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來到午門時,天色已經漸暗,黃昏的暮色籠罩著皇城。張邦昌說:“隨我上朝。”家人們點起燈籠,一行人進了宮,來到分宮樓下。張邦昌轉頭對嶽飛說:“將軍在此等候聖旨,我進去奏明天子。”嶽飛拱手領命:“遵命。”
此時,張邦昌並未直接去見皇上,而是派人暗中前往宮中傳遞消息。另一邊,荷香正陪著高宗在宮中宴飲,酒過三巡,高宗已有幾分醉意。荷香見時機成熟,望著窗外高懸的明月,嬌聲說道:“臣妾自進宮侍奉陛下,還未曾好好觀賞過宮闕美景,懇請陛下帶臣妾遊覽一番。”高宗笑道:“愛妃想看,那便去看看。”隨即吩咐擺駕,一行人朝著分宮樓而去。
嶽飛在分宮樓下等候,看到遠處燈火輝煌的鑾駕緩緩而來,心中暗想:“張太師果然權勢滔天!”他趕忙上前伏地行禮,高聲喊道:“臣嶽飛接駕!”誰知,隨行的太監突然大聲叫嚷:“有刺客!”兩邊的太監一擁而上,將嶽飛死死按住。
高宗受驚不小,慌忙回宮,驚魂未定地問道:“刺客是誰?”太監回稟:“是嶽飛!”荷香在一旁添油加醋道:“陛下,這嶽飛先前抗旨不進京,如今又無故潛入京城,還擅闖深宮,分明是意圖行刺,罪不可赦,應當立即處死,以正國法!”高宗此時醉意朦朧,聽信了荷香的讒言,當即下旨將嶽飛斬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宮官領命,將嶽飛五花大綁,押往午門。張保和王橫看到這一幕,大吃一驚,急忙上前問道:“老爺,這是怎麼回事?”嶽飛一臉茫然:“我也不清楚!”張保當機立斷:“王兄弟,你守在這裡,看好老爺,彆讓他們輕舉妄動,我去去就回!”說完,提著混鐵棍,一路狂奔,甚至將阻攔的柵門都強行打開。
五城兵馬司的巡夜官兵看到這一幕,大喊著帶人追趕。可張保速度極快,眾人根本追不上。張保一路跑到李綱太師府,顧不上叫門,一棍就砸開大門闖了進去。他在太師府中出入慣了,熟知路徑,徑直跑到書房,一腳踹開房門,掀開帳子,一把拉起正在休息的李綱,背在背上就往外跑。出了太師府,張保一邊跑一邊大喊:“不好了!嶽爺爺被綁在午門,要問斬了!”李綱被顛得頭暈目眩,但也明白事情緊急。
等趕到午門,張保將李綱放下。李綱看到嶽飛被綁在那裡,連忙高聲問道:“你何時到的京城?”嶽飛見到李綱,像是看到救星,急忙回稟:“小將在軍營中,接到聖旨宣召進京,這聖旨現在營中妥善供奉著。剛到城中,就遇見張太師,他帶我一同來到午門,讓我在分宮樓下等候。可張太師進去許久都沒出來,這時聖上的鑾駕來了,我自然要上前跪迎,卻不料被當成刺客抓了起來。求太師為我做主,我就算死也甘心!”李綱聽後,大聲疾呼:“刀下留人!”隨即跑去鳴鐘撞鼓,準備向皇上奏明此事。
沒想到,張邦昌早已得知消息,暗中在東華門內鋪設了釘板。李綱心急如焚,匆忙間一腳踩上釘板,隻聽他慘叫一聲,倒在地上,頓時渾身是血。張保見狀,大喊:“太師爺踩釘板了!”午門的大臣們聽到動靜,紛紛趕來救援。隻見李綱手腳鮮血淋漓,倒在金階之上。值夜太監趕忙進宮稟報:“眾大臣齊聚午門,李太師踩釘板,性命垂危,請陛下升殿!”
荷香卻在一旁勸阻:“陛下,此時夜深,不如明日一早再升殿。”高宗卻道:“眾卿都在大殿等候,朕怎能不去?”隨即起身升殿。文武百官行過禮後,高宗看到渾身是血的李綱,趕忙傳旨宣太醫前來醫治。李綱強撐著上奏:“嶽飛身為武官,私自潛入京城,雖有可疑,但其中或許另有隱情,應先將他關入刑部大牢。等臣病好,再細細審問,查明真相後再定罪也不遲。”高宗覺得有理,便傳旨將嶽飛下獄。
大臣們護送李綱回府,張保和王橫牽著馬跟在後麵。回到府中,李綱立刻派人請來刑部大堂沙丙,鄭重地囑咐道:“嶽飛此事必有冤情,你替他上一道奏章,就說他身染重病,無法進食,儘量為他周旋。等我病好,自有辦法救他。”沙丙領命而去,第二天果然上奏,高宗批準,暫時保住了嶽飛的性命。
李綱又暗中寫了一張冤單,讓人刻成印板,印製數千份。他叫來張保和王橫,讓二人分頭在京城各處張貼,冤單上詳細訴說了張邦昌陷害嶽飛的經過,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城。
這消息一路傳到了太行山。在太行山上,有個自稱“公道大王”的牛皋,他聚集了眾多英雄好漢,在此占山為王,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這天恰逢牛皋生日,施全、周青、趙雲、梁興、湯懷、張顯、王貴七位頭領帶著禮物前來祝壽。眾人行過禮後,圍坐在一起。有人說道:“已經請了幾班戲子,就等大王入席,好戲開場。”牛皋笑道:“辛苦各位兄弟了!”
眼看快到中午,湯懷有些著急:“兄弟們,咱們等到什麼時候才開席?”牛皋卻說:“再等等吉大哥,平日裡我與他交情不同,我過生日,他肯定會來。”湯懷無奈:“照這麼等,怕是要等到晚上了。”王貴也說:“沒辦法,那就依他,再等等吧。”
湯懷等得煩悶,起身閒逛,不知不覺走到戲房門口。隻聽見裡麵有人念叨:“張邦昌陷害嶽飛。”湯懷心中一驚,推門進去問道:“誰陷害嶽飛?”戲子回答:“剛剛看到一張冤單,閒著沒事就念了念。”湯懷急忙說:“快拿來我看看!”接過冤單一看,湯懷臉色大變,轉身就跑,來到分金殿上喊道:“牛兄弟,嶽大哥被人陷害了!”牛皋一聽,忙問:“湯哥,你怎麼知道的?”湯懷便將冤單上的內容一字一句念給牛皋聽。
牛皋聽完,頓時怒發衝冠:“罷了!罷了!這生日也不做了,兄弟們,立刻收拾兵馬,咱們進京救大哥去!”他當即便傳令,將八位頭領的兵馬全部聚集起來,加上本山的人馬,足有八萬之眾,浩浩蕩蕩下山,一路朝著金陵進發,沿途無人敢攔。很快,大軍就抵達金陵,在離鳳台門五裡的地方安營紮寨。
守城官兵驚慌失措,趕忙進宮稟報。高宗聞訊,傳旨問道:“哪位愛卿願領兵退敵?”後軍都督張俊領旨出朝,帶著三千人馬出城,擺開陣勢。牛皋等八位英雄騎馬來到陣前,湯懷對張俊說道:“我們不是造反的賊寇,你回去把嶽大哥放了,我們便饒你;不然,我們就攻破金陵,殺個片甲不留!”張俊卻喝道:“怪不得嶽飛要反,原來有你們這夥強盜暗中勾結,定是想裡應外合!我奉聖上旨意,特來捉拿你們這些反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牛皋大怒,揮舞雙鐧,朝著張俊當頭砸下。張俊舉刀抵擋,可沒戰幾個回合,就被牛皋打得隻有招架之力,轉身拍馬敗逃。湯懷趕忙攔住牛皋:“彆追了,逼得太緊,他們恐怕會害了大哥性命。”牛皋這才下令收兵回營。
張俊逃回京城,上殿向高宗奏道:“臣兵敗回城,那些人都是嶽飛的朋友,以湯懷、牛皋為首,聚眾鬨事,就是為了救嶽飛。請陛下先斬了嶽飛,以絕後患!”高宗正猶豫不決時,午門官啟奏:“李綱在午門候旨。”高宗傳旨宣李綱上殿。
李綱行過禮後,高宗說道:“如今賊兵犯境,張俊敗回,朕正為此發愁,老太師可有良策?”李綱奏道:“可命嶽飛領兵退敵,等退了賊兵,再治他的罪。”張邦昌卻在一旁反對:“張俊都督敗回,說這些賊寇都是嶽飛的同黨,若派嶽飛退敵,豈不是正中他們的奸計?”李綱和宗澤一同出列,奏道:“臣等願以全家性命擔保嶽飛,若有閃失,甘受滿門抄斬之罪!”高宗思索片刻,覺得有理,便降旨宣嶽飛上殿。
嶽飛接到旨意,正要退下,李綱突然喝道:“嶽飛,跪下!”嶽飛不知何事,隻得遵命跪下。李綱嚴肅地說:“聖上愛惜你的才華,特意派徐仁召你進京,命你鎮守黃河。你為何擅自潛入京城,還意圖行刺聖上?按律當誅九族,你有何話可說?”
嶽飛心中悲憤交加,叩首道:“太師爺!罪將冤枉啊!我確實是接到聖上旨意才進京的,那聖旨現在營中供奉著。進京時,我在城外遇見張太師,他帶我一同到午門,讓我在分宮樓下等候。可他進去後一直沒出來,恰逢聖駕到來,我自然要跪迎。我嶽飛死不足惜,但母親在我背上刺下‘儘忠報國’四字,我不敢忘母命!求太師為我主持公道!”
張邦昌還想狡辯:“這定是嶽飛為報武場之仇,故意攀扯!請陛下明察!”李綱奏道:“既然如此,陛下可查查當晚值殿的官員,一問便知真相。”高宗當即降旨,命內侍去查。很快,內侍回奏:“那晚值殿的是吳明、方茂。”
高宗傳召二人詢問,吳明、方茂如實奏道:“那晚有個小童,提著燈籠,上麵寫著‘右丞相張’,跟著張太師引著一人進宮。當時我們沒敢奏報,是因為太師時常進宮,我們以為是尋常之事。”
高宗聽完,勃然大怒,指著張邦昌破口大罵:“險些害了嶽將軍性命!”隨即吩咐將張邦昌綁了斬首。李綱進諫:“念他獻玉璽有功,可免其一死,貶為平民。”高宗準奏,限張邦昌四個時辰內離京。張邦昌謝恩後,回家收拾行囊,匆匆離京。
這邊風波稍定,高宗命嶽飛領兵出城退敵。嶽飛此去,究竟能否擊退牛皋等人的大軍?這場紛爭又將如何收場?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