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海可毒:昔日力量懸殊者難以相抗,強弱不匹者不宜爭鬥。我朝順應天命開創盛世,統禦四海,將士英勇,兵甲堅固。頡利背棄盟約,終被擒獲;鬆讚乾布鑄立誓碑,俯首稱臣;新羅進獻織錦頌詞,天竺送來能言鸚鵡,波斯獻上捕鼠靈蛇,拂菻貢來曳馬神犬;訶陵國進獻白鸚鵡,林邑國呈上夜光珠;骨利乾進獻良馬,泥婆羅送來美酒。各國無不是敬畏我朝威嚴,感懷仁德,隻求邊境安寧。高麗抗拒王命,朝廷再次出兵征討,其傳承九百年的國運一朝覆滅,這難道不是違背天意的後果、彰顯天道的明證嗎?況且你們海外小國,作為高麗的附屬,與我大唐相比,不過一郡之地,兵力糧草,不及我朝萬分之一。若你們逞匹夫之勇,驕橫無禮,我朝大軍一到,必將血流千裡。那時,你們的君主會像頡利一樣成為俘虜,國家也會步高麗的後塵。如今聖上寬宏大量,饒恕你們的狂妄,你們應儘快悔悟,按時進貢,不要自取滅亡,被四方鄰國恥笑。望你等再三思量!特此曉諭。”
玄宗聽罷大喜,命李白再向番官當麵宣讀一遍,然後加蓋國璽,封入信函。李白又讓高力士為自己穿上靴子,這才走下朝堂,宣召番官聽詔。他再次高聲朗讀詔書,聲韻鏗鏘有力,番使大氣都不敢出,臉色煞白,隻能行叩拜大禮後辭朝。賀知章將番使送到城門外,番使私下問道:“剛才宣讀詔書的是什麼人?”賀知章答:“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學士。”番使驚訝道:“多大的官,竟能讓太師捧硯、太尉脫靴?”賀知章解釋道:“太師是朝中重臣,太尉是皇帝親信,已是人間極貴。但李學士乃天上神仙下凡,輔佐我朝,世間無人能及!”番使點頭離去,回到本國後,將此事稟告國王。國王看了唐朝詔書,大為震驚,與群臣商議後,認為有“神仙”相助的唐朝難以抗衡,於是寫下降表,表示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再說玄宗因賞識李白,想為他加官進爵。李白卻上奏:“臣不願接受實職,隻願自由自在地侍奉陛下左右,效仿漢代東方朔。”玄宗道:“你若不願任職,朕宮中黃金美玉、奇珍異寶,你喜歡什麼儘管說。”李白又道:“臣也不要金銀財寶,隻願能隨陛下巡遊,每日暢飲美酒,便心滿意足了。”玄宗深知李白生性清高,不願勉強,此後時常賜宴,還留他在金鑾殿住宿,與他談論政事,恩寵日益深厚。
一日,李白騎馬在長安街頭閒逛,忽聞鑼鼓喧天,隻見一隊刀斧手簇擁著囚車走來。他攔住詢問,得知是並州押解來的失職將官,即將押往東市斬首。囚車中,一位儀表堂堂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李白詢問姓名,那人聲音洪亮地答道:“我叫郭子儀。”李白見他相貌不凡,料定日後必成國家棟梁,當即喝止刀斧手:“且慢,我要去禦前為他求情!”眾人一聽是皇帝寵信的李謫仙,哪敢不從。李白立刻回馬,直奔宮門求見玄宗,討得一道赦免詔書,親自前往東市宣讀,打開囚車放走郭子儀,命他戴罪立功。郭子儀感激涕零,拜謝李白救命之恩,發誓日後定當重重報答。
當時,宮中最珍視的是揚州進貢的木芍藥,也就是如今的牡丹花。宮中種了四株,開出大紅、深紫、淺紅、通白四種顏色的花朵。玄宗將它們移栽到沉香亭前,邀楊貴妃一同觀賞,並下詔讓梨園子弟奏樂助興。玄宗道:“麵對愛妃與名花,怎能用舊曲?”隨即命梨園長李龜年去召李白入宮。有內侍稟報:“李學士去長安酒肆喝酒了。”李龜年一路尋去,在一家大酒樓上,聽到有人高聲唱道:“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是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李龜年一聽:“這不是李學士在唱嗎?”他大步上樓,隻見李白獨自坐在角落,桌上花瓶插著一枝碧桃花,正對著花自斟自飲,早已醉意朦朧,手中還握著大酒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龜年上前道:“聖上在沉香亭宣召學士,趕快隨我去!”周圍酒客一聽有聖旨,紛紛起身圍觀。李白卻毫不理會,醉眼惺忪地念了句陶淵明的詩:“我醉欲眠君且去。”念完便昏昏欲睡。李龜年無奈,朝樓窗外一招手,七八個隨從湧上樓,不由分說地將李白架到樓下,扶上玉花驄馬。眾人左右攙扶,李龜年騎馬在後跟隨,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五鳳樓前。此時玄宗又派內侍來催促,並特賜“走馬入宮”。李龜年來不及扶李白下馬,與內侍一起架著他直奔後宮,過了興慶池,來到沉香亭。
玄宗見李白在馬上雙眼緊閉,還未醒酒,命內侍在亭邊鋪上紫色毛毯,將他扶下馬休息,自己親自上前查看。見李白嘴角流涎,玄宗竟用衣袖為他擦拭。楊貴妃奏道:“臣妾聽說用冷水洗臉可解酒。”玄宗便命內侍從興慶池汲水,讓宮女含在口中噴在李白臉上。李白從夢中驚醒,見到皇帝,大驚失色,連忙伏地請罪:“臣罪該萬死!臣乃酒中仙人,懇請陛下恕罪!”玄宗伸手將他扶起:“今日朕與愛妃賞名花,需有新詞助興,所以召你來,你且作《清平調》三章。”李龜年遞上金花箋,李白醉意中揮筆疾書,片刻間便寫成三首: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玄宗讀完,讚歎不已:“如此才華,翰林院眾學士無人能及!”當即命李龜年按曲調演唱,梨園子弟伴奏,自己還親自吹起玉笛和樂。一曲唱罷,楊貴妃整理繡帕,向玄宗拜謝。玄宗笑道:“彆謝朕,該謝李學士!”楊貴妃手持玻璃七寶杯,親自斟滿西涼葡萄酒,命宮女賜給李白。此後,玄宗還敕令李白可隨意遊覽內苑,派內侍帶著美酒隨行,任他暢飲。從此,宮中設宴,李白常被召去,連楊貴妃也對他另眼相看,十分敬重。
高力士對當初被迫為李白脫靴一事懷恨在心,卻又無可奈何。一天,楊貴妃再次吟誦李白所作的三首《清平調》,倚靠著欄杆,滿臉傾慕。高力士見四周無人,趁機進言道:“奴婢原以為娘娘聽了李白這些詞,會對他恨之入骨,怎麼反而如此欣賞?”楊貴妃疑惑道:“我為何要恨他?”高力士解釋說:“‘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趙飛燕是西漢成帝的皇後。如今的圖畫裡,畫著一個武士手托金盤,盤中有個女子舉袖起舞,那就是趙飛燕。她身姿輕盈,走路時如同花枝顫動。但趙飛燕與燕赤鳳私通,藏在夾壁牆中。成帝進宮,聽到牆裡有咳嗽聲,搜出赤鳳後將其殺死,還想廢掉趙後,多虧她妹妹合德全力相救才作罷,此後成帝終身不再踏入正宮。李白用趙飛燕來比喻娘娘,這分明是在詆毀您,娘娘怎麼不多加思量?”
其實,當時楊貴妃認胡人安祿山為養子,二人在宮中有不正當往來,此事宮中眾人皆知,唯獨瞞著唐玄宗。高力士提及趙飛燕之事,正好戳中了楊貴妃的痛處。從此,楊貴妃心中對李白懷恨,常在玄宗麵前說李白恃才傲物、酒後無禮,沒有做臣子的規矩。唐玄宗見楊貴妃不喜歡李白,便不再召他參加宮中宴會,也不讓他在宮中留宿。李白察覺到是高力士在背後中傷自己,導致皇帝對他日漸疏遠,多次向玄宗辭官,玄宗卻始終沒有答應。無奈之下,李白更加放縱自己,整日飲酒作樂,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人成為酒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酒中八仙”。
儘管唐玄宗內心十分欣賞李白,但因楊貴妃與李白不和,也隻能漸漸疏遠他。看到李白多次請求回鄉,毫無留戀朝堂之意,玄宗便對他說:“你誌向高遠,我準許你暫時回鄉,不久後再召你回來。但你對朕有大功,怎能空手而歸?你有什麼需求,儘管說,朕一定滿足你。”李白回答道:“我彆無所求,隻要手頭有錢,每天能喝上酒就滿足了。”於是,玄宗賜給李白一麵金牌,上麵禦筆書寫:“敕賜李白為天下無憂學士,逍遙落拓秀才,逢坊吃酒,遇庫支錢,府給千貫,縣給五百貫。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失敬者,以違詔論。”此外,還賜給他黃金千兩、錦袍玉帶、金鞍龍馬,以及二十名隨從。李白叩首謝恩,玄宗又賜給他兩朵金花、三杯禦酒,看著他在駕前上馬出發。朝中百官都請假,帶著酒為他送行,從長安街一直送到十裡長亭,一路酒筵不斷。隻有楊國忠和高力士二人心中記恨,沒有前來送彆。而賀知章等七位酒友,一直將李白送到百裡之外,又相聚了三日後才依依惜彆。李白在詩集中寫下《還山彆金門知己詩》,其中寫道:“恭承丹鳳詔,數起煙蘿中。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閒來東武吟,曲儘情未終。書此謝知己,扁舟尋釣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白身著錦衣、頭戴紗帽,騎馬上路,一路上人們都稱他為“錦衣公子”。果然如禦賜金牌所言,他所到之處,酒肆供酒,府庫給錢。不久後,李白回到錦州,與許氏夫人相見。當地官府得知李學士回鄉,紛紛前來拜賀,他每日都沉浸在酒宴之中。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過去了半年。一天,李白告訴許氏,自己想去遊曆山水。他打扮成秀才模樣,將禦賜金牌藏在身邊,帶著一個小仆,騎著一頭健壯的驢子,隨意而行。所到之處,府縣按照金牌上的旨意,為他提供酒資。
有一天,李白來到華陰縣境內,聽說這裡的知縣貪財害民,便心生一計,想要治治他。李白來到縣衙前,讓小仆退下,自己倒騎著驢子,在縣衙門口來回走了三趟。此時,知縣正在廳堂上審理案件,看到這一幕,大怒道:“可惡!竟敢戲弄本官!”立即命令衙役將李白帶到廳前審問。李白裝作微微醉酒的樣子,無論怎麼問都不回答。知縣隻好讓獄卒將他關進牢房,打算等他酒醒後,讓他好好寫供狀,第二天再進行判決。
獄卒把李白帶進牢房,見到獄官後,李白捋著胡須哈哈大笑。獄官心想:“這人怕是瘋了吧?”李白說道:“我沒瘋。”獄官說:“既然沒瘋,就好好寫供狀。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倒騎驢子,冒犯縣令?”李白說:“要我寫供狀,拿紙筆來。”獄卒將紙筆放在案上,李白把獄官拉到一邊說:“你站開些,我寫。”獄官笑道:“我倒要看看這個瘋子能寫出什麼來!”隻見李白寫道:“供狀錦州人,姓李單名白。弱冠廣文章,揮毫神鬼駭。長安列八仙,竹溪稱六逸,曾草嚇蠻書,聲名播絕域,玉輦每趨陪,金鑾為寢室。吸羹禦手調,流涎禦袍拭,高太尉脫靴,楊太師磨墨。天子殿前尚容乘馬行,華陰縣裡不許我騎驢入?請驗金牌,便知來曆。”
寫完後,李白將供狀遞給獄官。獄官看後嚇得魂飛魄散,連忙低頭下拜道:“學士老爺,小人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還望您大人有大量,饒恕小人!”李白說:“這不關你的事,你去告訴知縣,我是奉金牌聖旨而來,他憑什麼把我關在這裡?”獄官拜謝後,急忙將供狀呈給知縣,並說明了李白持有金牌聖旨一事。知縣聽後,如同五雷轟頂,隻好和獄官一起到牢房中拜見李白,磕頭哀求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犯,還請您可憐可憐我!”
當地的官員們聽說此事後,都前來拜見李白。李白坐在大廳正座上,眾官員行完參拜之禮後,他拿出金牌給大家看,上麵寫著:“學士所到,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不敬者,以違詔論。”李白問道:“你們覺得自己該當何罪?”眾官員看完聖旨,紛紛低頭下拜:“我們都罪該萬死。”李白見眾人苦苦哀求,便笑著說:“你們受國家俸祿,為何還要貪財害民?如果能改過自新,我就免了你們的罪。”眾官員聽後,紛紛表示一定改正,不敢再犯。隨後,他們在廳堂上大擺筵席,招待李白,一連喝了三天酒才散去。從此,這位知縣洗心革麵,成為了一位廉潔奉公的好官。這件事傳到其他郡縣,大家都猜測是朝廷派李學士微服私訪,考察地方吏治。各地官員紛紛改正,貪汙腐敗的現象大大減少,官員們變得廉潔起來,對待百姓也更加和善。
李白遊曆了趙、魏、燕、晉、齊、梁、吳、楚等地,每到一處都儘情欣賞山水風光,享受詩酒帶來的樂趣。後來,安祿山發動叛亂,唐玄宗逃往蜀中,楊國忠在軍中被誅殺,楊貴妃在佛寺中被賜縊死。李白為躲避戰亂,隱居在廬山。當時永王李璘擔任東南節度使,暗中有自立為王的野心。他聽聞李白才華出眾,強行將李白請下山,想讓他擔任偽職,李白堅決不從,被留在幕府中。不久後,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任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軍收複長安和洛陽。有人告發永王李璘謀反,肅宗便派郭子儀帶兵討伐。永王兵敗後,李白才得以脫身。他逃到潯陽江口時,被守江的將領抓獲,當作叛黨押送到郭子儀的軍營前。
郭子儀一見是李白,立即喝退軍士,親自為他解開繩索,請他坐在上位,然後跪地拜謝道:“當年在長安東市,若不是恩公相救,我哪有今天!”隨即命人置辦酒席為李白壓驚,並連夜寫好奏章,上奏皇帝,為李白辯解冤屈,還提及他當年撰寫嚇蠻書的功勞,推薦他的才能,認為可以委以重任。這正是施恩得報的體現,正所謂“兩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此時,楊國忠已死,高力士也被貶到遠方。唐玄宗從蜀中回到長安,成為太上皇,他也向唐肅宗稱讚李白的才華。於是,肅宗征召李白為左拾遺。但李白早已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覺得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便推辭不接受官職。他告彆郭子儀後,乘船遊覽洞庭湖、嶽陽,又經過金陵,將船停泊在采石江邊。
當晚,月光皎潔,如同白晝。李白在江邊暢飲,忽然聽到天空中傳來悅耳的音樂聲,聲音越來越近,靠近船邊。奇怪的是,船上其他人都沒聽見,隻有李白能聽到。緊接著,江中風浪大作,數丈長的鯨魚躍出水麵,還有兩位仙童手持符節,來到李白麵前,說道:“上帝奉迎星主歸位。”船上的人都被嚇得暈倒,過了一會兒才蘇醒過來。眾人隻見李白坐在鯨背上,在音樂的引導下,騰空而去。
第二天,船夫將此事告訴了當塗縣令李陽冰,李陽冰將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下令在采石山上修建李謫仙祠,每年春秋兩季進行祭祀。到了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個書生在月夜乘船渡過采石江,看見一艘掛著錦帆的船從西邊駛來,船頭上掛著一麵白牌,上麵寫著“詩伯”二字。書生於是高聲吟誦道:“誰人江上稱詩伯?錦繡文章借一觀!”船中有人回應道:“夜靜不堪題絕句,恐驚星鬥落江寒。”書生大吃一驚,正想靠近船隻拜訪,那船卻停泊在采石山下。隻見船上有個人身著紫衣、頭戴紗帽,飄飄然如同仙人,徑直走進了李謫仙祠。書生隨後追進祠中,卻不見人影。這時他才明白,和他對詩的人正是李白。直到現在,人們提到“酒仙”“詩伯”,都公認李白是第一人。後人有詩讚歎:“嚇蠻書草見天才,天子調羹親賜來。一自騎鯨天上去,江流采石有餘哀。”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