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徐茂公向聖上啟奏道:“萬歲,西番與東遼不同,那些番邦之人各個身懷絕技,極為厲害。依臣之見,唯有陛下禦駕親征,方能確保萬無一失。”聖上說:“先生所言極是,蘇寶同這賊子,朕對他痛恨至極,定要將他生擒,碎屍萬段,方能解朕心頭之恨,否則朕實在難以安心。”茂公點頭道:“這是自然。”於是,聖上即刻降旨,令戶部速速催促各路糧米供應,戶部領旨而去。隨後,聖上龍袖一揮,駕退回宮。
次日清晨,薛仁貴安排哥哥王茂生前往山西絳州,一來是安慰自己的二位夫人,二來告知八位總兵以及周青等人,讓他們抓緊操練三軍,以備不日調用,暫且按下不表。
薛仁貴打發王茂生走後,便在教場中全身心投入到三軍的操練之中。聖上也為此忙碌不已,接連降下諸多旨意,隻等薛仁貴將三軍操練成熟,便要選定良辰吉日,興兵西征。不知不覺過了半月,薛仁貴上金殿啟奏:“臣已將三軍操練得十分精熟,萬歲打算何時發兵?”聖上說:“徐先生已選定明日起兵,王兄可回府做好周全準備,明日就要發兵了。”薛仁貴領旨,退回帥府,自是一番緊張忙碌。此時,各府的公爺也都全力以赴,用心籌備各項事務。
到了次日五更三點,聖上登上龍位,隻見文官們整齊排列在兩旁,而武將們都已齊聚教場。大元帥薛仁貴身著戎裝,英姿颯爽地上殿,當駕官在堂前恭敬地捧過帥印,交予元帥。皇上親自禦手賜下三杯酒,薛仁貴接過一飲而儘,謝恩後退出午門,跨上賽風駒,直奔教場而去。
早已等候在此的眾公爺紛紛上前迎接,他們也都身著戎裝,披掛整齊,腰間掛著寶劍和皮鞭。這一班公爺齊聲說道:“元帥在上,末將們在此恭迎大駕。”薛仁貴說道:“諸位兄弟、將軍,何必如此遠迎。隨本帥一同前往教場吧。”於是,諸位國公、駙馬秦懷玉等人,與元帥一同來到教場中。隻見團營總兵官,以及遊擊、千把總、參將、百戶、都司、守備等一眾武職人員,皆頭戴金盔,身披銀鎧,整齊地跪地迎接元帥。薛仁貴吩咐他們站定在教場兩旁。教場中的三軍將士們也齊齊跪地,迎接帥爺升帳。
薛仁貴升帳後,開始仔細點明隊伍,此次共起兵三十萬。在安排出征事宜時,薛仁貴任命秦懷玉為先鋒,帶領一萬兵馬,要求他過關斬將,遇水搭橋。此番前往西番,與東遼大不相同,那些番邦之人異常驍勇善戰。所以秦懷玉一到邊關,需先停兵等候本帥的大軍到來,然後再一同開兵打仗。若私自貿然開兵,等本帥一到,定要追究問罪。秦懷玉領命後,威風凜凜,隻見他頭戴白銀盔,身穿白銀甲,內襯皂羅袍,腰掛昆侖劍,左邊懸掛寶弓,右邊插滿利箭,手執提羅槍,胯下騎著呼雷豹。同時,安排尉遲兄弟作為左右接應;段林負責護送糧草;程鐵牛、段滕賢則擔當保駕之責。
魯國公程咬金、英國公徐茂公陪同天子在金鑾殿降旨:任命左丞相魏征料理國家日常事務;命殿下李治暫掌朝綱。天子降旨完畢,便與魯國公、英國公一同出了午門,登上日月輦,徑直來到教場。元帥薛仁貴連忙將天子接入禦營,緊接著宰殺牛羊,舉行祭旗儀式。
薛仁貴對程咬金說:“老柱國,晚生之前有言,要用李道宗祭旗,老柱國當時全力擔當此事。如今皇叔卻未前來,晚生承蒙老千歲多次相救,一直未能報答。今日論及國法,隻能有勞老先生暫代皇叔,以完成祭旗之事。”程咬金聽後大驚失色,說道:“這可使不得,待我去把他拿來。”說完,程咬金走出帥營,心中暗自思忖:“王爺身份尊貴,怎能輕易捉拿?”思索片刻,他拿了一枝令箭,傳先鋒秦懷玉前來。駙馬問道:“老叔父,有何吩咐?”程咬金說:“賢侄,如今事情不妙。李道宗沒來,元帥要用我祭旗。你前往王府,切不可直接捉拿他,若一開始就拿他,他必定不肯出來。你就說奉旨被點為先鋒,特來向他辭行。將他騙到銀鑾殿,再讓人將他拿下。把他捉來交給元帥,我便可無事了。”
駙馬依言,來到王府,讓人通報說:“駙馬爺被任命為先鋒,即將西征,特來辭行。”家將趕忙報進府內,告知王爺。李道宗心想:“秦駙馬乃是朝廷愛婿,如今前來辭行,我怎能不見他?”於是命左右請駙馬進來。秦懷玉下馬後,來到銀鑾殿,李道宗出門相迎。秦懷玉一見李道宗,立刻大喜,喝令左右:“與我拿下!”王爺驚問:“為何要拿我?”駙馬說:“聖上在教場,命我來請你前去商議要事。”說罷,便帶著李道宗出了王府,徑直前往教場。倒黴的張仁,看到王爺被帶走,也一路跟到了教場內。
程咬金一見,十分高興,說道:“賢侄立了大功,救了老夫的性命。”此時,天子與元帥正在演武廳。薛仁貴一眼瞧見李道宗身邊的張仁,認出他就是那個假傳聖旨之人,當即命左右:“快將李王爺身邊那個身材高大、頭戴大頂涼帽的人給我拿下,押到將台上來。”左右齊聲答應,迅速將張仁押到將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薛元帥啟奏道:“假傳聖旨,將我哄進長安,騙入王府,都是此人所為,懇請聖上務必徹查此事。”天子問道:“你叫什麼名字?為何要把元帥騙入長安?此事的來龍去脈,你從實招來。若說不清楚,立刻取刀伺候!”張仁嚇得魂飛魄散,連忙說道:“沒有此事啊,小人從未見過元帥,冤枉啊!”元帥奏道:“不用刑法,他怎會招供?”天子傳旨:“取箍頭帶上來!”張仁一戴上腦箍,頓時疼得大叫:“小人願招!小人本是張娘娘陪嫁而來,到了王府後,蒙王爺另眼相看。後來我家太爺父子都被元帥斬首,娘娘心中十分怨恨,便想出計策,假傳聖旨,將元帥召進府中,用酒灌醉後,抬入郡主宮中。郡主因羞愧難當,撞階而死。求聖恩饒小人一命!”
天子聽後,龍顏大怒,說道:“竟有這等事!倒害得元帥受苦三年,朕後悔莫及。”隨即命指揮將張仁斬首示眾。一聲令下,張仁被綁赴法場,人頭落地。接著,天子又傳旨將張妃用白綾絞死。
聖上轉而對薛仁貴說:“元帥,如今你的冤屈已經查明,張仁已被處斬,張妃也已絞死。但皇叔年事已高,做事糊塗,反倒害了禦妹,如今又沒有世子。看在朕的麵子上,饒他一命吧。”薛仁貴說:“隻要萬歲心裡明白臣的冤屈,臣也就心滿意足了。”
程咬金聽了,心中暗忖:“不妙,不妙。仁貴身為王位之人,尚且被他算計,險些喪命;我不過是個國公,若被他算計,可實在難以承受,必須斬草除根才好。”於是,他急忙上奏道:“皇叔若不死,元帥西征時恐怕不會全力捉拿蘇寶同。”皇上聽了這話,心想:“朕對番邦恨之入骨,一心要活捉蘇賊。若元帥不儘心,這可如何是好?”隻得說道:“王兄所言有理,但天子哪有殺皇叔的道理?”程咬金說:“這不難,如今可假意將皇叔放入甕中悶死。待今日起兵之後,明日再派人悄悄將他放出來,這樣豈不是公私兩全?”聖上說:“如今哪裡去找一個大甕呢?”程咬金說:“長安城中有一座古寺,名叫玄明寺,大殿上有一口大鐘,十分寬大,可以將皇叔放在裡麵。”聖上依計而行。
程咬金謝恩後,帶著李道宗來到玄明寺。隻見大殿上有一口漢代鑄造的大鐘,倒在地上,鐘架子已經腐朽。程咬金叫來許多軍士,將鐘抬起,讓皇叔坐在鐘內。李道宗心中懊悔,不該聽信張妃的話。但如今是奉旨行事,隻能暗自祈禱皇天有眼,等眾人離去後,或許還有一線生機,隻能聽天由命了。軍士們見皇叔坐定,便將鐘罩在他身上。程咬金吩咐取來乾柴,堆放在鐘的四周,然後點火燃燒。軍士們依令點火,李道宗在鐘內大聲呼喊:“程老頭兒,這個使不得啊!”然而,任憑他喊破喉嚨,外麵的人隻當沒聽見。不一會兒,李道宗便被活活燒死。程咬金這才來到教場,向天子覆旨說:“皇叔惡貫滿盈,忽然天降大火,將殿宇燒毀,皇叔竟被燒死在殿內。”天子聽後,也無可奈何,隻得命戶部將玄明寺大殿重新修繕。
再說元帥薛仁貴祭過大旗後,皇上親自禦奠三杯。祭旗儀式結束,薛仁貴吩咐放炮拔營。一時間,全軍進入備戰狀態,弓上弦、刀出鞘,士氣高昂。文官們與殿下李治前來為皇上送行。皇上傳旨:“皇兒不必遠送,文武百官各自回衙署理事。”殿下謝過父皇,返回長安。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長安,向著西京進發,軍威震天,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關門閉戶。正所謂:
太宗在位二十年,風調雨順太平安。
迷王麾下蘇元帥,差來番使到中原。
辱罵貞觀天子帝,今日出兵往西行。
劍戟刀槍寒森森,旗幡五色鬼神欽。
金盔銀鎧霞光見,潔白龍駒是端飛。
年老功臣多殺害,此番殺儘西番兵。
至於西征之事究竟如何發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