複原職。惠文公任命公孫衍為相國。公孫衍勸說惠文公向西吞並巴蜀,稱王來號令天下,要求列國全都像魏國那樣割地作為見麵禮,如果有不服從的,就發兵討伐。惠文公於是稱王,派使者通告列國,都要割地來祝賀。諸侯們都猶豫不決。隻有楚威王熊商,任用昭陽為相,剛剛打敗越國軍隊,殺死越王無疆,占領了越國全部土地,地廣兵強,與秦國為敵。秦國使者來到楚國,被楚王叱責後離開。
於是,洛陽的蘇秦帶著“兼並”的策略,前去遊說秦王。不知道蘇秦是如何遊說秦王的,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