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露庵裡讀書的牛浦郎,麵對老和尚的詢問,上前恭敬地作了個揖,開口說道:“老師父,我姓牛,家就在前街。因為小時候在浦口外婆家長大,所以小名叫浦郎。可惜父母都已離世,隻剩七十多歲的祖父,開著一家小香蠟店,勉強維持生計。他每天讓我拿著經書去討賒賬。有一回我路過學堂,聽見裡麵念書的聲音特彆好聽,就從店裡偷了錢,買了這本書來讀,沒想到打擾到您了。”
老和尚聽後說道:“我剛才不是那個意思。現在好多人家花大價錢請先生教孩子讀書,孩子都還不願意學。像你這樣偷錢買書來念的,實在是求上進。不過這地上太涼,琉璃燈的光線也不亮。我這殿上有張桌子,還有個燈掛兒,你到那兒去讀,既暖和又敞亮。”牛浦郎謝過老和尚,跟著進了殿。果然看見一張方桌,上麵掛著一盞油燈,環境十分幽靜。從那以後,牛浦郎在這邊讀書,老和尚就在另一邊打坐,常常一起待到三更天。
有一天,老和尚聽見牛浦郎念書,走過來問道:“小檀越,我原以為你想通過讀書參加考試,求個上進,所以才買文章來讀。可現在聽你念的是詩,讀詩有什麼用呢?”牛浦郎回答:“我們這種小生意人,哪還敢想著考學上進,不過是念兩句詩,附庸風雅、破除俗氣罷了。”老和尚見他談吐不凡,又問:“那你讀這些詩,能讀懂嗎?”牛浦郎說:“讀不懂的地方很多,但要是有那麼一兩句能領會,心裡就特彆高興。”老和尚笑道:“既然你喜歡,等再過些日子,我拿兩本詩給你看,保準你更喜歡。”牛浦郎迫不及待地問:“老師父有什麼詩?為什麼不現在就給我看?”老和尚神秘地說:“先彆急,你再等一等。”
又過了一段時間,老和尚下鄉去給人念經,好幾天都沒回來,還鎖上了自己的房門,把殿上的事托付給牛浦郎。牛浦郎心裡直犯嘀咕:“老師父到底藏著什麼詩,一直不肯給我看,勾得我心裡癢癢的。”他想來想去,覺得“三討不如一偷”,趁著老和尚不在家,到了晚上,他撬開房門走了進去。隻見桌上擺著香爐、燈盞、念珠,還有一些破舊的經書,翻遍了也沒找到詩。牛浦郎疑惑不解:“難道老師父在騙我?”他又在床上搜尋,發現一個枕箱,被銅鎖鎖著。牛浦郎撬開鎖,看見裡麵層層包裹著兩本錦麵線裝的書,上麵寫著“牛布衣詩稿”。他心中一喜:“就是這個!”急忙把書拿出來,重新鎖好枕箱,走出房間,關好房門,把書拿到燈下一看,頓時眉開眼笑,高興得手舞足蹈。
為什麼他這麼興奮?原來他平時讀的唐詩,文辭深奧,很多地方讀不懂;而這些當代人的詩,他能看懂五六成,自然滿心歡喜。再看詩的題目,上麵寫著“呈星相國某大人”“懷督學周大人”“婁公子偕遊鶯脰湖分韻,兼呈令兄通政”“與魯太史話彆”“寄懷王觀察”,還有某某太守、司馬、明府、少尹等,數不勝數。牛浦郎暗自琢磨:“相國、督學、太史、通政,還有太守、司馬這些,都是現在當官老爺們的稱呼。看來隻要會做兩句詩,不用考中秀才舉人,就能和這些大官們交往,這是多麼榮耀的事!”他又一想:“這人姓牛,我也姓牛。他詩稿上隻寫了牛布衣,沒寫名字,我何不把我的名字和他的號合在一起,刻兩方印章印在上麵,這樣這兩本詩不就成我的了?我從今天起就號牛布衣!”當晚回家後,他興奮得一夜沒睡,滿腦子都在盤算這件事。
第二天,牛浦郎又從店裡偷了幾十個錢,來到吉祥寺門口的郭鐵筆刻章店。他在櫃台外拱手作揖,坐下說道:“勞煩先生幫我刻兩方印章。”郭鐵筆遞來一張紙,說:“請寫下您的名號。”牛浦郎去掉小名裡的“郎”字,寫道:“一方陰文刻‘牛浦之印’,一方陽文刻‘布衣’二字。”郭鐵筆接過紙張,上下打量了牛浦郎一番,問道:“先生就是牛布衣?”牛浦郎大言不慚地回答:“布衣是我的號。”郭鐵筆急忙繞過櫃台,重新作揖行禮,邀請他坐下,還端來茶水,恭敬地說:“早就聽說甘露庵住著一位牛布衣先生,輕易不肯與人相見,結交的都是達官顯貴,失敬失敬!您的印章馬上就刻,手工費我也不敢收。這裡有幾位朋友仰慕先生,改日想一同到府上拜訪。”牛浦郎生怕他去庵裡看出破綻,隻好隨口敷衍:“承蒙先生厚愛。但眼下鄰郡有位大人約我去作詩,還要出門一段時間,明天一早就走。先生不必特意跑一趟,等我回來再相聚。印章我明天來取。”郭鐵筆答應下來。第二天,牛浦郎取了印章,把它們印在詩稿上,小心翼翼地藏好,晚上依舊到庵裡讀詩。
另一邊,牛浦郎的祖父牛老兒守在店裡。那天午後,生意清淡,隔壁米店的卜老爹過來閒聊。牛老兒店裡有現成的百益酒,他燙了一壺,又拿出兩塊豆腐乳,配上筍乾、大頭菜,擺在櫃台上,兩人邊吃邊聊。卜老爹說:“老哥,你現在日子也不錯,這幾年生意還行,孫子也長大了,聰明伶俐,以後有人養老,你就等著享福吧。”牛老兒歎了口氣:“老哥,不瞞你說,我老來不幸,兒子媳婦都走了,就剩下這個不成器的孫子。他還沒娶媳婦,今年都十八歲了。每天讓他出門收賒賬,三更半夜才回家,說出來都沒人信,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就怕他在外麵學壞,把身子糟蹋了。等我哪天沒了,誰來給我送終啊?”說著說著,不禁傷感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卜老爹安慰道:“這事兒也好解決。要是你擔心他沒房子,不如給他娶個媳婦,一家人過日子,這早晚都得辦。”牛老兒苦著臉說:“老哥,我這小本生意,勉強糊口,哪來的錢辦婚事?”卜老爹想了想說:“我倒有門親事,不知你願不願意。要是願意,一分錢都不用花。”牛老兒連忙問:“是什麼親事?”卜老爹解釋道:“我之前小女兒嫁去運漕賈家,可惜女兒去世了,女婿又外出經商,留下個外甥女,我接來養在家裡。她比你孫子大一歲,今年十九了。你要是不嫌棄,就給你孫子做媳婦。咱們親上加親,我不要財禮,你也彆計較嫁妝,做幾件布衣服就行。而且兩家就隔一堵牆,開個門就能把人接過來,連迎親的費用都省了。”
牛老兒一聽,大喜過望:“太感謝老哥了!明天我就請媒人去你家提親。”卜老爹擺擺手:“這就見外了。又不是我親孫女,咱們不用這麼客氣。我來做媒,也來做主婚人,你隻準備兩個帖子就行。我把庚帖送過來,你請先生選個好日子,把婚事辦了就行。”牛老兒趕忙斟了一杯酒遞過去,又起身作揖。兩人當場敲定了這門親事,卜老爹便告辭回家。
晚上牛浦郎回來,祖父把卜老爹說的親事一五一十告訴了他。牛浦郎不好違抗,第二天一早寫了兩副紅全帖:一副拜謝卜老爹做媒,一副拜賈家為親家。對方收下帖子,送來了庚帖。牛老兒請陰陽先生徐先生選定十月二十七日為吉日。為了操辦婚事,牛老兒變賣了囤著的幾石糧食,給孫媳婦做了一件綠布棉襖、一條紅布棉裙、一件青布外套和一條紫布褲子,共四件冬衣,還換了四樣首飾,提前三天送到卜家。
到了二十七號這天,牛老兒一大早就起來,把自己的被褥搬到櫃台上睡。他家總共隻有一間半房子:半間擺著櫃台做生意,一間做客廳,客廳後半間就是新房。當天,牛老兒讓出床鋪,和牛浦郎一起把新做的帳子、被褥鋪好。又搬來一張小桌子,放在後簷有天窗的地方,方便新娘子借著亮光梳頭。房間收拾妥當後,他們在後麵天井搭了個蘆席棚子當廚房,忙忙碌碌一早上。牛老兒把錢交給牛浦郎,讓他出去買東西。這時,卜老爹已經準備好鏡子、燈台、茶壺、一套盆桶和兩個枕頭,讓大兒子卜誠挑著送到牛家。卜誠進門放下東西,和牛老兒作揖行禮。牛老兒過意不去,連忙請他坐下,又跑到櫃台裡,從罐子裡拿出兩塊橘餅和一些蜜餞天茄,斟了一杯茶,雙手遞過去,說道:“實在是麻煩你了,讓我心裡不安。”卜誠連忙說:“老伯彆這麼客氣,都是自家的事兒。”說完便坐下喝茶。
這時,牛浦戴著嶄新的瓦楞帽,身穿青色布質新長衫,腳蹬乾淨的鞋襪,從外麵走進來,身後跟著一個人,手裡提著幾大塊肉、兩隻雞、一大尾魚,還有閩筍、芹菜等食材。牛浦自己捧著油鹽等調料,一同進了屋。牛老兒見狀,趕忙介紹:“這是你舅丈人,快過來見禮!”牛浦放下手中東西,對著卜誠作揖下跪,起身數錢打發走提東西的人後,便捧著調料去廚房了。
隨後,卜家二兒子卜信端著一個箱子,裡麵裝著新娘子的針線和鞋麵,還托著一個大捧盤,上麵放著十杯點綴著果品的茶,送來作為明早拜堂之用。牛老兒留他們喝茶,牛浦也上前拜見過,卜家兄弟倆坐了一會兒便告辭離開了。牛老兒親自到廚房忙活,準備酒席,整整忙了一天。
到了晚上,店裡拿來一對長長的紅蠟燭,點在新房裡,每根蠟燭上都插著一朵通草花。牛老兒請鄰居家的兩位奶奶幫忙,將新娘子攙扶過來,在房裡舉行了拜堂儀式。牛老兒在新房裡擺了一桌酒菜,讓新人和攙親的奶奶入席。他自己在客廳擺好桌子,點上蠟燭,放好杯盤碗筷,邀請卜家父子三人前來。牛老兒先斟了一杯酒,灑在地上祭奠天地,又滿滿斟上一杯,捧在手裡,請卜老到上座,說道:“這門親事,承蒙老哥親家關照,我這做兄弟的感激不儘!隻是窮人家,備不起豐盛的酒席,隻有這杯水酒,還得麻煩兩位舅爺屈尊就座。還望各位多多包涵!”說著,深深作了個揖,卜老也回了禮。牛老兒又要給卜誠、卜信斟酒,兩人再三推辭後,才作揖坐下。
牛老兒接著說:“實在拿不出像樣的酒菜,在至親麵前,讓大家見笑了。還有件事,我家彆的沒有,茶葉和炭還算有些,現在煮壺好茶,留親家坐著聊聊天,等到五更天,讓小兩口出來磕個頭,也算儘我一點心意。”卜老說:“親家,我外甥女年紀小,不懂禮數,她父親又不在身邊,也沒什麼陪嫁,我都覺得過意不去。要說坐到天亮,我正想和你好好聊聊,怎麼會走呢!”當晚,卜誠、卜信喝完酒先回家,卜老一直坐到五更天。
這時,牛浦夫妻二人梳妝打扮好,先請牛老兒上座,磕頭行禮。牛老兒感慨道:“孫兒,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不容易。如今多虧你外公公幫忙,才成就了這門親事,你也有了安身之處。從今天起,店裡的生意就交給你了,買賣、賒賬、存貨,都由你自己做主。我老了,乾不動了,就坐在店裡幫你照應,就當你找了個老夥計。孫媳婦很不錯,希望你們夫妻白頭偕老,多子多孫!”兩人磕完頭起身,又請卜老上座行禮。卜老叮囑道:“我外孫女兒要是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姑爺你多指點她。要敬重長輩,彆違抗丈夫,家裡人少,做事勤快點,彆讓老人家操心。”行完禮,卜老把他們扶起來。牛老兒又留卜老吃早飯,卜老推辭一番後便告辭回家。從此,牛家祖孫三代開始一起過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牛浦自從結婚後,好長時間沒去甘露庵。有一天,他出去收賒賬,順路去庵裡看看。剛走到浮橋口,就看見庵門外拴著五六匹馬,每匹馬上都馱著行李,馬夫在一旁守著。走近一看,韋馱殿西邊的凳子上坐著三四個人,他們頭戴大氈帽,身穿綢緞衣服,左手握著馬鞭,右手撚著胡須,腳上穿著尖頭粉底皂靴,高高地蹺著二郎腿。牛浦沒敢進去,老和尚在庵裡一眼瞧見他,急忙招手喊道:“小檀越,你怎麼這麼久沒來?我正等你有話要說,快進來!”牛浦壯著膽子進去,隻見老和尚已經收拾好行李,正準備出發,不禁驚訝地問:“老師父,你收拾行李要去哪兒?”
老和尚解釋道:“外麵坐著的這幾個人,是京裡九門提督齊大人派來的。齊大人當年在京時,曾拜我為師,如今他做了大官,特意派人來請我去京裡的報國寺當方丈。我本來不想去,但前些日子有個朋友在我這兒去世,他有個朋友進京趕考去了,我想趁這個機會,到京裡找到他朋友,把我朋友的靈柩送回去,也算了卻一樁心願。我之前說要給你看的兩本詩,就是去世朋友的,在我枕箱裡,現在我沒時間了,你自己開箱拿去吧。還有一床褥子不好帶走,還有些零碎物件,都留給你。你幫我照看這裡,等我回來。”
牛浦還想問些什麼,那幾個人走進來說:“今天天色還早,還能趕幾十裡路,請老師父快上馬,彆耽誤了行程。”說著,把行李搬出來,簇擁著老和尚上了馬,其他人也紛紛騎上牲口。牛浦送他們到門口,隻來得及對老和尚說一句:“路上保重!”那群人便策馬揚鞭,飛快地離去了。牛浦一直望著他們消失不見,才返回庵裡,查看老和尚留下的東西。他打開老和尚鎖房門的鎖,取下鎖出門,反鎖上庵門後回家休息。第二天,他又來到庵裡,心想:“老和尚走了,沒人能證明,我何不就冒充牛布衣?”於是,他找來一張白紙,寫下“牛布衣寓內”五個大字。從那以後,他每天都會來庵裡。
又過了一個月,牛老兒坐在店裡,閒著沒事盤點賬目,發現賒賬的人欠的錢不多了,但每天營業額不過幾十文錢,還大多花在了柴米油鹽上。算下來,本錢已經虧了十分之七,小店漸漸撐不下去了。牛老兒急得說不出話,晚上牛浦回家,問他店裡的情況,他卻支支吾吾,滿口之乎者也,說不清楚。牛老兒又氣又急,一病不起。七十歲的人,本就身體虛弱,又沒有藥物調養,不到十天便與世長辭。牛浦夫妻二人見狀,放聲大哭。
卜老聽到消息,急忙趕來,看到牛老兒的遺體停放在門口,喊著“老哥”,淚水奪眶而出,痛哭了一場。哭完後,見牛浦在一旁哭得語無倫次,便說道:“現在不是哭的時候。”他吩咐牛浦的妻子照顧好公公的遺體,拉著牛浦出門置辦棺材和喪葬用品。牛浦擦乾眼淚,謝過卜老。兩人到卜老相熟的店裡賒了一副棺材,又買了許多布料,叫來裁縫趕製喪服,當晚就為牛老兒入殮。第二天一早,雇了八個腳夫,將靈柩抬到祖墳安葬。卜老還替牛浦請來陰陽先生徐先生,親自騎著驢子和陰陽先生一起到墓地選好穴位。看著親家入土為安,卜老又哭了一場,隨後和陰陽先生一同返回。他讓牛浦在墳前守了三天。
卜老一回到家,就有各種人上門討債,卜老隻好一一應承下來。等牛浦回家,清理店裡的本錢,發現隻夠還棺材店的五兩銀子,布店、裁縫、腳夫的錢都沒著落。無奈之下,牛浦隻好把自家住的一間半房子典當給浮橋上管理閘板的閘牌子,換得十五兩銀子。還清債務後,還剩下四兩多銀子,卜老讓他留著,等來年清明給牛老兒修繕墳墓。牛浦夫妻沒了住處,卜老便騰出自己家裡的一間房子,讓他們搬過來住,把原來的房子交給了閘牌子。牛浦搬來那天,卜老還準備了幾道菜為他們暖房,還到他們房裡坐了一會兒,想起去世的親家,忍不住又傷心落淚。
轉眼間到了除夕,卜老家裡熱熱鬨鬨過年,兒子媳婦房裡都擺著酒席,生著炭火。卜老先給牛浦送了幾斤炭,讓他在房裡生起火,又送來一桌酒菜,讓他在除夕夜裡立起牛老兒的牌位祭奠。大年初一,卜老讓牛浦去墳上燒紙錢,還囑咐道:“你到墳上跟你老爹說,我年紀大了,天氣冷,沒辦法親自來給他拜年。”說著,又難過地哭了。牛浦答應著去了。卜老直到初三才出門拜年,在彆人家喝了幾杯酒,吃了些菜,路過浮橋口時,看見閘牌子家換上了嶄新的春聯,貼得花花綠綠,觸景生情,一陣心酸,淚水奪眶而出。他正要回家,突然遇到侄女婿,被拉到家裡。侄女兒打扮整齊出來拜年,拜完年後留他在房裡喝酒,還端上糯米做的年團子。卜老吃了兩個就不想再吃,侄女兒再三勸說,他又勉強吃了兩個。回家路上吹了風,當晚就頭疼發熱,臥床不起。請來醫生診治,有的說受了氣,痰氣鬱結;有的說該解表發散;有的說該溫中調理;還有的說老年人該用補藥,眾說紛紜。卜誠、卜信慌了神,日夜守在床邊,牛浦也早晚進房問候。
一天傍晚,卜老爹躺在床上,看見窗眼裡鑽進來兩個人,走到床前,手裡拿著一張紙遞給他看。他問旁邊的人,都說沒看見有人進來。卜老爹接過紙,看到是一張花邊批文,上麵寫著許多人的名字,都用紅筆圈點過,一共有三十四五個人。第一個名字是牛相,他知道那是親家牛老兒的名字,最後一個名字竟是自己——卜崇禮。他再想問那兩個人,一眨眼的功夫,人和紙都不見了。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