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桌酒菜就擺了上來,都是些魚肉葷腥。兩人邊喝邊聊,朱恩問起施複的孩子,得知施複有個兩歲的兒子,而朱恩自己有個同樣兩歲的女兒。朱恩突然提議:“大哥,咱們親上加親,給孩子們定個娃娃親怎麼樣?”施複有些猶豫:“我家條件一般,就怕高攀不上。”朱恩連忙說:“大哥說的什麼話!”就這樣,兩家定下了兒女婚約,關係更親近了。兩人你來我往,一直喝到深夜才歇。
朱恩在堂屋右邊支了個臨時床鋪,鋪上草席。施複打開包袱,取出被褥鋪好。朱恩道了聲“晚安”,關上中門進了裡屋。施複吹滅油燈躺下,卻翻來覆去睡不著。突然,雞籠裡的雞“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施複正納悶,沒過多久,所有的雞突然瘋狂驚叫起來,像是被什麼東西死死咬住。施複以為是黃鼠狼偷雞,急忙披上衣服起身查看。
說時遲那時快,他剛下鋪走了幾步,隻聽“轟隆”一聲巨響,仿佛山崩地裂!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重重砸在他剛睡過的床上。施複嚇得呆立在原地,半步也動彈不得。
另一邊,朱恩正和母親、妻子在蠶房忙碌,聽到雞叫,也以為是黃鼠狼。他們急忙點上火把往外跑,剛邁出腳,就聽見那聲巨響。朱恩頓足驚呼:“壞了!是我害了大哥!這可怎麼辦?”他拚命往堂屋跑,母親和妻子也驚慌失措地跟在後麵。朱恩推開中門,一眼看見施複站在屋子中間,又驚又喜:“大哥!你是怎麼躲過這一劫的?可把我嚇死了!”施複心有餘悸:“要不是雞叫得急,我起來查看,這會兒怕是要被砸成肉泥了!到底是什麼東西掉下來了?”朱恩舉著火把一照,苦笑道:“是一根車軸,原本架在房梁上,也不知道怎麼就掉下來了!”
火把的光照亮了滿地狼藉:剛才搭床鋪的門板被砸得粉碎,凳子東倒西歪,那根巴鬥粗細的車軸滾在牆角。施複看著眼前的景象,驚得舌頭都伸不回來了。
朱恩的母親和妻子見施複平安無事,便回屋去了,雞群也安靜了下來。朱恩感慨道:“大哥先前執意不讓殺雞,沒想到最後竟是這雞救了您的命。”兩人當即立下誓言,從此不再殺生。有詩為證:“昔聞楊寶酬恩雀,今見施君報德雞。物性有知皆似此,人情好殺複何為?”
當晚,朱恩點上燈燭,收起鋪蓋,找來稻草在地上重新鋪了個臨時床鋪,讓施複休息。第二天一早,施複醒來發現外麵下起了雨。吃過早飯,他便急著要回家。朱恩挽留道:“大哥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麼也得住一天,明天我再送您回去。”施複卻推辭說:“眼下正是養蠶的大忙時節,即便留我多住一天,咱們心裡都惦記著活兒,反倒不安穩。不如我早點回去,等閒下來,咱們再好好相聚幾天。”朱恩還是不肯放棄:“這有什麼!就當您今天是去洞庭山了,在我這兒歇一天也一樣。”朱恩的母親也出來苦苦相勸,施複隻好留了下來。
到了上午九點多,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樹木都被連根拔起,緊接著傾盆大雨瓢潑而下。朱恩說:“大哥,這是老天爺讓您遇見我,沒去成反而躲過一劫。那些過湖的人,恐怕要擔驚受怕了。”施複心有餘悸地回應:“誰說不是呢!真沒想到會刮這麼大的風,太嚇人了!”這場大風一直呼嘯到傍晚才漸漸平息,雨也停了。施複又留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朱恩已經把桑葉采摘、裝船準備妥當。他家有自己的船隻,一切收拾停當後,兩人吃了早飯,準備啟程。
施複想給桑葉錢,可料定朱恩不會收,便說:“賢弟,我知道你肯定不肯要葉錢,我也就不客套了。但你家裡也離不開人,送我回去又得耽擱兩天,不如雇個人搖船,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朱恩卻堅持道:“我正想認認大哥家,以後好常來常往,怎麼能不去?家裡的事也不打緊。”施複見他態度堅決,不好再阻攔,於是向朱恩的母親和妻子道彆,上了船。朱恩搖起船槳,剛過中午,就到了盛澤。
船一靠岸,施複和朱恩便開始搬運桑葉。鄰居們因為昨天的大風,心裡一直懸著,都守在門口張望。看到施複回來,紛紛圍上來:“可算回來了!其他人呢?買了多少桑葉?”施複解釋道:“我在灘闕碰上親戚,他家有多餘的桑葉送給我,就沒和大家一起過湖。”眾人感歎:“你這運氣太好了!也不知道過湖的人怎麼樣了?”施複安慰道:“應該沒事。”眾人說:“但願如此吧!”
施複請了幾個相熟的鄰居幫忙把桑葉搬回家,連聲道謝後,鄰居們各自散去。施複的妻子喻氏迎上來,焦急地說:“我正擔心你呢,昨天那麼大的風,也不知道你怎麼過的湖?”施複說:“先彆著急,過來見見朱叔叔,我慢慢跟你說。”朱恩上前恭敬地作揖,喻氏還禮。施複接著說:“賢弟請坐,娘子快沏茶,再把孩子叫來見見丈人。”喻氏從沒見過朱恩,聽到丈夫叫他賢弟,還說他是孩子的丈人,滿心疑惑,趕忙泡了兩杯茶,又把兒子領了出來。施複接過茶遞給朱恩,自己顧不上喝,就把兒子抱過來給朱恩看。朱恩見孩子長得清秀可愛,十分歡喜,放下茶杯將孩子抱在懷裡。說來也怪,孩子一點兒也不認生,對著朱恩笑嘻嘻的。
施複這才向妻子解釋:“這位朱叔叔就是當年丟銀子的人,他家住在灘闕。”喻氏驚訝地問:“原來是他!你們怎麼遇上的?”施複便把前一晚借火丟了兜肚,因此重逢,朱恩熱情挽留,兩人結拜為兄弟,還定下兒女婚約,以及因為不殺雞而被雞叫聲救了一命,所以沒去成洞庭山,今天朱恩送桑葉過來的前因後果,詳詳細細說了一遍。喻氏聽後又驚又喜,對朱恩感激不已,連忙去準備酒菜招待。
正吃著酒,忽然聽到鄰家傳來一片哭聲。施複心中納悶,出去打聽才知道,昨天過湖買桑葉的人遭遇翻船事故,十幾個人都淹死了,隻有一個人抱著一塊船板漂浮在水麵,被漁船救起回來報信。施複聽了大吃一驚,回到屋裡把消息告訴朱恩和妻子。三人雙手合十,感激地望向天空。施複感歎道:“要不是賢弟留我,我這會兒也在劫難逃了!”朱恩謙虛地說:“這都是大哥平日行善積德的福報,和我有什麼關係!”施複留朱恩又住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施複說:“本想留賢弟多玩幾天,可我知道你家裡事多,不敢耽誤。等蠶事忙完,我再請你過來。”朱恩說:“咱們以後常來常往就行,不用特意邀請。”施複又買了兩盒禮物相贈,朱恩也沒推辭,向喻氏道彆後,解開纜繩開船離去。施複一直送到鎮上,兩人才依依惜彆。真是“隻為還金恩義重,今朝難舍弟兄情”。
這一年,施複養蠶繅絲的收入比往年多出好幾倍,他想再添置一台織機,可家裡地方狹小,實在擺不下。說來也巧,人要是運氣來了,事事都順遂。施複正發愁沒地方放織機,隔壁鄰居家有兩間小房子,因為連年養蠶不順,覺得住在這裡風水不好,急著要賣掉,正好解了施複的燃眉之急。起初沒人買的時候,鄰居願意降價出售,等施複想買了,對方卻又說“貨賣識家”,不但不降價,反而比原價還要高,故意刁難,直到價錢談得自己十分滿意,才肯搬走。等鄰居搬走後,房子破舊得像馬棚一樣。
施複一邊請工匠修繕房屋,一邊選了個好日子安置織機。他親自拿著鋤頭挖機坑,大約挖了一尺多深時,挖到一塊大方磚。揭開磚一看,下麵是一個圓圓的壇口,壇子裡滿滿都是腐爛的米。施複自言自語道:“可惜了這一壇米,怎麼埋在地下?”又想著:“上麵雖然爛了,中間說不定還能吃。”於是扔下鋤頭,伸手去捧爛米,剛捧了不到一寸,就露出白花花的東西。仔細一看,竟然是兩頭翹起、中間細長的細絲銀錠。施複想把銀子搬出來,又怕被工匠們撞見,消息傳開,隻好急忙用泥土重新掩好,跑去告訴妻子。直到晚上工匠們離開,夫妻二人才把銀子全部搬出來,粗略估算,竟有上千兩之多,兩人欣喜若狂。
施複因為接連躲過兩次大難,又意外得到這筆錢財,從此更加熱心行善。隻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事,就竭儘全力去做;做不到的,也不勉強。因此,他在鄉裡漸漸有了德高望重的長者名聲。夫妻二人依舊省吃儉用,日夜操勞經營家業。不到十年,家產就積累到了數千兩銀子,還買下附近一所大房子,家裡開了三四十張綢機,又雇了不少仆人,把家業打理得井井有條。兒子觀保請了先生在家讀書,改名為德胤,還下了聘禮,正式定下朱恩的女兒為兒媳。俗話說“六親合一運”,朱恩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兩家時常往來,感情比親兄弟還要深厚。
閒話少敘。施複的新家彆的屋子都還好,唯獨廳堂的屋頂塌壞,眼看就要倒塌,隻好動工改建。施複出身貧寒,過慣了辛苦勞作的日子,即便成了財主,也不擺架子,每天跟著工匠們一起搬瓦運磚、提水和泥。眾人不明白他是勤儉慣了,還以為他故意監工,沒有一個人敢偷懶耍滑。半個多月後,選了個吉日立柱上梁。工匠們都去喝開工酒了,隻剩下施複一人在現場檢查。他仔細查看每個柱腳,發現不平的就用磚墊穩。當檢查到左邊中間的柱腳時,發現怎麼墊都不穩,乾脆把磚拿開查看,原來是下麵有一塊三角沙石,尖尖的一頭朝上,所以墊不平。施複嘟囔道:“這些工匠真粗心!這麼大一塊石頭怎麼不拿走,留在下麵!”說著伸手去搬,石頭竟然輕鬆就被拿起來了。可拿開石頭後,他頓時大吃一驚——下麵是白花花的一大堆銀子,銀錠大小不一,其中有幾個一樣大的,腰間都係著紅絨,顏色鮮豔如新。施複又驚又喜,喜的是得到這麼一大筆財物,驚的是這幾錠係著紅絨的銀子,也不知道埋在這裡多少年了,顏色竟然還這麼鮮亮。
他也顧不上多想,隨手扯起衣服做成兜子,抓了許多銀子,又把那塊石頭按原樣蓋好,飛快跑回房間,把銀子倒在床上。喻氏見狀,急忙問:“這些是從哪兒來的?”施複來不及回答,看到兒子也在屋裡,喊道:“觀保,快跟我來!”一邊說,一邊快步往外跑。喻氏立刻明白了怎麼回事。父子倆來到外麵,施複讓兒子在一旁看守,自己分幾次把所有銀子都搬回了家。此時,那些工匠的酒還沒喝完呢。
施複把所有銀子都搬回屋裡,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告訴妻子。一家三口又驚又喜,趕緊關上房門,小心翼翼地收藏起銀子,仔細清點後發現,總共有兩千多兩。其中用紅絨捆紮的銀錠隻有八枚,每枚剛好三兩。收拾妥當後,施複想著要拜謝天地庇佑,便換上正式的頭巾、帽子和長袍,開門走了出去。
此時,工匠們正手忙腳亂地準備立柱上梁,看到原本墊好的柱腳變得亂七八糟,紛紛抱怨:“這是誰弄的?又得重新收拾一遍!”施複解釋道:“是你們之前墊得不穩,得重新調整。”工匠們知道這是主人家的安排,也不敢多問,隻能趕緊動手收拾,全然不知其中的秘密。
施複抬頭看了看天色,說道:“現在正是卯時,趕緊把柱子立起來!”眾人聽到吩咐,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很快就立好了柱子,將房梁抬了上去。屋內的人端出一大盤拋梁饅頭,分發給在場的眾人。鄰居們也紛紛帶著果酒前來祝賀,向施複舉杯道喜。施複因為意外挖到寶藏,心情格外暢快,興致高昂地與大家喝酒聊天,不一會兒就有了幾分醉意,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送走客人後,施複脫下正式的衣帽,換上平日裡乾活的短衣,繼續幫著工匠們做事。巳牌時分,他偶然走到外麵,隻見一位白發蒼蒼、眉毛斑白,年紀六十開外的老人來到門口,左看看右看看,然後問道:“這裡是施家嗎?”施複回答:“正是,您找哪位?”老人說:“我想找你們家主人,問點事情。”施複說:“我就是,老人家有什麼事?請到屋裡坐。”老人聽說眼前的人就是家主,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又問:“你真的是這家主人?”施複笑著說:“我就是個普通人,何必冒充?”老人拱了拱手,說:“老漢失禮了,借一步說話。”
老人把施複拉到一旁,問道:“府上今天是卯時立柱上梁嗎?”施複心中一驚,回答:“沒錯。”老人又問:“你在左邊中間的柱腳下麵,是不是挖到了一些財物?”施複聽到這話,心裡猛地一震,暗自思忖:“他怎麼會知道?難道是仙人?”因為被說中心事,他不敢隱瞞,如實答道:“確實挖到了。”老人接著問:“裡麵是不是有八枚用紅絨捆紮的銀錠?”施複更加驚訝,說道:“有是有,您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
老人歎了口氣,說道:“這八錠銀子是我的,所以我才知道。我叫薄有壽,住在黃江南鎮,和老伴兒兩人相依為命,沒有子女。我們在門口開了一家糕餅饅頭鋪,平日裡除了開銷還有些結餘,每攢夠三兩銀子,就鑄成一錠。我老伴兒孩子氣,用紅絨把銀錠捆在中間,覺得這樣更鄭重。因為家裡房子簡陋,怕被人看見,就把銀錠縫在一個暖枕裡,自以為萬無一失。這幾年下來,一共攢了八錠,本打算留著作為我們老兩口的養老錢,沒想到……”
“今天淩晨五鼓時分,我夢見枕邊走出八個穿白衣的小廝,腰間都係著紅絛,在床前商量說:‘今天卯時,盛澤施家立柱安梁,親戚朋友都到齊了,我們也該去了。’一個小廝問:‘我們去了住在哪裡?’另一個說:‘在左邊中間的柱下。’說完就要往外走。又有一個小廝說:‘我們住在這裡這麼久,不辭而彆太薄情了。’於是他們又轉身對我說:‘承蒙您照顧,現在要離開了,希望您彆見怪!’我在夢裡不認識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來,就問:‘你們什麼時候來的?怎麼都沒見過?’小廝們回答:‘我們到你家後,隻和你見過一麵,你就把我們忘了,所以我們認得你,你卻不認得我們。’還指著腰間的紅絛說:‘這還是第一次見麵時,您送給我們的,您還記得嗎?’我一時想不起來什麼時候送過,心裡隻想著沒兒子,見他們清秀,就想認作乾兒子,便說:‘既然來了,為什麼不留下來,幫我操持家業?為什麼還要去彆處?’八個小廝笑著說:‘您想讓我們做兒子,不過是想讓我們養老送終。但我們該去興旺的地方,您消受不起。’說完,頭也不回地跑了。我追上去,被草根絆倒,一下子驚醒了。我把這事告訴老伴兒,越想越覺得和那八錠銀子有關。早上拆開枕頭一看,銀子果然都不見了。為了驗證這個夢,我才特地來問問,沒想到真的應驗了。”
施複聽完,驚訝地說:“竟然有這樣的奇事!老人家彆煩惱,到屋裡坐會兒吧。”薄有壽說:“事情已經應驗了,不用坐了。”施複又說:“您大老遠跑來,肯定餓了,吃點現成的點心再走吧。”薄有壽見施複誠心挽留,也就沒推辭,跟著進了屋。
一進屋,薄有壽就看到新豎起的三間堂屋高大寬敞,所用木材粗壯結實,工匠們正拿著工具乒乒乓乓地乾活,比平時更加賣力。原來,新屋上梁這天,主人家通常會準備豐盛的酒席和賞錢,工匠們為了能多吃點酒、多拿些賞錢,看到主人進來,便故意表現得格外殷勤。薄有壽看著這熱鬨的場景,不禁感歎:“怪不得這些銀子說我消受不起,要去興旺的地方,原來他家這麼發達!唉,這銀子也太勢利了!”
不一會兒,兩人來到一間小客廳,施複請老人坐下,自己急忙跑到內屋,把事情告訴妻子喻氏。喻氏聽後也覺得十分神奇,說道:“這銀子既然是他養老用的,不如還給他,也算是做件好事。”施複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所以來和你商量。”喻氏取出那八錠銀子,用布包好。施複把布包藏在袖子裡,吩咐準備些酒食招待老人,然後回到客廳,掏出布包說:“您看看,是不是這八錠銀子?”
薄有壽接過布包打開一看,分毫不差,感慨道:“就是這八個‘怪物’!”他把銀錠拿在手裡翻來覆去地看,自言自語道:“我尋思著,你們縫在枕頭裡,怎麼就跑出來了?黃江涇到這裡有十裡路,人走著都累,還得乘船,你們又沒長腳,怎麼一下子就到了這兒?”說著說著,想到自己辛苦攢錢的不易,和銀子莫名其妙消失的無奈,老人不禁落下兩行淚水。
施複見狀,連忙安慰:“老人家彆傷心!我願意把銀子還給您,留著養老用。”薄有壽卻擺擺手:“多謝您的好意,但我沒福氣享用,所以銀子才會跑掉。現在就算拿回去,肯定還是會丟,何必自尋煩惱!”施複堅持道:“現在是我送給您的,肯定不會有事。”薄有壽還是一個勁兒地搖頭:“不行,不行!我也是個認命的人,勉強不來,拿了肯定沒好事。”
施複見老人堅決不要,隻好又回到內屋和喻氏商量。喻氏說:“他不要,我們心裡總覺得過意不去。或許他是消受不起八錠這麼多,一兩錠應該沒問題吧?”施複苦笑道:“他一錠都不肯要。”喻氏靈機一動,說:“我有個辦法。把兩錠銀子裹在饅頭裡,等會兒送給他當點心。他回家發現了,自然就收下了,總不會再送回來吧?”施複拍手稱讚:“這主意好!”
喻氏先將準備好的酒菜端到客廳,薄有壽坐在客位,施複在對麵相陪。薄有壽有些不好意思,開口說道:“平白無故打擾官人,實在過意不去!”施複笑著擺擺手:“都是現成的酒菜,不值一提!”兩人你來我往,喝了幾杯酒。薄有壽酒量一般,沒喝多久就有了幾分醉意。施複讓人端來米飯,等薄有壽吃完飯,正要起身道謝時,仆人托著兩個饅頭走了進來。
施複說道:“兩個普通點心,您路上餓了可以吃。”薄有壽連忙推辭:“我已經酒足飯飽,連晚飯都吃不下了,路上哪還吃得下點心?”施複堅持道:“就算現在不吃,帶回家去也行。”薄有壽還是拒絕:“不用了,不用了!我家裡就是做點心生意的,每天都有,官人還是留給其他人吧。”施複直接把饅頭塞進他袖中,說道:“我這饅頭餡料特彆,和你店裡的味道不一樣,帶回去嘗嘗就知道了。”薄有壽見施複如此熱情,不好再拒絕,隻好說道:“沒來由地又吃又拿,真是罪過!”他拱手道謝後,便往外走去。
施複把薄有壽送到門口,隻聽老人喃喃自語:“來是來了,現在回去也不知道有沒有順路的船?”施複看他喝得醉醺醺的,擔心他把藏著銀子的饅頭弄丟,便說道:“老人家,彆擔心,我家有船,讓人送您回去。”薄有壽點頭稱讚:“官人,您這份好心真是難得!怪不得您能有這般好運氣!”施複叫來一個仆人,叮囑道:“你駕船送這位老伯回家,一定要送到他家,記住地址,以後方便拜訪。”仆人領命後,便陪著薄有壽下船出發。
一路上,薄有壽因為喝了酒,話匣子打開,不停地和仆人聊天,從家長裡短到奇聞軼事,聊得十分起勁。沒過多久,船就到了黃江涇。仆人扶著薄有壽上岸,一直把他送到家門口。薄有壽的老伴兒迎上來,急切地問道:“老頭子,事情是真的嗎?”薄有壽連忙回答:“千真萬確!”說著,他從袖中摸出那兩個饅頭,遞給施家仆人:“你們家主人事務繁忙,我就不打擾喝茶了,這兩個饅頭送給你當茶點吧。”仆人連忙推辭:“這是我家主人特意送給您的,我怎麼能收下?”薄有壽堅持道:“你家主人送我的情,我已經領了。現在我送你,是我的心意,你就彆再拒絕了。”仆人再三推辭,實在沒辦法,隻好收下,然後告辭回船,搖著船返回盛澤。
仆人回到家,把船停好,拿著饅頭往岸上走。正巧施複出門,一眼就看到了,問道:“這饅頭我是送給薄老先生的,你怎麼拿回來了?”仆人解釋道:“是他非要送給我當茶點,我推辭了好幾次,實在推不掉。”施複聽了,暗自好笑:“看來這兩錠銀子,薄老先生還是沒福氣享用,轉手又送給彆人了。”他心想:“說不定這是這個仆人的福氣,也未可知。”於是叮囑道:“這兩個饅頭和彆的不一樣,你可彆再送給彆人!”仆人點頭答應:“小人明白。”
仆人回到家中,見到妻子,把饅頭遞給她,還沒來得及說饅頭的來曆,就被同伴叫出去喝酒了。原來這個仆人的兩個孩子,正患著疳膨食積的病症,吃不下東西。仆人妻子接過饅頭,心裡盤算著:“要是被孩子們看見偷吃了,病情加重可怎麼辦?不如拿去找主母換些彆的點心哄他們。”於是,她拿著饅頭來到主母喻氏麵前,說道:“大娘,我丈夫不知從哪兒拿回來這兩個饅頭,我想著孩子們正鬨肚子,要是被他們看見偷吃了,病情肯定更嚴重。所以想求大娘換些不傷脾胃的點心,哄騙一下兩個孩子。”說完,她把饅頭放在桌上。喻氏不清楚其中緣由,便挑了幾樣點心交給她,把饅頭收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施複回到家,把薄有壽將饅頭轉送給仆人的事情告訴喻氏,還感歎道:“沒想到這是他的福氣!”喻氏聽後,才知道剛剛來換點心的就是那個仆人妻子,說道:“原來是這樣,真是太奇怪了!”她拿起那兩個饅頭,遞給施複:“你掰開這饅頭看看。”施複不明所以,隨手掰開饅頭,隻聽“當”的一聲,有東西掉在桌上。他定睛一看,竟是一錠用紅絨捆紮的銀子,驚訝地問道:“這饅頭怎麼又回到你手裡了?”喻氏便把仆人妻子來換點心的事情說了一遍。
夫妻二人聽後,不禁感歎命運的奇妙,這才明白:有些錢財是主動追隨有福之人,怎麼推都推不掉;而命中注定不屬於自己的,再怎麼強求也得不到。此後,施複因為憐憫薄有壽,經常送些錢糧給他,兩家漸漸有了往來,如同親戚一般。薄有壽去世後,施複還出錢買地為他安葬。後來,施複的兒子施德胤長大成人,娶了朱恩的女兒為妻,夫妻二人十分孝順。施複的家業越來越興旺,成為鎮上的首富。施複夫妻二人都活到八十多歲,最後無病而終。他們的子孫後代繁衍昌盛,和灘闕的朱氏家族世代結為姻親。
正所謂:“六金還取事雖微,感德天心早鑒知。灘闕巧逢恩義報,好人到底得便宜。”施複當年歸還六兩銀子的善舉,看似微不足道,卻早已被上天銘記,最終以奇妙的方式得到回報,也印證了好人終有好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