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長安_古典白話合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典白話合集 > 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長安

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長安(2 / 2)

路上,他心裡暗自盤算:“我杜子春一向莽撞,幸好遇到這位老者兩次相助,可我連人家姓名都沒問,妻子沒少埋怨我。這次說什麼也得問清楚。”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守在波斯館門口。辰時剛過,老者來了,見他早早等候,十分高興:“今天來得正好!你說的那些產業,銀子少了根本不夠。這次我給你三十萬兩。三十萬兩得六千個元寶,光是數都得數一天,所以讓你早點來。”

老者帶著杜子春來到西廊下的房間,搬出六千個元寶,鄭重地交到他手上,嚴肅地說:“我一輩子的積蓄都在這兒了。你要是再敗光,就彆來見我了。”杜子春連忙下拜:“還沒請教老翁尊姓大名?家住何處?”老者反問:“你問這些做什麼?難不成還想報答我?”杜子春誠懇地說:“您前後送我四十三萬兩銀子,這份大恩無以為報。隻要您開口,就算要這宅子,我這房契就在袖中,立刻奉上。”

老者笑著搖頭:“我要是想要房子,守著自己的銀子不好嗎?”杜子春接著說:“我窮困時,親戚朋友沒一個肯幫忙,隻有您三次相助。您肯拿出這麼多銀子,肯定是覺得我還有可用之處。以後隻要您需要,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老者滿意地點點頭:“有用得著你的地方,但還不是時候。等你家業穩固,三年後,到華山雲台峰上老君祠前的雙檜樹下找我。”

杜子春扛著三十萬兩銀子回家,這次他徹底變了性子。既沒買新馬配好鞍,也沒置辦華麗衣裳,更沒和親戚們打招呼,悄悄雇好車馬,裝好銀子就直奔揚州。俗話說“財帛動人心”,這麼一大筆銀子的動靜,很快傳遍京城。親戚們有的說:“他現在又是大財主了,沾親帶故的,理應去送行。”也有人嘀咕:“他沒錢時我們沒幫襯,現在有錢了就去湊熱乎,這不是前倨後恭嗎?彆反被他看不起。”但願意去送行的人終究占了多數,少數人拗不過,隻好一起備好酒菜,到東都門外為杜子春餞行。

酒過三巡,杜子春起身道謝:“多謝各位親戚相送,我隨口編了首曲子,回敬大家一杯,還請彆笑話。”他唱的曲子句句都是昔日窮苦求助無門的辛酸,聽得在場親戚坐立不安,進退兩難,心裡直後悔:早知道就不來了,何必自討沒趣?

唱完曲,杜子春大笑一聲,向眾人拱手告彆,瀟灑離去。路上他感慨萬分:“以前沒錢時,去求親戚,彆說請酒,連杯茶都沒得喝。現在見我有了錢,都擺酒送行。原來銀子這麼重要,我以前怎麼就輕易揮霍掉了呢?”

到了揚州,妻子韋氏見他衣著樸素、車馬普通,還以為他隻賣了點房款,不夠大手大腳花。她哪裡知道,杜子春在老者麵前發過誓,又被親戚們這次送行的態度觸動,徹底改變了想法。他斷絕了和那些隻會錦上添花的朋友往來,不許他們登門,然後按原價贖回了典賣的鹽場、客店、蘆洲和田地。有了雄厚的本錢,生意越做越大,不到兩年,又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他還在兩淮南北到瓜州一帶,建起多所義莊,莊內配備義田、義學和義塚。不管是孤寡老人、孤兒,還是流離失所的人,需要衣食的就提供衣食,想讀書的就請老師教導,去世的就備辦棺槨埋葬。一時間,千裡內外的人都感念他的恩德,人人稱讚:“杜子春敗了兩次還能東山再起,剛把家業做起來,又做了這麼多善事,真是天生的豪傑!”

而杜子春始終牢記著和老者的約定。三年期滿,他把家中事務全部交給妻子韋氏,說:“我三次去長安,要不是那位老者相助,早就不知死在哪裡了。他約我家業有成三年後,到華山雲台峰上老君祠前的雙檜樹下相見,說有用得著我的地方。現在時間到了,我必須去一趟。”

韋氏善解人意地說:“您受他這麼大的恩情,就像重生父母。彆說用你,就算用我也沒二話。你窮困時留我在家,我都能操持;現在家業興旺,你隻管放心去。”當天,她準備好酒菜,親自到城西為杜子春送行。杜子春舉杯飲下離彆的酒,踏上了前往華山尋訪恩人的路,正是“竹葉杯中辭少婦,蓮花峰上訪真人”。

杜子春告彆妻子韋氏,沒有帶隨從,獨自騎上牲口,踏上前往華山的道路。天下名山之中,最負盛名的當屬五嶽——中嶽嵩山、東嶽泰山、北嶽恒山、南嶽霍山和西嶽華山,每一座都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五嶽之中,又以華山最為高聳險峻。從各個方向望去,山體都像被刀斧削切過一般,呈現出規整的方形,因此民間也把它叫做“削成山”。

登上華山山頂後,還有一條極為艱險的小路,需要手腳並用,攀著藤蔓、拽著葛藤才能前行。大約走了五十多裡,終於到達雲台峰。杜子春抬頭望去,隻見兩棵高大的檜樹,枝葉茂密如同巨傘,樹影掩映間,露出一座朱紅色的山門,門上方掛著一塊匾額,“太上老君之祠”六個金色大字蒼勁醒目。

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天氣還很炎熱,再加上一路翻山越嶺,杜子春早已滿頭大汗。他連忙擦淨汗水,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對著老君神像行禮。這時,那位老者從祠內走了出來,與之前相比,模樣大不相同,一身裝扮宛如神仙:頭戴一頂晶瑩剔透的碧玉星冠,身披一件織錦製成的絳紅色綃羽衣,黃色的絲綬在腰間隨風輕擺,腳下踏著一雙紅雲履,步履穩健又透著幾分飄逸。他的銀須在微風中輕輕飄動,鬢角的白發增添了幾分仙風道骨,雙袖間似有陣陣香風縈繞,眼中閃爍著如晨星般明亮的光芒。

老者遠遠問道:“郎君果然信守約定,不辭辛勞前來赴約?”杜子春趕忙上前,拜了兩拜,恭敬地說道:“我的這條命都是老翁您給的,既然您有約定,我怎敢不來?隻是不知您需要我杜子春做些什麼?”老者微笑道:“若沒事情需要你幫忙,何苦讓你頂著烈日趕來?”說完,便帶著杜子春走進老君祠後方——這裡是老者煉製丹藥的地方。

杜子春抬眼望去,隻見中間是一座寬敞的大堂,堂中矗立著一座藥灶,九位身姿輕盈的玉女環繞在藥灶周圍,青龍、白虎的神像分立左右,仿佛在守護著這裡。堂下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陶甕,足有七尺多高,甕口直徑也有五尺多寬,裡麵盛滿了清水。西牆下鋪著一張豹皮,老者示意杜子春在豹皮上靠著牆壁,麵朝東方盤腿坐下,隨後拿來一壺酒和一盤食物。杜子春定睛一看,盤中竟是三顆白色的石子,心中暗自疑惑:“這麼硬的石子,怎麼吃?”但嘗過才發現,石子已經被煮得如同芋頭般軟糯,味道格外香甜。走了這麼久山路,杜子春本就饑渴難耐,很快便將酒食一掃而空。

此時,紅日漸漸西沉,天色暗了下來。老者鄭重地叮囑道:“你不遠千裡趕來,我需要你做的事情就在這裡。待會兒不管看到什麼,都要保持心神安定,一直坐到天亮。那些景象都不是真實的,無論遇到多麼凶險、多麼可怕的事情,都要忍住,千萬不能開口說話。”說完,老者轉身走向藥灶,又回頭再三強調:“一定要牢記我的話,一個字都不能說!”杜子春點頭應允。

他剛剛調整好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就看見一個身高一丈五六的將軍,頭戴鳳翅金盔,身披黃金鎧甲,率領著四五千士兵,敲鑼打鼓、高聲呐喊著衝進堂來。將軍怒喝道:“西牆下坐著的是什麼人?見到本將軍為何不回避?速速報上姓名!”杜子春牢記老者的叮囑,默不作聲。將軍見他不理會,頓時大怒,下令士兵放箭,有的士兵還拿著刀劈向他的後背,用槍刺向他的胸口,場麵十分嚇人。但杜子春咬著牙,硬是一聲不吭。將軍拿他沒辦法,隻好帶著人馬離開了。

金甲將軍剛走,一條十餘丈長的大蟒蛇突然出現,蛇尾緊緊纏住杜子春,蛇頭湊到他麵前,吐出兩個鮮紅的信子,直抵他的鼻孔。緊接著,一群狼虎從頭頂撲下,它們的咆哮聲在山穀間回蕩,鋒利的獠牙如同刀鋸,將杜子春咬得遍體鱗傷,鮮血染紅了地麵。隨後,許多麵目猙獰的凶神惡鬼也張牙舞爪地撲來,他們長著銅鑄的頭、鐵打的角,模樣恐怖至極。然而,無論遭受怎樣的折磨,杜子春都強忍著不發出一點聲音。

突然,一陣狂風呼嘯而來,頓時天昏地暗,大雨傾盆而下,堂內的積水不斷上漲,很快就漫到了杜子春的胸前。震耳欲聾的霹靂在頭頂炸響,閃電劃過,幾乎將他的頭發和胡須都燒焦了。但杜子春始終牢記老者的話,緊緊閉著嘴巴。

漸漸地,雷聲停歇,雨水退去。杜子春暗自慶幸:“現在天快亮了,應該不會再有什麼可怕的事情了。”沒想到,之前的金甲將軍又帶著人馬衝了進來,指著他怒吼道:“你這個雲台山的妖民,到底不肯說出姓名,我還治不了你?”隨即命令士兵,立刻前往揚州,把杜子春的妻子韋氏抓來。話音剛落,韋氏就被帶到堂前,按在地上,先挨了三百殺威棒,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

韋氏哭喊著:“我雖然沒有出眾的容貌和德行,但也侍奉你多年,難道夫妻之間就沒有一點情分嗎?求你說句話,救救我的性命!”杜子春心想,老者說過“所見皆非實境”,說不定這一切都是假的。況且自己受了老者的大恩,就算是真的妻子,也不能違背叮囑。於是,他依然緊閉雙唇。將軍見狀,更加憤怒,下令將韋氏千刀萬剮。韋氏一邊哭一邊罵:“枉我與你做了半輩子夫妻,你竟然如此狠心!我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一定要找你報仇!”杜子春卻像沒聽見一樣,不為所動。將軍惡狠狠地說:“這賊子妖術已成,留他無用,一並殺了!”一名士兵手起刀落,杜子春的腦袋瞬間被砍了下來。

杜子春隻覺得一陣恍惚,魂魄離體,被夜叉帶到了十殿閻君麵前。閻君們都說:“杜子春是雲台峰上的妖民,應當押赴酆都地獄,讓他受儘各種苦楚,直到身軀潰爛。”在業風的吹動下,杜子春的魂魄又有了新的際遇——他投胎到宋州原任單父縣丞王勸家中,成為一個女嬰。

這個女嬰從小體弱多病,湯藥、針灸幾乎從未間斷。隨著年齡增長,她出落得容貌秀麗,但卻天生不能說話,是個啞巴。同鄉有個名叫盧珪的進士,被她的美貌吸引,上門求親。王家覺得女兒是啞巴,不太合適,便想推辭。盧珪卻說:“娶妻娶德,隻要她品性好,會不會說話又有什麼關係?啞巴總比多嘴多舌的強。”於是下了彩禮,將她娶回了家。婚後,夫妻二人感情和睦,不久便生下一個兒子。孩子兩歲時,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十分可愛。

一天,盧珪抱著孩子逗弄,問王氏:“你看咱們兒子長得可愛嗎?”王氏隻是微笑,沒有回答。盧珪頓時大怒:“我與你成婚三年,你從未對我說過一句話,這分明是看不起我!既然如此,要這兒子又有何用?”說著,竟倒提著孩子的雙腳,狠狠摔在石塊上。可憐這個幼小的生命,瞬間沒了氣息。

看到兒子慘死,杜子春一時忘了自己現在是王家啞女的身份,忍不住喊出一聲“噫”。就在這時,藥灶中突然竄出一道火光,差點將整座大堂點燃。天色即將破曉,老者急忙跑過來,一把揪住杜子春的頭發,將他浸入水甕中。過了好一會兒,火勢才漸漸熄滅。

老者跺著腳歎息道:“人有七情,分彆是喜怒憂懼愛惡欲。我看你其他六種情感都已消失,唯獨‘愛’這一情未能斬斷。如果你再能堅持一刻,我的丹藥就能煉成,咱們都可以飛升成仙了。如今丹藥還能重新煉製,但你的凡胎卻不知何時才能超脫。偌大的世間,想尋一個有仙緣的人,實在太難了!”

杜子春滿心懊悔,走到堂中查看藥灶,隻見灶中一根手臂粗的鐵柱,卻不見丹藥的蹤影。老者脫去外衣,跳進灶中,用刀刮下一些鐵柱上的藥末,讓杜子春服下,隨後便打發他下山。杜子春跪在地上謝罪,懇求道:“我杜子春不成器,辜負了老師的囑托。如今我情願跟著您出家,求老師可憐我,收留我在山上吧。”老者擺了擺手:“這裡留不下你,速速回去,不必多說。”杜子春又說:“既然老師不答應,那請允許我回去改過自新,三年之後,我再來為您效力。”老者語重心長地說:“若你能修得心境澄明,即便在家中也能得道成仙;若心不淨,即便留在我身邊,又有什麼用呢?你好自為之吧!”

杜子春領了老者的話,拜彆後下山。沒過多久,他就回到了揚州。韋氏迎上來急切問道:“那位老先生叫你去,到底是做什麼?”杜子春滿臉懊惱:“彆提了,都怪我沒本事,辜負了老先生的一番好意。”韋氏追問緣由,杜子春長歎一聲:“他是位得道高人,讓我看守煉丹的爐灶,再三叮囑無論看見什麼都不能開口。誰知道我一時意誌不堅定,失口喊了聲‘噫’,把他幾十年辛苦煉製的丹藥全毀了。他說我要是能再忍一刻,丹藥煉成,連我都能跟著成仙。這下可好,不僅壞了他的事,也斷了我的仙緣,所以我隻能回來繼續修行。”

韋氏又問:“你為什麼偏偏喊出那個字?”杜子春便把在雲台峰上看到的金甲將軍、巨蟒猛獸、妻子受刑等種種幻象,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夫妻倆聽罷,唯有連連歎息。

從那以後,杜子春徹底放下了萬貫家財,每天早晚焚香打坐,清除雜念,一門心思追求修仙之道。但凡遇到孤寡貧困的人,他動輒就拿出成百上千兩銀子周濟。雖說不像從前那樣肆意揮霍到傾家蕩產,但家底也漸漸消耗,十不存一。

轉眼間,三年時間過去。一天,杜子春對韋氏說:“我打算再去雲台峰拜見老先生,尋求超脫塵世的機緣。剩下的家產足夠你生活,就當我已經死了,彆再掛念。”韋氏也是個有慧根的人,聽丈夫說要走,沒有絲毫挽留,隻是平靜地說:“那位老先生為什麼肯送你這麼多銀子?分明是看你有仙緣,才來點化你,你怎麼還不明白?”她本想第二天為丈夫餞行,卻發現杜子春當晚就留下一首詩,獨自前往雲台峰了。詩中寫道:“驟興驟敗人皆笑,旋死旋生我自驚。從今撒手離塵網,長嘯一聲歸白雲。”

杜子春之所以不與韋氏當麵告彆,是因為這三年來他齋戒修行,懷著一片赤誠之心,打算從揚州徒步走到雲台峰。他擔心韋氏派人車馬相送,壞了自己的修行決心,於是悄悄出了門。一路上風餐露宿,雙腳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終於抵達華州,登上華山,直奔老君祠。

隻見那兩株檜樹比以前更加鬱鬱蔥蔥,但祠堂裡空無一人,連曾經的藥灶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杜子春滿心失落:“看來我杜子春命中注定成不了神仙,師父都不來點化我了。可我既發了這個願,哪能不見到師父就走?今天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這裡!”於是,他留在祠內,以草為衣,以野果為食,就這樣過了整整三年。

始終沒等到老者現身,杜子春跪在老君神像前,虔誠祈禱:“弟子杜子春,不過是塵世中愚昧的凡人,深陷名利場與聲色誘惑。承蒙師父慈悲,指引我走上求道之路,無奈弟子未能斬斷情執,難以修成正果。師父讓我回去修行,這三年我初心不改。如今再次來到這裡,誠心不二。我已洗淨心中雜念,六根清淨;修養心性、修真悟道,拋開了世間一切牽掛。懇請師父開啟我的道緣,早日降臨。助我脫離凡胎,指引我走上覺悟之路……”

正禱告著,突然祠後傳來聲音:“郎君,你真是至誠啊!”杜子春抬頭一看,竟是心心念念的老者,又驚又喜,連忙磕頭:“師父,弟子想死您了!我在這裡等了三年,怎麼一直見不到您?”老者笑著說:“我一直都在你身邊,怎麼能說三年不見?”杜子春疑惑:“師父明明在這裡,我怎麼一直沒看見?”老者說:“你看看座上的神像,和我有什麼不同?”

杜子春急忙走到老君神像前仔細端詳,這才驚覺神像與老者一模一樣。他這才明白,原來一直遇到的就是太上老君,慌忙伏地請罪:“弟子有眼無珠,還望師父慈悲,傳授我大道。”

老君微笑道:“我擔心你在塵世待得太久,凡心難斷,所以幻化出七種情境來考驗你。如今見你心境已清淨,無需多言。當年漢朝淮西王劉安癡迷神仙之道,感動八位仙人下凡,為他煉製丹藥。丹藥煉成時,全家一同飛升,連雞犬舔了鼎中的藥末,都跟著升了天,至今還有‘雞鳴天上,犬吠雲間’的傳說。你既已成仙,妻子又怎能不得道?我有三枚神丹,特意給你,留一枚給韋氏服用,助她超脫塵世,早登仙境。”

杜子春拜謝後,又稟道:“弟子貧窮時投奔長安的親戚,他們都罵我是敗家子,沒一個肯幫我。如今我想和妻子韋氏回長安,把城南的祖宅改建成太上仙祠,鑄造一丈六尺高的金身神像供奉。等親戚們都來,我要給他們講講道理,破除他們對錢財的執念,不知師父能否應允?”老君讚許道:“善哉!等金像鑄成,我自會顯現神通,帶你升天。”

再說韋氏,自丈夫走後,也一心修道,告彆了奢華生活,將剩餘家產全部布施,每日在女道觀中吃齋修行。揚州百姓見這夫妻二人,一個雲遊求道,一個散儘家財,都覺得莫名其妙。

某天,杜子春突然歸來,與韋氏相遇。兩人已成得道之人,無需多言,心意相通。杜子春把老君給的神丹交給韋氏服下,隨後兩人扮成化緣的樣子,前往長安。他們找到親戚,遞上一本募捐簿,說要把城南祖宅捐出來修建太上老君神廟,還打算募集十萬兩黃金鑄造神像,希望親戚們能結下善緣。

親戚們見狀,紛紛嘲笑:“他兩次發了橫財都敗光了,這也就罷了。後來又得了一大筆錢置起家業,怎麼三年後又全送出去了?不僅他這樣,韋氏也不阻攔,連給自己用的錢都散出去了,這夫妻倆怕不是天生薄命,無福消受!現在又要把值萬兩銀子的祖宅捐了,還要募黃金鑄像,真是癡人說夢。就算真募到錢,怕也是便宜了騙子,我們何必理他!”說罷,都關上大門,不肯理會。

杜子春夫妻隻是笑笑,轉身離開。親戚們都認定他們絕不可能鑄成金像,所以才如此推脫。沒想到半個月後,杜子春又上門送請柬,上麵寫著:“子春不自量力,謹舍黃金六千斤,鑄造老君仙像。仰仗眾緣,法相完成。擬於明日奉像升座。特備小齋,啟請大德,同觀勝事,幸勿他辭!”

親戚們見了又驚又疑:“他哪來這麼多金子?怎麼這麼快就鑄成了?”連忙派人去打聽,卻發現所有親戚和滿城百姓,都在同一天收到了杜子春的請柬,仿佛杜子春有分身之術,眾人都覺得此事太過蹊蹺。

第二天,所有人都來了。城南一帶人山人海,隻見原來的祖宅已改建成宏偉的道觀,門樓上“太上行宮”四個大字金光閃閃。走進道觀,殿宇輝煌,堪比天宮。再看殿中,一尊一丈六尺高的黃金老君像莊嚴矗立,眾人看得目瞪口呆,紛紛猜測這些金子的來曆。又見神座前隻有一盤蔬菜、一盅酒,大家暗自嘀咕:“就這點齋飯,一個人都不夠吃,怎麼請這麼多人?”

可奇怪的是,每當有人到金像前參拜,杜子春夫婦就捧上齋飯請對方品嘗。每個人吃了都讚不絕口,明明食物不見少,卻能讓所有人都吃飽。

正當眾人驚歎時,忽見金像頂上光芒大盛,化作三朵白雲。太上老君端坐中間,杜子春和韋氏分彆坐在左右,緩緩從殿中升起,懸浮在十餘丈高的空中。杜子春向眾人拱手作彆:“凡夫俗子隻知道愛惜錢財,卻不明白大道真諦。一旦災禍降臨,生命消逝,攢下的財富又能帶到哪裡?你們可要好好想想啊!”

話音剛落,空中響起陣陣笙簫仙樂,隻見旌旗儀仗開道,幡蓋簇擁,三人漸漸消失在雲端。滿城百姓見狀,紛紛望空合掌,虔誠行禮。正所謂:“千金散儘貧何惜,一念皈依死不移。慷慨丈夫終得道,白雲朵朵上天梯。”


最新小说: 我,玄門祖宗,許願超靈的! 夜公子,愛情不是人雲亦雲 老爺!家主她又又又去搞事了! 路明非,成為艾爾登之王吧! 第1801號房間 夜霧撩港 我15歲拿金棕櫚很合理啊 報告厲總!夫人她重生後又撩又野 成龍快婿 逼我當海賊,頂上天礙震星臉彆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