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重返人間,處處煥發出嶄新的生機。桃花嫣紅,李白勝雪,柳條抽出嫩綠的新芽。街道上,裝飾華麗的馬車與名貴的寶馬往來穿梭,連東風也被這番熱鬨景象吸引,一路吹拂著進入了皇宮禁城。有人趁著興致,斟滿剩餘的美酒,儘情吟詩抒懷,刹那間忘卻了塵世的功名利祿。豪情湧起時,人們不禁談起往昔的奇聞軼事,其中,旌陽真人降伏水精的故事更是令人難以忘懷。
自混沌初開,天地初分,世間萬物開始生長,期間誕生了三位偉大的聖人,他們分彆成為儒、釋、道三教的始祖。儒家的開創者是孔夫子,他刪改編述《六經》,為後世留下了永恒的典範,成為曆代帝王的老師,也被尊為萬世文章之祖;釋家的始祖是西方的釋迦牟尼佛祖,他誕生於舍衛國刹利王家,誕生時大放智慧光芒,照亮十方世界,大地湧出金色蓮花,他擁有丈六金身,變化無窮,無所不能,以普度眾生為己任,被尊稱為天人師;道家的始祖則是太上老君,他是元氣的源頭,孕育了天地,創造了佛與仙,尊號為鐵師元煬上帝。太上老君的化身在世間曆經無數歲月,難以計數。在商湯王四十八年,他再次降臨世間,乘著太陽的精氣,化作一顆彈丸,進入玉女口中。玉女因此懷孕,懷胎八十一年後,在武丁九年,從脅下生下老君。老君出生時,頭發和胡須已然全白,人們稱他為老子。老子出生在李樹下,便以李為姓,名耳,字陽伯。後來,他騎著青牛西行,準備出函穀關。把守函穀關的官吏尹喜望見天空紫氣東來,知道有異人經過,便向老子求得了《道德真經》,這部共三千言的經典自此流傳於世。老子進入流沙之地潛心修煉,最終修成仙人,如今居住在太清仙境,被尊稱為道德天尊。
在這三教之中,太上老君作為道祖,居於祥雲繚繞、瑞氣彌漫的太清仙境。有一天,正值老君壽誕,三十三天天宮,以及終南山、蓬萊山、閬苑山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各路神仙,成千上萬,有的騎著五彩鸞鳥,有的乘著潔白仙鶴,有的駕馭赤色巨龍,有的乘坐丹色鳳凰,紛紛踏著祥雲前來祝壽。他們依次向老君表達賀意,獻上精心準備的壽詞,行稽首大禮。其中一首壽詞名為《水龍吟》:“紅雲紫蓋葳蕤,仙宮渾是陽春候。玄鶴來時,青牛過處,彩雲依舊。壽誕宏開,喜《道德》五千言,流傳萬古不朽。況是天上仙筵,獻珍果人間未有。巨棗如瓜,與著萬歲冰桃,千年碧藕。比乾坤永劫無休,舉滄海為真仙壽。”
老君見眾仙紛紛祝賀,心情大悅,隨即設宴款待大家。酒過三巡,太白金星突然離席,對眾仙說道:“各位仙長,可知南瞻部洲江西省日後將發生何事?江西在星象分野中,舊屬豫章。四百年後,那裡將會有蛟蜃興風作浪,化為妖怪。倘若無人能夠降伏它們,方圓千百裡的土地,必將被海水淹沒,變成一片汪洋。”老君點頭回應道:“此事我已知曉。四百年後的江西,有一處名為西山的地方,山勢如巨龍盤踞、猛虎蹲伏,山水環繞,靈氣彙聚。屆時,此地將誕生一位名叫許遜的非凡人物,他能夠成為群仙領袖,消滅這些妖邪。如今,必須有一位仙人下凡,挑選世間德行完美之人,傳授道法,這樣等日後許遜出生,便能有傳承的淵源。”這時,鬥宿中的一位仙人站了出來,他名叫孝悌王,姓衛,名弘康,字伯衝,主動提議道:“我觀察凡間,發現有個叫蘭期的人,向來品行端正,沒有過失,還兼具仙風道骨,適合傳授玄妙道法。可以讓他將道法傳給丹陽黃堂的女真諶母,再由諶母傳給許遜。如此代代相傳,心意相通,日後真仙有了傳承脈絡,江西也能免於沉沒,各位仙長覺得如何?”老君聽後連連稱讚:“好!好!”於是,眾仙護送孝悌王前往焰摩天中的通明殿下,將此事奏明玉帝。玉帝批準了這個提議,隨即命令直殿仙官把神書玉旨交給孝悌王。孝悌王拜彆眾仙,腳踏祥雲,轉眼間便來到了人間。
在前漢時期,盱江府蘭水縣蘭源鄉九原裡,有一個人叫蘭期,字子約。他已活過二百歲,卻依然鶴發童顏。蘭期帶領全家一百多口人,一心修行孝道,用善行感化身邊的人,從不與人發生衝突。當時的人們出於敬重,都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尊稱他為蘭公。那時,民間流傳著一首童謠:“蘭公蘭公,上與天通。赤龍下迎,名列鬥中。”大家都知道,蘭公日後必定能夠修成仙人。
一天,蘭公正坐在桌前,忽見一位頭戴逍遙巾、身披道袍、腳穿雲履的人,手中拿著魚鼓簡板,舉止瀟灑地緩步走來。蘭公一眼便看出此人身上散發著仙家氣息,趕忙快步走下台階迎接。賓主落座,喝過茶後,蘭公恭敬地問道:“仙翁尊姓大名?”來人回答道:“我乃鬥中的孝悌王,從上清仙境下凡,遊曆人間。早就聽聞先生精修孝道,所以特意前來拜訪。”蘭公一聽,連忙低頭下拜:“我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勉強修行孝道,也隻能修養自身,無法教化天下,有什麼功德能驚動仙人呢!”孝悌王伸手扶起蘭公,說道:“你且坐下,我給你講講孝悌的真諦。”蘭公挺直身子,恭敬地說:“願聽仙人指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孝悌王解釋道:“太初之氣在太陽中化為大道,誕生了‘孝仙王’;元氣在月亮中化為至道,誕生了‘孝道明王’;玄氣在北鬥中化為孝道,誕生了‘孝悌王’。孝行的力量極為強大,若能達到極致,可使日月更加明亮;能讓大地萬物蓬勃生長;能讓國家政治清明、王道興盛。所以,像舜帝、周文王那樣至孝之人,能感召鳳凰前來朝賀;薑詩、王祥為了奉養母親,能得到神魚相助。由此可見,上至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隻要踐行孝道,連世間萬物都會有所感應。先生曆經三世修行,功德圓滿,日後會在月亮中獲得元氣,成為孝道明王。四百年後,晉代會出現一位真仙許遜,他將傳承我的孝道宗旨,成為眾仙之長,在太陽中獲得太初之氣,成為孝仙王。”
隨後,孝悌王將仙家的精妙口訣,以及金丹寶鑒、銅符鐵券,還有上清靈章、飛步斬邪等法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蘭公,還叮囑道:“這些道法不能輕易外傳,丹陽黃堂有一位女真諶母,她德行純良,你可以把道法傳給她。再讓諶母將道法傳給晉代學仙的許遜,許遜再傳給吳猛等徒弟,這樣傳承有序,想超凡入聖的人,就有了門道。”說完,孝悌王腳踏祥雲,飛升而去,蘭公恭敬地拜送。
自那以後,蘭公潛心參悟金符鐵券中的秘訣,還挑選了一處風水寶地煉製仙丹。煉丹之法講究:黑鉛是上天之精,白金為大地之髓,黑鉛蘊含水中之陽,白金藏有火之精氣。黑白二物相互交融,陰陽歸位,二者都蘊含特性,丹經稱它們為同類。黑鉛以白金為天,白金以黑鉛為地,陰陽混沌之時,便會生出朵朵金蓮般的奇妙變化。當丹田如寶月圓滿,便會霞光四溢、智慧頓生。修煉時不能關閉通天竅,也不能泄露混元氣。掌握精妙口訣和火候文武之法至關重要,在凡俗中修煉出聖胎,這才是最為珍貴的。修煉如同一日孕育一男,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配合。
蘭公煉成仙丹後,全家人服用。神奇的是,年老者白發重新變黑,年輕人不用進食也不感到饑餓。此事傳開後,遠近的人都知道蘭公一家必將飛升上清仙境。
當時,洋子江中有一條火龍,它是作惡多端的孽畜,法力高強。火龍得知蘭公修成大道,還傳承道法,擔心日後自己的子孫會被蘭公一脈消滅,便率領黿帥、蝦兵蟹將,帶著一眾黨羽,從潮頭奔湧而出,將蘭公的宅院團團圍住,喊殺聲震天動地。蘭公聽到動靜,不知災禍從何而來,開門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人心驚膽戰。隻見黑煙滾滾,烈火熊熊,那火勢仿佛紅孩兒身上的四十八萬毛孔同時噴火,又像是華光將手中的三十六塊金磚一同焚燒。若這火發生在鹹陽,能讓烽煙三月不熄;若在昆山,玉石也會瞬間化為灰燼。這場景,就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火燒曹軍,又如諸葛亮在博望坡火燒夏侯惇的軍隊。而且,這火既不是天火、地火,也不是人火、鬼火,更不是雷公的霹靂火,而是洋子江中的火龍吐出來的。蘭公的家人見狀,驚恐地叫苦連連。
蘭公知道是火龍在作祟,便問道:“你這孽畜,無緣無故放火攻打我家,到底想乾什麼?”火龍惡狠狠地說:“我隻要你交出金丹寶鑒、銅符鐵券和靈章等物。你要是乖乖獻上,一切好說;不然,就把你滿門燒絕!”蘭公義正言辭地回應:“金丹寶鑒等物是鬥中孝悌王所授,我怎能隨意給你?”話音剛落,火光中閃出一員黿帥,模樣古怪,背著團牌,耀武揚威。蘭公定睛一看,原來是隻黿鼉,並未放在心上。緊接著,蝦兵亂跳,蟹將橫行,它們個個身披鎧甲,手持鋼叉。蘭公再次細看,發現都是些蝦蟹之類,更不放在眼裡。
蘭公剪下自己三寸多長的中指甲,對著它吹了一口仙氣,念動真言,指甲瞬間化作一把三尺寶劍。這寶劍非同尋常,有歌謠讚道:它不是鋼鐵打造,質地卻極為堅硬,化作寶劍後寒光凜然。無需在洪爐中鍛煉,散發的殺氣就能勝過龍泉劍。光芒顏色如霜似雪,見過的人無不驚歎稱奇。琉璃寶匣中仿佛吐出蓮花,鏤金環上好似生出明月。此劍是神仙用流金之精煉成,連乾將、莫邪劍都無法與之相比。它閃爍著寒光,如同青蛇舞動,劍身上片片紋路,恰似綠龜的鱗甲。劍氣直衝星鬥,發出的響聲宛如蒼龍怒吼。今日揮向這熊熊烈火,看那些蛟螭能否抵擋!
蘭公將寶劍拋向空中,寶劍在空中翻轉,飛入火焰之中,左突右刺、上挑下剔、橫砍豎劈,那些妖怪根本無法抵擋。隻見黿帥嚇得縮頭縮腦,背著團牌拚命逃跑,一直逃到峽江口的深岩裡躲起來,直到現在都不敢露頭。蝦兵們拖著鋼叉連蹦帶跳地逃竄,一路躲進洛陽橋下的石縫裡,至今連腰都不敢伸直。蟹將雖然身披堅甲,卻也無濟於事,拖著鋼叉橫衝直撞,可它八隻腳跑得再快也沒用,被寶劍“撲礱鬆”一下劈成兩半。隻見它腹中流出不明物體,不紅不白、不黃不黑,既不像膿也不像血,在地上四處滾動,真是應了那句話:“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火龍見蘭公法力高強,難以對抗,無奈地歎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後代子孫,福分讓他們自己去享受,災禍也讓他們自己去承擔,我何必多管閒事?”說完,便逃進洋子江萬丈深潭中藏了起來。此後,蘭公一家數十口人一同拔宅升天,玉帝封蘭公為孝明王。
在金陵丹陽郡一個叫黃堂的地方,住著一位女真,她的表字為嬰。這位女真潛心修行,早已領悟了高深的道法,由於修行歲月太過漫長,她自己都已記不清活了多少歲。鄉裡幾代人都見過她,令人驚奇的是,她的牙齒和頭發都沒有絲毫衰老的跡象,大家都尊稱她為諶母。
有一天,諶母偶然路過集市,看到一個小孩兒趴在地上傷心地哭泣。她心生憐憫,上前詢問緣由。小孩兒說自己的父母為躲避戰亂逃到這裡,卻將他遺棄了。諶母不忍心看著孩子孤苦無依,便把他帶回家中撫養。在諶母的悉心照料下,孩子漸漸長大。諶母教他讀書識字,這孩子天資聰穎,學習起來進步飛快,對於天文地理知識無所不通,表現得極為出眾。
後來,東鄰的一位年高望重的老者,看中了這孩子,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諶母便詢問孩子的意願。孩子卻告訴諶母:“母親,我並非這塵世中普通的人,而是月中的孝道明王,我領受了鬥中孝悌王的仙旨,被派來將道法傳授給您。如今我化作這個孩子的模樣,就是為了度化您,讓您脫離塵世的苦海,飛升上清仙境。所以,婚姻之事對我來說並不重要,現在最要緊的是您能修建一座高大的仙壇,我將把道法傳授給您。”諶母聽了這番話,既感到驚訝又滿心歡喜。於是,她就在黃堂修建了一座壇宇,大力弘揚孝悌王的教義。
在孩子的教導下,諶母掌握了修真的訣竅。隨後,孝道明王將孝悌王所傳授的金丹寶鑒、鋼符鐵券靈章,以及正一斬邪和三五飛步等神奇法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諶母。諶母心中充滿感激,對孝道明王說:“從往日的養育恩情來說,我是母親,您是孩子;但從今日的道法傳授來看,您是師父,我是徒弟。”說著便要向孝道明王下拜。孝道明王卻攔住了她,說道:“我們隻論母子之情,不要論師徒之份。”他沒有接受諶母的拜禮,隻是鄭重地叮囑道:“這些道法極其珍貴,必須嚴格保密,不能輕易泄露出去。後世晉代會有兩個人學仙,一個叫許遜,一個叫吳猛,他們二人日後都能名列仙籍。不過,隻有許遜能夠傳承這些道法。按照《玉皇玄譜》中仙籍的品秩規定,吳猛將會位居元郡禦史,而許遜則會擔任都仙大使兼高明太史,統領仙部,成為眾仙之長。母親您可以把這些道法傳授給許遜,再讓許遜傳給吳猛,這樣仙籍的品秩就不會混亂了。”說完,孝道明王拜彆了諶母,飛身騰入太空離去。正如詩中所寫:“出入無車隻駕雲,塵凡自是不同群。明王恐絕仙家術,告戒叮嚀度後人。”
時光流轉,到了漢靈帝在位的時候,十常侍把持朝政,他們結黨營私,迫害忠良之士,致使朝堂上諂媚之風盛行,邪惡的流毒蔓延到四海之內,天下百姓都怨聲載道。這份怨氣實在太過沉重,竟然感動了上蒼,上蒼降下了兩場巨大的災難。先是連續下了五個月的大雨,雨水泛濫成災,江湖裡滿是滔滔洪水,許多人家連做飯的糧食都沒有了,隻能忍饑挨餓。好不容易等洪水退去,卻又遭遇了經年不雨的大旱。這旱災嚴重到什麼程度呢?不要說禾苗都乾枯而死,就連草木也都枯竭了。當時的百姓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苦之中,吃了上頓就開始發愁下頓的食物從哪裡來,縫製夏衣的時候就得考慮著將來改成冬衣穿。真可謂是“朝有奸臣野有賊,地無荒草樹無皮”。年輕力壯的人被迫背井離鄉,到四方去謀生;年老體弱的人則隻能悲慘地死在荒郊野外的溝壑之中。
那時,許都有一個名叫許琰、字汝玉的人,他是穎陽許田的後代。許琰為人仁慈善良,還精通醫術,被選拔為太醫院的醫官。在饑荒肆虐的年代,他看到百姓們生活艱難,心生憐憫,便毫不猶豫地散儘了自己的家財,配製了數百斛名為“救饑丹”的藥丸,分發給四麵八方的百姓。神奇的是,人們隻要吃下一粒“救饑丹”,就可以飽腹四十多天。許多饑民因為這些藥丸而得以存活下來。
到了漢獻帝初平年間,黃巾起義爆發,天下陷入了一片大亂。許都再次遭遇了嚴重的饑荒,當時的糧價飛漲,一鬥米竟然要千錢,百姓們一個個麵黃肌瘦,身形如同天鵝一般消瘦。此時,許琰已經去世了,他的兒子許肅家境還算富裕。許肅看到鄉親們生活困苦,便將自家糧倉裡的糧食全部拿出來,周濟各個鄉村的百姓。之後,他帶著家人為了躲避戰亂,前往江南地區,最後選擇在豫章的南昌定居下來。
有鑒察神將看到許氏家族世代都積累了許多善行,便上奏給玉帝說:“如果不對許氏家族進行豐厚的回報,就無法鼓勵世間的人們去行善積德啊!”玉帝批準了這個奏請,隨即命令殿前掌判仙官,仔細查閱《玄譜》中仙籍的品秩,看看當下應該有哪位仙人下凡。仙官查閱完畢後,上奏說:“晉代的江南地區,將會出現一條孽龍精,它會興風作浪,擾亂和傷害善良的百姓,還會繁衍出大量的蛟黨。如今正好輪到玉洞天仙下凡,他將傳授女真諶母飛步斬邪的法術,用來斬殺蛟黨,為百姓消除禍害。”玉帝聽了奏報後,立刻降下旨意,宣召玉洞天仙,命令他化身成一隻金鳳,口中銜著一顆寶珠,下凡到許肅家投胎轉世。有詩為證:“禦殿親傳玉帝書,祥雲藹藹鳳銜珠。試看凡子生仙種,積善之家慶有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吳赤烏二年三月的一個夜晚,許肅的妻子何氏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她夢見一隻金光閃耀的鳳凰飛落到自家的庭院前,口中銜著一顆晶瑩的寶珠,然後將寶珠墜落在她的手掌之中。何氏心中十分歡喜,便拿起寶珠把玩,不經意間,寶珠竟然滑進了她的口中,順著喉嚨溜進了肚子裡。不久之後,何氏就發現自己懷孕了。許肅得知這個消息後,心裡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自己已經年過三十,一直沒有子嗣,如今妻子終於有了身孕;擔憂的是何氏以前從來沒有生育過,他擔心妻子在分娩的時候會遭遇艱難和危險。
聽說廣潤門有一個占卦的先生,外號叫“鬼推”,他占卦斷事準確如神。於是,許肅決定去他那裡問一問吉凶,順便看看妻子腹中的胎兒是男是女。許肅整理好自己的衣帽,前往廣潤門。到了那裡,隻見卦攤前人頭攢動,那位“鬼推”先生忙得不可開交,不停地占卦、斷卦。許肅在人群中站得腿都酸麻了,卻一直輪不到他來占卦。無奈之下,他隻好大聲叫了一聲:“鬼推先生!”那先生聽到有人叫他的外號,以為是老相識,連忙說道:“請進請進。”許肅用雙手分開眾人,好不容易才擠到了先生麵前。
兩人行過見麵禮之後,許肅說道:“小人許肅,特地前來請教六甲之事,想請先生看看我的妻子生男生女,是吉是凶,請先生您指點一二。”那先生聽了,便添上一炷香,作了一個揖,口中念道:“虔叩六丁神,文王卦有靈。吉凶含萬象,切莫順人情。”然後,他拿起銅錢擲了六次,占得一個“地天泰”卦。先生看了卦象後,麵露喜色,說道:“恭喜啊,是個男孩,這可是個非常吉利的卦象。”接著,他在卦書上批寫了幾句:“福德臨身旺,青龍把世持。秋風生桂子,坐草卻無虞。”許肅聽了十分高興,收起卦書,給了先生幾十文錢作為酬謝。回到家後,他把占卦的結果告訴了妻子何氏,何氏聽了心裡也稍微安穩了一些。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夜晚,天空晴朗,萬裡無雲,一輪皎潔的明月高掛在天空,沒有一絲雲彩遮擋。許肅和何氏一同在庭院中欣賞月色,他們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覺間,二更即將過去,三更剛剛敲響。就在這時,月光突然散發出五彩的光芒,半空中傳來了嘹亮而美妙的仙樂聲。何氏突然感到一陣腹痛,緊接著便生下了一個孩子。神奇的是,孩子出生的時候,奇異的香氣彌漫了整個房間,房間裡閃耀著紅色的光芒,照亮了每一個角落。這場景真可謂是“五色雲中呈鸑鷟,九重天上送麒麟”。
第二天一早,鄰居們都紛紛前來祝賀,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就是後來的許真君。許真君生來形貌端正,骨骼清秀,而且聰明過人,悟性極高。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了禮儀和謙讓。父母給他取名為遜,字敬之。到了十歲的時候,他開始跟隨老師讀書學習。令人驚歎的是,他讀書能夠一目十行,理解能力超強,寫文章和寫字也不需要老師特意教導,自己就能夠掌握,當地的老師都覺得自己的學問不足以教導他。於是,許真君便放棄了世俗的書本學習,轉而向往學習修仙的方法。然而,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師父來傳授他修仙之道,心中常常感到急切和渴望。
有一天,一個名叫胡雲、字子元的人前來拜訪許真君。胡雲從小就和許真君是同窗好友,兩人感情十分深厚。由於分彆了很長時間,胡雲特意前來探望。許真君聽到消息後,急忙穿上鞋子跑出去迎接,兩人見麵後,激動地握手,一起回憶往昔的歲月。
交談中,胡雲察覺到許真君言語之間流露出對神仙之道的向往,便問道:“老兄你年少有才,難道是想要超脫塵世,成為神仙那樣的雲外之人嗎?”許真君感慨地回答道:“慚愧啊,我想到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就渴望能夠找到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方法,隻是遺憾一直沒有得到明師的指點。”胡雲聽了,說道:“老兄你說的話正合我意。之前我去拜訪道友雲陽詹曕先生的時候,他提到西寧州有一個人,名叫吳猛,字世雲。吳猛曾經被舉薦為孝廉,在吳國擔任過洛陽令。後來他放棄了官職,回到家鄉,得到了異人丁義傳授的神奇方術,從此每天都專注於修煉之事。又聽說南海太守鮑靚道德高深,吳猛就前去拜他為師,學到了鮑靚的秘法。吳猛在返回豫章的途中,江麵上突然狂風大作,波濤洶湧,他拿出自己手中的白羽扇,在水麵上一畫,竟然出現了一條道路,他便沿著這條路從容地渡過了江麵。等他渡過江後,剛才的道路又變回了江水。看到這一幕的人都感到非常震驚。從那以後,吳猛的道術聲名遠揚,追隨他學習的弟子非常多。我一直都想去拜他為師,隻是因為母親年老,我不敢遠離家鄉。老兄你如果不怕路途辛苦的話,可以前往西寧去拜他為師。”許真君聽了胡雲的這番話,心中大喜,說道:“太感謝你的指教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胡雲離開後,許真君立即拜彆了父母,收拾好行李,毅然前往西寧,去尋訪吳猛先生。有詩稱讚道:“無影無形仙路難,未經師授莫躋攀。胡君幸賜吹噓力,打破玄元第一關。”
許真君一心想要拜師學藝,所以並不在意路途的辛苦。沒過多久,他就來到了吳猛先生的家門口。他寫了一張門生拜帖,拜托道童進去通報。吳猛先生看到拜帖上寫著“豫章門生許遜”,十分驚訝地說道:“這個人將來必定是一位有道之士!”於是,他立刻出門迎接許真君。當時,吳猛先生已經九十一歲了,而許真君四十一歲。許真君不敢以賓客的禮節自居,恭敬地說道:“仙丈,我希望能夠拜您為師,跟隨您學習。”吳猛先生說道:“我隻是粗略地懂得一些道術,怎麼能夠做你的老師呢?但是先生你既然遠道而來,我一定會把我所知道的毫無保留地告訴你,絕不敢有所隱瞞。我也不敢把你當作普通的弟子看待。”從那以後,吳猛先生每次都稱呼許真君為“許先生”,對待他就像對待尊貴的賓客和朋友一樣。許真君也同樣非常尊敬吳猛先生,不敢把自己擺在和吳猛先生平起平坐的位置。
有一天,兩人坐在清虛堂中,一起談論神仙之道。許真君問道:“人有生就必有死,這是從古至今都不變的道理。但是我聽說有一些人雖然強壯卻不會衰老,能夠長生不死,不知道通過什麼方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吳猛先生回答道:“人之所以出生,是因為父母的精氣結合,陰陽二氣相互融合,陰氣承接陽氣而生,隨著胎兒的發育,氣也伴隨著胎兒的變化而變化。懷孕三百天的時候,胎兒的形體就已經發育完整,這時靈光進入胎兒的身體,胎兒就與母親分離出生了。到了五千天的時候,人的元氣就充足了,這時候就相當於十五歲的少年。在這個時候,人體內的陰氣和陽氣各占一半,就如同東方剛剛升起的太陽那樣充滿活力。但是如果過了這個階段,還不知道修身養性的話,就會散失元陽,消耗真氣,一旦氣變弱了,就會遭受疾病、衰老、死亡的痛苦。”
許真君又問道:“那麼,要怎樣才能避免疾病、衰老和死亡這些痛苦呢?”吳猛先生回答說:“要想免除這些痛苦,就要在人世間修煉成為仙人,然後再升入天界。”許真君接著問道:“人死後會變成鬼,通過修道可以成為仙,那麼仙人升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吳猛先生耐心地解釋道:“體內隻有純陰之氣而沒有陽氣的,就是鬼;隻有純陽之氣而沒有陰氣的,就是仙;陰陽之氣相互分離的,就是人。隻有人既可以修煉成為仙,也可能變成鬼。仙有五個等級,修煉的方法有三種成就,最終能夠修煉到什麼程度,就全看個人的修行和堅持了。”
許真君又追問道:“您說的法有三成,仙有五等,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吳猛先生說道:“法的三成,指的是小成、中成和大成。仙的五等,分彆是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謂鬼仙,是指那些在年輕時不修行,放縱自己的欲望,身體變得如同枯木一般沒有生氣,心靈像死灰一樣毫無生機,最終生病而死,死後陰魂不散,變成精怪作祟的人,這樣的就叫做鬼仙,鬼仙本質上還是沒有脫離鬼的範疇。所謂人仙,是指那些修真的人士,沒有領悟到大道的精髓,隻是在一些小的方麵下功夫。比如那些斷絕了五味的人,卻不知道還有六氣;那些忘卻了七情的人,卻不知道還有十戒......
吳猛繼續解釋道:“有些人隻注重吞津咽液,就嘲笑吐納之法是錯誤的;那些執著於旁門左道的人,又譏笑清淨修行是愚蠢之舉。其實,通過不正當手段采補陰氣的行為,和真正的養生之術截然不同;依靠吸食女子乳汁來修煉,也與正統的金丹煉製天差地彆。這類人隻是在修道之路上掌握了一法一術並取得一些成果,僅能借此安樂度日、延長壽命,所以被稱為‘人仙’,他們依舊未脫離凡人的範疇。
‘地仙’則處於天仙和神仙之間,修煉的是小成之法。他們能夠領悟坎離二氣的交合之道,明白龍虎二氣的升騰之理,通過煉製丹藥,得以長生不老、永駐世間,這便是‘地仙’,他們與大地有著緊密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