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琉球雜聞 島鏈紛爭_大唐儲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唐儲君 > 第3章 琉球雜聞 島鏈紛爭

第3章 琉球雜聞 島鏈紛爭(1 / 1)

船過釣魚嶼時,海色忽然變了。先前還是墨黑如漆的深海,轉眼就成了透亮的碧色,底下的珊瑚礁看得清清楚楚,像鋪了層碎玉。崔察扶著船舷,望著遠處浮出水麵的島嶼,忍不住揉了揉眼睛——那些島太小了,零零散散撒在海裡,最大的也不過幾十裡地,島上的樹卻長得瘋茂,濃綠得像要滴下來。

“這便是琉球諸島了。”金三郎嘴裡嚼著海菜,含糊不清地說,“過了這裡,再往東行三日,就是倭國的地界。”

郭正正用炭筆在木板上勾畫島形,聞言抬頭:“這些島,歸誰管?”

金三郎嗤笑一聲,把海菜梗扔回海裡:“歸誰?歸老天爺管!你看那島上的人,東邊的自稱山南,中間的叫中山,北邊的喊山北,誰都不服誰,打了快十年了。”

船行至一座稍大的島嶼附近,金三郎下令拋錨。“得在這補些淡水,”他對崔察三人道,“島上有個小碼頭,能買到些海產。你們要是想上岸,切記少說話,這裡的人對外來者凶得很。”

崔察三人交換了個眼神,跟著幾個水手跳上了小劃子。劃子破開碧綠的海水,濺起的浪花裡竟有幾尾彩色的魚,跟著船尾遊了好一段。靠近岸邊時,他們才看清,所謂的“碼頭”不過是幾塊礁石搭成的平台,上麵站著十幾個皮膚黝黑的島民,手裡握著削尖的木矛,警惕地盯著他們。

“是新羅來的商人?”一個看起來像頭領的漢子開口,說的竟是帶著濃重口音的漢語。

崔察心裡一動,連忙點頭:“正是,路過貴地,想換些淡水和海產。”他示意郭正打開行囊,露出兩匹最差的綢緞——這是他們特意準備的“敲門磚”。

那頭領的目光落在綢緞上,眼睛亮了亮,語氣緩和了些:“淡水有,海魚也有,用這個換,要多少有多少。”

趁著島民搬水裝魚的功夫,崔察借口“方便”,往島裡走了幾步。島上多是矮矮的棕櫚樹,樹下散落著些茅草屋,屋頂蓋著巨大的貝殼,遠遠望去像撒了一地的白瓷。幾個光屁股的孩子蹲在地上,用貝殼玩著什麼遊戲,見了他,嚇得一哄而散。

“外來人,彆亂走!”一個老嫗從屋裡探出頭,手裡拄著根珊瑚拐杖,眼神渾濁卻帶著股精明,“這裡不是你們該來的地方。”

崔察停下腳步,笑著遞過去一小塊隨身攜帶的糖塊——這是他從長安帶的,本想路上解饞。老嫗接過糖塊,放在嘴裡咂摸了半天,忽然歎了口氣:“你們是從大唐來的吧?看這料子,是長安的手藝。”

崔察心裡一驚,麵上卻不動聲色:“老丈好眼力,我們確實去過大唐,做些絲綢生意。”

“大唐好啊,”老嫗望著海麵,眼神飄得老遠,“聽說那裡的人,不用天天怕倭人來搶東西。”

“倭人常來?”崔察順勢追問。

老嫗往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可不是嘛!尤其是中山那邊,每三個月就得給倭人送糧食,送少了就燒房子。前陣子,中山的頭領不願意送,被倭人砍了腦袋,掛在旗杆上示眾呢。”

這時,郭正悄悄走了過來,朝崔察使了個眼色——他剛才跟搬魚的島民聊了幾句,得知這島屬於“山北”,和“中山”積怨很深,去年還為了爭奪一片漁場打了仗。而“山南”則靠著和南邊的部族交易,日子稍好些,對倭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倭人在這邊有駐兵?”崔察又問。

老嫗往東邊指了指:“奄美島那邊,修了個石寨,住著幾十個倭兵,天天坐船出來巡邏,見了好東西就搶。上個月,還把山南頭領的女兒搶走了,說是要獻給他們的大官。”

正說著,碼頭那邊忽然吵了起來。崔察和郭正連忙回去,隻見金三郎正和一個島民推搡,嘴裡嚷嚷著:“不過是幾條破魚,憑什麼多要半匹布?”

那頭領梗著脖子:“最近倭人查得緊,我們不敢多出海,魚少了,自然要貴些!”

崔察趕緊上前打圓場,又添了半匹綢緞,才把事情平息。回船的路上,金三郎罵罵咧咧:“這群島民,被倭人欺負慣了,就知道欺負我們!要不是船上淡水不夠,老子才不伺候他們!”

魏明卻若有所思:“他們剛才說‘倭人查得緊’,莫非有什麼動靜?”

當晚,船在離島不遠的海麵上過夜。崔察三人躺在甲板上,聽著海浪拍打船板的聲音,久久不能入睡。

“這琉球諸島,像一串珠子,”崔察低聲道,“串起了大唐和倭國的海路。”

郭正點頭:“山南、中山、山北,三足鼎立,又都被倭人拿捏著,這局勢……”

“是機會。”魏明接過話頭,“他們不睦,咱們才有縫可鑽。尤其是山北和山南,都恨倭人,若是能聯合他們……”

崔察沒接話,摸出藏在懷裡的油紙,借著月光,開始寫密信。他把今日聽到的、看到的都記了下來:琉球三分,倭人肆虐,奄美島築寨,中山納貢,山北、山南怨聲載道……字跡在顛簸的船上有些歪斜,卻一筆一劃,透著凝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得想辦法把信送回去。”他寫完,吹乾墨跡,折成小方塊,“金三郎說,三日後會有艘新羅船返回登州,帶貨回大唐。”

魏明眼睛一亮:“我去辦。白天跟那個搬魚的島民聊熟了,他說認識那艘船的船長,能搭個話。”

三日後,在一座更大的島嶼後來才知是衝繩本島)的碼頭,崔察果然見到了那艘返航的新羅船。船長是個精瘦的漢子,見了崔察遞過去的蜀錦,眼睛都直了。當崔察把那封密信交給他,隻說“帶給登州商棧的王掌櫃”時,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放心,”船長拍著胸脯,“這趟順風,二十天準到登州。就是……”他指了指密信,“這裡麵,不是什麼要緊事吧?”

崔察笑了笑,塞給他一小塊碎銀:“不過是些生意上的賬目,怕路上忘了。”

船開時,崔察站在碼頭,望著那艘船漸漸消失在海平麵。他忽然想起那個老嫗的話,想起那些握著木矛的島民,想起他們眼裡既警惕又渴望的眼神。這片海,這片島,像一塊被遺忘的璞玉,藏在萬裡波濤裡,卻被倭人視作嘴邊的肥肉。

“走吧。”郭正拍了拍他的肩膀,“該去奈良了。”

往奈良去的路上,船行得格外快。崔察常常站在船頭,望著那些越來越小的島嶼,心裡反複琢磨著那封信的最後一句話——“琉球乃海東咽喉,若為倭人所據,後患無窮”。他不是軍事家,卻也明白,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島,一旦被倭人徹底掌控,大唐的東部海疆,就像敞開了一扇門,豺狼隨時可能闖入。

魏明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遞過來一塊烤海魚:“想什麼呢?”

“在想,”崔察咬了口魚,魚肉帶著股海水的鹹,“等咱們回去,或許該建議陛下,派些人來這裡看看。”

魏明笑了:“先把奈良的事弄清楚再說吧。不過你說得對,這琉球,不能就這麼讓給倭人。”

船過奄美島時,他們遠遠望見了那座石寨。寨牆是用黑色的礁石砌的,上麵插著倭人的旗幟,幾個穿著皮甲的倭兵正站在寨門口眺望。金三郎嚇得趕緊讓船繞遠些,嘴裡念叨著:“惹不起,惹不起,這些都是蘇我家的私兵,比官府的兵還橫。”

崔察望著那座石寨,忽然覺得像根刺,紮在海東的咽喉上。他默默握緊了拳頭,心裡隻有一個念頭:這封信,一定要平安送到長安。

此時的長安,裴炎剛從萊州巡查回來,正坐在書房裡整理卷宗。窗外的梧桐葉落了一地,像鋪了層金色的毯子。忽然,門房匆匆進來:“大人,登州商棧派人送來封信,說是急件。”

裴炎接過信,見信封上沒有署名,隻蓋著個小小的“密”字印章,心裡一動,連忙拆開。當看到“琉球三分”“倭人築寨”“奄美島駐兵”這些字眼時,他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尤其是最後那句“琉球乃海東咽喉,若為倭人所據,後患無窮”,像塊石頭,重重砸在他心上。

他站起身,走到牆邊的海圖前,在那片標著“琉球諸島”的空白處,用朱筆重重畫了個圈。然後,他拿起筆,寫下一份奏折,將崔察的情報一字不落地抄錄進去,最後加了一句:“臣以為,當速遣人聯絡琉球諸部,分化其與倭人之聯係,否則悔之晚矣。”

寫完,他讓人備車,連夜趕往皇宮。夜色下的長安,燈火已稀,隻有紫宸殿的方向,還亮著幾盞孤燈。裴炎知道,這封來自海東的密信,或許會改變大唐對那片海域的所有盤算。

而此刻的琉球諸島,海浪依舊拍打著礁石,島上的棕櫚樹在風中搖晃,像在訴說著無人知曉的苦難。山北的老嫗坐在茅草屋前,望著海的儘頭,手裡緊緊攥著那塊從大唐來的糖塊——那甜味,是她從未嘗過的,像傳說中太平盛世的味道。她不知道,一場關乎這片島嶼命運的暗流,已從長安悄然湧動,正順著季風,向著海東而來。

喜歡大唐儲君請大家收藏:()大唐儲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退婚當天,改嫁清冷軍少做他嫂嫂 竹馬護資本家小姐,重生改嫁他急了! 武俠:開局被暗殺,我覺醒滿級龍象功 八零重生:我養廢了白眼狼們 綠我可以,分手不行 出口成真!對照綜藝女配發瘋爆紅 玄門小相師:從街頭到淩霄 彆慌,對麵主角是我閨蜜 太上忘情記 惡毒女修嬌又軟,反派大佬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