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塗山禦座開,諸侯玉帛走如雷。防風謾有專車骨,何事茲辰最後來?”這是胡曾所作的詩。在遠古時期,三皇五帝依次禪讓傳承。舜在位時,洪水泛濫,百姓苦不堪言。舜派鯀去治水,鯀卻毫無辦法,洪水依舊肆意橫流。舜大怒,將鯀誅殺在羽山,之後又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疏通九條河道,使洪水都流入大海。治水期間,他三次經過自己家門口都沒進去。後來,禹在會稽塗山召集天下諸侯,規定遲到誤期的人要被斬首。當時,隻有防風氏遲到,禹一怒之下將其斬殺,把他的屍體丟棄在原野。到了春秋時期,越國在野外挖掘出一根巨大的骨頭,大到一輛車隻能裝載一節骨節。眾人都不認識這是什麼,便去詢問孔子。孔子說:“這是防風氏的骨頭。他被禹王斬殺,骨頭至今還留存著。”可見防風氏生前身形極為巨大,隻是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高大。
在古代,身形高大的人很多,他們品性極為淳樸,同時也有不少長相醜陋如野獸的人,比如神農氏頭頂就長著肉角。不是有句話說:“古人形似獸,卻有大聖德;今人形似人,獸心不可測。”
接下來要說的,是三個好漢,卻被一個身高不滿三尺的人,僅用一些微小的事物,就斷送了性命。
春秋時期,齊景公的朝堂上有三個身材高大的壯士。第一個人姓田,名開疆,身高一丈五尺。他麵色赤紅如噴血,眼睛明亮似朗星,嘴如鷹雕,腮似魚鰓,牙齒整齊無縫。有一次,他跟隨景公在桐山打獵,西山突然竄出一隻猛虎。老虎直奔景公的馬匹,馬受驚後將景公掀翻在地。田開疆就在旁邊,他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左手揪住老虎的項毛,右手揮拳猛擊,還用腳踢老虎的麵部,一頓拳腳下來,竟將老虎活活打死,救了景公一命。文武百官見了,無不心生畏懼。景公回朝後,封他為壽寧君,他也成了齊國第一個行事霸道的人。
第二個人姓顧名冶子,身高一丈三尺,麵色如潑墨般漆黑,腮邊長著黃色胡須,雙手像銅鉤一樣有力,牙齒猶如鋸齒。有一回,他隨景公渡黃河,突然大雨傾盆,河麵波浪滔天,船幾乎要翻。景公驚恐萬分,隻見雲霧中閃爍著紅色光塊,在水麵上若隱若現。顧冶子說:“這一定是黃河裡的蛟龍在作怪!”景公忙問:“這可怎麼辦?”顧冶子答道:“主公不必擔憂,臣下去斬殺它!”說完,他拔劍脫去衣服跳入水中。沒過多久,風浪平息,顧冶子手提蛟頭,從水中一躍而出。景公大為震驚,封他為武安君,他是齊國第二個行事霸道的人。
第三個人姓公孫名接,身高一丈二尺,腦袋大得像層層堆疊的塔,眼睛呈三角形,肋骨突出,背脊如同猿猴般靈活,力氣大到能舉起千斤重物。有一天,秦國軍隊侵犯齊國邊境,景公帶兵迎戰,卻被秦軍打敗,秦軍乘勝追擊,將齊軍圍困在鳳鳴山。公孫接手持一條約一百五十斤重的鐵闋,衝入秦軍陣中。十萬秦兵措手不及,他成功救出景公,被封為威遠君,這是齊國第三個行事霸道的人。
這三個人結拜為兄弟,發誓生死與共。他們不通文墨,不懂禮讓,在朝廷上橫行無忌,完全不把君臣之禮放在眼裡。每次景公看到他們上殿,都感覺如芒在背,十分不安。
一天,楚國派中大夫靳尚來到齊國求和。齊、楚兩國相鄰,卻交戰了二十多年,一直沒能和解。楚王派靳尚為使者,靳尚見到景公後上奏說:“齊、楚兩國長期交戰,百姓生活困苦。如今楚王派臣前來講和,希望能永息戰火。我們楚國坐擁三江五湖,方圓千裡,糧食儲備足夠支撐數年,兵強馬壯,堪稱大國。大王可以考慮此事,既能贏得名聲,又能獲得利益。”
田開疆、顧冶子和公孫接三人聽了,勃然大怒,嗬斥靳尚:“就你們楚國,有什麼了不起!我們三人親自率領雄兵,能把楚國踏為平地,讓楚國人一個不留!”他們喝令靳尚下殿,還讓金瓜武士將其斬殺。
這時,台階下走出一個人,此人身高三尺八寸,眉濃目秀,齒白唇紅,正是齊國丞相晏嬰,字平仲。他喝住武士,詳細詢問事情緣由。靳尚說明情況後,晏子讓人放了靳尚,讓他先回楚國,自己則表示會親自前往楚國講和,並向景公上奏了此事。
三人大怒:“我們要殺他,你為什麼放他回國?”晏子說:“難道你們沒聽說‘兩國戰爭,不斬來使’嗎?他獨自一人來到這裡,我們把他擒住斬殺,鄰國知道了,會成為千古笑柄。我雖然不才,但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親自前往楚國,能讓楚國君臣在台階下俯首謝罪,尊齊國為上國,而且不用一兵一卒,這個計策如何?”三人氣得怒發衝冠,嗬斥道:“你這個黃口小兒、侏儒矮子,國人沒眼光才讓你當丞相,竟敢在此大放厥詞!我們三人有誅龍斬虎的威風,萬夫莫敵的勇力,親自帶兵就能吞並楚國,要你有什麼用?”景公說:“丞相既然敢誇下海口,想必胸有學識。且等他去楚國之後,如果真能獲利,比興兵打仗強多了。”三士說:“且看這個侏儒小兒此次出使,如果丟了我們國家的臉麵,回來就把他剁成肉泥!”說完,三士離開了朝堂。景公對晏子說:“丞相此次出行,不可掉以輕心。”晏子說:“主上放心,到了楚國,我看他們君臣就像腳下的泥土一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晏子辭彆景公,帶著十多個隨從出發了。
晏子一行車馬抵達楚國郢都,楚國的大臣將此事奏報楚王。君臣商議:“齊國的晏子是個能言善辯的人,我們得定下計策,先堵住他的嘴,讓他不敢在我們這裡巧言遊說。”君臣商定計策後,宣晏子入朝。晏子來到朝門,隻見金門緊閉,下麵的閘板隻留了半段,楚國這是故意想讓晏子低頭鑽進去,以此羞辱他身材矮小。晏子見狀就要往下鑽,隨從連忙攔住:“他們這是看丞相矮小,故意羞辱您,您怎麼能中計呢?”晏子大笑道:“你們哪裡知道!我聽說人有人走的門,狗有狗鑽的洞。出使到人的國家,就該從人門進;出使到狗的國家,才從狗洞進。這有什麼好猶豫的?”楚國大臣聽了,急忙打開金門迎接。晏子旁若無人,昂首挺胸地走了進去。
晏子到了殿下,行完禮,楚王問:“你們齊國是不是土地狹小、人口稀少啊?”晏子回答:“我們齊國東邊連接海島,西邊橫跨魏、秦之地,北邊抗拒趙、燕,南邊吞並吳、楚,國內雞鳴犬吠之聲彼此都能聽見,綿延數千裡不斷,怎麼能說是土地狹小呢?”楚王又說:“土地雖然廣闊,但人才卻很少吧。”晏子說:“我們齊國的人嗬出的氣就像雲一樣,流下的汗就像雨一樣,走路的人肩膀挨著肩膀,站立的人腳跟接著腳跟,金銀珠玉堆積如山,怎麼能說人物稀少呢?”楚王說:“既然地廣人稠,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小個子來我國當使者呢?”晏子答道:“出使大國,就派大人;出使小國,就派小人。所以特意派我來楚國。”楚王看看手下的大臣,一時無言以對。他請晏子上殿就座,侍臣端上酒水,晏子欣然暢飲,絲毫不在意楚王的刁難。
過了一會兒,一群武士簇擁著一個人來到筵席前,此人高喊冤枉。晏子一看,是自己從齊國帶來的隨從,便問他犯了什麼罪。楚國大臣回答:“他在筵席前偷了酒器,被守衛抓獲,人贓俱獲。”那人喊道:“我沒偷,是守衛誣陷我!”晏子說:“人贓俱獲,還敢抵賴!趕緊拉出去斬了!”楚國大臣說:“丞相遠道而來,怎麼不帶個老實人?讓隨從做賊,您這做主人的不覺得丟臉嗎?”晏子說:“這個人從小就跟著我,是我極為信任的心腹。他如今做了盜賊,有什麼難以理解的?他在齊國的時候是個君子,到了楚國卻成了小人,這是因為風俗不同啊。我聽說江南洞庭有一棵樹,結的果子叫橘,顏色金黃,香氣撲鼻,味道甘甜鮮美;如果把這棵樹移栽到北方,結出的果子就叫枳實,顏色發青,氣味難聞,味道又酸又苦。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南橘北枳’,同樣的樹因為生長環境不同,果實就大不一樣,這都是風俗不同導致的。由此推論,他在齊國不做盜賊,到了楚國卻做了盜賊,還有什麼可懷疑的!”楚王聽了,十分慚愧,急忙離開座位,向晏子拱手行禮:“先生真是賢能之士!我國上上下下的公卿,一萬個加起來也比不上您。還望先生不吝賜教,我一定聽從您的教誨。”
晏子恭敬地對楚王說:“請大王安心就座,聽我細細道來。齊國如今有三位勇士,個個身懷萬夫莫敵之勇,早就想興兵攻打楚國。我一直極力勸阻,因為齊楚兩國一旦交戰,受苦的終究是百姓,我實在不忍心看到這樣的局麵。所以今日我專程前來議和,希望大王能親自前往齊國,兩國締結和親之約,成為相互依存的盟友,歃血為盟。日後若有鄰國侵犯,我們便可相互支援,如此便能永享太平,保兩國萬年基業。若大王不肯答應,恐怕戰火很快就會燒到楚國邊境,這絕非危言聳聽,還望大王慎重考慮。”
楚王回應道:“久聞先生大名,我本也願意和親。隻是那齊國的三位勇士,個個不講仁義,我實在擔心親自前往會有危險。”晏子胸有成竹地說:“大王不必憂慮,我願親自護送您前往齊國,並施展小小計策,讓這三位勇士在大王麵前伏法,徹底消除兩國之間的隱患。”楚王大喜:“若能除去這三人,我甘願讓楚國成為齊國的附屬國,年年進貢,絕無怨言!”晏子應下此事。楚王隨即大擺筵席為晏子送行,隨後開始籌備進獻齊國的禮物。
晏子提前派人回齊國報信,齊景公聽聞後欣喜若狂,立刻下令大小公卿全部出城迎接丞相。而齊國那三位勇士得知此事後,心中的不滿更甚。晏子抵達時,景公親自下車迎接,噓寒問暖之後,二人同乘一輛馬車回城,一路上圍觀的百姓把道路擠得水泄不通。
晏子向景公告辭後回到府中。第二天入宮時,看到三位勇士正在宮殿外玩博戲。晏子上前行禮,三人卻連頭都不回,一副傲慢無禮、目中無人的樣子。晏子默默站了許久,見無人理會,才無奈退下。他進宮向景公稟報了三士的無禮行徑,景公長歎道:“這三人總是佩劍上殿,完全不把我放在眼裡,長此以往,恐怕遲早會謀朝篡位。我早就想除掉他們,可惜一直沒有辦法。”晏子寬慰道:“主上不必憂心,明日楚國君臣就會抵達,我們大擺宴席招待,我在席間略施小計,定能讓這三人自行了斷,如何?”景公忙問:“先生有何妙計?”晏子低聲說:“這三人空有一身蠻力,卻無半點謀略,隻需如此這般……”景公聽後連連稱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天,楚王率領一百多名文武官員,載著滿車的金珠珍寶,親自來到齊國朝堂。景公將他們迎入,楚王先行下拜之禮,景公急忙回禮,隨後兩國君主分賓主落座。楚王命群臣在台階下朝拜,並拱手請罪:“過去二十年,我國多有冒犯。如今聽了丞相的勸說,特來請罪,奉上薄禮,還望您能笑納。”
齊景公答謝後,命人擺下盛大宴席,兩國君臣舉杯歡慶。三位勇士則佩劍立於殿下,神態倨傲。晏子在席間從容周旋,麵對三士的傲慢,始終不卑不亢。
酒至半酣,景公說:“禦園的金桃已經成熟,快摘來給大家嘗嘗。”片刻後,一名太監端著金盤上前,盤中整齊擺放著五枚金桃。齊王介紹道:“園中的桃樹,今年隻結了這五枚果子,味道香甜,與尋常桃子大不相同。就請丞相舉杯,為這難得的金桃慶賀。”
上古時期,桃樹極為稀有,如今僅得五枚金桃,堪稱稀世珍寶。晏子手捧玉爵依次敬酒,先敬楚王。楚王飲畢,取走一枚桃子;再敬齊王,齊王也飲完酒,吃了一枚。齊王說:“這桃子來之不易,丞相促成兩國和好,功勞巨大,理應享用一枚。”晏子跪地謝恩,吃下桃子,又飲了一爵酒。
齊王接著說:“齊、楚兩國的公卿之中,誰的功勞最大,便可享用剩下的桃子。”田開疆立刻挺身而出,站在筵席上說:“當年我隨主公在桐山打獵,赤手空拳打死猛虎,這份功勞如何?”齊王稱讚道:“護駕有功,功勞極大!”晏子趕忙遞上一爵酒和一枚桃子,田開疆得意地退回原位。
顧冶子見狀,大步上前:“打虎算什麼!我曾在黃河中斬殺蛟龍,助主公平安歸國,麵對驚濤駭浪也如履平地,這份功勞又當如何?”齊王點頭道:“此乃蓋世奇功,當然要賜酒賜桃!”晏子又急忙送上酒桃。
公孫接撥開眾人,跨步而出:“我曾在十萬敵軍中,手持鐵闋救出主公,敵軍無人敢靠近,我的功勞難道不值一提?”齊王麵露難色:“論功勞,你確實無人能及,可惜桃子已經分完了,先賜你一杯酒,等明年吧。”
晏子接口道:“將軍功勞最大,可惜開口晚了,這才沒能分到桃子,實在可惜。”公孫接怒按劍柄:“誅龍斬虎不過小事!我在十萬大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主公,卻連個桃子都得不到,在兩國君臣麵前受此羞辱,還有何顏麵活在世上?”說罷,拔劍自刎。
田開疆大驚失色,也拔出劍:“我們功勞小的吃了桃,兄弟功勞大卻沒有,這份恥辱,我如何能忍?”話音未落,也自刎身亡。顧冶子悲憤高呼:“我們三人義同手足,說好同生共死!如今二人已去,我怎能獨活?”說完,同樣揮劍自儘。
晏子看著三具屍體,感慨道:“不是兩個桃子殺了三位勇士,而是消除了齊國的心頭大患,我的計策成功了。”楚王離席下拜,歎服道:“丞相神機妙算,我怎敢不服?從今往後,楚國永遠尊齊國為上國,絕不再侵犯!”齊王下令將三位勇士厚葬於東門外。
從此,齊、楚兩國結盟,不再有戰爭衝突,齊國一躍成為當時的霸主。晏子的美名也流傳千古,連孔子都稱讚他的智慧。後來諸葛亮作《梁父吟》感歎此事:“步出齊城門,遙望湯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塚?舊疆顧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還有一首《滿江紅》詞,也專門講述這段故事:“齊景雄風,因習戰、海濱畋獵。正驅馳、忽逢猛獸,眾皆驚絕。壯士開疆能奮勇,雙拳殺虎身流血。救君危、拜爵寵恩榮,真豪傑!顧冶子,除妖孽;強秦戰,公孫接。笑三人恃勇,在齊猖獗。隻被晏嬰施小巧,二桃中計皆身滅。齊東門、累累有三墳,荒郊月。”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