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湘點點頭:“臣子接受君主跪拜,確實會折損福報。那剩下的二十年又是為何?”許複道:“辯士酈生憑借口才說服齊王田廣歸降漢王。田廣相信後,每日與酈生飲酒作樂,放鬆警惕。韓信卻趁此機會,突然發兵攻打齊國。田廣誤以為是酈生出賣自己,一怒之下將酈生烹殺。韓信雖然立下大功,卻辜負了齊王投降的誠意,搶奪了酈生勸降齊國的功勞。這就像詩中寫的:‘說下三齊功在先,乘機掩擊勢無前。奪他功績傷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又問:“這解釋得通,可還有最後十年呢?”許複歎道:“這也是折壽的關鍵。漢軍在固陵追擊項羽時,楚軍兵力眾多,漢軍寡不敵眾,而項羽力能拔山扛鼎,勇猛異常。韓信卻在九裡山設下十麵埋伏的絕陣,殲滅楚兵百萬、戰將千員,將項羽逼得匹馬單槍逃到烏江邊,最終自刎而亡。如此陰謀算計,殺戮過重,違背天理,一下子折損了四十年壽命。正如詩中所言:‘九裡山前怨氣纏,雄兵百萬命難延。陰謀多殺傷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韓信聽完許複的話,啞口無言。重湘問道:“韓信,你還有什麼要辯解的?”韓信說:“當初是蕭何舉薦我為大將,後來又是他設下計謀,把我騙進長樂宮殺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至今心中憤憤不平。”重湘道:“也罷,把蕭何叫來,當麵審個清楚。”
片刻後,蕭何被帶到。重湘質問:“蕭何,你為何反複無常,先舉薦他,又害他?”蕭何無奈地說:“這其中有隱情。當初韓信懷才不遇,漢王又急需大將,這對雙方都有利。沒想到漢王後來態度轉變,忌憚韓信的才能。後來陳豨造反,漢王禦駕親征,臨行前叮囑呂後小心防範。漢王走後,呂後下旨召我商議,說韓信謀反,要將他誅殺。我上奏說:‘韓信是開國首功之臣,謀反之事尚未顯露,我不敢奉命。’呂後大怒道:‘你難道和韓信是同謀?若拿不出誅殺韓信的計策,等皇上回來,一同治罪!’我迫於呂後的威壓,隻好定下計策,假稱陳豨已被平定,騙韓信入宮慶賀,然後命武士將他拿下斬殺。我實在沒有害他的本意。”重湘總結道:“看來韓信之死,過錯主要在劉邦。”
他吩咐判官記錄下眾人的供詞,宣判道:“查明漢家天下大半是韓信的功勞,功高卻未得應有的獎賞,實在是千古奇冤。準許韓信轉世後討回公道。”將此案暫且擱置一旁。
接著,重湘傳喚大梁王彭越聽審:“你犯了什麼罪,被呂氏殺害?”彭越悲憤地說:“我有功無罪!當時高祖出征邊疆,呂後生性不端,問太監:‘漢家臣子中,誰容貌出眾?’太監回奏:‘隻有陳平長得好看。’呂後又問:‘陳平在哪裡?’太監說:‘隨皇上出征了。’呂後再問:‘還有其他人嗎?’太監說:‘大梁王彭越,不僅英勇,相貌也英俊。’呂後聽後,立刻下密旨宣我入朝。我到金鑾殿,沒見到呂後。太監說:‘娘娘有旨,宣您到長信宮商議機密要事。’我一進宮,宮門就被鎖住。呂後走下台階迎接,邀我入宮赴宴。喝了幾杯酒後,呂後竟對我有非分之想。我恪守禮法,堅決不從。呂後惱羞成怒,下令用銅錐將我活活打死,還把我的肉做成肉醬,將頭顱懸掛在街頭示眾,不許家人收葬。等高祖回來,呂後竟說我謀反,我實在冤枉啊!”
呂後在一旁急忙喊冤,哭訴說:“閻君,彆聽彭越一麵之詞!哪有女子主動調戲男子的道理?當時我召彭越入宮議事,他見宮中富貴,起了不軌之心,以下犯上,按律當斬!”彭越反駁道:“呂後在楚營時,就與審食其關係不清不楚。我彭越一生正直,怎會有邪念!”重湘判斷道:“彭越所言屬實,呂後在狡辯。彭越是大功臣,為人正直,來生仍做忠正之士,與韓信一同討回公道。”將此案記錄在案。
隨後,重湘傳喚九江王英布聽審。英布上前申訴:“我與韓信、彭越三人,為漢朝江山出生入死,沒有半點謀反之心。有一天我在江邊賞景,朝廷使者帶來呂後的懿旨,賜我一瓶肉醬。我謝恩後品嘗,覺得味道鮮美。偶然吃出一根人手指,心中起疑,詢問使者,他卻支支吾吾。我怒而拷打,才得知這是大梁王彭越的肉!我悲痛萬分,將手指吐出,落入江中後化作小螃蟹,就是現在江中的蟛蜞,都是怨氣所化。我無處泄憤,殺了使者。呂後得知後,派人送來寶劍、藥酒和紅羅三尺,逼我自儘。我含冤而死,懇請閻君做主!”重湘感歎:“三位賢才確實死得淒慘,我做主讓你們轉世後三分漢家天下,各自掌管一國,以回報生前的汗馬功勞,此事就此了結。”眾人畫押後離開。
第一起案件暫時審理完畢,重湘傳喚第二起“恩將仇報”案。原告丁公、被告劉邦到齊。丁公訴說:“我在戰場上圍困漢皇,他許諾與我平分天下,我才放他一馬。沒想到他稱帝後,反而將我殺害,我實在不甘心,求閻君主持公道!”
重湘問劉邦:“你作何解釋?”劉邦答道:“丁公是項羽的愛將,麵對敵人卻不擒殺,懷有二心,我殺他是為了警示後世不忠之臣,並非濫殺無辜。”丁公反駁:“你說我不忠,那紀信在滎陽替你赴死,是大大的忠臣,你卻沒有給予任何爵位賞賜,可見你忘恩負義!項伯是項羽的親族,在鴻門宴上勾結樊噲救你,是最不忠之人,你為何不殺他,反而賜姓封侯?還有雍齒,也是項羽的愛將,你平日最恨他,卻封他為什方侯。為何唯獨與我過不去?”劉邦一時語塞。重湘道:“此事我自有決斷,把項伯、雍齒叫來,與丁公一同聽候發落,暫且退下。”
接著,第三起“專權奪位”案的原告戚氏、被告呂氏到堂。重湘問道:“戚氏,呂氏是正宮皇後,你隻是寵妃,天下本就該由呂氏之子繼承,你為何狀告她專權奪位?”戚氏哭訴:“當年漢王在睢水之戰中被丁公、雍齒追殺,單騎逃到我戚家莊,我父親將他藏起來。當時我在房中彈琴,漢王聽到琴聲求見,見我容貌出眾,想與我親近,我本不願答應。漢王許諾:‘若如我意,日後得了天下,立你所生之子為太子。’還扯下戰袍作為信物,我才同意。後來生下兒子如意。漢王原本答應傳位給如意,但滿朝大臣畏懼呂後,此事未能成真。漢王駕崩後,呂後立自己的兒子為帝,封如意為趙王,我們母子不敢相爭。誰知呂後仍不罷休,騙我們入宮赴宴,給如意喝下毒酒,他七竅流血而死。呂後還假稱不知情。我心中怨恨,隻是看了她一眼,她就說我用鳳眼迷惑漢王,命宮女用金針刺瞎我的雙眼,又用滾燙的銅水灌入我喉中,斬斷四肢,扔在茅廁裡。我們母子何罪,要遭受如此酷刑?至今冤屈未報,求閻君做主!”說完,戚氏痛哭不止。重湘安慰道:“你不必傷心,我定會還你公道,讓你們母子來生為君為後,團圓到老。”戚氏畫押後離開。
最後,重湘傳喚第四起“乘危逼命”案的人犯。等眾人到齊、點名完畢,重湘問項羽:“滅亡項羽、興起漢朝,主要是韓信的功勞,你為何不告他,反而狀告這六員漢將?”
項羽悲憤地說道:“是我空有能辨忠奸的重瞳,卻不識韓信這樣的英雄,才讓他離我而去,這怪不得他。我在垓下兵敗後,突圍逃命時遇到一個農夫,問他左右兩條路哪條是通往安全之地。農夫說左邊是大路,我信以為真,朝著左路奔去,沒想到走進了死胡同,被漢軍追上。後來才知道,那個農夫竟是漢將夏廣假扮的。當時我憑借一身武藝殺出重圍,逃到烏江渡口,遇見舊部呂馬童,本指望他念及往日情誼放我一條生路,可他卻夥同其他四將,逼我自刎,還瓜分我的遺體去邀功請賞,所以我心中實在不服!”
重湘聽後點頭,鄭重宣判:“經查,這六員漢將本無實際戰功,隻是趁著項羽兵敗力竭,逼他自刎,借此獲取封侯之位,實在僥幸。判他們來生轉世,仍被項羽斬殺,以報今日之仇。”說完便將此案記錄存檔,暫時擱置一旁。
隨後,重湘喚來判官,取過生死簿,開始逐一判決:所有恩怨情仇,都將得到相應的報應,絲毫不差。重湘口述判決,判官在一旁詳細記錄,將每個人轉世的州郡、鄉縣、姓氏、名字,以及出生和去世的時間,都一一寫明。接著,他把涉案眾人依次喚到跟前,宣布投胎安排:“韓信,你為漢朝儘忠報國,打下大半江山,卻含冤而死。現判你轉世到樵鄉曹嵩家中,姓曹名操,字孟德。先任漢朝丞相,後封魏王,坐鎮許都,掌控漢朝半壁江山,屆時你可憑權勢報前世之仇。但你今生不能稱帝,以此表明你並無叛漢之心。待你兒子受漢獻帝禪讓稱帝後,追尊你為武帝,算是補償你前世的十大功勞。”
又傳喚漢高祖劉邦,宣判道:“你來生仍轉世到漢室,成為漢獻帝,一生都要受曹操欺壓,時刻膽戰心驚,坐立難安,度日如年。這是因為前世你辜負了臣子,所以今生讓臣子欺君,作為報應。”
接著喚來呂後:“判你投胎到伏家,來世成為漢獻帝的皇後,一生被曹操百般折磨,最終被紅羅勒死於宮中,以此償還你在長樂宮殺害韓信的罪孽。”韓信追問:“蕭何該如何發落?”重湘道:“蕭何對你有恩,也有怨。”
於是傳喚蕭何:“判你投胎到楊家,姓楊名修,字德祖。前世劉邦入關時,眾將爭搶金帛,唯獨你隻取圖籍,所以今生讓你聰明絕頂、悟性超凡,官拜曹操主簿,享受豐厚俸祿,以報你三次舉薦韓信之恩。但你因多次參破曹操的軍機,最終被曹操所殺,這是因為你前世哄騙韓信進入長樂宮,今生要償還這條性命。”判官將這些判決詳細記錄下來。
再喚九江王英布:“判你投胎到江東孫堅家中,姓孫名權,字仲謀。先封吳王,後稱帝,坐鎮江東,儘享一國富貴。”
又喚彭越:“你為人正直,判你投胎到涿郡樓桑村劉弘家中,姓劉名備,字玄德。世人皆稱你仁義,來世你將成為蜀漢皇帝,占據蜀中之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曹氏滅漢後,你延續漢室正統,以此表彰你的忠心。”彭越擔憂道:“三分天下時戰亂不斷,西蜀地小力弱,如何能與吳、魏抗衡?”重湘道:“我會安排幾人輔佐你。”
於是喚蒯通:“你足智多謀,判你投胎到南陽,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成為劉備的軍師,助他成就大業。”
又喚許複:“你算韓信能活七十二歲,實際卻隻有三十二歲。雖然他因損了陰德而折壽,但你算命不準也有責任。現判你投胎到襄陽,姓龐,名統,字士元,號鳳雛,輔助劉備奪取西川。你注定三十二歲死於落鳳坡,與韓信同壽,以此作為你算命失誤的報應。希望後世算命之人能以此為戒,不再胡言亂語。”彭越又說:“光有軍師還不夠,還需要良將相助。”重湘應道:“這就安排。”
喚過樊噲:“判你投胎到範陽涿州張家,名飛,字翼德。”
再喚項羽:“判你投胎到蒲州解良關家,改姓不改名,姓關,名羽,字雲長。你和張飛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來世與劉備桃園結義,共同建立基業。樊噲縱容妻子呂須助紂為虐,妻子的罪過由丈夫承擔;項羽殺害秦王子嬰、火燒鹹陽,二人都注定不得善終。但樊噲生前忠勇,並無諂媚之舉;項羽不殺劉邦之父、不侮辱呂後、不在酒席上暗害人,有這三點德行,所以判你們來生都義勇剛直,死後成神。”
接著喚紀信:“你前世為劉家儘忠,卻未享過一日富貴。判你投胎到常山趙家,名雲,字子龍,成為西蜀名將,在當陽長阪坡百萬軍中勇救幼主,威震天下,壽終八十二歲,無病而終。”
又喚戚氏夫人:“判你投胎到甘家,成為劉備的正妻。前世呂後因愛慕彭越不成,又嫉妒劉邦寵愛你,今生讓你與彭越結為夫妻,看她還如何嫉妒!趙王如意仍做你的兒子,改名劉禪,小字阿鬥,繼承皇位成為後主,安享四十二年富貴,以補償前世苦難。”
再喚丁公:“判你投胎到周家,名瑜,字公瑾,成為孫權麾下大將,最終被孔明氣死,年僅三十五歲。前世你輔佐項羽未能善終,今生輔佐孫權同樣不得圓滿。”
最後喚項伯、雍齒:“項伯背棄親人、趨炎附勢,雍齒接受仇人的封爵,你們都是項羽的罪人。判你們來生一個改名顏良,一個改名文醜,都將被關羽斬殺,以泄前世之恨。”項羽問:“那逼我自刎的六將如何處置?”
重湘將六將判到曹操部下,把守各處關隘:楊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廣改名孔秀,呂勝改名韓福,楊武改名秦琪,呂馬童改名蔡陽。來世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是為了報前世烏江被逼自刎之仇。重湘將所有案件判決完畢,眾人無不心服口服。
重湘又宣布,楚漢相爭時,凡有含冤屈死、懷才不遇,或是有恩未報、有仇未伸的人,都可申訴,統一安排在三國時期投胎。而那些刻薄害人、陰謀算計、忘恩負義之人,則轉世為戰馬,供將帥騎乘。判官將這些判決一一詳細記錄,不知不覺間,五更雞鳴響起。重湘退下閻羅寶座,卸下帝王冠服,又變回了那個窮秀才。他將所有判決簿籍呈給閻羅王查看,閻羅王讚歎不已,隨即將案卷轉呈天庭,請玉帝定奪。
玉帝閱後稱讚道:“積壓三百餘年的冤案,竟被他在六個時辰內審理清楚,可見天地公道無私,因果報應絲毫不差,當真是天下奇才!眾人的報冤判決,一概準奏。司馬貌有經天緯地之才,今生卻鬱鬱不得誌,來世賜他王侯之位,名字不變,仍轉世到司馬家,名懿,字仲達。一生出將入相,其子孫最終統一三國,建立晉朝。曹操雖是韓信轉世報冤,但他欺君弑後的行為不可取,恐後人不明因果而效仿作惡。就讓司馬懿像曹操欺淩漢獻帝那樣,欺淩曹氏子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此警示後人,勸人向善。”玉帝頒下禦旨,閻王宣讀完畢,設下筵席為司馬重湘送行。重湘向閻王懇請:“我妻子汪氏自幼與我相守,一生勞苦,懇請天帝開恩,讓我們來世仍為夫妻,共享榮華。”閻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司馬重湘在陰司與閻王告彆後,這邊床上的身體突然翻身,睜開雙眼,看見妻子汪氏還守在床邊哭泣。他連稱怪事,隨即將在陰司斷案的經過詳細說了一遍:“我已奉玉帝旨意,不能久留人世。所幸來世還能與你團聚。”說完便閉上雙眼,與世長辭。汪氏知曉丈夫的去向,心中反而不再悲苦,趕忙著手操辦後事。司馬重湘下葬後不久,汪氏也離開了人世。到了三國時期,司馬懿夫婦,正是司馬重湘夫婦的轉世。這段奇聞軼事,也一直流傳至今。後人有詩感慨:“半日閻羅判斷明,冤冤相報氣皆平。勸人莫作虧心事,禍福昭然人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