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鈺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仿佛隔著一層水幕:,內丹之道,首重煉精化氣,元精與元氣相合,方能……”
韓牧已聽不真切。他體內的靈根正瘋狂汲取書中的信息,那些對常人而言玄奧難懂的文字,在他靈識中卻化作清晰的修煉圖景,丹田如鼎爐,精氣似水火,周天運轉若日月輪回。
恍惚間,他看見自己經脈中有點點銀光流動,正是《抱樸子》所言“金液還丹”之象,閣內的空氣突然變得粘稠,書架上的典籍無風自動,發出嘩啦啦的響聲。
“小師叔……”馬鈺一聲輕喝,拂塵在韓牧眼前劃過,打斷了他的入定狀態。
韓牧回過神來,發現手中《抱樸子》的書頁竟泛著淡淡的金光,他深吸一口氣,體內靈根仍在微微顫動,但已恢複平靜。
“看來,這書對我很有用!”韓牧滿意的合上書冊,卻感到那些修煉法門已深深印在腦海,“這《抱樸子》所言內丹術,可是分為四個境界?”
馬鈺點了點頭開口道:“正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此乃全真內丹四要訣。”
說完之後,馬鈺頓了頓,聲音更低,“但千百年來,有沒有人能真正踏入煉氣化神者,那就不得而知了,就是恩師他老家人,武功通玄,乃是公認的武功天下第一,可是終究也免不了生老病死,這修仙之途,實在是過於渺茫!”
韓牧同樣頓了頓,他有靈根這件事就是告訴彆人,彆人都未必會相信。
武俠世界的人踏入修真境,說起來都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事。
目前對於他而言,就是要通過道家曆代典籍中的記錄的煉氣修真之法來印證自己,唯有通過摸索,找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修真之路。
韓牧清晰感受到,自己體內的靈根正是突破這些關隘的關鍵,常人難以凝聚的“先天一炁”,如今對他而言卻如水到渠成。
接下來的幾日時間,韓牧開始在藏書樓中研究起道家典籍中記載的煉氣修真之法來。
韓牧遍觀曆代的道家理論研究,他發現,道家修煉功法至唐以後有重大之發展,即“內丹”功法之創造。
內丹功法承繼道家傳統之守一、吐納、行氣、坐忘等修煉方法之精粹,以人之精、氣、神作主要煉養對象,通過先天氣、後天氣的鍛煉,使三者在體內凝聚成丹。
唐末五代以來,鐘離權、呂洞賓、崔希範、陳摶等著名道家為內丹理論的形成奠定基礎。
其基本原理為:“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佛成仙。”即認為太初無形無象之道,即真元之氣,此氣化為陰陽,陰陽再生成三,三衍生萬物,此即宇宙之生成,道家謂之順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之道。
道家創內丹,據上述順行生成之道逆而行之,即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由三合二,由二合一,一歸無極,重返本源,修真成仙,永離死生。
內丹流派繁多,有先性後命之北宗,有先命後性之南宗,有倡陰陽同類雙修之東派,有於雙修之中強調清靜自然之西派。
各派主張雖有不同,但修煉內丹之大體過程、步驟基本一致:第一階段曰築基,亦稱煉己,即重在補虧填虛,以調動人體生命潛力,發揮心神意念作用,熟練呼吸控製技能,亦即氣功之初步功夫。
此一段以內氣通任督二脈出現小周天循環為主要標誌。
第二階段曰煉精化氣,即煉三歸二精、氣、神三者化為氣神),亦稱\"初關”。築基亦稱\"道術”,進入第二階段方可稱“仙術”,其重點在於由元精化為元氣、元神,構成大藥,作為丹母。有采藥、封爐、煉藥、止火等四步。
第三階段曰煉氣化神,即煉二歸一化氣為神),亦稱“中關”。其法為運入定寂照之力培育元神,由有為過渡至無為,至此,可謂“丹成”。
第四階段為煉神還虛,又稱上關,為丹法最高境界,此階段純入性功,常定常寂,一切歸元,無遮無礙,萬象通明,與天地、宇宙合一,元神可從天門而出,離體成仙。
《丹經極論》雲:“存養既成,氣足神全,出入自由。身外之身即法身,聚則成形,散則成氣……隱顯莫測,變化無窮,千裡萬裡,須臾即到,過去未來之事,一一皆知,方可謂之陽神。”
韓牧從眾多的理論中找出煉氣入門之法,韓牧從張紫陽真人著論中找出,“吾彆無他術,為能定心。”又曰:“目不亂視,神返於心,乃靜之本。”煉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靜。
“煉氣需先調息、運氣,靜坐之際,先行閉息之道。閉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際,而一息續之,今則一息即生,而抑後息,後息受抑,故續之緩緩也。久而息定,抑息千萬不可動心,動心則逐於息,息未止而心已動矣。”
“始而有意,終於無意,起初用意引氣旋轉,由中而達外,由小而至大,一句一圈,數至三十六通而止。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內,從大而至小,亦數至三十六遍,複歸太極而止,是為一周天也。久則不必用意,自然璿機不停,法輪自轉,真個有歇手不得處。”
找到了修煉的具體方法,韓牧便開始打算開始嘗試修煉。