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第五十三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

第五十三回 唐天子班師回朝 張士貴欺君正罪(1 / 1)

有詩為證:“聖駕回鑾萬事歡,京城祥瑞眾朝觀。萬年海國軍威震,全仗元戎智勇兼。”

征東的將士們紛紛受到朝廷的恩典,人人心中歡喜不已。犒賞儀式結束後,元帥傳令隊伍解散,大家各自歸家。至此,槍刀入庫,戰馬散養山林,眾軍兵都回到了家鄉故土。一時間,夫妻得以重逢,母子得以團聚,大家儘享快樂,安心過著太平日子,這一切不必細說。

再說貞觀天子臨朝,那一日天氣晴朗溫和,隻見旌旗在暖陽下飄動,似龍蛇舞動;宮殿中微風輕拂,燕雀高飛。兩班文武大臣上朝,行過叩拜大禮後,天子傳旨,讓大臣們分立兩旁。大元帥薛仁貴同諸位將領上朝,在金鑾殿上脫下戰甲,換上朝服,盔甲則由專門的官員負責保管。朝廷命光祿寺大擺筵席,賞賜功臣。天子獨坐一席九龍禦宴,左邊是一眾公公們就座,右邊是各位爵主飲酒。眾人開懷暢飲,歡樂的氛圍一直持續到三更,才酒足飯飽,起身謝恩,筵席這才散去。天子龍袍一揮,駕退回宮。珠簾高高卷起,群臣也各自散班。

天子回宮後,長孫娘娘前來接駕,一同進入宮中,設下宴席,獻上美酒。天子將東遼征戰之事,細細地對皇後講述了一遍。皇後也深知薛仁貴功勞巨大,暫且按下不表。

再看各位爵主回到家中,與母親相見,自是一番噓寒問暖;老公爺回到府邸,與夫人相聚,夫妻間有說不完的貼心話;八位總兵也都回到各自的總兵衙署安歇。薛仁貴元帥則住進客寓公館,有家將跟隨伺候。當晚,眾人皆大歡喜,唯有馬、段、殷、劉、王這五姓公爺的夫人,心中充滿了苦澀與怨恨,悲傷哭泣。因為她們隻見丈夫隨駕出征,卻未隨駕歸來。這也隻是順便交待清楚此事。

到了次日清晨,天子登位,文武大臣朝拜過後,天子降下旨意,要為所有陣亡的公爺、總兵們在教場設壇追薦,做法事七天七夜。天子還傳旨,滿城的軍民人等,都要戒酒吃素。這期間,朝廷要料理許多國事,足足忙碌了十餘日。

不料這一日,天子坐在金鑾殿上,文東武西分列兩旁。天子降下旨意,要從天牢中提出叛賊張環父子,前來對證。早有侍衛武士領命前去,片刻之後,便從天牢中帶出張環父子及女婿六人,他們來到殿上,俯伏在台階前。天子往下一看,隻見他們父子披枷帶鎖,赤著雙腳,頭發蓬亂,模樣狼狽不堪。左邊的軍師徐茂功吩咐去掉他們的枷鎖,右邊的尉遲恭則將功勞簿揭開。薛仁貴連忙俯伏在金階之下。

天子怒聲喝問:“張士貴,朕封你為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你們父子翁婿都受了王封,蔭及子孫,封妻受賞,享受人間富貴,朕可從未虧待過你。可你卻不思報國,反而心生惡計,欺瞞朕旨,將應夢賢臣薛仁貴埋沒在營中,竟用何宗憲來搪塞朕,迷惑朕心,冒領他的功勞。幸虧天意護佑,讓寡人得以與賢臣相見,如今平定東遼,凱旋回朝,薛仁貴就在此處,你還有何話可說?”

張士貴流著淚說道:“陛下在上,此事實在冤枉,懇請我王明察。臣當年征討雞冠劉武周時,不過是個七品知縣,承蒙皇爺厚愛,得以擔任先鋒之職。臣受國恩深重,即使殺身也難以報答,怎敢有欺君滅主之心?至於之前月字號內的火頭軍薛禮,他確實沒什麼本事,既不會使槍弄棍,也不懂開兵打仗,怎能算得上應夢賢臣?所以臣才沒有向陛下奏明。況且破關奪寨等一應功勞,都是臣女婿宗憲所立。如今薛仁貴當麵在此,臣與他素未謀麵,又怎會誣陷臣藏匿賢臣、冒領功勞,還加給臣逆旨之罪?臣死不足惜,但實在冤屈,到了九泉之下也難以瞑目。”

薛仁貴聽了這話,怒不可遏,說道:“好你個奸詐狡猾的奸臣,與你爭論火頭軍之事,料想也說不過你。你既然說宗憲功勞眾多,那你且講講,哪些功勞是你們女婿立下的?”張士貴心中盤算一番,說道:“陛下在上,第一功便是在天蓋山活捉董逵,第二是在山東探地穴有功,第三是讓四海龍神免朝,第四是獻上瞞天過海之計。”他卻忘了龍門陣和撰寫《平遼論》這兩件功勞。接著說道:“第五功是箭射番營、戴笠篷鞭打獨角金睛獸,第六功是飛身直上東海岸。”又忘記了奪取金沙灘、智取思鄉嶺這兩件功勞。然後說到三箭定天山、箭中鳳凰城以及鳳凰山救駕之事,卻又遺漏了這些功勞,隻字未提。他分明是欺負尉遲恭記錄功勞簿時不寫字,隻用杠子做標記。講到槍挑安殿寶、奪取獨木關時,正說得興起,卻又突然記不清楚,停住了口。

誰知薛仁貴心中卻記得清清楚楚,一件事都不差。他說道:“張環,這幾件功勞就算是你女婿何宗憲立下的?”張環道:“那自然,都是我們的功勞。”薛仁貴冷笑道:“你也不覺得害臊,分明是在替我講述功勞。你女婿在東遼時,究竟是在戟尖上挑過一兵一卒,還是親手擒獲過一將一騎?他從未出過一絲一毫的力氣,卻冒領了我這麼多功勞。今日我們當麵對質,你還不實說,竟在陛下駕前強行狡辯。我薛仁貴功勞眾多,你一時又怎能記得清楚?你可還記得在登州海灘上,你讓我擺龍門大陣,還讓我寫《平遼論》。在東海岸,既然得了金沙灘、思鄉嶺,難道是飛過去的,就不算功勞了?還有冒名救尉遲千歲、搶奪囚車,以及鳳凰山救駕、割袍幅,這些事可曾有過?為何遺漏了這幾樁功勞,不說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環還未開口,尉遲恭已然大怒,喊道:“哎呀,張環你這奸賊,你欺負我功勞簿上沒寫字,竟瞞過了這麼多功勞,這是欺君之罪!”徐茂功也上奏道:“陛下,這張士貴狼心狗肺,將駙馬薛萬徹用箭射死,還燒化了他的白骨,巧言欺騙君王,這是第二條大罪。”

天子聽了,龍顏大怒,說道:“原來還有這等事!我王兒無辜慘死在奸賊之手。你還私自開戰船,背叛寡人,妄圖謀害寡人的殿下,想要在長安篡位。幸虧有薛仁兄能乾,將你擒獲,關進天牢。如今罪證確鑿,你再無狡辯的餘地。十惡不赦之罪,也不過如此。”於是降旨讓錦衣武士將張士貴父子綁出午門,亂棍打死,前來繳旨。錦衣武士領命,上前捆綁張環父子及女婿。

單說尉遲恭,心思十分細密,他仔細看著武士捆綁,卻見張環朝著東班文武中的一位頭戴龍冠、身穿黃蟒袍的人偷偷使眼色。而且侍衛捆綁得並不緊實,他心裡明白,這是成清王王叔李道宗與張環有親戚關係,在朝堂上徇私枉法,暗中想要救張環。尉遲恭連忙俯伏在金階上奏道:“陛下,張環父子罪不可恕,若讓侍衛將他們綁出,恐怕有奸臣徇私賣法,放走張環,再用其他人的首級來繳旨,那可如何是好?不如讓臣親自用先王封贈的鋼鞭,押著張家父子到午門外打死,看誰敢放走張環。”

天子聽從了敬德的奏請,這可把張環嚇得麵如土色,渾身顫抖。王叔李道宗也急得沒了主意,隻得壯著膽子出班,俯伏在金階上奏道:“陛下龍駕在上,老臣有事冒奏天顏,罪該萬死。”天子問道:“王叔有何事要奏?”李道宗奏道:“張環父子屢次犯下欺君之罪,理應斬草除根。但他們父子此前也有一番功勞,為開創唐朝社稷、輔助江山,多年來四處征戰。如今一旦將他們全部誅殺,恐怕會讓為人臣子的人感到心灰意冷。所以老臣鬥膽冒奏,懇請陛下寬宏大量,放他一個兒子活命,好延續張門後代,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天子見王叔出麵保奏,隻好依準,說道:“既然王叔求情,就保他一脈傳承。”於是降下旨意,將張環的四子解綁,發配到邊疆為民,其餘的人則一律依法處決。侍臣領旨,將旨意傳到午門外,放走了張誌豹。張誌豹哭著與父兄告彆,被發配到邊疆。後來,他的子孫在武則天朝中擔任首相,與薛氏子孫作對,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表。先講尉遲恭將張環父子及女婿五人打死,割下首級,依照君法處置。成清王李道宗則將他們父子五人的屍骸埋葬。王叔李道宗的寵妃張氏,容貌出眾,此時已經被納為正室。她聽聞父兄因為與薛仁貴作對,被打死在午門,悲痛萬分,心中怨恨薛仁貴,發誓一定要設法報複,為父兄報仇。王叔李道宗百般勸解,她才暫且在宮中平靜下來,此事暫且按下不表。

單說尉遲恭繳旨之後,薛仁貴侍立在一旁。這時,黃門官呈上一道湖廣漢陽的荒情奏本,奏達天子。天子看了奏本,頓時心生憐憫,說道:“湖廣遭遇如此嚴重的災荒,若不加以救濟,百姓將難以生存,恐怕會引發變亂。”於是對徐茂功說:“徐先生,你前往湖廣一趟吧。寡人撥出錢糧,救濟百姓,安撫民眾,此事至關重要,非先生不可。”徐茂功領旨。當日便辭彆天子,離開長安,前往湖廣救災,這可不是一日就能完成的事情。

當夜,天子駕退回宮,群臣散班。夜裡,天子睡到三更,夢見一尊金身羅漢前來,說道:“唐王,你曾許下一個心願,如今太平安樂,為何不來還願?”天子從夢中驚醒,心中牢記此事。專等五更三點,天子登上龍位,文武大臣前來朝見,行過三呼大禮後,侍立兩旁。天子開口說道:“寡人當初即位時,天下財貨不流通,鑄造國寶一直未能成功,曾向湖廣真定府寶慶寺借了一尊銅佛,鑄了國寶,才得以通行天下。當時曾許下心願,若能收複遼邦,班師回朝,便要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不想如今安享班師之喜,國事繁忙,朕竟將此願忘懷。幸虧菩薩有靈,昨夜托夢於朕。如今朕撥出錢糧,鑄造這尊銅佛,此乃大功一件。尉遲王兄,你替朕前往湖廣真定府,一來還願,二來監督鑄造銅佛,完工後回朝繳旨。”敬德領了旨意,辭彆天子,出了午門,帶著家將上馬,趁早離開了長安,前往湖廣鑄造銅佛,此事暫且不表。

此時,單說薛仁貴,他俯伏在朝堂之上,向天子奏道:“陛下,臣家中有妻柳氏,多年來苦守破窯,盼著臣衣錦榮歸,夫妻得以團聚。自臣離開家鄉,至今已有十二年。如今臣在朝中享受榮華,卻不知妻子在那破窯之中如何艱難度日。懇請陛下恩準臣前往山西,私下探訪一番,好將她接到京城,一同共享榮華富貴。”

天子聽了薛仁貴的奏請,心中十分欣慰,說道:“薛王兄為國立下赫赫戰功,朕特加封你為平遼王,掌管山西之地,你可在那裡自在安享。日後也不必一直隨駕在長安,朕命你衣錦還鄉,先回山西。程王兄,你即刻前往絳州龍門縣督造工程,開銷錢糧,負責建造平遼王府,工程完工後,回朝複命。”程咬金在殿上領了旨意,開始籌備前往山西督造王府的事宜。薛仁貴接受了王位,心中歡喜不已,高呼萬歲,謝恩之後,退出午門。當晚,他在公館安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次日清晨,薛仁貴準備好船隻,百官紛紛出城相送。他登上船隻,三聲炮響過後,船隻啟航,掌號開船,離開了長安。一路上,船隊威風凜凜,號帶隨風飄動。經過數日行程,終於抵達山西。又是三聲炮響,船隊停靠在指定地點。山西合省府州縣的大小文武官員,紛紛獻上腳冊手本,現場兵馬層層羅列,眾人皆頭戴明盔,身披亮甲,身著戎裝,整齊列隊,在碼頭迎接薛仁貴。

薛仁貴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回想起當初三次投軍之時,無人知曉,無人問津,受儘了苦楚。而如今身為王爵,受到文武官員如此隆重的迎接,真是風光無限。他本打算乘轎上岸,卻又擔心妻子在破窯中的生活狀況,心中猶豫不決。思來想去,他決定在此處改換裝扮,扮成一名普通的差官,悄悄上岸,前往絳州龍門縣大王莊,私下打探妻子的消息,等了解清楚後,再表明身份,也為時不晚。

薛仁貴主意已定,便傳令讓大小文武官員各自回衙署處理事務。隻聽眾人齊聲答應,隨後紛紛散去。

單說薛仁貴扮成差官後,獨自一人上岸,隻帶了一名貼身家將,家將背著弓箭,兩人悄然朝著龍門縣走去。天色漸晚,主仆二人在一家客棧歇宿,一夜無話。次日清晨,他們早早起床,離開龍門縣,走了數裡路後,前方已靠近大王莊。薛仁貴抬眼望去,隻見丁山高聳,隱隱約約,山上樹木依舊鬱鬱蔥蔥。那破舊的窯洞,依然顯得淒涼慘淡;而世間的景象,也依舊是庸庸碌碌,沒有什麼變化。天空中紫燕飛舞,路上行人絡繹不絕。雖然已經離彆家鄉十多年,但眼前的景象似乎並沒有太大改變,隻是不知道窯洞裡住的,是否還是自己的妻子。

薛仁貴一邊觀察著周圍的景象,一邊繼續前行,心中滿是疑惑。他心想,自己多年不在家,妻子說不定已經被嶽父家接走了,這窯洞裡住的,恐怕已經不是自己的家人了。但無論如何,都要先打聽清楚。

這時,隻聽得前方有一群雁鵝突然飛起。薛仁貴趕忙走上前去,抬頭一看,隻見丁山腳下,滿地都是蘆荻。在那蘆荻叢中,有一個金蓮池。薛仁貴看到這熟悉的場景,心中一陣淒涼,淚水不禁奪眶而出。他想起十二年前自己離開家鄉時,這裡的一切就是這般模樣,如今依舊沒有改變。

就在此時,他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麵容白皙,鼻梁挺直,嘴巴方正。小男孩身穿一件青布短襖,白布褲子,腳蹬一雙小黑布靴,身高約有五尺。隻見他手中拿著一根竹箭,正在蘆葦叢中追趕一群雁鵝,那些雁鵝被嚇得在空中亂飛。小男孩左手拿起弓,右手搭箭,那竹箭就像蠟燭竿子一般。他將箭搭在弓上,瞄準一隻飛雁,嗖的一箭射去,隻聽得“呀”的一聲,那隻雁鵝便從空中掉落下來,嘴巴大張著,合都合不上。接著,小男孩又連射數箭,每箭都射中一隻雁鵝,而且那些雁鵝掉落時,嘴巴都是張開的,這便是所謂的“開口雁”。

薛仁貴心中暗自驚歎:“這孩子武藝高強,和我年輕時一模一樣。不知道他是誰家的孩子,若能將他收為徒弟,教習武藝,日後必定能有一番大作為。”他正打算上前詢問,突然聽到一聲巨響,蘆林中跳出一個模樣可怕的怪物。這怪物長著獨角牛頭,嘴巴像血盆一樣大,牙齒猶如利劍,渾身青色,伸出像釘耙一樣大的手,朝著小男孩抓去。

薛仁貴見狀,大驚失色,心想:“這孩子太可憐了,可彆被這怪物吞了。我得趕緊救他。”他急忙從箭袋中取出箭,搭在弓上,用力拉開弓,那弓如滿月一般。隨後,他一箭射出,箭如流星般飛馳而去。隻聽“嗖”的一聲,那怪物竟然瞬間消失不見了。然而,那支箭卻不偏不倚,正中小男孩的咽喉。小男孩隻“嗬呀”一聲,便仰麵摔倒在地。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把薛仁貴嚇得渾身冷汗直冒,他心中叫苦不迭:“糟了,我竟然無緣無故傷了這孩子的性命。要是有人來問罪,我該如何解釋?自古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就算我是平遼王,也不能逃脫罪責啊。”他本想趕緊離開此地,但又想到妻子的下落還未打聽到,實在不甘心就這麼走了。他心想,等有人找來時,多給些銀子,或許能把事情平息下去。

其實,這個怪物是有來曆的。它乃是蓋蘇文的魂靈所化的青龍星,與薛仁貴有著不共戴天之仇。它見薛仁貴回來,想要取他性命,但又因為薛仁貴官星正旺,無法近身,於是便想出了這個毒計,讓薛仁貴親手傷害自己的兒子,想要斷絕他的後代,以此來報一部分冤仇。計謀得逞後,它便自行離去了。

再說雲夢山水簾洞的王敖老祖,正端坐在蒲團之上。忽然,他心血來潮,便掐指一算,得知金童星有難,被白虎星所傷。但這金童星陽壽未儘,日後還要為唐朝建功立業,而且還有父子相逢之日。於是,他趕忙召喚洞口的黑虎,命令它速速前去,將金童星馱來。黑虎領了老祖的法旨,駕起仙風,飛到丁山腳下,將小男孩馱在背上。一陣大風刮過,便帶著小男孩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薛仁貴看到一隻吊睛白麵黑虎馱走了小男孩,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而黑虎沒過多久,便帶著小男孩回到了洞口,向王敖老祖繳令。王敖老祖一看小男孩的傷勢,便將他咽喉處的箭杆拔出,取出丹藥為他敷好傷口,又用仙藥灌入他口中,讓藥力轉入他的丹田。不一會兒,小男孩便蘇醒過來,他當即拜王敖老祖為師,學習槍法。後來,在征西之時,他與薛仁貴父子在白虎山相逢,卻誤傷了薛仁貴的性命,這都是後話,暫且不表。

薛仁貴看著小男孩被黑虎馱走,無奈地歎了口氣,自言自語道:“可憐這孩子,骨骸又被老虎叼走了,真是命該如此啊。”他心情沉重,腳步緩慢地朝著窯洞走去。來到窯前,隻見窯門沒有門板,隻掛著一個竹簾。他輕輕叫道:“有人在嗎?”

這時,從窯洞裡走出一個女子,年紀不大,約莫十二三歲的樣子。這女子眉清目秀,瓜子臉,前發齊眉,後發披肩,身穿青布衫,圍著藍布裙,一雙三寸金蓮,整個人顯得乾淨利落,斯文端莊,一看就是個知書達理的女子。女子開口說道:“我還以為是哥哥回來了,原來是一位軍官。”接著,她問道:“這裡地處荒野,官爺到此有何事?”

薛仁貴說道:“我是從京城來的,想打聽一下,這裡可有姓薛的人家?”女子回答道:“這裡正是姓薛的人家。”薛仁貴聽了,心中一陣激動,膽子也大了起來,連忙想要走進窯洞。女子見狀,說道:“官爺請留步,待我進去稟告母親。”

女子轉身進了窯洞,對裡麵說道:“母親,外麵有個人,說是從京城來的,要找姓薛的人家。見還是不見,您看怎麼回複他?”柳金花聽到這話,心中一動。她想,丈夫出去投軍多年,一直沒有音信。如今這人從京城來,說不定知道丈夫的消息。於是,她說道:“請這位長官進來吧。”

柳金花走出窯洞,對薛仁貴說道:“長官遠道而來,想必是我丈夫薛仁貴有消息了?”為何她會這麼問呢?原來,自從薛仁貴離開後,柳金花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丈夫走後,多虧周青贈送了些盤纏,自己也有些積蓄,還有乳母幫忙照料,再加上王茂生時常照拂,她才得以生下一雙兒女,日子雖艱難,倒也還能勉強維持。如今看到薛仁貴,她卻沒有認出來。想當初薛仁貴投軍離開時,年僅二十五歲,麵容白皙,沒有胡須,儀表堂堂。而如今時隔十三年,薛仁貴曆經海風的吹打,麵容變得黝黑,還留了三綹長髯,所以柳金花一時沒能認出他來。

薛仁貴看著眼前花容月貌的妻子,雖然穿著布衣布裙,但依然難掩其美麗與整潔。他想試探一下妻子,於是說道:“大娘,請問薛官人是什麼時候出去的,出去幾年了,為何一直沒有回來?”柳金花回答道:“長官有所不知,我丈夫是在貞觀五年,和周青一起出去投軍的,至今都沒有他的下落。”薛仁貴又問:“你丈夫叫什麼名字?為何出去這麼多年,都沒有一點消息呢?”柳金花說道:“我丈夫姓薛名禮,字仁貴。他力大無窮,精通戰法,箭術更是百發百中。”

薛仁貴聽了妻子的回答,心中十分感動,他很想立刻與妻子相認,但又不確定妻子在自己離開的這些年裡,是否守身如玉。正所謂“欲知彆後鬆筠操,可與梅花一樣堅”,他不知道妻子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是否如鬆樹和竹子一樣,堅守著自己的操守,是否如梅花一般,堅貞不渝。

那麼,薛仁貴究竟要如何與妻子相認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贖來了 重生88變老虎,東北這嘎達當霸主! 海闊天舒 覺得有趣所以快穿 二進製愛情 離婚協議你秒簽,我改嫁你哭什麼 螢火時代 劍笛奇俠傳 二世子小哥哥的最愛 病嬌男主真有病,女主嫌棄讓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