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賈似道把母親迎進私衙相見,母子倆抱頭痛哭。算起來,母子分離時,賈似道才三歲,胡氏二十多歲,如今三十多年過去,兩人才得以重逢,怎能不讓人傷感落淚?賈似道聽說石匠也跟著來了,覺得見麵不便,便拿出三百兩白銀,派了個心腹陪著石匠去江上做生意。他暗中交代心腹,半路上把石匠灌醉,然後推進江中,隻回來稟報說石匠因病去世。胡氏為此傷心了許久,但從那以後,母子二人終於團圓,不再有其他牽掛。
賈似道鎮守淮揚六年,幸運的是東南一帶沒有戰事。皇帝因為賈貴妃思念兄弟,便下旨召賈似道回朝,加封他為同樞密院事。當時,丁大全被罷相,吳潛接替了宰相之位。吳潛號履齋,為人豪爽自負,他舉薦自己的兄弟入朝為官,都擔任了重要職位。賈似道嫉妒吳潛職位在自己之上,於是編造歌謠,讓宮中的小內侍在皇帝麵前傳唱。歌謠唱道:“大蜈公,小娛公,儘是人間業毒蟲。夤緣攀附百蟲叢,若使飛天便食龍。”
皇帝聽到後,問賈似道:“我聽說街坊的小孩都在唱這首歌謠,這預示著什麼吉凶?”賈似道上奏說:“這些謠言都是熒惑星化作小孩,教人間童子傳唱的。這是上天的旨意,不能不重視。‘蜈’和‘吳’讀音相同,依臣愚見,‘大娛公,小娛公’說的就是吳潛兄弟,他們專權亂國。如果放任他們發展,一定會成為朝廷的大患。陛下如同飛龍在天,所以上天用‘食龍’來警示我們。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罷免吳潛的相位,另選賢能之人擔任,這樣才能免除災禍。”皇帝聽信了賈似道的話,立即命翰林學士起草詔書,把吳潛貶到循州安置,他的兄弟們也都被削去官職。賈似道隨即取代吳潛,成為右丞相。他還派心腹給循州知州劉宗申傳話,讓他日夜搜集吳潛的過錯。吳潛被逼無奈,最後服毒自儘,可見賈似道手段之狠毒。
此時,蒙古主蒙哥屯兵合州城下,派太弟忽必烈分兵包圍鄂州、襄陽一帶,局勢緊張,人心惶惶。樞密院一天之內接連收到三道告急文書,朝廷上下大為震驚。於是,皇帝任命賈似道兼任樞密使、京湖宣撫大使,讓他出兵漢陽,解鄂州之圍。賈似道不敢推辭,隻好領命。他聽說太學生鄭隆文武雙全,便派人將他招致門下。鄭隆向來知道賈似道奸邪,擔心難以與他共事,便準備了名帖,先獻上一首詩:“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勸君高著擎天手,多少傍人冷眼看。”這首詩意在提醒賈似道,他位高望重,應該虛心納賢,謹慎行事。如果賈似道看到詩後能欣然接受,鄭隆也算不枉在他門下效力。可誰知賈似道見詩中有規勸之意,竟罵鄭隆是狂生,還把詩撕得粉碎。
賈似道帶著廖瑩中、趙分如等文臣,夏貴、孫虎臣等武將,以及精選的二十萬羽林軍,準備好各種兵器鎧甲,擇日辭彆朝廷出兵,隊伍威風凜凜,殺氣騰騰。沒過多久,大軍來到漢陽駐紮。
當時,蒙古軍隊攻城十分猛烈,鄂州眼看就要被攻破,賈似道嚇得心驚膽戰,根本不敢上前迎戰。他與廖瑩中等人商議後,寫了一封信,秘密派心腹宋京前往蒙古軍營,請求對方退兵,表示願意稱臣納貢。忽必烈一開始沒有答應,賈似道派人來回交涉了三四次。正巧這時蒙古主蒙哥在合州釣魚山下去世,忽必烈一心想爭奪皇位,無心再戰,便接受了賈似道的求和條件,雙方約定宋朝每年向蒙古納幣稱臣。和約簽訂後,蒙古軍隊拔營北歸,忽必烈回去奔喪並即位。
賈似道得知蒙古軍隊因國內有事北撤,鄂州之圍已解,便把議和稱臣納幣的事情隱瞞下來,反而上表大肆吹噓自己的功勞,說蒙古軍隊畏懼他的威名,望風而逃。他讓廖瑩中撰寫捷報,還編寫了《福華編》,用來記載所謂的“鄂州之功”。蒙古派使者來商議歲幣之事,賈似道怕事情敗露,竟命人將使者軟禁在真州。他一心隻想蒙蔽朝廷,全然不顧失信於蒙古。理宗皇帝以為賈似道有再造宋朝的功勞,下詔褒獎,加封他為少師,賞賜了無數金銀布帛,還把葛嶺周圍的田地賜給他擴建住宅,賈似道的母親胡氏被封為兩國夫人。
賈似道儼然以中興功臣自居,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他每天與歌姬舞妾在西湖上尋歡作樂,各地的進貢源源不斷。他把自己的門客都安排在重要職位上,有的掌管大郡,手握兵權。賈似道真正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每年八月八日賈似道生日時,為他作詞祝賀的人有數千之多。賈似道會親自審閱這些詞作,評定高下,一時間這些作品被廣泛傳誦謄寫,甚至導致紙張都變得緊俏。其中,陸景思的《八聲甘州》被稱為絕唱,詞中寫道:“滿清平世界,慶秋成,看鬥米三錢。論從來,活國掄功第一,無過豐年。辦得民間安飽,餘事笑談間。若問平戎策,微妙難傳。玉帝要留公住,把西湖一曲,分入林園。有茶爐丹灶,更有釣魚船。覺秋風未曾吹著,但砌蘭長倚北堂萱。千千歲,上天將相。平地神仙。”其他阿諛奉承的詞句,更是數不勝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天,賈似道和眾姬妾在湖上的樓閣中閒坐賞景,看到兩個書生,衣著光鮮,手持羽扇,風度翩翩,他們乘著小船遊湖,然後登岸。旁邊一個姬妾低聲讚歎:“好俊美的少年!”賈似道聽到後,說道:“你要是想嫁給他們,我就讓他們來聘你。”這個姬妾嚇得急忙謝罪。沒過多久,賈似道把眾姬妾召集起來,讓一個婢女捧著一個盒子走到前麵。賈似道說:“剛才有個姬妾喜歡湖上的書生,我已經替她接受聘禮了。”眾姬妾不信,打開盒子一看,裡麵竟是剛才那個姬妾的首級,眾人嚇得渾身發抖。賈似道對待姬妾的殘忍狠毒,由此可見一斑。他還經常派人販賣私鹽,運到臨安出售。太學生為此寫詩諷刺:“昨夜江頭長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鹺。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賈似道想要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禦史陳堯道獻計,說要籌措軍餉,利國便民,沒有比“限田之法”更好的了。什麼是“限田之法”呢?當時大戶人家田地廣闊,而普通百姓卻沒有立足之地,有田的人不耕種,想耕種的人卻沒有田。應該按照官員品級高低,限製他們擁有的田畝數量。比如,某一等的官戶隻能擁有若乾畝田,民戶也有相應的限額。超出限額的田地,要麼由官府贖回,要麼攤派給其他富戶購買,要麼由官府直接買下。回買,就是如果田地原本是某人賣出的,不管過去了多久,都允許他贖回;派買,就是挑選家中殷實、田畝未達限額的人家,讓他們出錢購買;官買,就是官府出資買下這些田地,作為“公田”,雇人耕種,收取的租稅用來充當軍餉。先在浙右地區試行,等有了成效,再在其他各路推廣。實際上,回買和派買的大多是下等田地,而且還要按照價格向官府交稅;上等的好田則由官府自行購買,這又難免會壓低田價。浙右地區因此大亂,許多人家破產,百姓怨聲載道。太學生又寫詩諷刺:“胡塵暗日鼓鼙鳴,高臥湖山不出征。不識咽喉形勢地,公田枉自害蒼生。”
賈似道擔心限田之法推行不下去,就先把自己在浙右的一萬多畝田地充公作為公田。朝中官員為了奉承宰相,紛紛跟風獻田。翰林院學士徐經孫上書陳述公田的危害,賈似道便暗示禦史舒有開彈劾他,徐經孫因此被罷官。著作郎陳著也上疏彈劾賈似道欺君害民,賈似道也找借口將他貶到外地。公田官陳茂濂親眼看到限田之法的弊端,乾脆棄官而去。錢塘人葉李,字太白,向來與賈似道相識,他上書懇切勸諫,賈似道大怒,竟在他臉上刺字,然後流放到漳州。從那以後,滿朝官員都不敢再開口反對,誰也不敢說一個“不”字。
賈似道又推行了推排打量之法。什麼是推排打量之法呢?比如有人擁有一定數量的田地,官府就要查驗他的田產契書,核查買賣的來龍去脈,並仔細核對田地四至邊界是否清晰。要是對不上,就認定是欺瞞行為,直接沒收其田地,這就是推排。此外,官府還會丈量田地尺寸,如果發現實際麵積超出登記數量,就認定是隱匿田數,同樣予以沒收,這就是打量。自從實施了這個辦法,不知有多少人的田產被白白沒收。太學生寫詩諷刺道:“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還有人寫了一首《沁園春》:“道過江南,泥牆粉壁,右具在前。述何縣何鄉裡,住何人地,佃何人田。氣象蕭條,生靈憔悴,經界從來未必然。惟何甚,為官為己,不把人憐?思量幾許山川,況土地、分張又百年。西蜀壥岩,雲迷鳥道;兩淮清野,日警狼煙。宰相弄權,奸人罔上,誰念乾戈未息肩?掌大地,何須經理,萬取千焉。”
賈似道多次聽到太學生譏諷自己,心中大怒,便與禦史陳伯大商議,上奏設立士籍。規定凡是參加科舉考試以及獲得免舉資格的人,州縣要發給他們一份履曆表,讓他們在表首親自填寫年齡、相貌、家族世係以及所學內容,參加考試時帶著這份履曆。等考試通過後,還要核對筆跡是否一致,以防作弊。同時,賈似道還暗中派人四處查訪,隻要發現有文采出眾、擅長詩詞的人,就懷疑他們會製造謠言、誹謗朝廷,在核對筆跡時故意挑毛病,將其黜落。這樣一來,靠阿諛奉承的人得以升遷,真正有才華的文人卻灰心喪氣。當時有人寫詩道:“戎馬掀天動地來,荊襄一路哭聲哀。平章束手全無策,卻把科場惱秀才。”還有人寫《沁園春》詞:“士籍令行,條件分明,逐一排連。問子孫何習?父兄何業?明經詞賦?右具如前,最是中間,娶妻某氏,試問於妻何與焉?鄉保舉,那堪著押,開口論錢。祖宗立法於前,又何必、更張萬萬千算行關改會,限田放糴;生民調瘁,膏血俱f。隻有士心,僅存一脈,今又艱難最可憐。誰作俑?陳伯大附勢專權!”
陳伯大拿到這首詞後,獻給了賈似道。賈似道派人秘密查訪作者,卻一無所獲,知道是秀才們所為。趁著理宗皇帝駕崩,賈似道上奏停止當年的科舉考試。從此,太學、武學、宗學的秀才們對他恨之入骨。但也有一些無恥之徒,帶頭率領眾人對賈似道歌功頌德。賈似道為了拉攏讀書人,對這些人都給予豐厚的酬謝。也有一些人感激賈似道的“恩情”,願意為他效力。由此可見,秀才們人心不齊,所以公正的言論難以得到伸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理宗皇帝傳位給度宗,改元鹹淳。度宗做太子的時候,賈似道曾擔任他的講官,而且賈似道對度宗即位也有輔佐之功。度宗即位後,加封賈似道為太師,封魏國公。每次朝見,皇帝都要回拜他,稱他為師相而不直呼其名。還下詔讓他十天入朝一次,到都堂商議政事,其他時間聽憑他自由安排,大小朝政,都可以在他的私宅中決定。當時流傳著兩句順口溜:“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
有一天,賈似道邀請右丞相馬廷鸞、樞密使葉夢鼎在西湖上飲酒。席間賈似道提議行酒令,要求說一樣東西送給一位古人,並且讓那個古人回贈一聯詩。賈似道率先說:“我有一局棋,送與古人弈秋。弈秋得之,予我一聯詩:‘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馬廷鸞接著說:“我有一竿竹,送與古人呂望。呂望得之,予我一聯詩:‘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葉夢鼎說:“我有一張犁,送與古人伊尹。伊尹得之,予我一聯詩:‘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賈似道聽出兩人的詩句都有譏諷之意,第二天就找借口上奏皇帝,將二人罷官。
當時蒙古日益強盛,改國號為元,派兵圍困襄陽、樊城已經三年了,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件事,唯獨瞞著皇帝一人。賈似道心裡明白國家形勢危急,卻依然忙著尋歡作樂。他曾在清明日遊湖時寫絕句:“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時。人生有酒須當醉,青塚兒孫幾個悲?”在葛嶺修建樓台亭榭,極儘精巧奢華。凡是民間美貌女子,不管是娼妓還是尼姑,都被他搜羅來充實自己的宅邸。聽說宮中的葉氏容貌出眾,他就勾結宮中太監,直接把葉氏帶出宮納為妾室。
賈似道還建造了多寶閣,千方百計收集各種珍奇寶玩,閣中珍寶堆積如山。他每天都要登上多寶閣,隨意挑選把玩,習以為常。誰要是敢談論邊境戰事,就會遭到他的懲處。
有一天,度宗皇帝問:“聽說襄陽被圍困很久了,這可怎麼辦?”賈似道回答:“北兵早就退走了,陛下從哪裡聽來的這話?”皇帝說:“剛才有個女嬪提到,想來師相一定知道實情。”賈似道上奏說:“這都是謠言,陛下不必相信。萬一真有戰事,臣一定親自率領大軍,為陛下消滅這些敵人。”退朝後,賈似道讓宮中太監秘密查明女嬪姓名,然後捏造罪名,將她賜死在宮中。
自從這個女嬪死後,朝廷內外都相互告誡,沒人敢再談論邊境之事。國家積累的禍患,可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
賈似道又建造了半閒堂,請能工巧匠在堂中塑造自己的像。堂旁有數百間屋子,招攬方術之士和雲遊道人在裡麵居住。賈似道閒暇時,就到中堂打坐,與這些術士、道人談天論道。門客們寫了很多詞讚頌半閒堂,其中有一首《糖多令》最受賈似道賞識,詞中寫道:“天上摘星班,青牛度關。幻出蓬萊新院宇,花外竹。竹邊山。軒冕倘來間,人生閒最難,算真閒、不到人間。一半神仙先占取,留一半,與公閒。”
有個術士號稱富春子,擅長通過觀測風向和鳥類占卜。賈似道把他請來,想試試他的本事,問他第二天會發生什麼事。富春子秘密寫了一張紙條,封好囑咐說:“晚上才能打開。”第二天,賈似道在湖山設宴待客,晚上在船頭送客時,抬頭看見明月高懸,隨口吟誦曹操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兩句詩。這時廖瑩中在旁邊說:“現在可以打開紙條看看了。”賈似道打開一看,紙條上隻寫著“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八個字。賈似道大吃一驚,這才相信他的占卜術神驗,於是詢問自己一生的禍福。富春子說:“師相的富貴,古今無人能比,但要小心姓鄭的人,一定要遠遠避開。”
原來賈似道年輕時,曾夢見自己乘龍上天,卻被一個勇士打落,掉進坑中,那個勇士背心上繡著“滎陽”二字。“滎陽”是鄭姓的郡望,與富春子說的相符,賈似道怎能不信?從此他查看朝廷官員名冊,凡是姓鄭的人,都想儘辦法排擠,不讓他們在朝為官,以至於官員名冊中竟然沒有一個姓鄭的人。
有門客揣測到賈似道的心思,進言說:“太學生鄭隆常常作詩詞諷刺朝政,此人留著終是禍患,不可不除。”賈似道想起鄭隆曾經獻詩規勸自己的往事,心中恨意翻湧,便吩咐太學博士,捏造罪名,給鄭隆定下莫須有的過錯,將他刺麵後發配到恩州。鄭隆一路上又氣又恨,最終含恨而死。
還有一位擅長拆字的術士,斷事如神。賈似道此時富貴已極,漸漸生出不臣之心。但他又擔心元朝入侵的消息瞞不住,一旦事情敗露,朝廷定會治罪,便想效仿董卓、曹操,行篡逆之事。他把拆字術士召來,用拐杖在地上寫了個“奇”字,讓對方占卜吉凶。拆字的術士端詳了一會兒,說道:“相公想做的事恐怕成不了!這個字,說‘立’又不‘可’,說‘可’又不‘立’。”賈似道聽後默默不語,給了術士豐厚的賞賜將他送走。但又怕他泄露機密,派人在半路將其殺害。從這以後,賈似道的謀反計劃暫時擱置。之前提醒他避開姓鄭之人的富春子,見賈似道行事乖張,預感大禍將至,早早逃離,稱得上是個見機行事的聰明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賈似道的母親,兩國夫人胡氏,受他奉養將近四十年,在鹹淳十年三月的某一天,八十多歲高齡去世。她的喪葬規格極高,衣衾棺槨奢華無比,各種齋醮追薦的法事更是一樣不落。四十九天喪期過後,賈似道扶柩回到台州,將母親與父親賈涉合葬。出殯那天,朝廷派出儀仗隊護送靈柩。從皇太後到一眾貴戚朝臣,沿途都設下祭奠宴席,競相攀比排場。有些祭台壘得高達數丈,在布置祭品時,甚至有幾人不慎摔死。百官都披麻戴孝,一路追送百裡,天子也為此暫停上朝。下葬完畢後,賈似道又設齋飯招待三萬僧人,希望借此為母親祈福。
有一個僧人吃完飯,將缽盂倒扣在地上便離開了。眾人想把缽盂翻過來,卻怎麼也揭不動,趕緊稟報賈似道。賈似道起初不信,親自來看,輕輕一揭就把缽盂拿了起來,隻見裡麵用白土寫著兩行工整的小字,竟是兩句詩:“得好休時便好休,開花結子在綿州。”賈似道正驚訝間,字跡突然消失不見。他遍問門客詩句含義,卻無人能解。直到後來,賈似道死於木綿庵,這句詩的預言才應驗。大凡享受大富大貴的人,前世經曆必定不凡,和普通人不同。這次聖僧現身點化賈似道,希望他及時回頭免招災禍,可他早已被富貴迷了心智,根本聽不進去。古往今來,那些有權有勢卻行事不端的人,大多不得善終,賈似道也不例外。
且說賈似道葬母完畢,上表向皇帝謝恩。天子下詔,命他官複原職入朝。賈似道假意請求守滿喪期,又暗中示意禦史們上疏,說要空出相位等他。皇帝的詔書接連下達,催促他儘快啟程。七月初,賈似道應召入朝麵見皇帝,重新擔任原來的職務。當月下旬,度宗皇帝去世,皇太子趙顯即位,史稱恭宗。此時,元朝左丞相史天澤、右丞相伯顏分兵南下,襄陽、鄧州、淮州、揚州等地接連告急。賈似道料定恭宗年少膽小,故意誇大元兵入侵的消息上奏,還主動請求率軍出征。可轉頭又私下讓禦史們上疏挽留自己,奏疏裡說:“如今國家能依靠的,隻有師臣賈似道一人。如果他率軍出征,顧得了襄漢地區,就顧不了淮揚;顧得了淮揚,又顧不了襄漢。不如讓他留在朝中統籌全局,在帷幄之中運籌帷幄,才能決勝千裡。要是師臣離開,陛下有事商議,還能找誰呢?”恭宗聽信了這番話,說道:“師相怎麼能離開我身邊呢?”
沒過幾個月,樊城淪陷,鄂州也被攻破。呂文煥死守襄陽五年,孤立無援,城中糧草耗儘,實在支撐不下去,最終獻城投降元朝。元軍乘勝南下,賈似道再也瞞不住,隻能如實奏報。恭宗聽聞後大驚失色,對賈似道說:“元兵已經逼近,非師相親自出征不可!”賈似道上奏道:“臣一開始就請求出征,陛下不答應;要是早聽臣的話,元人怎會如此囂張?”恭宗於是下詔,任命賈似道為都督諸路軍馬。賈似道推薦呂師夔為參讚都督府軍事。
第二年,即恭宗德佑元年,賈似道上表出師。出征那天,旌旗遮天蔽日,戰船綿延千裡,水陸大軍齊頭並進。賈似道還帶著兩個兒子,以及妻妾和大量財物,裝了一百多艘船。他的門客們也都拖家帶口一同出發。參讚呂師夔先到江州,直接獻城投降元朝,元兵順勢攻破池州。賈似道得知消息後,嚇得不敢前進,隻能在魯港駐紮下來。步軍招討使孫虎臣、水軍招討使夏貴,都是賈似道的心腹門客。平日裡,賈似道對他們十分倚重,可這些人根本沒有張飛、韓世忠、劉錡、嶽飛那樣的真本事,真到了戰場上,哪有取勝的可能?
孫虎臣在丁家洲屯兵,元將阿術率軍來攻。孫虎臣抵擋不住,率先騎馬逃命,手下的步軍頓時四散奔逃。阿術派人繞著宋軍戰船大喊:“宋軍步軍已經潰敗,你們水軍還不投降,更待何時?”水軍將士聽聞,個個心驚膽戰,毫無鬥誌,隻想趕緊逃命。一時間,戰船相互碰撞,隊形大亂,溺死的士兵不計其數。賈似道根本無法控製局麵,急忙召夏貴商議對策。夏貴說:“各軍已經潰散,戰不能戰,守不能守。依我看,師相您應該去揚州,收攏逃散的士兵,再將天子接到海上避難。我不才,願意為您死守淮西。”說完便自行離去。
不一會兒,孫虎臣逃到船上,捶胸頓足痛哭道:“我不是不想死戰,可手下沒有一個人肯拚命,這可怎麼辦?”賈似道還沒來得及回應,哨船來報:“夏招討的船已經解纜開走,不知去向。”此時正是四更天,賈似道正不知所措,又有哨船來報:“元兵從四麵殺過來了!”賈似道嚇得麵如土色,慌忙下令敲鑼退兵,宋軍頓時全線崩潰。孫虎臣扶著賈似道,乘坐一艘小船逃往揚州。都督府堂吏翁應龍搶了都督府印信,逃回臨安。
第二天,潰散的士兵沿江而下,賈似道讓孫虎臣上岸,搖旗召集散兵,卻無人回應。隻聽見一片叫罵聲:“賈似道這個奸賊,欺瞞朝廷,養虎為患,誤國害民,把我們害慘了!”還有人喊道:“今天先殺了這些奸賊,為百姓出口惡氣!”話音未落,船上就射來亂箭,孫虎臣中箭倒地。賈似道見軍心已變,急忙催促船隻躲避,逃進揚州城後,便稱病不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另一邊,右丞相陳宜中平日裡對賈似道百般諂媚,無所不用其極,靠著賈似道的扶持才做到丞相之位。他見翁應龍逃回,問道:“師相在哪裡?”翁應龍說不知道。陳宜中以為賈似道已經死在亂軍之中,便率先上疏,彈劾賈似道喪師誤國之罪,請求將其滅族以謝天下。禦史們也紛紛跟風,接連上奏彈劾。恭宗這才認清賈似道的奸邪麵目,下詔公布他的罪狀,大致內容是:大臣身負天下人的期望,最大的罪過莫過於誤國;都督掌管軍事重任,喪師之罪尤為嚴重。賈似道才能平庸,不通大道。兩朝為相,沒有一件善政。變革田製損害國家根本,設立士籍阻礙人才晉升,隱瞞邊境軍情,不主動爭取戰功。等到敵寇逼近,才商議出征,本應挺身而出,卻抱頭鼠竄,致使三軍解體,將士離心,國家社稷危在旦夕,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暫且從輕處罰,讓他去管理道觀。唉!如今國家危難,已沒有周公那樣的賢相;雖然依照《虞典》的刑罰,對他的懲處已經算是寬大,但仍要罷免他平章軍國事及都督諸路軍馬的職務。
廖瑩中全家也在揚州,聽說賈似道被撤職,特意到他府上慰問。兩人相見,相對無言,隻是要酒痛飲。席間,廖瑩中一邊悲歌一邊哭泣,直到五更天才散去。廖瑩中回到住處後,輾轉難眠,讓愛姬煎茶。茶送來後,他又讓愛姬去取酒,然後偷偷服下一把冰腦。冰腦毒性極強,服下必死無疑。藥力還沒發作,廖瑩中生怕死不了,又催著熱酒快點送來,從袖子裡拿出冰腦,接連服下好幾把。愛姬這才知道他服了毒藥,趕忙上前搶救,卻已經來不及了,隻能抱著他痛哭。廖瑩中含淚說道:“彆哭,彆哭!我追隨丞相二十年,享儘榮華富貴,如今事敗,能死在家中,也算是善終了。”話沒說完,就七竅流血而死。可憐廖瑩中才華橫溢,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卻甘願做權貴的附庸,最終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賈似道被罷免丞相之職後,朝堂上下議論紛紛,眾人都認為他的罪行遠不止已公布的那些。禦史台的官員們接連上奏彈劾,請求對他處以極刑。皇帝念及他是曆經三朝的老臣,不忍心施以重刑,便將他貶為高州團練副使,發往循州安置。同時,他名下所有的田產、園林和宅邸,全部被官府沒收,用以充當軍餉。
賈似道接到貶謫命令的那天,恰好是八月初八——他的生辰。他像往年一樣舉辦祈福法會,還親自撰寫青詞向上天祈禱,大致內容是:“老臣我並無罪過,為何眾人的非議如此難以容忍?上天雖有好生之德,但我的死期卻似乎已近在眼前。在這生辰之日,我提前寫下臨終之詞。回想我賈似道,曆經三朝皇帝,始終忠心耿耿,為國家任勞任怨,卻生逢亂世。麵對敵人的冒犯,我率領軍隊前去抵禦,無奈將士不肯拚命,最終未能成功。如今眾人都在指責我,再多的辯解也難以洗清這些誹謗。我為國家操勞四十年,後悔沒有像張良那樣功成身退;如今要流放三千裡,隻害怕家人會像霍光家族那樣被滅族。對上,我有愧於天地;對下,我辜負了自己的辛勞。懇請皇天後土明察,也希望先帝理宗、度宗的在天之靈能理解。願皇室不再憤怒,能讓我在流放之地保全屍骨;願祖宗神靈顯靈,早日掃清邊境的戰亂。”
宋朝有規定,凡是大臣被貶謫到偏遠地區,都會安排一名監押官隨行。名義上是護送,實則是看管,就像押送犯人一樣。這次賈似道被貶循州,朝廷商議挑選監押官時,要求這個人必須有能力、有手段,而且和賈似道有舊怨,這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由於循州路途遙遠,條件艱苦,官員們都不願前往。唯有一位官員主動請纓,他就是會稽縣尉鄭虎臣。鄭虎臣任期滿後回到京城,他正是被賈似道刺配而死的太學生鄭隆的兒子,心中一直懷著為父報仇的恨意,所以才自願擔任此職。朝廷了解他的情況後,便任命他為監押官。
賈似道雖然不知道鄭虎臣是鄭隆之子,但他記得自己幼年時做的夢,還有術士富春子的預言,如今突然遇到姓鄭的人負責押送自己,心中怎能不驚慌?臨行前,賈似道擺下豐盛的宴席款待鄭虎臣。宴席上,鄭虎臣神態自若地坐在上座,賈似道稱他為“天使”,自己則自稱為“罪人”,還拿出價值數萬金的珍貴寶物,當作見麵禮。他雙眼含淚,可憐巴巴地向鄭虎臣訴說自己幼時的夢境,懇求道:“希望天使大發慈悲,饒我一命,我賈似道生生世世都不敢忘記您的大恩!”說完便屈膝下跪。鄭虎臣隻是冷冷一笑,回應道:“團練使請起,這些寶物隻會招來災禍,我怎麼能收呢?有話咱們路上再說。”賈似道再三哀求,鄭虎臣始終不為所動,這讓賈似道心中愈發恐懼。
第二天,鄭虎臣就催促賈似道啟程。賈似道的金銀財寶裝了十幾車,隨行的婢妾、奴仆近百人。起初,鄭虎臣並未阻攔,但走了幾天後,他以行李太重耽誤行程為由,開始驅趕賈似道的奴仆,還逼著賈似道把金銀財寶捐給沿途的寺院。賈似道不敢違抗,隻能照做。大約過了半個月,賈似道的行李隻剩下三車,身邊的老弱奴仆也沒剩幾個,還時常遭到鄭虎臣的打罵,不敢靠近。賈似道乘坐的車子上插著一根竹竿,掛著一麵布條做成的旗子,上麵寫著十五個大字:“奉旨監押安置循州誤國奸臣賈似道”。賈似道羞愧難當,每天都用袖子遮住臉趕路,一路上受儘鄭虎臣的羞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