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寫道:“石火電光俱是夢,蠻爭觸鬥總無常。達人識破因緣事,火自明兮鶴自翔。”常言說:“死的已然逝去,活著的還要繼續前行。”上回說到秦檜已死,暫且按下不表。
臨安城內,有個名叫胡迪、字夢蝶的秀才,他為人正直灑脫,性格豪爽。自從那年臘月嶽飛含冤去世後,胡迪心中憤恨難平,時常自言自語:“天地有私心,鬼神不公平!”平日裡隨手拿到紙張,他也總寫下這兩句話,如此已過數年。
一日,胡迪聽聞黑蠻龍領兵殺到臨安,要為嶽元帥報仇,軍隊已抵達範村,還放話隻要朝廷交出奸臣就退兵,否則便攻城。胡迪大喜:“這才是大快人心的事!”趕忙讓家人出去打聽消息。次日,家人回報:“總兵王武被黑蠻龍打死,苗兵已在棲霞嶺紮營,張俊親自領兵出城迎戰了。”胡迪更加欣喜,心想:“要是張俊也死在苗人手裡,又能除掉一個奸臣!”此後,他時刻讓家人探聽戰況,得知朝廷因戰事驚恐不安,不僅送去糧草犒勞黑蠻龍的軍隊,還承諾十日內交出秦檜,這消息讓他興奮得抓耳撓腮。
這天,胡迪吩咐書童備好美酒,獨自在小軒中飲酒,一心等著最新消息。從白天喝到黃昏,他已醉意朦朧。這時,家人跑來稟報:“黑蠻龍被張俊打敗,逃回化外之地了。朝廷今日加封張俊官爵,風光無限。”
胡迪聽罷,怒火衝天,猛拍桌子,取來一張黃紙,揮筆寫下:“長腳奸臣長舌妻,忍將忠孝苦誅夷。天曹默默緣無報,地府冥冥定有私!黃閣主和千載恨,青衣行酒兩君悲。愚生若得閻羅做,定剝奸臣萬劫皮!”寫完後,他讀了一遍,就在燈下將紙焚燒,嘴裡不停地咒罵,又接著喝酒。
迷迷糊糊間,胡迪忽見桌子底下走出兩個身穿黑衣的鬼吏,他們說道:“王爺喚你,速速隨我們去。”胡迪問道:“哪個王爺?是什麼人?為何要喚我?”鬼吏道:“不必多問,到了自然知曉。”胡迪便跟著二人離開。
此時,書童來送晚飯,發現主人已趴在椅子上沒了動靜,趕忙跑去告知主母。主母大驚失色,跑到書房一看,丈夫確實一動不動地躺著,伸手摸摸胸口,還有微弱的溫度,於是將他扶到床上。全家上下頓時哭聲一片,開始準備後事。
再說胡迪跟著鬼吏走了十多裡路,四周皆是荒郊野地,煙雨蒙蒙,仿佛深秋時節。前方出現一座城郭,城中居民往來,街道上也有集市買賣的景象。他們進入城內,徑直來到一座殿宇前,隻見朱門高大敞亮,匾額上寫著“靈曜之府”,門外站著牛頭馬麵,手持鋼叉鐵錘把守,氣氛陰森可怖,胡迪心裡直發慌。
一名鬼吏讓同伴陪著胡迪,自己進去稟報。片刻後,他出來說:“閻君喚你進去。”胡迪嚇得手腳發軟,卻也隻能硬著頭皮跟隨。走進殿內,隻見一位大王端坐在上,身著華麗禮服,頭戴冕旒,模樣如同廟中供奉的神像。左右兩側站著六位神吏,他們身穿綠袍,係著黑帶,頭戴高帽,腳蹬廣履,手中各自拿著文簿。台階下還站著五十多個麵目猙獰的鬼怪,個個赤發獠牙,令人膽寒。
胡迪在階下慌忙叩頭跪下,閻王怒道:“你身為讀書之人,本該敬天禮地,為何反倒怨恨天地、誹謗鬼神?”胡迪辯解道:“小人雖是晚輩,但自幼學習聖人之道,安於清貧、遵循天理,怎敢怨恨天地、誹謗鬼神?”閻王嗬斥:“你常說‘天地有私,鬼神不公’!還有‘天曹默默緣無報,地府冥冥定有私’,這詩句是誰寫的?”
胡迪這才想起酒後所作的詩,趕忙拜謝:“小人見嶽元帥為國為民,卻被奸臣殘害,冤屈難申,而那些奸臣反倒享儘榮華富貴,一時酒後激憤,還望大王寬恕!”閻王道:“你喜歡議論古今人物的好壞,我命你寫一份供狀。若寫得有理,便放你還陽,與家人團聚;若言辭有誤,就將你押到刀山地獄受苦。”隨即命鬼吏拿來紙筆,讓胡迪如實供述。
胡迪連連叩頭,提筆一揮而就。鬼吏將供狀呈上,閻王細看,隻見上麵寫道:
“混沌初開時,沒有生也沒有死;陰陽分化後,才有了鬼與神。佛門傳授因果之經,讓人知曉地獄輪回之報。行善得福,作惡遭禍,理所應當;正直之人升天,蒙冤之人沉落,也並非謬誤。賢良與愚笨本就不同,陰陽兩界更是殊途。所以人們遇到不平便會發聲,並非為了沽名釣譽;我怎敢忘記非法不道的告誡,卻還是因此獲罪?這一切出於自然,源於天性。
小人自幼誦讀父親傳授的書籍,早早立下求取功名的誌向;長大後承蒙師長教誨,慚愧自己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能。我不僅想用筆墨吟風弄月,更渴望能展翅高飛、直上青雲。每日早起晚睡,常常鑽研道理、修身養性。研讀孔子的微言大義,希望推舉正直之人、摒棄奸邪之輩;觀看王珪的精辟論述,想要激濁揚清。我立誌做忠貞之士,如鬆柏般堅韌,怎肯甘願像蒲柳般早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高地厚,見證了我半生的行跡;日月更迭,可見我一心向善的執著。我尊崇賢才如同珍寶,見到醜惡就如同仇敵。聽聞嶽飛父子蒙冤,恨不得前去拚死諫諍;目睹秦檜夫妻作惡,更希望能將他們生吞!秦檜在東窗定下陷害忠良之計,致使二帝北狩,再也無法回朝。忠臣被害令人痛心,賊子卻得以善終,天道何在?鬼神又在何處?為何讓奸邪之人僥幸存活,卻令賢哲之士無辜喪命?我誹謗鬼神,並非是滑稽取樂;我喜愛賢良、厭惡奸佞,也並非迂腐不化。這都是出於正直之心,絕無偏私之意。隻因飲了幾杯酒,才寫下這幾句粗陋的詩。雖然冒犯了神靈,但實在是無心之失,還望神明明鑒!”
閻王看完,笑道:“你這迂腐書生,還是如此倔強!雖說好善惡惡是人之常情,但‘若得閻羅做’這句話,分明是在羞辱我!你若做了閻羅王,把我置於何地?”胡迪答道:“昔日韓擒虎說過‘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寇準、江萬裡也曾有類似言論,史書上都有記載,有據可查。這麼說來,閻羅王都是世間正人君子擔任。小人雖不敢與韓擒虎、寇準、江萬裡相比,但這公正之心,多少也有他們的一點影子。”
閻王道:“若真有新的閻羅王接替,那舊的怎麼辦?”胡迪道:“新王到任,舊王必定轉世為人,去做王公大人了。”閻王對左右說:“此人所言,倒有幾分道理。但這樣的狂生,若不讓他親眼所見,恐怕始終不信善惡有報,會覺得陰陽之道如同虛幻,行事毫無忌憚。”隨即命綠衣吏取來一張白簡,寫道:“右仰普掠獄冥官即刻帶此儒生遍覽各獄報應,不得有誤!”
綠衣吏領命,帶著胡迪往西廊走去,過了殿後三裡多,隻見一堵數仞高的白石牆,鐵門緊閉,門上寫著“普掠之獄”。綠衣吏敲門,突然衝出幾個夜叉,要抓胡迪。吏卒喝道:“這是儒生,無罪到此,是閻君命他觀看善惡報應的。”並將白簡給夜叉查看。夜叉道歉:“我們以為是罪鬼,不知是儒生,請勿見怪!”
綠衣吏帶著胡迪進入獄中,隻見裡麵寬廣五十多裡,日光昏暗,冷氣刺骨。四周的門牌上都標著名字,東邊是“風雷之獄”,南邊是“火車之獄”,西邊是“金剛之獄”,北邊是“溟冷之獄”。獄中男女披枷帶鎖,足有上千人。
他們又來到一扇小門前,胡迪窺見二十多個男子披頭散發、赤身裸體,手腳被巨大的釘子釘在鐵床上,脖子上戴著鐵枷,渾身布滿刀杖傷痕,膿血汙穢,令人作嘔。綠衣吏指著其中一人對胡迪說:“這就是秦檜,已經先被抓到這裡。萬俟卨、張俊等人,不久在陽間得到報應後,也會來此受罪。”又指著其他幾人介紹:“這是章惇,這是蔡京父子,這是王黼、朱勔、耿南仲、吳升、莫儔、範瓊等,都是奸惡之徒,正在此受苦。方才閻君派我施以陰刑,讓你親眼看看。”
隨即,綠衣吏召喚三十多個鬼卒,將秦檜等人驅趕到“風雷之獄”,綁在銅柱上。一名鬼卒用鞭子敲響銅環,瞬間風刀亂舞,刺向秦檜等人,他們的身體被刺得如同篩子。不一會兒,一聲驚雷響起,秦檜等人的身體被炸成齏粉,鮮血滿地。片刻後,一陣惡風刮過,吹散骨肉,又重新聚合成人形。吏卒對胡迪解釋:“這震擊的是陰雷,吹風的是業風。”
接著,他們又被驅趕到“金剛之獄”,綁在鐵床上。牛頭鬼一聲呼哨,黑風滾滾而來,無數飛戈攢刺在他們身上,痛苦不堪,血流不止。牛頭鬼再一聲呼哨,黑風停止,風砂也漸漸平息。
隨後,鬼卒又將秦檜等人驅趕到“火車之獄”。夜叉用鐵撾將他們趕上火車,用力一扇,火車飛速旋轉,烈焰騰空而起,頃刻間他們便化為灰燼。獄卒用水一灑,又變回人形。
最後,他們被帶到“溟冷之獄”。夜叉用長矛將秦檜等人貫住,沉入寒水中,舉刀亂砍,骨肉碎裂。過了一會兒,用鐵鉤將他們鉤出,仍舊驅回到原處,用釘子將手腳釘在銅柱上,再用滾油澆淋;餓了就喂鐵丸,渴了就灌銅汁。
綠衣吏對胡迪解釋道:“這些奸臣,每三天就要遍曆各個地獄,飽受各種酷刑折磨。三年之後,他們會轉世為牛羊豬犬等家畜,生在人間被人宰殺烹食。秦檜的妻子王氏,很快也會被抓到這裡受刑,三年後變作母豬,專門生育小豬,最終還是難逃被屠宰的命運。如今這些人已經輪回為畜類五十多世了。”胡迪忍不住問:“他們的罪孽什麼時候才能贖完?”綠衣吏回答:“要經曆萬劫也不會停止,哪有儘頭!”
說著,綠衣吏又帶著胡迪來到西牆的一扇小門前,門上寫著“奸回之獄”。隻見裡麵有一百多個披枷帶鎖的人,身上插滿刀刃,模樣看起來像野獸。胡迪問:“這些是什麼人?”綠衣吏說:“他們都是曆代的將相,結黨作惡,欺君罔上,禍國殃民,每三天也要和秦檜等人遭受同樣的刑罰。三年後同樣會轉世為畜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著,他們來到南牆的小門前,門上寫著“不忠內臣之獄”。裡麵有幾百頭母牛,鼻子被鐵索貫穿,拴在鐵柱上,四周架起火堆烘烤。胡迪不解:“牛是牲畜,犯了什麼罪要受這樣的刑罰?”綠衣吏說:“書生不必多問,你且看。”隨即讓獄卒用大扇子扇火,瞬間烈焰衝天,牛疼得哞哞直叫,四處掙紮,皮肉漸漸腐爛。一聲巨響過後,牛的皮突然裂開,露出沒有胡須的人形。綠衣吏示意夜叉把這些人扔進鐵鍋裡烹煮,不一會兒,皮肉融化,隻剩下白骨,再用冷水一澆,又變回人形。綠衣吏解釋道:“這些都是曆代的宦官,像漢朝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輔國、仇士良、王守澄、田令孜,宋朝的閻文應、童貫等人。他們在宮中享受榮華富貴,卻欺瞞皇帝,殘害忠良,攪得天下大亂,如今受此報應,萬劫不複。”
最後,他們來到東牆,隻見上千男女赤身裸體,有的被剖開胸膛,有的被銼骨燒身、舂搗研磨,哀號聲不絕於耳。綠衣吏說:“這些人生前為官為吏,卻貪汙腐敗、虐待百姓,不忠不孝,背叛君主親人,奸淫受賄,作奸犯科,所以要受此報應。”胡迪見狀大喜,感歎道:“今天總算出了我心中的不平之氣!”
綠衣吏帶著胡迪回到靈曜殿,閻王問:“狂生,你看到的這些有何感想?”胡迪叩頭謝罪說:“原來天地無私,鬼神明察秋毫!”閻王說:“你既然已經親眼所見,心中應該釋然了。你再寫一篇判文,揭露秦檜父子夫妻的罪行。”胡迪領命,提筆寫道:
“曾聽說軒轅黃帝得到六相輔助,才能治理天下,神明都來相助;堯舜有五位賢臣輔佐,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沒有經天緯地的才能,怎敢擔當治理國家的重任?如今看奸臣秦檜,不過是個心胸狹隘的市井小人。他獐頭鼠目,隻會揣摩上意、阿諛奉承;外強中乾,一心諂媚取巧。他既沒有治國安邦的誌向,也沒有扶危濟困的善心。長期占據朝堂,堵塞賢才晉升之路。他的殘忍勝過搶劫的強盜,卑鄙超過偷竊的小偷。
秦檜既然忝居宰相之位,享受著三公的尊榮,卻隻知道貪圖榮華富貴,從未竭儘忠心輔佐君主。他欺君罔上,擅自專權;嫉賢妒能,濫施刑罰。其奸惡超過王莽、曹操,凶狠勝過李斯、趙高。他心如禽獸,性如蛇蠍,將忠臣義士都陷害入獄,卻把亂臣賊子都提拔到朝堂之上。他視國家如破瓦,把敵國當親人,接受金國兀術的私盟,殘害忠良嶽飛。他的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出謀劃策,放走禍害;兒子秦熺,貪婪無度,不顧皇帝安危。他們一家狼狽為奸,惡行滔天,惹得萬民共憤、含冤受屈。雖然他們僥幸逃過了陽間的懲罰,但在陰間也會遭受報應。就算用千張繭紙,也寫不儘他們的罪狀;就算讓他們輪回萬次為畜生,也償還不清他們的罪孽!應當將他們的罪狀公示,讓陰陽兩界都知道。”
胡迪寫完呈上,閻王看了稱讚道:“這書生果然耿直。”胡迪問道:“奸臣的報應我已經親眼看到了,但嶽元帥如此忠義卻被陷害,不知他現在在哪裡?”閻王說:“因為你不知因果報應,所以特意讓你遍曆地獄。我已經邀請嶽元帥和兀術的魂魄到此,三方對質。當年宋徽宗元旦祭天,奏章上把‘玉’字的一點誤寫在‘大’字上,玉皇大帝大怒,認為‘王皇’尚可寬恕,‘犬帝’不可饒恕,於是派赤須龍下界擾亂宋朝江山,這赤須龍就是金國的四太子兀術。嶽元帥是大鵬鳥轉世,因為啄死了女士蝠,被如來佛祖罰下凡間。女士蝠則轉世為秦檜的妻子,在東窗下設計陷害,以報前世之仇。秦檜是虯龍轉世,也是因為大鵬鳥的緣故,最終受到天誅。所以這一切冤冤相報,都是因果循環。但王氏不該貪淫,私通兀術;秦檜殘害忠良,殺戮過重,所以都要在地獄中遭受慘烈的報應。如今赤須龍即將歸位,嶽元帥現在天爵府中,很快就會在陽間得到追封,享受千年香火,萬世流芳。”說完,閻王命人去請嶽元帥和兀術前來相見。
不一會兒,隻見嶽飛帶著嶽雲、張憲,和一位金國王子走了進來。閻王親自下殿迎接,請到殿上行禮,分賓主坐下。胡迪戰戰兢兢,不敢抬頭。隻聽閻王說:“因為這位書生不知因果報應,還妄言‘天地有私,鬼神不公’!就連嶽元帥和四太子的前世今生,都需要在此說明,所以特意請各位前來三方對質,以證明天地鬼神公平無私,隻是報應的輕重和時間有所不同罷了。”接著,閻王把前因後果詳細說了一遍,又說:“嶽公子和張將軍都是雷府星官轉世,不久也會有聖旨加封,回歸本位。”
說完,閻王命鬼卒去酆都把秦檜帶來。不一會兒,秦檜披枷帶鎖跪在殿前。閻王喝令牛頭馬麵重打二十銅棍,打得秦檜鮮血淋漓,然後又押回地獄。閻王說:“請嶽元帥和四太子回府。胡迪雖然狂妄無知,但念在他正直仗義,如今已經知曉因果報應,就給他增加十二年壽命,放他回陽間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嶽飛父子和兀術才明白前世今生的因果,一起向閻王辭彆。閻王親自送他們下台階,才回到殿上。這時功曹稟報:“胡迪已經在這裡很久了,如果再遲三刻,他的肉身就會損壞,無法回陽間了,這可如何是好?”閻王說:“既然如此,把急腳駒借給他,讓他趕緊回去,不要誤了時辰。”鬼卒立刻牽來一匹馬,不由分說把胡迪扶上馬背,狠狠抽了一鞭。那馬像飛雲閃電一樣疾馳而去,胡迪嚇得驚慌失措,緊緊抓住韁繩,閉著眼睛不敢看。
轉眼間,馬跑到一座高山上,胡迪微微睜眼一看,兩邊都是萬丈深淵,中間隻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嚇得他從馬鞍上跌落下去。他一身冷汗,猛然驚醒,發現自己正躺在堂上,家人圍著他痛哭,正要為他入殮。胡迪說:“我已經回陽間了,不要哭了。”全家人又驚又喜,紛紛脫下孝服。胡迪死了三天又複活,真是一件奇事!
他坐起來喝了些湯水,把在陰間的所見所聞詳細說了一遍。眾人聽後驚駭不已:“秦檜昨天才死,沒想到已經在陰間受罪了,太可怕了!”胡迪這才知道秦檜已死,從此更加相信因果報應。此後,他開始齋僧布施,廣行善事,不再追求功名利祿,安心享受田園生活,一直活到九十多歲,無病而終。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表。
再說黃龍府,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駕崩,傳位給弟弟吳乞買。後來吳乞買去世,原立粘罕的長子完顏亶為皇帝。眾王子朝賀完畢後,兀術回到府中,心情鬱悶。一天,他在夢中竟然到了陰司,和嶽飛在閻王殿上三方對質。他本是天上火龍轉世,生性魯莽,誤把閻王說的“不久歸位”聽成“不久登基”。醒來後,他仔細回想夢中的情景,心想:“原來我是奉玉帝旨意下界,本就該有帝王之命。嶽飛違抗天意,所以喪命。如今他已死,中原還有誰能阻擋我?不趁現在奪取宋朝江山,更待何時?”
於是,兀術入朝奏明皇帝,和軍師哈迷蚩、參謀忽爾迷商議計策,聯合完顏乾等眾王子,以及大元帥粘得力、張豹,馬提國元帥冒利,燕支國元帥迷特,金堤國大將哈同文,銀堤國元帥完黑寶,黑水國元帥千裡朵,率領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中原。但見鐵騎如雲,鋪滿關山路途;弓箭如彎月,劍刃似霜雪閃耀;笳笛聲聲,驚起征鴻;戰鼓擂動,如波濤轟鳴,他們直指中原,勢要攻破宋朝京城。各地官員的告急奏章,像雪片一樣飛向朝廷。
不知宋高宗會作何打算?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