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歌殘舞袖斜,景陽宮裡劍如麻。曙星自合臨天下,千裡空教怨麗華。”這首詩講述的是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政權、攻滅陳國,統一全國,開創太平盛世的故事。當時隋朝治理有方,社會安定,達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良好局麵。起初,隋文帝已立太子楊勇為東宮儲君,但楊勇卻不得母後獨孤氏的歡心。
原來,獨孤皇後生性善妒,隋文帝對她既畏懼又寵愛。獨孤皇後常說:“前代帝王之家,骨肉相殘,紛爭不斷,皆因嫡庶之間相互猜忌,埋下禍根。如今我家五個兒子同出一母,沒有庶出之子,日後必定能安享太平,永無後患。”然而,太子楊勇的嫡妃元氏不受寵愛,抑鬱而終,楊勇轉而專寵雲定興之女。雲氏所生子女皆為庶出,這讓獨孤皇後心中極為不滿,常常在隋文帝麵前說太子楊勇的壞話。隋文帝本就懼內,聽信了皇後的言辭,對太子楊勇也日漸疏遠。
隋文帝的次子晉王楊廣,擔任揚州都總管,他天生聰慧,容貌英俊,舉止優雅。年僅十歲便喜好研讀古今書籍,對於醫藥、天文地理、諸子百家、技藝術數等知識,無一不通。但楊廣內心陰險,城府極深,善於揣摩人心,還擅長偽裝自己。當他得知太子楊勇失去母後歡心後,便日夜謀劃離間之計。他隻與蕭妃獨處,從不寵幸其他後宮女子。每逢隋文帝和獨孤皇後派使者前來,他必定與蕭妃到門口迎接,熱情款待,如同接待重要賓客。使者離開時,他還會偷偷塞錢到使者袖中。因此,這些人回到獨孤皇後麵前,都對晉王讚不絕口,稱他仁愛孝順、聰明過人,不像太子寡恩無禮,隻寵愛阿雲,還生下諸多庶出子女。獨孤皇後信以為真,日夜在隋文帝耳邊說太子楊勇不堪繼承皇位。後來,晉王楊廣又用大量金銀珠寶結交越公楊素,讓他在隋文帝麵前進讒言,圖謀廢除太子。楊素是隋文帝最為倚重的功臣,他說的話隋文帝幾乎言聽計從。
在獨孤皇後於內宮不斷詆毀,楊素在朝堂上推波助瀾下,隋文帝對太子楊勇的不滿日積月累。最終,隋文帝下令廢除太子楊勇,貶為庶人,幽禁在彆處,改立晉王楊廣為太子。楊廣被立為太子那天,大地震動,有識之士都明白這是他陰謀奪嫡的結果。隻有楊素自鳴得意,認為太子之位是靠自己才得以確立,一時間權傾朝野,百官都對他敬畏有加。
後來獨孤皇後去世,隋文帝的後宮才得以有更多親近皇帝的機會。後宮中有一位宣華夫人陳氏,是陳宣帝的女兒。隋朝滅陳後,她被充入掖庭。陳氏聰慧過人,容貌絕美,在獨孤皇後去世後,被晉封為貴人,深受隋文帝寵愛,後宮無人能及。隋文帝在仁壽宮病重時,陳氏與太子楊廣一同侍疾。一天清晨,陳氏出去更衣,遭到太子楊廣的騷擾。陳氏奮力抗拒,慌亂中頭發散亂,神色驚恐地回到文帝身邊。隋文帝見她神色異常,詢問緣由,陳氏含淚說道:“太子無禮。”隋文帝大怒,罵道:“這個畜生,怎麼能托付大事!獨孤氏誤我!”隨即召來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司空越公楊素等人,說:“召我兒子來。”柳述等人準備去召太子楊廣,隋文帝卻說:“是楊勇。”楊素進言道:“國本不能隨意變動,臣不敢奉詔。”隋文帝氣得說不出話,轉頭麵向內室不再言語。
楊素出來後對太子楊廣說:“事情緊急了!”太子楊廣向楊素下拜道:“我的終身大事就拜托您了。”不久,左右侍從報告楊素:“皇上呼喚不應,喉中發出微弱的聲音。”楊素急忙進去,發現隋文帝已經駕崩。陳夫人和後宮眾人麵麵相覷,悲痛不已。傍晚時分,太子楊廣派使者送來一個金盒,盒口密封,上麵還有楊廣親筆書寫的封字。陳夫人見了十分惶恐,以為是毒藥,不敢打開。使者一再催促,她才打開,隻見盒中有幾枚同心結。宮女們都鬆了口氣,相互慶賀道:“不用死了!”但陳夫人卻憤怒地不肯謝恩,在宮女們的一再催促下,才向使者拜謝。當晚,太子楊廣進入後宮。第二天早晨,宮中發喪,楊廣派人殺死了前太子楊勇,隨後即位。左右侍從扶著楊廣上殿,他雙腳無力,好幾次差點摔倒,無法走上台階。楊素嗬斥左右,親自上前攙扶,楊廣這才得以登殿。百官見狀,無不歎息。楊素回家後對家人說:“我把這小子扶持成了皇帝,不知道他能不能勝任?”
楊素自恃有功,在隋煬帝麵前常稱呼他為“郎君”。有一次在宮中設宴,宮女不小心把酒灑在楊素衣服上,楊素竟嗬斥左右將宮女拉下去鞭打。隋煬帝心中十分不滿,但隱忍未發。一天,隋煬帝和楊素在後苑池邊釣魚,兩人並排而坐,左右侍從撐傘遮陽。隋煬帝起身去如廁,回來時看見楊素坐在赭色傘下,身姿挺拔,神態威嚴。隋煬帝心中大為忌憚。此後,隋煬帝每次想要有所作為,楊素總是加以阻攔,這讓隋煬帝對他越發不滿。恰逢楊素去世,隋煬帝說:“如果楊素不死,我一定誅滅他九族。”此前,楊素有一天準備入朝,恍惚間看見隋文帝手持金鉞追趕他,喊道:“你這個逆賊,我想立楊勇為太子,你竟敢不聽我的話,今天一定要殺了你!”楊素驚恐萬分,回到家中,叫來兩個兒子說:“我必死無疑了,剛才出去看到文帝這般模樣……”沒過多久,楊素便去世了。
自從楊素死後,隋煬帝再無顧忌,開始沉迷於享樂。一天,他對近侍說:“君主享有天下的財富,就應該儘情享受當下的快樂,讓自己舒心如意。如今天下富足安定,內外無事,正是我享受生活的時候。現在的宮殿雖然壯麗寬敞,但缺少幽靜的小房間、雅致的軒榭和低矮的欄杆。要是有這樣的地方,我就能在這裡安度晚年了。”近侍高昌上奏道:“我有個朋友叫項昇,是浙江人,他自稱能建造精妙的宮室。”第二天,隋煬帝下詔召見項昇,項昇說:“臣請求先呈上設計圖稿。”幾天後,項昇進獻圖稿,隋煬帝看後十分高興,當即下詔讓有關部門準備材料木材,征調數萬名民夫,曆時一年,宮殿終於建成。這座宮殿樓閣高低錯落,軒窗相互掩映,幽房曲室相連,玉欄朱楯交輝,千門萬戶金碧輝煌,耀眼奪目。金虯雕塑伏在棟梁之下,玉獸雕像蹲在門戶旁邊;牆壁熠熠生輝,雕花窗戶映著日光,工藝精巧絕倫,堪稱古今第一。建造這座宮殿耗費了大量金銀珠寶,國庫幾乎被掏空。人一旦誤入其中,即便走上一整天也難以找到出口。
隋煬帝親臨宮殿,大喜過望,對左右說:“就算是真仙在裡麵遊覽,也會迷路吧,就叫它迷樓好了。”隨後下詔賜項昇五品官職,還從內庫取出千匹金帛賞賜給他。又下詔挑選數千名良家女子住進迷樓。隋煬帝每次一進入迷樓,往往一個月都不出來。
當月,大夫何稠進獻了一種特製的車。這種車構造精巧,體積很小,僅能容納一人,車內還設有機關。若用它來對待女子,機關便能限製其手腳活動。隋煬帝用它進行嘗試,非常滿意,召見何稠說:“你的巧思,竟如此神妙!”賞賜他千金。何稠又進獻了一種轉關車,這種車能夠在樓閣間行駛,如同在平地上一樣平穩,而且車中如有特殊活動,還會自行搖晃。隋煬帝更加高興,問何稠:“這車叫什麼名字?”何稠說:“這是我隨意製造的,還沒有名字,希望陛下賜名。”隋煬帝說:“你憑借巧思製成這車,我得到它後能隨心所欲地使用,就叫它任意車吧。”隋煬帝又讓畫工繪製了數十幅人物生活場景的圖畫,懸掛在樓閣之中。這一年,上官時從江外任職期滿返回,鑄造了數十麵烏銅鑒,每麵高五尺、寬三尺,打磨成鏡子後做成屏風,環繞在臥室周圍,並進獻給隋煬帝。隋煬帝將這些屏風放置在迷樓中,在旁邊活動時,一舉一動都能映照在鏡中。隋煬帝大喜道:“繪畫隻能描繪出形象,這鏡子卻能照出人的真實容貌,比繪畫強上萬倍!”
隋煬帝整日沉迷於迷樓之中,即便精力充沛,也逐漸感到倦怠。於是,他下令開辟方圓二百裡的土地建造西苑,役使民力常常多達百萬,西苑內建有十六座院落。派人采集奇巧的石頭堆砌成山,開鑿水池模擬五湖四海,還下詔讓全國各地將鳥獸草木通過驛站送往京城。他親自擬定了西苑十六院的名字:景明、迎暉、棲鸞、晨光、明霞、翠華、文安、積珍、影紋、儀鳳、仁智、清修、寶林、和明、綺陰、絳陽。每座院落都挑選宮中端莊秀麗、容貌出眾的美人居住,又從隋煬帝常親近的人中選出首領進行管理,還分派宦官負責出入采購物品。
接著,隋煬帝又下令開鑿五湖,每湖方圓十裡。東邊的叫翠光湖,南邊的叫迎陽湖,西邊的叫金光湖,北邊的叫潔水湖,中間的叫廣明湖。湖中堆積土石成山,修建亭台樓閣,蜿蜒環繞著清澈的湖水,每一處都極儘人間奢華。隨後又開鑿北海,周長四十裡,海中建造三座仙山,模仿蓬萊、方丈、瀛洲,山上遍布亭台樓閣、回廊曲折,山下湖水深達數丈。還開通了連接五湖與北海的水道,以便通行龍鳳大船。隋煬帝偏愛東湖,為此創作了八首《望江南》:
第一首寫湖上月色,月光灑在仙家般的湖景中,水波晃動,銀光閃爍,適合泛舟遊覽;第二首描繪湖上柳樹,煙霧繚繞中柳枝婀娜,與煙雨相得益彰;第三首詠湖上冬雪,雪花紛飛,落在湖麵、竹戶,讓人沉醉;第四首讚湖上青草,碧綠的草如茵,充滿生機;第五首頌湖上花朵,花朵在天水間綻放,絢爛奪目;第六首歌湖上女子,她們身姿輕盈,歌聲清亮;第七首述湖上飲酒之樂,檀板輕響,美酒飄香;第八首繪湖上水景,水波蕩漾,清風拂麵。
隋煬帝時常遊覽湖上,還經常讓宮中美人演唱這些曲子。大業六年,西苑內草木繁茂,鳥獸眾多,桃樹柳樹綠蔭交錯,金猿青鹿成群出沒。從皇宮開辟出一條禦道直通西苑,道路兩旁種滿高大的鬆樹和柳樹。隋煬帝常常住在西苑,往來不定,侍從們大多在道路兩旁留宿,隋煬帝有時半夜就會前往。
道州進貢的矮民王義,眉目清秀,應對敏捷,深受隋煬帝喜愛。王義雖常跟隨隋煬帝遊玩,卻一直不能進入內宮,隋煬帝說:“你不適合在宮中。”王義便自行閹割以求進宮,從此隋煬帝對他更加憐愛,允許他出入內寢,王義還時常睡在隋煬帝的禦榻之下。隋煬帝遊湖海歸來,大多住在十六院。
一天半夜,隋煬帝悄悄來到棲鸞院。當時夏日炎熱,院妃慶兒在簾下睡覺。初月照進軒內,十分明亮。慶兒在睡夢中突然驚厥,像是難以蘇醒。隋煬帝讓王義喚醒慶兒,又親自將她扶起,慶兒許久才清醒過來。隋煬帝問:“你夢中發生了什麼?”慶兒說:“妾在夢中像往常一樣,陛下拉著我的手臂,遊覽十六院。到第十院時,陛下坐在殿上,突然起火,我趕緊奔走,回頭看見陛下坐在烈焰中,我大聲呼喊救人,這才醒來。”隋煬帝自我安慰道:“夢死得生,火有威嚴之勢,我在火中,說明會得威嚴。”後來隋煬帝在江都被弑殺,進入第十院、身處火中的夢境,竟成了讖語。
一天晚上,隋煬帝看著殿壁上的廣陵圖,久久凝視,挪不開腳步。蕭皇後在一旁問:“這是什麼圖畫,讓陛下如此掛心?”隋煬帝說:“我並非愛這畫,隻是思念以前在廣陵的遊曆罷了。”說著,他左手搭在蕭皇後肩上,右手指著圖上的山水、村落、寺廟,仿佛曆曆在目,感慨道:“我昔日征討陳後主時曾遊曆此地,沒想到如今擁有天下,日理萬機,再也無法像那時一樣自在了。”說完,神色黯然。蕭皇後說:“陛下既然想念廣陵,何不去遊覽一番?”隋煬帝聽後,當即召集群臣,表示想去廣陵遊玩。群臣商議後認為,從洛陽到廣陵,需經洛水入黃河,再由黃河入大海,最後經淮河抵達,路途遙遠,況且孟津水急、滄海波深,乘坐大船恐怕有危險。
這時,諫議大夫蕭懷靜,也是蕭皇後的弟弟,上奏道:“我聽說秦始皇時,金陵有王氣,秦始皇派人鑿斷砥柱,王氣才消失。如今睢陽有王氣,陛下又喜愛東南之地,擔心孟津水路危險。大梁西北有舊河道,是秦將王離引水灌大梁的地方。陛下可征集民夫,從大梁開始挖掘,西起河陰,引孟津水,東至淮陰,讓水流出。這段路程不過千裡,還能經過睢陽,既能通達廣陵,又能鑿斷王氣。”隋煬帝聽後大喜,立即下詔,敢諫阻開鑿運河的人斬首。他任命征北大總管麻叔謀為開河都護,蕩寇將軍李淵為開河副使。李淵稱病不赴任,便改派左屯衛將軍令狐達代替。又下詔征發天下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如有隱匿,斬三族,共征調役夫五百四十三萬餘人,日夜趕工,工程急迫。還詔令江淮各州建造五百隻大船,催促甚急。民間百姓為了造船,耗儘家產,仍不夠費用,甚至被枷鎖鞭打,最後隻能賣兒賣女來繳納官費。
當開河工程即將完成,龍舟也建造好了,隋煬帝十分高興,準備前往江都,命越王侗留守東都。許多宮女不願隨駕,爭相挽留,還說遼東是小國,不值得陛下親自征討,派將領前往即可。但隋煬帝心意已決,作詩留彆宮人:“我夢江都好,征遼亦偶然。但存顏色在,離彆隻今年。”
隋煬帝啟程時,隨行隊伍百萬之眾。離開都城十天後,長安進貢了禦車女袁寶兒,她年僅十五歲,身姿婀娜,天真憨態,深受隋煬帝寵愛。當時洛陽進貢了合蒂迎輦花,據說在嵩山塢中發現,沒人知道它的名字,采花人覺得奇異便進貢了。恰逢隋煬帝車駕到來,就命名為“迎輦花”,還讓袁寶兒手持此花,封她為“司花女”。當時隋煬帝詔令虞世南起草《征遼指揮德音敕》,袁寶兒手持花朵在一旁注視著虞世南。隋煬帝對虞世南說:“以前傳說趙飛燕能在掌上起舞,我曾以為是儒生誇大其詞,如今見到寶兒,才相信確有其事。她憨態可掬,一直盯著你看。你是才子,作首詩調侃她吧。”虞世南應詔,作絕句道:“學畫鶯黃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寵,長把花枝傍輦行。”
隋煬帝抵達汴京後,登上龍舟,蕭後乘坐鳳舸。吳越地區選取了民間十五六歲的女子五百人,稱為“殿腳女”,讓她們到龍舟、鳳舸旁服役。每艘船配備十條彩纜,每條彩纜由十名殿腳女和十隻嫩羊交替牽引前行。當時正值盛夏,翰林學士虞世基獻策,建議在汴渠兩岸栽種垂柳。這樣一來,樹根能加固河堤,牽船的人可以在樹蔭下乘涼,牽船的羊也能食用柳葉。隋煬帝聽後大為讚賞,下詔百姓每獻一株柳樹,就賞賜一匹絹。百姓紛紛踴躍獻柳,之後還下令眾人親自栽種。隋煬帝率先種下一株,群臣依次種植,最後才輪到百姓。當時有謠言流傳:“天子先栽,然後百姓栽。”“栽”與“災”同音,這似乎成了不祥的預言。栽種完畢,隋煬帝禦筆一揮,賜垂柳姓楊,從此垂柳便被稱為“楊柳”。
一時間,運河上船隻首尾相連,綿延千裡,從大梁到淮口,浩浩蕩蕩。華麗的錦帆駛過,數裡之外都能聞到香氣。一天,隋煬帝準備登上龍舟,扶著殿腳女吳絳仙的肩膀,被她出眾的美貌吸引,駐足許久。吳絳仙擅長畫長蛾眉,隋煬帝看得移不開目光。回到宮中,他便想冊封吳絳仙為婕妤,卻因蕭後生性妒忌而未能如願。不過隋煬帝仍對她寵愛有加,提拔她為龍舟的首席楫手,還賜號“崆峒夫人”。此後,殿腳女們紛紛效仿吳絳仙畫長蛾眉。宮中專門負責的官吏每天供給她們五斛螺子黛,這種螺子黛產自波斯國,每顆價值十金。後來螺子黛供不應求,隻能摻雜銅黛供給眾人,唯有吳絳仙能持續得到賞賜。隋煬帝常常倚著簾子看吳絳仙,一看就是許久,還對身旁的宦官說:“古人說秀色可餐,吳絳仙這樣的美貌,真的能讓人忘卻饑餓。”他還創作了《持楫篇》賜給吳絳仙:“舊曲歌桃葉,新妝豔落梅。將身傍輕楫,知是渡江來。”並讓千餘名殿腳女傳唱。
這時,越溪進貢了耀光綾,這種綾的紋路凸起,閃爍著光彩。隋煬帝隻將耀光綾賜給了司花女袁寶兒和吳絳仙,其他人都沒有這份殊榮。蕭後因此心生不滿,十分惱怒。漸漸地,袁寶兒和吳絳仙不再像從前那樣得寵,隋煬帝常常登上高樓思念她們,還在東南方的柱子上題了兩首詩:“黯黯愁侵骨,綿綿病欲成。須知潘嶽鬢,強半為多情。”“不信長相憶,絲從鬢裡生。閒來倚檻立,相望幾含情。”殿腳女們到達廣陵後,都被安排到月觀行宮,吳絳仙等人也無法再近身侍奉隋煬帝。
有位郎將從瓜州辦事回來,進獻了一盤合歡果。隋煬帝讓小宦官騎馬送了一雙給吳絳仙。途中因馬匹顛簸,合歡果的蒂分開了。吳絳仙拜謝賞賜後,附上一張紅箋小簡回呈:“驛騎傳雙果,君王寵念深。寧知辭帝裡,無複合歡心。”隋煬帝看後不高興,問小宦官:“吳絳仙為何有這麼深的怨意?”小宦官回稟:“剛才騎馬顛簸,到月觀時,果子已經分開,不再相連。”隋煬帝感歎道:“吳絳仙不僅容貌出眾,詩中情意也如此深切,真是女中相如,不比左貴嬪差。”
隋煬帝曾在醉酒後遊覽後宮,偶然見到宮婢羅羅,心生喜愛。但羅羅畏懼蕭後,不敢接待隋煬帝,便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辭。隋煬帝調侃她道:“個人無賴是橫波,黛染隆顱簇小峨。幸好留儂伴成夢,不留儂住意如何?”
隋煬帝到達廣陵後,越發沉迷享樂,常常被怪異之事迷惑。他曾遊覽吳公宅雞台,恍惚間感覺與陳後主相遇。隋煬帝幼年時與陳後主關係很好,便起身迎接,完全忘記對方已經去世。陳後主還像從前一樣稱他為殿下,隻見陳後主頭戴青紗皂幘,身穿青綽袖、長裾的衣服,腳蹬綠錦鑲邊、紫紋方平履,數十名舞女在旁侍奉。其中有一位女子容貌絕美,隋煬帝多次看向她。陳後主說:“殿下不認識此人嗎?這就是張麗華貴妃。我常常想起在桃葉山前,乘坐戰艦與她一同北渡的情景。那時張麗華最懊惱的是,正倚著臨春閣,用東郭的紫毫筆在小砑紅綃上寫回複江令的‘璧月’詩句,還沒寫完,就看見韓擒虎騎著青驄馬,率領萬餘甲士直衝過來,毫無禮儀,才有了後來的結局。”說完,陳後主用綠文測海酒蠡,斟上紅梁新釀的美酒請隋煬帝飲用。隋煬帝喝得很開心,便請張麗華表演《玉樹後庭花》舞蹈。張麗華向陳後主推辭,說自己從井中出來後,腰肢變粗,早已沒了往日的姿態。經隋煬帝再三請求,她才緩緩起舞,跳完一曲。陳後主問隋煬帝:“蕭妃與張麗華相比如何?”隋煬帝回答:“就像春蘭秋菊,各有各的美。”之後,陳後主又吟誦了十幾首詩,隋煬帝大多不記得,唯獨喜愛《小窗詩》和《寄侍兒碧玉詩》。《小窗詩》寫道:“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寄碧玉》寫道:“離彆腸應斷,相思骨合銷。愁魂若非散,憑仗一相招。”
張麗華請求隋煬帝也賜詩一首,隋煬帝推辭說不會。張麗華笑著說:“我曾聽說‘此處不留儂,會有留儂處’,怎麼會說不能呢?”隋煬帝隻好勉強提筆,很快寫成:“見麵無多事,聞名爾許時。坐來生百媚,實個好相知。”張麗華捧著詩,麵露羞澀,似乎不太高興。陳後主又問隋煬帝:“龍舟之遊快樂嗎?我原本以為殿下治國能超越堯舜,如今看來卻如此貪圖享樂。人生不過是各自追求快樂,當初你為何要那樣嚴厲地指責我呢?那三十六封指責的書信,至今仍讓我心中不快。”這時,隋煬帝忽然想起陳後主已經去世,怒斥道:“為何如今還叫我殿下,還用往事來質問我?”恍惚間,陳後主等人消失不見,隋煬帝呆立當場,過了許久才從驚恐中回過神來。
隋煬帝再次乘坐龍舟巡遊,行至途中,忽然聽到有人唱起悲切的歌謠:“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歌聲字字泣血,訴說著百姓因征戰、勞役陷入絕境的慘狀。
隋煬帝聽聞後,立刻派人尋找唱歌之人,然而直到天亮也一無所獲。這悲戚的歌聲縈繞心頭,令他整夜輾轉難眠。此時的隋煬帝已隱隱察覺國運將儘,打算前往永嘉避難,但群臣都不願隨行。在揚州舉行朝會時,天下朝貢的使臣竟無一人抵達,偶爾有來的,也在途中被亂兵搶奪了貢物。即便如此,隋煬帝仍與群臣商議,下詔令十三道起兵,討伐那些不朝貢的勢力。
隋煬帝通曉天象,常於深夜起身觀星。一日,他召來太史令袁充詢問:“天象如何?”袁充伏地痛哭道:“星象極為凶險,賊星緊逼帝座,恐怕災禍就在旦夕之間,望陛下趕緊修德行善,消弭劫難。”隋煬帝心情沉重,起身來到便殿,借酒消愁,獨自吟唱道:“宮木陰濃燕子飛,興亡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戀紅輝。”歌聲中滿是對往昔繁華的追憶與對未來的迷茫。近侍進言:“陛下無故唱得如此悲傷,我們都不明白為何。”隋煬帝隻是說:“不必多問,日後自會知曉。”
隨後,他低頭沉思良久,召來矮民王義問道:“你覺得天下將要大亂嗎?”王義含淚答道:“我本是遠方被人輕視的百姓,有幸被進貢入宮,長久蒙受陛下恩澤,甚至自宮以親近陛下。天下大亂並非一日之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臣預料大禍已無法挽救。”隋煬帝責問:“你為何不早點告訴我?”王義歎息道:“臣若早說,恐怕早已性命不保。”隋煬帝聞言落淚,哽咽道:“你為我詳細說說國家衰敗混亂的緣由,我想知道根源所在。”
次日,王義上書陳述:“我出身於南楚偏遠之地,恰逢陛下聖明治理天下,不惜犧牲自身,甘願入宮侍奉。我本是侏儒,生性愚鈍,卻能長期在陛下身邊侍奉,蒙受的恩寵遠超期望。跟隨陛下巡遊各地、出入宮禁,我雖見識淺薄,卻酷愛鑽研經史,略知國家興衰的根源。在民間往來時,也深知百姓疾苦。承蒙陛下垂詢,才敢如實陳奏。自陛下繼承皇位以來,獨斷專行,聽不進謀臣諫言。大肆修建西苑,兩次征討遼東。龍舟數以萬計,宮殿遍布天下。常年征調百萬士兵民夫,致使百姓被困於山穀之中。遠征遼東的士兵,十人難回一人,埋葬他鄉者更是十不存一。國庫空虛,糧價飛漲,陛下卻依舊頻繁巡遊,毫無節製。士兵侍從常常留守空宮,致使四方百姓失望,天下近乎荒廢。如今,有百姓居住的村落寥寥無幾,年輕子弟死於兵役,老弱病殘困於荒野。戰場上屍骨堆積如山,郊外餓殍遍地。豬狗吃厭了人肉,鳶魚啄食著屍體的殘餘,腐臭之氣彌漫千裡,白骨堆積在高原之上。陰風在荒無人煙的廢墟中呼嘯,鬼魂在寒草叢下哭泣。放眼望去,千裡平原不見人煙,百姓朝不保夕。父親拋下幼子,妻子哭喊亡夫,孤苦之人無數,饑荒愈發嚴重。戰亂剛剛開始,生死難料。陛下身為君主,愛民為何如此?陛下生性剛毅,誰敢進諫?稍有直言,便會被賜死。群臣相互觀望,為求自保都選擇沉默。即便龍逢複生,又怎敢進諫?陛下身邊的近臣,都阿諛奉承、迎合旨意,靠著這種手段獲取富貴。陛下厭惡過錯,又怎能聽到真話?如今征討遼東再次失敗,陛下卻還想再次東巡,國家社稷危如春雪,戰火在四方蔓延,百姓深陷苦難,官吏卻依舊不敢直言。陛下自己想想,該如何是好?陛下若想興兵平亂,士兵官吏不願服從;若想出行巡遊,護衛將士無人跟隨。在這種情況下,陛下該如何自處?即便陛下想要發憤圖強、修德行善、愛護百姓,即便陛下有深切的救時之心,天下也難以恢複如初了。大勢已去,時機不再,就像大廈崩塌,一根木頭無法支撐;黃河決堤,一捧泥土無法挽救。我本是遠方之人,不知忌諱,事到如今,怎敢不言?我今日不死,日後也必定死於戰亂。鬥膽獻上此書,甘願赴死。”
隋煬帝看完奏章,歎道:“自古哪有不滅亡的國家、不死的君主?”王義直言:“陛下還在掩飾自己的過錯!陛下曾說要超越三皇五帝,讓商周都不及,可如今的局勢呢?陛下還能回到都城嗎?”隋煬帝連連歎息。王義又道:“我以前不說,是因為貪生怕死;如今既然上奏,就願以死謝罪。天下即將大亂,陛下多多保重。”沒過多久,左右侍從稟報:“王義自刎了。”隋煬帝悲痛不已,下令厚葬。
此時,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左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人密謀叛亂,他們請求釋放宮中的官奴,讓其輪流值班。隋煬帝不知有詐,竟批準了這一奏請,還下詔說:“寒暑交替,才能成就一年的功業;日月更迭,才能均衡勞逸。所以學子有休息遊玩的時間,農夫也有休養的時節。你們這些將士,服役辛苦,勤勞不懈,塵土沾滿指甲頭發,蟣虱爬滿頭盔,朕深感憐憫。特準你們輪番休息,儘情娛樂,無需像東方朔那樣滑稽請命,就按衛士輪流值班的製度執行。朕對侍從的恩寵,可謂深厚,望你們依令行事。”
沒過幾天,深夜裡宮外突然傳來喧鬨聲。隋煬帝急忙起身,穿戴整齊來到內殿。剛坐下不久,埋伏在左右的士兵便一擁而上。司馬德戡手持利刃逼近,隋煬帝怒斥:“我常年以豐厚的俸祿供養你們,我不曾負你,你為何負我?”隋煬帝寵愛的朱貴兒在旁大聲斥責司馬德戡:“三日前,陛下擔心侍衛受凍,下詔讓宮人縫製棉袍棉褲,還親自監督,兩天就趕製了數千件並賞賜給你們,你們怎敢脅迫陛下!”司馬德戡惱羞成怒,當場斬殺朱貴兒,鮮血濺染了隋煬帝的衣裳。
司馬德戡上前曆數隋煬帝的罪狀,說道:“臣本不想如此,但如今天下皆反,長安、洛陽已被叛軍占據,陛下無路可歸,臣也走投無路。臣已失臣子氣節,即便想回頭也不可能了,隻求陛下以死謝天下!”說著便持劍相逼。隋煬帝強作鎮定,喝道:“你難道不知諸侯之血灑地,會大旱三年,何況天子?要死也得有個死法!”他命人取來藥酒,卻遍尋不得。最後,左右侍從遞上白綾,將隋煬帝逼入內室,自縊而亡。蕭後率領宮女們,用床頭的小木板簡單做了一副棺材收斂屍體,草草準備了儀仗,將隋煬帝葬在吳公台下——正是此前隋煬帝與陳後主“相遇”的地方。
當初,隋煬帝不喜歡第三子齊王楊暕,每次見到他都咬牙切齒,卻又在巡遊時將他帶在身邊。叛亂發生時,隋煬帝驚慌地對蕭後說:“難道是阿孩楊暕小字)造反?”司馬德戡等人弑殺隋煬帝後,立刻派騎兵到齊王府逮捕楊暕。楊暕被光著腳拖到街上,還以為是隋煬帝派人來殺他,哭求道:“陛下要殺我,希望能讓我穿戴整齊再死。”直到父子倆被殺,都沒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實在令人痛心。
後來,唐文皇太宗皇帝李世民帶兵進入京城,見到迷樓後感歎:“這都是百姓的血汗建成的啊!”他下令放出宮中宮女,焚燒迷樓,大火燃燒了一個多月才熄滅。此前的民謠、詩句,全都一一應驗,由此可見,隋朝的滅亡並非天意,而是隋煬帝自己種下的惡果。後人有詩歎道:“十裡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乾戈起,惆悵龍舟不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