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 樊於期傳檄討秦王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一○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 樊於期傳檄討秦王

第一○三回 李國舅爭權除黃歇 樊於期傳檄討秦王(1 / 1)

話說龐暖想要趁著擊敗燕國的威勢,聯合各國,共同謀劃對抗秦國。除了齊國依附秦國之外,韓國、魏國、楚國、燕國,各自派出精銳部隊,多的有四五萬人,少的也有兩三萬人,大家共同推舉春申君黃歇為上將。黃歇召集各位將領商議說:“我們多次出兵討伐秦國,總是以函穀關為目標,可秦國在那裡防守極為嚴密,我們一直沒能成功。而且我們的士兵也都深知仰攻的艱難,都有畏縮不前的心理。要是我們取道蒲阪,從華州向西,直接襲擊渭南,進而窺視潼關,這就是《兵法》中所說的‘出其不意’啊。”各位將領紛紛表示讚同。於是,五路大軍都從蒲關出發,朝著驪山方向進發,直接攻打渭南,卻未能攻克,便將渭南包圍了起來。

秦國丞相呂不韋派將軍蒙驁、王翦、桓齮、李信、內史騰,各率領五萬士兵,五路秦軍分彆應對五國的軍隊。呂不韋親自擔任大將,統一指揮所有秦軍,在離潼關五十裡的地方分為五個屯營,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分布開來。王翦對呂不韋說:“五國派出全部精銳,攻打一座城卻攻不下來,可見他們的實力也不過如此。韓、趙、魏三國靠近秦國,經常與秦國交戰,而楚國在南方,他們前來路途遙遠,況且自從張儀去世後,三十多年來秦楚兩國沒有相互攻伐。我們要是挑選五個屯營中的精銳,合力攻打楚國,楚國必定難以支撐。隻要楚國這一路軍隊被打敗,其他四路軍隊就會望風而逃。”呂不韋覺得這個計策很有道理。於是,他讓五個屯營像往常一樣設置壁壘、樹立旗幟,暗中卻從每個屯營中抽調一萬精兵,約定在淩晨四更時一起行動,前往偷襲楚國的營地。

當時,李信因為糧草運送遲緩,想要斬殺督糧牙將甘回,眾將求情才得以幸免,但還是打了甘回一百多鞭。甘回懷恨在心,夜裡逃到楚軍營地,把王翦的計策告訴了他們。春申君大吃一驚,想要派人快馬加鞭去通知其他各營,又擔心來不及,於是當機立斷,傳令全軍拔營而起,連夜急行軍五十多裡,才敢放慢速度前進。等到秦軍趕到時,楚國的營地已經撤離了。王翦說:“楚軍提前逃走,肯定是有人泄露了我們的計謀。雖然計劃沒有成功,但軍隊已經到了這裡,不能空手而回。”於是,秦軍前往偷襲趙國的營地。趙軍營地壁壘堅固,秦軍久攻不下。龐暖手持寶劍,站在軍門,誰敢擅自行動就立刻斬殺。秦軍混亂了一夜,到了天亮,燕國、韓國、魏國的軍隊都趕來救援,蒙驁等人才收兵。

龐暖對楚國軍隊沒有到來感到奇怪,派人去打探,得知他們已經提前撤離,不禁歎息道:“‘合縱’這件事,今後怕是難以成功了!”各位將領都請求班師回朝,於是韓國、魏國的軍隊先返回了本國。龐暖對齊國單獨依附秦國感到憤怒,便率領燕國的軍隊去攻打齊國,奪取了饒安一座城池後才返回。

再說春申君逃回郢城,四國分彆派人來質問:“楚國是‘合縱’的盟主,為什麼不打招呼就先回去了,能說說原因嗎?”考烈王也責備黃歇,黃歇既慚愧又害怕。當時,有個魏國人朱英,在春申君門下做門客,他知道楚國正畏懼秦國,於是勸說春申君:“人們都認為楚國曾經是強國,到了您執政時就衰落了,我卻不這麼認為。先王在世的時候,秦國離楚國很遠,西邊隔著巴蜀,南邊隔著兩周,而且韓、魏兩國又在後麵虎視眈眈,所以三十年來楚國沒有秦國的禍患。這並不是楚國強大,而是形勢造成的。如今兩周已經被秦國吞並,而且秦國正與魏國結仇,魏國很快就會滅亡,那麼陳、許一帶就會成為秦國進攻楚國的通道,恐怕秦楚之間的爭鬥,從此就要開始了,到時候您受到的責備,恐怕還在後頭呢。您為什麼不勸說楚王把都城向東遷到壽春,那裡離秦國較遠,憑借長長的淮河來鞏固自身,這樣可以稍微安定一些。”黃歇覺得這個計謀不錯,就向考烈王進言,於是考烈王選擇吉日遷都。楚國最初建都郢,後來遷到鄀,又遷到陳,現在又遷到壽春,一共遷移了四次。史臣為此賦詩感歎:

周為東遷王氣歇,楚因屢徙霸圖空;

從來避敵為延敵,莫把托岐托古公。

再說考烈王在位時間已經很長了,卻一直沒有子嗣。黃歇到處尋找容易生育的女子獻給考烈王,可始終沒有懷孕的。有個趙國人李園,也在春申君門下做舍人。他的妹妹李嫣容貌美麗,李園想把妹妹獻給楚王,又擔心時間長了妹妹因為沒有孩子而失寵,心裡猶豫不決。他心想:“必須先把妹妹獻給春申君,等她懷孕了,再獻給楚王,如果幸運地生下兒子,日後被立為楚王,那就是我的外甥了。”又想:“我要是自己把妹妹獻上去,不會受到重視。還得想個小計策,讓春申君自己來求我。”於是,李園請了五天假回家,故意超過假期,直到第十天才回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春申君責怪他回來得太晚,李園回答說:“我有個妹妹叫李嫣,頗有姿色,齊王聽說後,派使者來求娶。我和使者喝了幾天酒,所以誤了歸期。”春申君心想:“這個女子能讓齊王聽說,肯定是個大美人。”於是問道:“已經接受齊王的聘禮了嗎?”李園回答說:“還在商議,聘禮還沒到呢。”春申君說:“能讓我見一見她嗎?”李園說:“我在您門下做事,我的妹妹就如同您的妾婢一樣,怎麼敢不聽從您的命令。”於是精心打扮妹妹,把她送到春申君府中。春申君一見李嫣,十分歡喜,當晚就賞賜給李園二雙白璧、三百鎰黃金,留下李嫣侍寢。不到三個月,李嫣就懷孕了。

李園私下問妹妹李嫣:“做妾和做夫人,哪個更尊貴?”李嫣笑著說:“妾怎麼能和夫人相比呢?”李園又問:“那麼做夫人和做王後,哪個更尊貴?”李嫣又笑著說:“王後尊貴多了!”李園說:“你在春申君府中,不過是個受寵的妾罷了!如今楚王沒有兒子,幸好你懷孕了,如果把你獻給楚王,日後生下兒子成為國王,你就是太後了,這不是比做妾強多了嗎?”於是,李園教給妹妹一番說辭,讓她在與春申君枕席之間,如此這般地勸說……李嫣一一記住了。

夜裡侍寢的時候,李嫣就向春申君進言說:“楚王對您的寵愛,即使是兄弟也比不上。如今您做楚國的相國二十多年了,可楚王還沒有兒子,等楚王百年之後,就要改立他的兄弟為國君。兄弟對您沒有恩情,肯定會各自任用自己親近寵信的人,您怎麼能長久地得到寵愛呢?”春申君聽了,沉思不語。李嫣又說:“我擔心的還不止這些。您地位尊貴,執政時間長,對楚王的兄弟們多有失禮之處,要是他們真的即位,災禍就會降臨到您身上,豈止是江東的封邑保不住啊!”春申君驚訝地說:“你說得對,我沒想到這些!現在該怎麼辦呢?”李嫣說:“我有一個計策,不僅能免除災禍,還能帶來很多好處。隻是我不好意思說出口,又擔心您不聽我的,所以一直沒敢說。”春申君說:“你為我出謀劃策,我怎麼會不聽呢?”李嫣說:“我現在自己感覺懷孕了,其他人還不知道。幸好我侍奉您的時間不長,如果憑借您的地位,把我獻給楚王,楚王肯定會寵愛我。我如果有幸生下兒子,日後必定成為嫡嗣,那麼就是您的兒子做國王了。整個楚國都能得到,這與麵臨不可預測的災禍相比,哪個更好呢?”春申君如夢初醒,高興地說:“‘天下有智謀的女子,勝過男子’,說的就是你啊。”

第二天,春申君就把李園叫來,把想法告訴了他,還秘密地把李嫣送到彆的住處。春申君進宮對楚王說:“我聽說李園的妹妹李嫣長得很漂亮,看相的人都說她有旺夫相,日後必定尊貴,齊王剛剛派人來求娶她,大王不能落在後麵啊。”楚王立刻命令內侍宣李嫣入宮。李嫣善於諂媚,楚王非常寵愛她。到了產期,李嫣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長子叫扞,次子叫猶。楚王高興得不得了,於是立李嫣為王後,長子扞為太子。李園成了國舅,地位尊貴,備受寵信,與春申君的權勢相當。

李園為人奸詐多謀,表麵上對春申君更加恭敬,內心卻十分忌恨他。到了考烈王二十五年,考烈王患病很久都沒有痊愈。李園想起妹妹懷孕的事情,隻有春申君知道,將來太子做了國王,和春申君不好相處,不如殺了春申君,以絕後患。於是,李園派人到處尋找勇猛有力的人,招攬到自己門下,給他們豐厚的衣食,來收買他們的心。朱英聽說後,心裡起了疑心,說:“李園豢養了很多敢死之士,肯定是為了對付春申君。”於是,朱英進宮去見春申君,說:“天下有無妄之福,有無妄之禍,還有無妄之人,您知道嗎?”春申君問:“什麼是‘無妄之福’?”朱英說:“您做楚國的相國二十多年了,名義上是相國,實際上和楚王沒什麼兩樣。現在楚王病了很久都沒好,一旦去世,少主即位,您輔佐少主,就像伊尹、周公一樣,等少主長大後,再把政權還給他;如果上天眷顧,人心所向,您就可以南麵稱王。這就是所謂的‘無妄之福’。”春申君又問:“什麼是‘無妄之禍’?”朱英說:“李園是國王的舅舅,而您的地位在他之上,他表麵柔順,內心其實不服氣。而且同謀者之間容易相互嫉妒,這是必然的趨勢。我聽說他暗中豢養敢死之士已經很久了,他想乾什麼呢?楚王一死,李園肯定會搶先入宮掌權,然後殺了您滅口。這就是所謂的‘無妄之禍’。”春申君接著問:“什麼是‘無妄之人’?”朱英說:“李園因為妹妹的緣故,和宮中的消息朝夕相通,而您住在城外,遇事總是慢一步。如果您讓我擔任郎中令,我就能帶領眾郎官,要是李園搶先入宮,我就為您殺了他。我就是所謂的‘無妄之人’。”春申君聽了,哈哈大笑,說:“李園是個軟弱的人,而且一直對我很恭敬,怎麼會有這種事呢?您是不是想得太多了?”朱英說:“您今天不聽我的話,後悔就來不及了。”春申君說:“您先退下,讓我再觀察觀察。如果有需要您的地方,我會派人去請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英離開三天後,都沒有看到春申君有什麼動靜,知道自己的話沒有被采納,歎息道:“我再不走,災禍就要降臨到我頭上了!範蠡泛舟五湖的風範,我也該效仿啊。”於是,朱英不辭而彆,向東逃到吳地,隱居在五湖之間。髯翁寫詩感歎道:

紅顏帶子入王宮,盜國奸謀理不容;

天啟春申無妄禍,朱英焉得令郎中?

朱英離開十七天後,考烈王去世了。李園事先和宮殿侍衛約定好:“一旦有變故,要先告訴我。”這時,李園聽到消息,搶先進入宮中,吩咐暫時不要發喪,秘密地讓敢死之士埋伏在棘門裡麵。等到太陽落山,才派人慢慢地去通知春申君。春申君大吃一驚,來不及和賓客商量,立刻駕車前往。剛進入棘門,兩邊的敢死之士突然衝出來,高喊:“奉王後密旨,春申君謀反,應當誅殺!”春申君知道事情有變,急忙想要回車,可手下的人已經被打散了。於是,春申君的頭顱被砍下來,扔到了城外,城門也隨即緊閉,然後才宣布考烈王的死訊。李園擁立太子扞即位,這就是楚幽王,當時楚幽王才六歲。李園自己擔任相國,獨攬楚國大權。尊奉李嫣為王太後。李園傳令將春申君的家族全部滅掉,沒收了春申君的食邑。可悲啊!自從李園掌權,春申君的賓客紛紛散去,各位公子也都被疏遠,不再擔任重要職務。少主年幼,太後寡居,國家政事日益混亂,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了。

話分兩頭。再說呂不韋對五國攻打秦國一事感到憤怒,想要報複,他說:“這次謀劃的主使者,是趙國的將領龐暖。”於是,呂不韋派蒙驁和張唐率領五萬士兵討伐趙國。三天後,又命令長安君成嶠和樊於期率領五萬士兵作為後續部隊。賓客們問呂不韋:“長安君年紀還小,恐怕不適合擔任大將。”呂不韋微笑著說:“這不是你們能理解的!”

且說蒙驁率領的前軍出了函穀關,取道上黨,直接攻打慶都,在都山紮下營寨。長安君率領的大軍在屯留紮營,作為聲援。趙國派相國龐暖擔任大將,扈輒為副將,率領十萬大軍抵禦秦軍,允許龐暖見機行事。龐暖說:“慶都的北麵,隻有堯山最高,登上堯山可以望見都山,我們應該去占領它。”於是,龐暖派扈輒率領兩萬士兵先行出發。等扈輒到達堯山時,已經有一萬秦軍在那裡駐紮,扈輒率軍衝上去,把秦軍殺散,就在山頭紮下營寨。蒙驁派張唐率領兩萬士兵前來爭奪堯山,龐暖的大軍也趕到了,雙方在山下列成陣勢,展開了一場大戰。扈輒在山頭用紅旗作為信號,張唐往東,紅旗就往東指,張唐往西,紅旗就往西指。趙軍隻要看到紅旗指向哪裡,就往哪裡包圍過去。龐暖下令:“有人能擒獲張唐的,封給他百裡之地。”趙軍士兵無不拚死作戰。張唐竭儘全力,卻始終無法突出重圍。幸好蒙驁的軍隊趕到,接應張唐出來,一起回到都山大寨。慶都的守軍知道救兵已經到了,防守更加嚴密。蒙驁等人無法取勝,就派張唐前往屯留,催促後續部隊前來增援。

且說長安君成嶠,年僅十七歲,對軍務一竅不通,便召來樊於期商議。樊於期向來厭惡呂不韋納妾並意圖篡奪秦國的行徑,他請成嶠屏退左右,詳細地將此事敘述了一遍,說道:“如今在位的秦王並非先王的親生骨肉,隻有您才是嫡子。文信侯呂不韋如今將兵權托付給您,絕非出於好意。他恐怕一旦事情敗露,您會與當今秦王作對,所以表麵上對您示以恩寵,實際上是想把您調離朝廷。呂不韋隨意出入宮禁,與王太後肆意淫亂,夫妻父子的關係混亂不堪,他們所忌憚的唯有您而已。倘若蒙驁兵敗無功,呂不韋就會借此歸罪於您。輕的話,會削去您的爵位;重的話,甚至會施以刑罰將您誅殺。如此一來,嬴氏的秦國,就要淪為呂氏的天下了,全國上下的人都明白這是必然的趨勢,您不可不早做打算。”成嶠驚訝地說:“若不是您說明,我還蒙在鼓裡。如今該如何是好呢?”樊於期說:“現在蒙驁的軍隊被困在趙國,短期內無法歸來,而您手握重兵。如果您發布檄文,揭露呂不韋的淫亂罪行,戳穿宮廷內的欺詐行為,臣民們誰不願意擁戴嫡子來主持國家社稷呢!”成嶠憤怒地按著寶劍,臉色大變,說道:“大丈夫死就死了!豈能屈膝在那商人之子的手下?還請將軍好好謀劃。”

樊於期假裝對使者說:“大軍近日就會移營,請多多向蒙將軍致意,讓他用心準備。”使者離開後,樊於期迅速起草檄文,大致內容如下:

長安君成嶠布告中外臣民知悉:傳承國家的大義,應以嫡長子為尊;顛覆宗族的惡行,陰謀算計最為惡劣。文信侯呂不韋,本是陽翟的商人,卻覬覦鹹陽的王位。當今秦王政,實際上並非先王的子嗣,而是呂不韋的兒子。起初,他用懷有身孕的妾室,巧妙迷惑先王;繼而,以奸生的兒子冒充王室血脈。憑借行賄作為奇謀,以助秦莊襄王回國即位為大功。兩任國君壽命不長,其中緣由,怎能容忍?三代大權都掌握在他手中,又有誰能抵擋!朝堂之上看似有王,暗中卻已將嬴姓換成呂姓;呂不韋尊為“假父”,最終必將以臣子身份篡奪君位。國家社稷危在旦夕,神靈和百姓都為之憤怒!我忝為嫡嗣,想要完成上天的懲罰。披上戰甲,拿起武器,帶著正義之聲,令士氣高漲;子孫臣民,念及先王的恩德,一同奮勇向前。檄文傳達到的地方,大家磨礪兵器,嚴陣以待,大軍到來之時,市井秩序如常,切勿慌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樊於期將檄文四處傳播。秦國人中很多人早就聽聞過呂不韋進獻妾室的事情,如今看到檄文中提及懷孕、奸生等內容,都信以為真。雖然畏懼文信侯呂不韋的威嚴,不敢公然響應起兵,但也難免產生了觀望的想法。當時,彗星先在東方出現,接著在北方出現,而後又在西方出現,占卜的人說國家中將會有戰亂發生,人心因此開始動搖。樊於期把屯留及其附屬縣的壯丁,全部編入軍隊,攻下了長子、壺關,兵力越發強盛。張唐得知長安君已經謀反,連夜奔赴鹹陽報告變故。秦王政看到檄文後勃然大怒,立刻召來尚父呂不韋商議對策。呂不韋說:“長安君年紀尚小,不可能策劃此事,這必定是樊於期所為。樊於期有勇無謀,他一出兵就會被擒獲,不必過於憂慮。”於是,秦王政任命王翦為大將,桓齮、王賁為左右先鋒,率領十萬大軍,前去討伐長安君。

再說蒙驁與龐暖對峙,一直等待長安君的接應卻始終不見蹤影,正感到疑惑驚訝時,收到了那篇檄文,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大驚失色,說道:“我與長安君一同出征,如今攻打趙國沒有戰功,而長安君又造反,我怎能逃脫罪責?如果不調轉矛頭平定叛逆,如何能為自己開脫?”於是,蒙驁傳令班師回朝,將軍隊分成三隊,自己親自斷後,緩緩撤退。龐暖探聽到秦軍有行動,預先挑選了三萬精兵,讓扈輒從小路埋伏在太行山林木茂密的深處,叮囑道:“蒙驁是老將,必定會親自斷後。等秦兵差不多都過去後,你從後麵發起攻擊,這樣才能確保大獲全勝。”蒙驁見前軍一路前行沒有遇到阻礙,便放心地向前推進。突然,一聲炮響,伏兵四起,蒙驁立刻與扈輒交戰。過了很久,龐暖的軍隊從後麵追了上來,前麵先行的秦兵此時已經沒有了鬥誌,於是瞬間大亂。蒙驁身負重傷,卻仍然奮力拚殺,斬殺了數十人,還親自射中龐暖的脅部。然而,趙軍將他重重包圍,亂箭齊發,蒙驁身上中箭無數,如同刺蝟一般。可惜秦國的一員名將,就這樣死在了太行山之下。龐暖得勝後,班師回趙,後來因為箭傷未能痊愈,不久也去世了。這件事暫且放下不表。

再說張唐、王翦等人的軍隊抵達屯留,成嶠驚恐萬分。樊於期說:“王子如今已是騎虎難下之勢,況且我們聚集了三城的兵力,不少於十五萬,背城一戰,勝負還未可知,有什麼可害怕的!”於是,樊於期在城下列好陣勢,嚴陣以待。王翦也列陣與之相對,他對樊於期說:“國家哪裡虧待了你,你竟然引誘長安君謀反?”樊於期在戰車上欠身回答道:“秦政是呂不韋奸生的兒子,這誰不知道?我們世代蒙受國家的恩澤,怎麼忍心看到嬴氏的江山被呂氏奪走?長安君是先王的血脈,所以我們擁戴他。將軍如果顧念先王的祭祀,就與我們一同起義,殺向鹹陽,誅殺淫亂之人,廢掉偽主,扶立長安君為王,將軍不僅不會失去封侯的地位,還能一同享受富貴,這難道不好嗎?”王翦說:“太後懷胎十月才生下當今秦王,他無疑是先王的親生兒子。你卻製造謠言,汙蔑王室,做出這種滅門的事情,還在這裡花言巧語,妄圖動搖軍心。等抓住你的時候,定將你碎屍萬段!”樊於期大怒,瞪大眼睛,大聲呼喊,揮舞著長刀直接衝入秦軍陣營。秦軍見他如此勇猛,紛紛敗退。樊於期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王翦指揮軍隊將他包圍,多次圍堵,他都斬殺敵將,突出重圍,秦軍損失慘重。當天天色已晚,雙方各自收兵。

王翦將軍隊駐紮在傘蓋山,心想:“樊於期如此勇猛,一時之間難以製服,必須用計才能打敗他。”於是,他詢問帳下眾人:“誰與長安君相識?”有個末將楊端和,是屯留人,自稱:“曾在長安君門下做過客。”王翦說:“我寫一封信給你,你把它送給長安君,勸他早日歸順,不要自取滅亡。”楊端和問:“小將如何才能進入城中?”王翦說:“等雙方交鋒的時候,趁他們收軍,你裝扮成敵軍的樣子,混入城中。隻要看到攻城緊急,就去見長安君,到時候必然會有變故。”楊端和領命。王翦當下寫好書信,封好後,交給楊端和,讓他自行準備行事。接著,王翦又召來桓齮,讓他率領一支軍隊攻打長子城,派王賁率領一支軍隊攻打壺關城,自己則攻打屯留,三處同時進攻,讓對方無法相互支援。

樊於期對成嶠說:“如今趁著他們分兵的時機,我們決一勝負。如果長子、壺關失守,秦軍勢力大增,就更難抵擋了。”成嶠年紀小,膽小懦弱,流著淚說:“這件事是將軍倡議謀劃的,一切都聽憑將軍裁決,可彆誤了我的大事。”樊於期挑選了一萬多精兵,打開城門出戰。王翦假裝敗退一陣,退軍十裡,駐紮在伏龍山。樊於期得勝回城,楊端和此時已經混入城中。因為他本就是本城人,自有親戚收留安置。暫且按下不表。成嶠問樊於期:“王翦的軍隊不退,這可如何是好?”樊於期回答說:“今日交鋒,已經挫敗了他們的銳氣,明日我們出動全部兵力出戰,務必生擒王翦,直接攻入鹹陽,扶立王子您為君,才能實現我的誌向。”至於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