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2 / 2)

這時,岸上突然出現一位老僧,也不知從何處而來。老僧拄著拐杖,問道:“施主,你的同伴呢?此處不宜久留!”宋金連忙起身行禮,自報姓名後,哭訴道:“我被嶽父劉有才欺騙遺棄,如今孤苦無依,求老師傅救救我!”老僧慈悲地說:“我住的茅庵離這兒不遠,你先隨我去暫住一晚,明日再做打算。”宋金感激不儘,跟著老僧離開了。

大約走了一裡路,果然看到一座茅庵。老僧取火煮了些粥湯給宋金充饑,隨後問道:“你嶽父為何如此待你?可否詳細說說?”宋金便將自己入贅船上、患病以及被遺棄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僧。老僧又問:“你怨恨你的嶽父嗎?”宋金搖搖頭說:“當初我乞討為生時,承蒙他收留並將女兒許配給我。如今因病被棄,是我命不好,怎敢怨恨他人!”老僧讚許道:“聽你所言,真是個忠厚之人。你的病由七情內傷而起,藥物難以根治,唯有保持心境清淨、調養身心才有可能痊愈。你平日裡信奉佛法、誦讀經文嗎?”宋金回答:“不曾有過。”

老僧從袖中取出一卷經書遞給宋金,說道:“這是《金剛般若經》,乃我佛心印。我今日將它傳授給你,若能每日誦讀一遍,可以平息雜念,祛病延年,有諸多益處。”說來也巧,宋金本就是陳州娘娘廟前老和尚轉世,前世就專誦此經。如今經老僧口傳心授,他一遍便能熟練背誦,這或許就是前世的緣分未斷。

當晚,宋金與老僧一同打坐,閉眼誦經,臨近天明時,不知不覺睡去。等他醒來,發現自己竟坐在荒草坡上,老僧和茅庵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唯有那卷《金剛經》還在懷中,打開依然能流暢誦讀。宋金又驚又奇,趕忙用池水漱口,再次誦讀經文,頓時感覺心中萬千煩惱消散,病體也一下子好了起來。他這才明白,是聖僧顯靈相救,也是前世因緣所致,於是朝著天空叩頭,感謝上天庇佑。

然而,病雖然好了,宋金卻不知該何去何從,隻覺腹中饑餓難耐。他遠遠望見前方山林中隱約似有人家,便決定像從前乞討時那樣,前去求些食物。沒想到,這一去竟讓他在絕境中迎來轉機。

宋金走到前山,卻發現這裡根本沒有人家,隻見林間插滿了槍刀戈戟。他心中疑惑,但還是壯著膽子往前走,看到一座破敗的土地廟,廟中有八隻大箱子,封鎖得十分嚴實,上麵還覆蓋著鬆茅。宋金心想:“這些箱子必定是強盜藏匿的贓物,布置槍刀不過是迷惑人的手段。雖然來曆不明,但我取走也無妨。”於是,他折下鬆枝插在地上,記住路徑,一步步走出樹林,來到江邊。

也許是宋金時來運轉,恰巧有一艘大船因逆浪衝壞了船舵,停泊在岸邊修理。宋金裝作慌張的樣子,對船上的人說:“我是陝西的錢金,跟隨叔父到湖廣經商,路過此地時遭遇強盜。叔父被殺,我因為裝作小郎,又久病求饒,才暫時保住性命。強盜派了一個同夥和我一起住在土地廟裡看守貨物,他又去彆處行動了。幸好昨晚那同夥被毒蛇咬死,我才得以逃脫。懇請各位行行好,載我一程。”船上的人聽了,有些懷疑。

宋金又連忙說道:“土地廟裡有八隻大箱子,都是我家財物。廟離這兒不遠,麻煩各位上岸幫忙抬到船上,我願意用一箱財物作為酬謝。咱們必須快點去,萬一強盜回來,不僅事情辦不成,還會有災禍。”眾人一聽有八箱財物,個個來了興致,畢竟大家都是出門求財的。當即,十六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準備好繩索杠棒,跟著宋金前往土地廟。

到了廟裡,果然看到八隻沉甸甸的大箱子,每兩人抬一箱,剛好八副擔子。宋金將林中的槍刀收起,藏在深草叢中,然後和眾人一起把箱子抬到船上。此時船舵已經修好,船夫問宋金:“客官,您要去哪裡?”宋金回答:“我要去南京探親。”船夫笑道:“我們的船正開往瓜州,正好順路。”

船開了,大約行駛了五十多裡才停歇。眾人討好這位“陝西富商”,湊錢買酒買肉,為他壓驚慶賀。第二天,刮起了西風,船揚起帆,沒過幾天就到了瓜州停泊。瓜州到南京隻隔著十多裡江麵,宋金另外雇了一艘渡船,挑出七個沉重的箱子,將剩下的一個箱子送給船上眾人,兌現了之前的承諾。眾人興高采烈地開箱分財,暫且按下不表。

宋金渡到龍江關口,找了一家客棧住下,請來鐵匠配製鑰匙。打開箱子一看,裡麵滿滿當當全是金玉珍寶。原來這些強盜搶劫積累多年,財物並非來自一家一時。宋金先將一箱財物拿到集市上變賣,就得了數千兩銀子。為避免引起店主懷疑,他搬到城內居住,購買家奴伺候自己,身穿綾羅綢緞,飲食也十分講究。剩下的六箱財物,他隻挑選出精華留下,其餘的全部變賣,又得到數萬兩銀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宋金在南京儀風門內買下一座大宅,重新改造廳堂園林,置辦各種奢華的日用家具。他在門前開了一家當鋪,又購置了幾處田莊,家中奴仆數十人,還有十位能乾的管事,另外蓄養了四個俊美的書童隨身伺候。一時間,整個京城都知道有個“錢員外”,他出門乘坐車馬,家中財寶無數。俗話說“居移氣,養移體”,如今宋金財富與地位俱增,整個人容光煥發,再也沒有了從前瘦弱寒酸的模樣。

另一邊,劉有才那日哄騙宋金上岸後,駕船順風而下,很快就行駛了百裡之遙。老兩口暗自慶幸,可女兒宜春還蒙在鼓裡,以為丈夫還在船上。她煎好湯藥,喊宋金來喝,卻無人應答,還以為丈夫在船頭睡著了,準備親自去喚他。這時,母親一把奪過藥碗,狠狠潑入江中,罵道:“那個病鬼早沒影了,你還惦記他!”

宜春大驚失色:“他到底在哪裡?”母親不耐煩地說:“你爹看他病得厲害,怕傳染彆人,哄他上岸砍柴,咱們趁機開船走了。”宜春頓時淚如雨下,死死拉住母親,哭喊道:“把宋郎還給我!”劉有才聽到艙內哭聲,趕來勸道:“女兒啊,聽爹一句,女人嫁錯人,就是一輩子的苦。那小子病成那樣,早晚是個死,你們緣分儘了,早點分開乾淨,省得耽誤你青春。爹再給你找個好郎君,彆想他了!”

宜春哭著反駁:“爹怎麼能做這種不仁不義、傷天害理的事!我和宋郎的婚事,本就是你們做主,既然成了夫妻,就該同生共死,怎能反悔?就算他病入膏肓,也該讓他善終,怎麼能把他丟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宋郎要是因為我死了,我也絕不獨活!爹要是可憐我,就快把船開回去,找回宋郎,免得被人恥笑!”

劉有才卻固執地說:“那病秧子沒了船,肯定去彆處討飯了,找也沒用!而且咱們順流而下,已經走了百裡,折騰不如不動,你就死了這條心吧!”宜春見父親不肯答應,絕望之下跑到船舷邊,想要跳江自儘,幸好被母親眼疾手快一把拉住。此後,宜春以死相逼,整日哭泣不止,一心隻想找回丈夫。

老兩口沒料到女兒如此執拗,毫無辦法,隻能整夜守著她,生怕出什麼意外。第二天一早,實在拗不過,隻好順著她的心意,開船逆流而上。可偏偏逆風逆水,折騰了一整天,連一半的路程都沒走到。這一夜,宜春依舊哭哭啼啼,一家人都不得安寧。

到了第三天下午三點到五點左右,船終於回到了當初擱淺的地方。宜春迫不及待親自上岸尋找丈夫,一眼就看到沙灘上放著兩捆亂柴和一把柴刀。她認出那把柴刀是船上的,再看那柴捆,顯然是宋金費力馱來的。眼前物是人非,宜春悲痛欲絕,但她仍不死心,堅持要繼續往前尋找。劉有才沒辦法,隻能陪著女兒一起走。他們走了很久,四周隻有茂密的樹林和寂靜的深山,連個人影都看不到。劉有才勸女兒回船,宜春又哭了一整夜。

第四天一大早,宜春又拉著父親上岸繼續尋找,可茫茫荒野,哪裡有宋金的蹤影?她絕望地哭著回到船上,心想:“這麼荒涼的地方,丈夫能去哪裡討飯吃?何況他久病體弱,根本走不動路。他把柴刀扔在沙灘上,恐怕是投水自儘了……”想到這兒,她又一次絕望地衝向江心,幸好被劉有才及時攔住。宜春哭喊道:“爹媽能給我一條命,卻管不住我的心!我反正活不下去了,不如早點死了,去見宋郎!”

老兩口見女兒如此痛苦,心裡愧疚極了,趕忙說道:“女兒啊,是爹媽做錯了,一時糊塗才辦出這種事。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你就可憐可憐我們老兩口吧!我們就你這麼一個女兒,你要是沒了,我們也活不成了。你就原諒爹媽這一回,放寬心過日子。我寫個尋人啟事,到各處市鎮去張貼。要是宋郎還活著,看到啟事,說不定就能重逢。要是三個月後還沒消息,你想為丈夫做超度,我們一定支持,花多少錢都不心疼!”

宜春這才止住眼淚,感激地說:“要是能這樣,我就是死也瞑目了。”劉有才立刻寫了尋婿的招帖,貼在沿江各鎮顯眼的牆壁上。然而三個月過去,一點消息都沒有。宜春傷心地說:“我丈夫真的不在了……”她趕忙置辦了孝服,設好靈位祭奠,又請來九個和尚,做了三天三夜的法事。她還把自己的首飾都捐了出去,為亡夫祈福。劉有才夫婦心疼女兒,對她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場喪事鬨了好幾天才結束。但此後,宜春還是每天早晚痛哭,鄰居們聽到,無不感歎她的深情。一些熟悉的客人聽說這件事,也都紛紛為宋金惋惜,為宜春難過。

就這樣,宜春整整哭了半年,才慢慢不再哭泣。劉有才對妻子說:“女兒這幾天不哭了,看來心情也慢慢平複了,是時候勸她改嫁了。總不能讓我們兩個老人守著個守寡的女兒,以後有個什麼事都沒個依靠。”妻子點點頭:“你說得對。不過女兒性子倔,咱們得慢慢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過了一個多月,這天是臘月二十四,劉有才駕船回昆山過年,在親戚家喝得酩酊大醉。借著酒勁,他跑去勸女兒:“馬上過年了,把孝服脫了吧!”宜春堅決地說:“丈夫的孝是要守一輩子的,怎麼能說脫就脫?”劉有才醉醺醺地大聲嚷嚷:“什麼一輩子的孝!我說讓你脫就得脫,不讓你脫就不許脫!”妻子見丈夫說話太衝,趕忙打圓場:“讓女兒守到年底吧,除夕夜做碗羹飯,送走亡夫的靈位,再除孝也不遲。”

宜春見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又哭了起來:“你們合起夥來害了我丈夫,現在又逼我除孝,不就是想讓我改嫁嗎?我寧可守著孝死去,也不會失節!”劉有才還想發火,被妻子狠狠罵了幾句,推到船艙裡睡覺去了。宜春又哭了一整夜。

到了臘月三十除夕夜,宜春祭奠完丈夫,又痛哭了一場。在母親的勸說下,她才勉強止住眼淚,一家三口一起吃年夜飯。老兩口見女兒滴酒不沾、葷腥不碰,心疼地勸道:“女兒啊,孝你堅持要守,那多少吃點葷菜,彆把身體熬壞了。”宜春搖搖頭:“我這個活人苟延殘喘,連這碗素飯都是多餘的,還吃什麼葷菜?”母親又說:“不吃葷,喝杯素酒解解悶也行啊。”宜春紅著眼圈說:“‘一滴何曾到九泉’,想著死去的丈夫,我怎麼咽得下?”說完,她又悲悲切切地哭起來,飯也不吃,轉身就去睡了。

劉有才夫婦知道女兒的性子,再也不敢強求。後人寫詩稱讚宜春的貞節:“閨中節烈古今傳,船女何曹閱簡編?誓死不移金石誌,《柏舟》端不愧前賢。”

另一邊,宋金在南京待了一年零八個月,把家業經營得紅紅火火。他安排管家看守家中事務,自己帶著三千兩銀子,領著四個仆人、兩個書童,雇了一艘航船,前往昆山尋訪劉有才夫婦。鄰居們告訴他:“他們三天前往儀真去了。”宋金便用這些銀子收購了布匹,輾轉來到儀真,在當地一家有名的店鋪住下,安頓好貨物。

第二天,宋金去河口尋找劉家的船隻,遠遠望見妻子宜春穿著麻衣素服站在船尾,知道她堅守貞節沒有改嫁,心中既感動又難過。回到住處,他對店主王公說:“河下有個穿孝的船家女子,長得很美。我打聽到那是昆山劉順泉的船,女子就是他女兒。我喪偶快兩年了,想娶她為妻。”說著,從袖中拿出十兩銀子遞給王公,“這點薄禮請您喝茶,麻煩您幫忙說媒。要是事成了,一定重重感謝。至於彩禮,就算要一千兩銀子我也願意出。”

王公收下銀子,高高興興地來到船上,邀請劉有才到酒館,擺下豐盛的酒菜,還把劉有才請到上座。劉有才嚇了一跳,連忙說:“我就是個開船的,您何必這麼客氣?肯定有什麼事吧?”王公笑道:“您先喝三杯,我再慢慢說。”劉有才更疑惑了,堅持道:“您不說清楚,我可不敢坐。”

王公這才說:“我店裡住著個陝西的錢員外,家財萬貫。他喪偶快兩年了,聽說您女兒長得漂亮,想娶她為妻,願意出一千兩彩禮。特意請我來做媒,希望您彆拒絕。”劉有才連忙擺手:“女兒能嫁給富貴人家,本來是好事。可她守節的性子太倔,一提改嫁就尋死覓活的。這事兒我實在不敢答應,您的好意我心領了。”說完,就要起身離開。

王公一把拉住他:“這酒席也是錢員外安排的,讓我做東。錢都花了,不吃就浪費了。事兒不成也沒關係嘛!”劉有才隻好又坐下。喝酒的時候,王公又勸道:“員外是真心想求娶,您回去再跟家裡人商量商量?”劉有才被女兒尋死覓活的舉動嚇怕了,隻是一個勁搖頭,說什麼也不鬆口。喝完酒,兩人就分彆了。

王公回去後,把劉有才的話告訴了宋金。宋金這才知道妻子守節意誌如此堅定,便對王公說:“婚事兒不成就算了,我想雇他家的船運貨去上遊,他總不能也不答應吧?”王公笑道:“天下的船載天下的客,這事兒肯定沒問題!”他立刻去跟劉有才說了雇船的事,劉有才果然答應下來。

第二天,宋金讓家童先把行李搬到船上,貨物則留在岸上,打算第二天再裝。他身穿華麗的錦衣,頭戴貂皮帽子,兩個書童穿著綠絨長衫,手裡拿著熏爐和如意,跟在身後。劉有才夫婦把他當成了陌生的陝西錢員外,完全沒認出來。

畢竟夫妻之間有些默契是旁人比不了的,宜春在船尾偷偷打量,雖然不敢確定,但心裡暗自驚訝:“這人有七八分像我丈夫。”隻見那錢員外一上船就說:“我餓了,要點飯吃。要是飯涼了,用熱茶泡一泡就行。”宜春心裡一緊,更加懷疑。接著,錢員外又教訓仆人:“你們吃我的飯、穿我的衣,閒著的時候搓搓繩、打打索,彆白吃飯不乾活!”這話聽起來,和當初宋金剛上船時,劉有才對他說的一模一樣。宜春聽了,心裡的疑惑更深了。

不一會兒,劉有才親自端茶給錢員外。錢員外說:“你船尾有個破氈笠,借我用用。”劉有才沒多想,轉身就找女兒要。宜春把氈笠遞給父親,忍不住輕聲吟道:“氈笠雖然破,經奴手自縫。因思戴笠者,無複舊時容。”錢員外聽到船尾的吟詩聲,心中了然,接過氈笠,也吟了四句:“仙凡已換骨,故鄉人不識。雖則錦衣還,難忘舊氈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晚,宜春對父母說:“艙裡的錢員外,我懷疑就是宋郎。不然他怎麼知道我們船上有破氈笠?而且他的長相、說話都很可疑,你們要不找機會問問?”劉有才哈哈大笑:“傻丫頭!那個得了重病的宋金,這會兒恐怕連骨頭都沒了。就算當年沒死,也隻能在外麵討飯,怎麼可能變得這麼富貴?”妻子也說:“你之前還因為我們勸你改嫁尋死覓活的,現在見人家有錢,就想認他是丈夫。萬一你認了,他不認,多丟人!”宜春滿臉通紅,羞愧得說不出話。

劉有才把妻子拉到一邊,小聲說:“老伴,你彆這麼說。姻緣這事兒,說不定都是命中注定。之前王店主請我喝酒,說那個陝西錢員外想娶咱女兒,出一千兩彩禮。我當時看女兒態度堅決,沒敢答應。現在難得女兒自己起了疑心,不如順水推舟,把女兒許配給他,咱們老了也能有個依靠。”妻子點頭道:“你說得在理。錢員外雇咱們的船,說不定就是有彆的想法,你明天找機會試探試探。”劉有才胸有成竹地說:“我心裡有數。”

第二天一早,錢員外起身洗漱完畢,手裡拿著那頂破氈笠,站在船頭上反複端詳。劉有才見狀,開口問道:“員外,這破氈笠有什麼好看的?”錢員外回答:“我就愛這縫補的地方,這針線功夫,肯定出自巧手。”劉有才道:“這是我女兒縫的,哪有什麼特彆?前日王店主傳員外的話,不知是真是假?”錢員外裝作不知情:“傳了什麼話?”劉有才說:“他說員外夫人去世兩年,一直沒再娶,想娶我女兒為妻。”錢員外緊接著問:“那老翁您願意嗎?”

劉有才歎了口氣:“我當然願意,隻是小女守節意誌堅定,發誓不再嫁人,所以我不敢輕易答應。”錢員外又問:“您女婿是怎麼去世的?”劉有才麵露愧疚:“小婿得了疹痙病,有次上岸打柴沒回來,我不知情就開船走了。後來我貼了三個月尋人啟事,一點消息都沒有,估計是投江死了。”錢員外突然說:“您女婿沒死,他遇到一位奇人,病全好了,還意外獲得大財。老翁要是想見令婿,就請你女兒出來吧。”

一直在旁邊側耳偷聽的宜春,聽到這話,再也忍不住,哭著罵道:“你個沒良心的錢郎!我為你守了三年孝,吃了多少苦頭,你到現在還不說實話,想怎麼樣?”宋金也流下眼淚:“我的妻子,快來相見!”夫妻二人相擁而泣。劉有才對妻子說:“老伴,看來這不是什麼錢員外,咱們得去賠罪。”老兩口走進船艙,對著宋金不停地施禮道歉。

宋金說道:“丈人丈母,不用這樣。隻是希望以後我要是生病,你們彆再拋下我!”劉有才夫婦滿臉羞愧。宜春當即脫下孝服,把靈位扔進了江裡。宋金招呼跟隨的童仆過來,給主母磕頭行禮。劉有才夫婦趕緊殺雞備酒,既當給女婿接風,又算慶賀團圓。

宴席安排妥當,劉有才說起女兒一直不吃葷不喝酒的事,宋金聽了,悲傷地落下眼淚,親自給妻子倒酒,勸她吃些葷腥。隨後,他對劉有才夫婦說:“就憑你們當初狠心拋棄我,想置我於死地,咱們恩斷義絕,本不該再相認。今天勉強喝這杯酒,全是看在你們女兒的麵子上。”宜春趕忙勸道:“若不是當初的事,你哪能有今天?何況爹媽以前也有對我們好的時候,以後咱們隻記恩情,彆記怨恨。”宋金點頭:“聽賢妻的。我在南京置下家業,田園富足。二老不如放棄駕船的營生,跟我去南京,一起享清福,豈不美哉!”老兩口連連稱謝,當晚相安無事。第二天,王店主聽說這件事,上船道賀,大家又熱熱鬨鬨地吃了一天酒。

宋金留下三個家童在王店主家處理布匹生意、收取賬款,自己則先開船回到南京的大宅。住了三天後,他帶著妻子回到昆山老家,掃墓祭祖,緬懷逝去的親人。宗族親友得知消息,紛紛送來厚禮。此時,當年趕走宋金的範知縣已經罷官回鄉,聽說宋金發跡歸來,生怕在街上撞見尷尬,躲到鄉下,一個多月都不敢進城。

宋金處理完老家的事情,再次回到南京。一家人歡歡喜喜,安安穩穩地享受富貴生活。

後來,宜春見宋金每天早上都要到佛堂拜佛誦經,便問緣由。宋金把當年老僧傳授《金剛經》,助他祛病延年的事說了一遍。宜春聽後也生了向佛之心,讓丈夫教她誦經。此後,夫妻二人每日同誦經文,直到終老。兩人都活到九十多歲,無病而終。他們的子孫在南京世代富裕,還出了不少科舉及第的人。

後人評價這段故事:劉有才行善卻沒善終,宋金雖遭禍事卻因禍得福;《金剛經》消災解難,破氈笠讓一家人骨肉團圓。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婉風沉 喜歡你很久了 我在遼東娶妻變強,成就匪王霸業 序列:凡神間的戲子 師門嫌我太狠辣,入朝堂後鎮天下 醜女重生後,她滅了前夫還想弑君 一不小心苟到寵妃了 戰神歸來花都最強守護 勢子論 為了給發小治病,我成為了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